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舞蹈论文

古典舞蹈论文

古典舞蹈论文

古典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古典舞对包括“侠义精神”在内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及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也是中国古典舞成长之根基,尤其在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上,我们更要把这些精神财富放在核心的地位,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在当代艺术从中,“侠义精神”以它特立独行的处世情怀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盖世豪情,傲然在我们的面前:武侠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侠义”旋风,它们让全世界都明白了“友难伤、国难忿”的中国武侠精神含义;

“武林盟主”金庸先生所著的诸多“武侠天书”中,在天马行空、腥风血雨的背后,更向人们阐述的是侠义世界里朋友间的友爱之情、亲人间的尊爱之情、夫妻间的忠爱之情等……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侠义精神”受到了大家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宣扬。金庸先生认为:“现在中国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狭义的‘侠义精神’表现为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而广义的‘侠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以后,对包括“侠义精神”的一些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正在渐渐淡漠。那么中国古典舞,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必要,也有这个责任,通过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对“侠义精神”有所涉及,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能够重拾中国的优良传统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侠义精神

何谓侠?侠源于士,其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蠢》:“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恶犯禁”。川早期的侠,毫无牵挂,浪迹天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的布衣之侠,体现了侠义情结中的重然诺、重义务、见义勇为、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潇洒情怀。到了后来,侠义精神由原先的江湖情节渐渐上升到对国家之情的关怀。往往在乱世战争时期,侠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当到了晚清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亡问题,于是,维新派领袖谭嗣同、革命党人秋瑾、林觉民等人竭力提倡侠义精神。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把侠义精神上升到了一个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侠义精神”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精彩呈现

近几年,古典舞在男子剧目的创作上,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柔为奇:《竹梦》中的孙锐百折不挠、软若无骨,犹如天外飞仙;《传说》中的张仁博连延不断、柔意绵绵,真如传说中人?????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大家一窝蜂的打造出许多“小孙锐”、“小张仁博”。其实,古典舞自身对演员的肢体柔韧度要求非常高,软开度的开发应该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家都把软开度作为一个技术卖点,过度的畸形发展,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长此下去,那就可能使古典舞男演员愈来愈往中性方面发展了。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秉承其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男女分明,强调子午阴阳,女性更多的展现柔美,男性更多的呈现阳刚。而一系列表现“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与前面所说的“阴柔之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英雄泪》、《荣誉》、《武士》、《易水寒》……它们就像一杯杯纯厚的烈酒,将古典舞男子演员的,“日刚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重—从作品中的动作看到的“侠义精神”

战国末年,秦王横扫诸国,大有一统之势。荆柯受好友燕太子丹的重托,准备诛杀秦王,结果大功未成,舍身就义。《荣誉》就是以战国时期荆柯刺秦为线索,以舞蹈的形式表现了荆柯临行前,在易水边诀别亲友,不诛暴君誓不回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

首先,从舞蹈动作的重心来看,经常出现的弓箭步、拖步、跺部、蹲担步等。没有一点的飘移,没有一丝的翩忽,几乎所有的动作重心都存在下盘,扎实稳重的舞姿体现了游侠脚踏实地的性格与沉着潇洒的的秉性。

另外,纵观整个舞蹈,没有什么长线条的动作,都是以“点”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如“穿手横抹接燕子穿林”、“风火轮变身接云门大卷”、“片腿敞胸翻身”…这些“点”或挚烈浑厚,仰天长叹,吞吐远大的志向;或急促而过,闪身瞬变,搏击未知的人生;或棱角分明,捶胸顿足,呐喊命运的不公。动作环环相扣,情感层层递进,在诸多“点”与“点”的撞击之下,舞蹈中主人公沉重的心绪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探其沉重心境的背后,向大家昭示了侠义精神中最为可贵的情结:兼爱。何谓兼爱?用我们今天的思想去理解,概括大意是: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福利。作品的成功之处正是用“重、沉、深”的舞蹈语汇把“荆柯”装着国家兴衰荣辱、装着朋友祸福安危的兼爱心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剑—从作品中的道具上看到的“侠义精神”

