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构建路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构建路径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师生的话语权都存在弱化的态势,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讲解或传授的过程中,侃侃论道,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但教育效果不明显,得不到学生回应,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实际上也是教师的话语权威被无形的消解。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听,沉默懒得发言,认知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上,很少有情感方面的表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的话语权在逐步弱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该文从制约师生话语权的因素分析,提出增强师生话语权的策略,实现师生话语权的重构,对增强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路径

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出现了那么一种现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坐而论道,学生则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和大道理,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各想各的心事,各干各的事。思想政治实效性不高,从而削弱了课堂上师生的话语权,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而师生之间的话语权构建合理,能有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话语权的诠释

从话语权的字面上理解,话语就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言语,是人与人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话语权就是指说话权、发言权,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利。而法国哲学家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的《话语的秩序》中认为: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不仅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而是手段、目的,更是一种权力。教师的话语权是指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国家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话语权是指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时,不再满足于教师的灌输式说教和单方面的讲述,而是通过展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追求自我价值,强调平等对话。

2制约师生话语权的因素分析

2.1学生的特点与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话语体系不适应

当今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念盲目认同,不再满足灌输式说教和单方面各种道理的口头讲述,而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使师生思想的碰撞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强调平等对话,渴望拥有个人话语权。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和新潮。在理想信念方面更加理性,更加关注实际。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单向灌输和行政强制为特点的话语体系,不太适应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话语上的冲突。

2.2话语形式拘泥于传统,发展滞后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它传播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在教学语言和形式上有严格的规范和鲜明的特点:语境严肃,话语规范和固定,叙事要唯实,逻辑是灌输和遵从,以单向灌输和行政强制为特点,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成为当代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话语形式,甚至于从教材的呈现到课堂的讲授都是传达党和国家对受教者的要求和规定,很难融入学生的文化语境中,学生觉得非常枯燥,无心听课,无法激起参与热情。有的教师对这些政策甚至一知半解,呆板乏味,念念文件和教材,被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是一种空洞的、虚无飘渺的说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失去了有效进行的真实性,学生不爱听,不乐于接受大道理,产生反感和逆反情绪,致使师生关系僵化,教育效果不明显

2.3课堂上一言谈,内容空洞唯理

目前,高职院校还是存在严重的话语一言堂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部分教师侃侃而谈,坐而论道,讲授的多是玄而又玄的深奥哲理,刻板而乏味,停留在人的理性认知层面,内容空洞唯理,忽视了思想政治贴近生活,走进人们心灵应起的教化作用。上课一讲到底,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不喜欢听,学生成为权威话语的纯粹接受者,实质上是削弱了教师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3增强师生话语权的途径

3.1以学生为本,树立人文关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者应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兴趣爱好、思想脉络,化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使学生体验到关爱,在思想上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威信和话语权。

3.2充实教学内容,话语注重向实践转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现实结合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常采用一整套的理论话语,在传授理论的同时,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充实话语内容,把枯燥的文件、会议和权力话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不仅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除了提问增加话语权外,还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新闻述评和观看视频。新闻述评,以述为脉,以评为本,评述结合,虽然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题材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要闻热点、领会精神内核。一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理性思考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联系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件时事的所思所想,了解了学生当前对社会、人和事的看法,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与新闻的结合,形成恰当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实践课中还开设观看视频,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记录片是以人或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真实的记录,并非虚构,其本源在于对逝去的历史和现实存在的真实记录,从记录片中可以看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从中学习如何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正确认识学生没经历过的世界,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中结合视频对吸引学生兴趣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比如《与邓小平纪录片》使同学们正确认识伟人,评价伟人。《改革开放30年纪实》《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使学生对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我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才更有兴趣、教学效果才更显著。每年,中央电视台都要举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向学生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血脉、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中国精神。中国社会进步与未来希望,需要依靠这些敢于担当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扬者,传播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观看这个视频,胜过老师苦口婆心说百倍,同时也是给学生的心灵去除污垢,给学生的心灵洗洗澡。观看视频后,学生在霎间得到感动,汇聚了所有社会正能量,在强烈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助人为乐精神、孝老爱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奉献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每看完视频,使这些精神深入学生心田,指引学生行为。观看《百年潮,中国梦》后,使同学们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结中国力量的途径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后,布置学生写观后感,作为评定平时成绩,同时也使学生知识能力、思想表现和话语权都得到提高。

3.3消解一言堂,重新分配课堂话语权.

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研究领域,重新分配课堂话语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话语霸权得到消解,逐步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双主体地位,消解一言堂,构建平等对话式话语,实现话语权共享。无论是理论课中的提问还是实践课中新闻述评中的评,教育者以倾听、欣赏的平等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给学生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权利和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出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用教育者的思路去左右学生,但要正面引导学生使用话语权,最后教育者在归纳问题时,能尽量体现学生的一些观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使教师的归纳比较全面.

3.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有的教师担心,给学生话语权,教师的授课时间缩水,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强调学生的话语权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两者并不矛盾,增强学生话语权的同时,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知识结构还没架构完成,分析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学生在一堂课里得到提高,就需要教师把握课堂的主方向,及时调控课堂,对学生的话语做出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问学生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哪种标准,有的学生就会认为,小康就是住大房子,开好车子,物质生活富裕。如果不加与适当的引导,学生就把握不了小康的尺度。对于百姓来说,小康是温饱有余而富余不足,叫学生来谈一谈他们心目中的小康,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在讲到中国梦包括国家的梦和个人的梦,学生对于个人的梦可能不能更全面的描述,可通过《我的要求不算高》这首歌曲来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个人的梦是哪种标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闸门,师生之间的话语权得到。

3.5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在内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增强自己的内涵和气质,才能对现实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将自己的知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内化为学生的品行,并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解决学生的种种问题,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和对教师的崇敬,自觉接受教师的影响,才能使教师拥有的话语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性。掌握好话语权,构建好师生之间平等的话语体系,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理论创新,用最新理论成果阐释现实问题,指导现实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实践空间,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摆正师生关系,师生共享课堂空间,共享话语权。随着双主体教育地位的确立,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师生话语权构建成为一种必然,这样,才能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袁玉芳.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话语权的消解与重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32-34.

[2]王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问题及应对[J].新乡学院学报,2013(10):126-128.

[3]杜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话语权的弱化与重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1):167-169.

[4]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74-81.

[5]曾庆亮.略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36.

[6]郭祺佳.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发展趋势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23-126.

[7]任爱红.论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话语权[J].前沿,2011(23):57-59.

作者:卢梦云  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