再者,在侠义舞蹈中,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剑”作为媒介:《英雄泪》、《易水寒》、《大漠孤行》,他们都是通过各种剑法,来将自己情感进行表达与宣泄。而在这些剑舞之中,《易水寒》无疑是其巅峰之作。舞蹈中,表演者剑走游龙,穗比飞燕。盘时乾坤在上,扫时横平四方,崩时气吞山河,抹时行云游荡……可谓达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

在“侠”从雏形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剑在某种意义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壮游在《国民新灵魂》中所阐述的那样“重然若,轻生死,一言不和,拔剑而起,一发不中,屠腹以谢,侠之相也;友难伤而国难忿,私权轻而国权重,侠之概也”。历史上的侠客,总有佩剑,屈原抱着青铜剑,沉入了泪罗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北望中原……那些拿着剑的侠客,十年磨一剑,杀糙子,诛奸臣。胸怀坦荡,扶贫惩恶,他们手中的剑,因为他们的品德,也充斥着昂然正气,剑也因此决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了,其作为一种文化丛,被裹夹了浓烈的英雄色彩,成了兵刃中的至尊。

从《易水寒》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舞单纯对中国传统剑法与套路的模仿或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剑”这一媒介,对侠义世界中“卫国为民,侠之大者”精神的弘扬与歌颂。

结语

古典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注意

中国古典舞基于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经历代舞者的整理、提炼、丰富与发展,同时经过历史发展大潮流的甄别,进而具有了中国特色传统古典风格的舞蹈形式之一。其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其历史性主要源于中国舞蹈文化在传承过程之中,其是对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其时代性则主要是目前中国古典舞蹈虽然是对于古代宫廷乐舞等专业舞蹈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宫廷乐舞等中国传统舞蹈大多失传,现在所说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主要是舞蹈工作者在充分研究中国史籍资料之中关于古典舞的描述、整理、归纳总结并给予创新,同时,其在创设过程之中,还吸收与借鉴了芭蕾舞的精髓,进而形成并发展。中国古典舞是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其融合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谓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

一、注重教学法体现民族性

在中国古典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教学法体现民族性。中国古典舞的民族性是由中国古典舞自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决定的。中国古典教学法其目的在于将中国古典舞蹈传递给新生一代。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民族艺术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谋而合。首先,中国古典舞蹈对舞蹈者自身技能层面的训练主强调腰部训练以及柔韧性(腿、髋、肩等)的训练。其次,在中国古典舞蹈基础训练过程之中,对于身法韵律较为注重。对于民族舞蹈的冲、靠、提等动律元素较为注重。第三,中国古典舞蹈技术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特点,例如,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以拧倾形态舞姿为特色的转,民族技巧――翻身等动作与中国民族艺术是密切不可分割的。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方面要充分的注重中国古典舞蹈的民族性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法之中对于民族性的体现,可以通过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民族知识底蕴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当采用“动”与“静”相结合的方式。不单将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看成是一种动态艺术,同时也是对于静态艺术的融合。以中国古典舞蹈之中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身韵”为例,身韵是是“内气”的外化,同时又是生命活动的显观,在“身韵”教学过程之中,讲求的是“形”与“神”的高度融合。而“形”与“神”交融的锻造过程则一方面需要动作技能传授,同时也是对于心灵的提升。

但是,在学校的具体古典舞蹈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发现诸多教师对于古典舞蹈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古典舞的文化性未曾涉及。这样的教学即使让学生的动作极为标准,但是,在以后的深造过程之中也会受到不小的阻力。笔者认为,艺术修为的提升与文化之精髓的掌握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过程之中应当注重教学法体现民族性的体现。

二、注重示范的重要性

与其他舞蹈形式舞蹈教学相类似,中国古典舞蹈也对于示范的重要性更为关注。舞蹈教师中国古典舞蹈的示范性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具体的中国古典舞蹈教学过程之中,示范性应当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的始终,而主要从以下几个时间段进行。

首先,古典舞蹈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舞蹈教师要应当对于古典舞的舞步基本动作以及完整的舞蹈进行完整示范。虽然,教学还未正式开始,但是,由于榜样作用以及学生的好奇心的影响,使得教师的示范动作的影响力更加重要。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要在多方面加强对于古典舞示范整体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着装、仪表、动作规范性等),尤其是动作的规范性与艺术性。从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对于新发生的事件具有很强的记忆效果。因此,作为古典舞教师应当努力学习与把握这一点,充分的构建一个较新较完整的动作框架,进而催生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其次,古典舞蹈教学过程之中的示范。对于此阶段的动作示范主要是古典舞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对于舞蹈教学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的示范。古典舞蹈教师要加强对古典舞专业领域与常识领域的了解,同时深谙教学方法。例如,在具体教学示范过程之中,为了突出重点与难点,舞蹈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古典舞相关的小故事,同时穿插相关动作示范(有时可以适当的夸张与明显),这样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加强对于动作的记忆,进而增强示范的实效性。但是,在此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要苛求,以加强学生学习古典舞的兴趣为主。

第三,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古典舞蹈相关知识与技能后,此时就要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之中的动作规范性、优美性以及对于节拍的准确性加以纠正。要求学生重点看动作的姿态,幅度的变化和动作间的衔接,以及与音乐节奏的吻合等。同时,古典舞教师要对于古典舞与其他舞蹈的不同加以区别,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对于自己动作进行查缺补漏。在此阶段的示范则应当加强对于整套动作连续性的呈现。进而促成学生对于古典舞蹈内涵的领悟与境界的提升。

综上所述,笔者从事古典舞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只是“就舞蹈而论舞蹈”,并没有真正的将舞蹈看成是一种天然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丧失了古典舞蹈教学之魂。同时,笔者还发现在示范过程之中,对于各个阶段的任务与目的缺乏指导性,于是就以上两点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古典舞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伟,雷娟.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

极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

[2]季鹰. 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

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03)

[3]宁丹. 论古典舞教学的优化策略[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7)

[4]汪丽红. 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 上饶师

范学院学报, 2007,(05) .

古典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流派;身韵;发展

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方面属于最早发明的,所以才会自成一个流派。其自身的流派区别于单一的舞蹈结构,不会让人轻易读出内涵。古典舞的专业舞蹈演员需要很强的功底,需要训练多年的宝贵经验,并不是单一地学习两个步骤就可以,一个舞蹈动作可能会被拆开成多个步骤。这就需要舞蹈演员有很高的理解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大部分古典舞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所以舞蹈演员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研究表明,古典舞很可能是根据一个舞种改变来的,经过对原本舞曲的加工,将有艺术气息的部分提炼出来,加工成流行的古典舞。

1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目的

在我国古典舞的学习当中,身韵是很重要的部分,被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法而被学生和老师认可。古典舞当中的身韵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统一,它不单单是一种表面上的训练方法,还是一种融合完美技巧的训练方法。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对古典舞的认识还很片面,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真正含义,思维模式比较单一;老师们对于教学目的也很盲目,没有深入了解身韵的内涵。总结各方面的学习经验,教育者和学生应该摆正自己对古典舞的学习态度,理解其精髓,将身韵有效融合到古典舞当中。

在现代的舞蹈教学安排当中,大部分学校会将基础的训练课和舞蹈身韵区分开来,否则很容易给人一种视觉模糊的错觉。其实客观来看,身韵是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存在的,这样能很好地体现舞蹈的风格特点。现代舞蹈和古典舞蹈的风格特点并不是由它的内在和外在决定的,学习者更应该注重自己是否能在学习中获得益处。所以,对于舞蹈的教学安排更应该注重古典舞蹈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基础训练和身韵课程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果将两者强行统一结合到一起,会出现没有灵魂的舞蹈,表现的只是枯燥乏味的舞蹈,很难让观众体验到其中的神韵。我们所练习的舞蹈讲究的是身心合一,灵魂不复存在的同时,我们的追求也就会变得虚无缥缈。舞蹈训练的标准就是在追求形态优美的同时,也要注重舞蹈的灵魂所在。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看准细节,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整个舞蹈的美感。所以,表演者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训练能力,在练习肢体动作的同时,将舞蹈的美感表现出来,做到身心合一,不放过训练当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做到形体与灵魂的完美统一。基础训练和身韵训练同时进行,安排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表演者领会其中的韵味,将灵魂始终贯彻于舞蹈当中,不失去舞蹈的美感。回想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国古典舞为我们带来了视觉盛宴,我们也不难看出表演者为整个舞蹈所付出的努力。

仔细研读“身韵”一词,它并不是从表面上读出的形态过渡到神韵的过程,而是对于中国古典舞灵感上的高度概括,是理念上的创新。身韵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表演者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每一个舞蹈都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艺术特点,是一个时展进步的艺术体现。表演者在表演的同时,也可以展现出他们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舞是在戏曲中产生的。在这种舞蹈中,存在着风格化和机械化训练的冲突。然而,身韵的出现大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转变了芭蕾舞蹈和戏曲表演的尴尬局面。身韵有它独特的动作形态,以及古今不变的时代方式、民族的独有特征和舞蹈风格相结合的特征。身韵开发了人的表现力,提高和发展了形体的表演。它不追求古典舞中看重的动作表现,而是以腰部力量为中心,转为身体中部活动的艺术言语,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特点和深远的艺术风格,充分地发挥了身体内的潜在能力,也创造了新的舞蹈形象和艺术手段。

身韵形成和被引进舞蹈的编制中,让我国的古典舞有了飞跃性的转变。身韵是本国古典舞的创新,为众多表演者和编舞的人所熟知。很多艺术家充分利用身韵,让中国的古典舞在创新的基础上有了重要突破。例如,大家熟知的曲目《黄河》,新的编舞运用了大量身韵的表现,在舞蹈中的动态和天空中白云做出了意象。这样烘托了让人震撼人心的表演,无论是在地面上的动作还是空中飞行的技巧,都明白地展现了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充分表现了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与饥饿之间的斗争。《江河水》也充分运用身韵,原是水袖的表演,却让观众看见不是单纯的甩袖表演,也不是像杂技一样的表演,而是看到人体充满情感的表演。表演者体现心中的情感,如抽泣、哭嚎,用情感代替袖的表演,让袖子与情感一体,有很强的表演感染力。运用身韵的表演作品有很多,对于这些作品,我们要用磅礴的气势、翩翩的舞姿,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既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也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有一位教授曾说:“身韵的训练是辛苦的。”身韵让中国舞蹈界叹为观止,是整个舞蹈界的发展和探索。吕艺生教授讲过:“我心中的中国古典舞就是这样子。”

2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向

古代宫廷舞蹈的发展道路很崎岖。走回清朝的宫廷,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舞蹈的观看者一般是大臣。后来宫廷垮了,舞蹈开始进入民间,今儿出现了舞蹈学校。这就是我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有些古代舞蹈的样貌和基本动作都是靠文学来描述的,可以将这些文化再一次学习和恢复。但是文学和绘画的描绘不会很全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只是描述,缺位舞蹈元素提供新的舞蹈成分。我国戏曲的发展也对舞蹈有一定的影响,戏曲会有一些动作,像舞蹈翩翩起舞,从中提炼出来就为编舞提供了材料。但是,戏曲演唱时有一定的舞蹈掺杂,所以人们可能混淆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这会使古典舞蹈陷入危机。就舞蹈的编舞而言,我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一定要发展宫廷的舞蹈,而不要去进一步发展戏曲舞蹈。另外,对于我国的舞蹈而言,汲取民间舞蹈的精髓很重要。民间舞蹈更接近生活,生活的实践有利于舞蹈编制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即使古典舞蹈已经很专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从民间舞蹈提取资源。毕竟,我们的古代舞蹈都是从民间舞蹈中发展出来的,不是凭空创作。

总之,中国古典舞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包含很多客观上的技巧。每一首舞曲所传递的信息不同,韵味也有很大的不同。跳舞讲究的是心神合一,用心去跳和不用心去跳,很容易就会被看出来。真正将内心融入进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古典舞的韵味。

参考文献:

[1] 张素琴,刘建.当我们面对活的中国古典舞时[J].舞蹈,2008(02).

[2] 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3).

[3] 郑璐.中国古典舞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研究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3).

古典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舞;戏曲舞蹈;艺术;表现

戏曲从宋代出现至今已经有了800多年的历史,而戏曲艺术的产生和舞蹈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我国传统舞蹈进行了去粗取精,而后经过不断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

1 戏曲舞蹈的特点

唐末宋初的纷乱使得舞蹈、戏曲等得到了融合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戏曲舞蹈。戏曲舞蹈在后续的发展中形式不断变化,融合了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在我国舞蹈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1 程式上的严谨性

程式化是戏曲舞蹈最大、最突出的特点。所谓程式化指的就是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套路,我们看到的每个戏曲舞蹈都有开场白,然后是进行奏乐起舞,中间还需要穿插问答,然后在奏乐起舞,反复着进行,这就是戏曲舞蹈的程序化的体现。另外,不管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还是感情部分都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这样的程式化的特点来源于宫廷舞蹈,是对宫廷舞蹈这一特点的延续。

1.2 风格上的民间性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所以戏曲舞蹈自然也就具有了民间性,另外戏曲舞蹈还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舞蹈,这样就更使得民间性的风格特点得到了加强。例如在戏曲舞蹈《赛娇容》当中对民间舞蹈进行了吸收,在戏曲舞蹈中加入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使得戏曲舞蹈的发展更加的宽泛。

1.3 演出上的文艺性

戏曲产生的历史年代文人志士是不受重视的,所以他们就通过戏曲来表达感情,那么戏曲自然也就有了这些文人志士的文艺情怀,同时戏曲舞蹈因为吸收了戏曲的特点,在演出的时候也就具有了文艺性。

2 中国古典舞蹈的回归

中国舞蹈自古有之,经历了从独立存在到融入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到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戏曲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让整个舞台更具美感,但是戏曲舞蹈侧重的是抒情和叙事,注重于利用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来寄托生活和表现生活,中国古典舞蹈在此基础上对戏曲舞蹈进行了发展,在戏曲舞蹈当中身段表演是对表演最本质和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在戏曲舞蹈出现之初就是戏曲和舞蹈的一种融合,在舞蹈的编排上实现了对戏曲元素的吸收,大大拓宽了舞蹈的表演空间,那么当中国古典舞蹈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后就具有下面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叙事元素,使得其具有了抒情艺术性。

第二,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生活化,使得其表演的手段更加的丰富化。

第三,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武术等表现形式,使得其具有更多的舞台表现力。

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从戏曲舞蹈中剥离出来的中国古典舞蹈也逐渐地形成了特色,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了戏曲舞蹈的程式化及编排手段,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与戏曲舞蹈相比,中国古典舞蹈不管是在神韵上还是在动作的表现上都更胜一筹,同时由于我国在积极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回归,在步、手、法等的结合过程当中做得更完美。当前例如《飞天》等中国古典舞蹈优秀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舞蹈所承载的魅力。

3 二者的关系研究

3.1 戏曲舞蹈拓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是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的,那么中国古典舞蹈也就自然的具有了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的发展也决定了所分离出的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并且使其更具有个性化。中国古典舞蹈在动作方面吸收了戏曲舞蹈的精华,并经过后续的打磨和发展,在动作节奏、顺序和力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虽然在一段时期由于戏曲舞蹈的出现,单独以舞蹈形式来进行表演的方式基本上消失了,但是戏曲舞蹈却借鉴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和形式,并且将其和戏曲艺术进行了融合和创造,这使得中国古代舞蹈有了在该时期有了戏曲的特点,实际上是对其内容和表现进行了丰富。

3.2 中国古典舞蹈丰富了戏曲舞蹈的表演体系

戏曲舞蹈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艺术,其审美性和艺术性是非常需要进行探讨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加入才使得我国的戏曲有了独特的表演体系,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戏曲。

3.3 二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戏曲舞蹈大大地扩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内涵,而中国古典舞蹈则在借鉴戏曲舞蹈的同时也做到了对戏曲舞蹈表现体系的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有着非常坚实的舞蹈基础,本文所研究的两个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3.4 中国古典舞蹈做到了对戏曲舞蹈的创新发展

作为戏曲舞蹈旁支的中国古代舞蹈在后续的发展中加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到了与时俱进,所以虽然说中国古典舞蹈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避免不了戏曲舞蹈的痕迹,但是并不是说中国古典舞蹈是对戏曲舞蹈的模仿,中国古典舞蹈将戏曲舞蹈当中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变化和发展,并真正的独立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动作体系。另外,我们知道戏曲舞蹈非常重视叙事性,但是中国古典舞蹈则更倾向于对人物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知,中国古典舞蹈并不等同于戏曲舞蹈,二者是有区别的,中国古典舞蹈是戏曲舞蹈的一种创新发展。

4 结语

中国舞蹈自古有之,经历了从独立存在到与戏曲舞蹈融合,到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历程,戏曲舞蹈的形成是将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艺术融合后的结果,到了20世纪中叶中国古典舞蹈从戏曲舞蹈中剥离了出来,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体系。中国古典舞蹈源于戏曲舞蹈,所以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一方面戏曲舞蹈拓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蹈丰富了戏曲舞蹈的表演体系,也就是说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古典舞蹈等同于戏曲舞蹈,而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对戏曲舞蹈的创新表演形式,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只有认识到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两种舞蹈形式。

参考文献:

[1] 马潇.论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之异同[J].赤峰学院学报,2009.

古典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教学;作用

一、引 言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的艺术典范,虽然既不属于古代舞蹈,也不属于戏曲舞蹈,但是包含了我国传统舞蹈的精华,成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语言。古典舞的出现,反应出我国对传统舞蹈的重视与传承,彰显出我国舞蹈的独特魅力。古典舞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传承了传统舞蹈中的部分,同时又从戏曲舞蹈和武术中提取精华,发展到当下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舞种。

电影《十面埋伏》中的经典画面之一就是章子怡那段行云流水的长袖舞,是中国古典舞的最高水平的演绎。青年舞蹈家王亚彬设计的这段舞蹈,娴静时如杨柳扶风,灵动时如鱼得水,诗一样的韵味,仙一样的意境,可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章子怡的这段舞蹈,从古典舞最基本的脚下元素开始带动,上身充分运用了身韵水袖的扬、绕、出、收、推、冲、抓等技法编排完成。该舞在戏中叫“仙人指路”,实际是“水袖击鼓”,中间包含了许多水袖复合的训练方法,又给予了袖技许多不同的处理,以特有的语言机制和表达方式,丰富了袖舞动态化的语汇,强化了身体与袖的密切配合,使“形神劲律”在这段袖舞中得到全面展现,为章子怡在剧中扮演的“小妹”这一角色增添了婀娜多姿的妩媚,使她在剧中的这段“仙人指路”中产生了丰富的表现力。这段舞蹈包含了众多古典舞身韵的经典元素,可作为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范例。本文主要讨论元素教学对推动中国古典舞身韵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元素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课

的理论理解

舞蹈艺术生由于存在文化基础弱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从理论教学作为起点[1]。首先让学生了解元素教学[2]。教师利用元素教学对舞蹈动作中的元素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配合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舞蹈动作的观看,加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同时,转化元素教学的理解,加强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元素性教学。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古典舞身韵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舞蹈元素,先进行提气、沉气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腰椎在一节一节往上输送气息,直达头顶,整个人达到一种提升的状态。在沉气的联系中,让学生依靠胸腔的力量将气息一节一节的输送至丹田,保持一个胸微含的状态。在这种动作的联系和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有一定帮助。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中,通过策划各种需要结合舞蹈动作的练习教学,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三、元素教学能够加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语言性

的完整

元素教学中元素包含提、沉、冲、靠、含、腆、移[3]。从舞蹈动作上进行分析,提与沉是是区别人体自然呼吸最有严格规范的艺术呼吸训练,属于舞蹈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一个提气、一个沉气,属于对立。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提气之间必须有沉气,而沉气之间则一定有提气,可以说两者之间是属于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冲与靠属于斜前与斜后,含与腆属于前后,这种包含上下、前后、斜前斜后的动作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所有的动作都是为最后的移做准备。通过对移这个元素进行动作上的拓展,可以衍生出各种变幻不同的舞姿。这种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结合与对立发展与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动作语言性的舞蹈。

例如,在进行冲、靠动作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音乐进行针对性练习,比如使用《绣红旗》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是否动作到位,如果部分学生出现动作僵硬的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帮助其正确完成动作。元素的练习需要反复进行,在学习以腰围轴的冲靠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最终将7个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完成整个移的动作,实现从单一元素练习变成复合元素练习的过程。

四、元素教学能保证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的有效性

古典舞由一个一个动作组成,每一个动作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解构,这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从舞蹈动作解构方面来看,元素教学的意义体现的十分到位[4]。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元素形态的解释,一个一个的动作反映出元素的重要性。

例如,某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云间转腰这个复合元素动作的练习时,最先考验的是学生对基本的7个元素的基本功情况,因为云间转腰作为古典舞蹈身韵课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呼吸、提沉,再经过对平圆的练习,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表现出云间转腰这个动作的美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云间转腰这个复合元素必须要求舞者能够在良好的完成基本元素的诠释之后将其基本形态与动律元素结合起来,实现对云间转腰的诠释。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单一元素训练成果,同时又对复合元素的掌握有一定基础,这对提高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元素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

教学质量

元素教学发展到后期,从单一元素到复合元素,相互之间的结合与融合再经过发展,诞生出新的舞姿,使得舞蹈动作具有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导的进一步创造,最后诞生出一个舞蹈作品。

例如,某教师在利用元素教学进行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授时,针对学生已经经过最初的基本元素阶段到复合元素阶段,目前的发展元素阶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练习舞蹈,甚至结合自身想法形成一个舞蹈,于是将《黄河》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进行舞蹈动作的解析:“其中的平圆动律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就是在对元素完成提取、发展之后的一种运用,这种运用从舞蹈动作的表达上看十分完美与恰当,仔细看舞蹈动作中的点线处理与节奏处理,都是恰到好处,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到整舞蹈的一种气势。”通过对实际舞蹈动作的解析,增强了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六、结 语

元素教学从最初的提炼到强化,再到最后的发展,不仅体现出元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同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达到一个强化训练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做到理解元素教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元素展开舞蹈动作的练习,在推动学生训练效果的同时有效推动了中国古典身韵课的发展。只有加强元素教学,才能涌现更多的“仙人指路”(水袖击鼓)作品,将艺术创作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万雯丽.古典舞步法的形式与有效教学[J].黄河之声,2015,17(04):169-170.

[2]张涤新.论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J].才智,2012,51(3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