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前意识还扮演着“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悖的原始欲望和冲动,以及能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进入意识,并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意识和潜意识隔离开来。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潜意识是人心灵的本质,心理学就是要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人们的潜意识。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我们能意识到的东西只这占全部意识的一小部分,就像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我们以前习惯于把心理和意识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的科学。但精神分析偏要挑战这个成见,把那些看不见的思想和欲望都看成是一种意识,即潜意识。”〔1〕弗洛伊德主要采取梦的解析、自由联想、“过失”及早期经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潜意识,窥探人的心理本质。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放松状态下的自由联想、梦都是潜意识的投射或直接反映。“过失”是潜意识心灵的直接写照,弗洛伊德说:“生活中到处都有过失,过失本质上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流露。”〔1〕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经验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由于遗忘而变成了人的潜意识,可是它总是在不自觉地左右着人的心灵。我们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部分规律,但不是全部。所以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过于狭窄,它限制了潜意识理论的发展。

荣格对潜意识理论的文化拓展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对他的潜意识内涵作了全新的修改。荣格认为,潜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着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属个体的有意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着个人潜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潜意识。虽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仅限于那些受到压抑的本能,主要是个人的特性,荣格把它归结为“个人潜意识”。但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情结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潜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有恋母情结的人会在直接或象征性的与母亲这个概念有联系的活动中,耗费大量的光阴。有恋父情节、情结、权力情结、金钱情结或其他类型的情结的个人也都如此。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不是潜意识的全部内涵,个人潜意识有赖于更深一层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具有超个体的集体性质,它是种族共同心灵的遗留物。它不是个体在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而是本能的遗传。这种遗传既包括生物学意义的遗传,也包括历史文明的沉淀,“种族的记忆”、“原始的意象”等。荣格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成绩,一种每以实际仅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2〕所以荣格认为,潜意识是一种个体情节和族系文化的积淀,它不为个人所觉察、所意识,然而却处处制约着个人的精神、心灵和行为方式。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内容在意识中不能被意识,但人们可以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等形式来了解它。

弗罗姆对潜意识理论的人本主义延伸埃利希•弗罗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潜意识是弗罗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研究其学术思想的一把钥匙。他论述了潜意识的基本特征,挖掘了潜意识的意义,把潜意识与人本主义的思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发展了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理论。弗罗姆从新定义了潜意识,认为:“‘意识’与‘潜意识’是指人内心的一种主观状态。”〔3〕意识是指某人知道了某些情感、欲望或判断。潜意识则是某人不知其内在体验时的心理状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潜意识包含着人性的真相。在弗罗姆看来,意识是虚妄想像的,而潜意识是真实的,包含着人性的一切真相。其次,潜意识是丰富和深密的。由于意识是容许通过社会制约的情感与思想,代表的只是人类社会模式化的小部分体验。所以意识不仅虚妄不实,而且还单薄浅显,代表的只是一个“偶然的社会人”。潜意识则不同,它包含着人类一切纯粹普遍性的观念,包含着人的全部潜能。再次,潜意识既受社会制约,同时又是超越社会的。第四,潜意识是人类获救的希望源泉。弗罗姆认为每一个个人都是“普遍的人”、“完整的人”,都具有人的全部潜能,人类的使命就是去实现这些潜能。但由于语言、逻辑、禁忌等“社会过滤器”的压抑作用,大部分潜能只存在于“潜意识”的领域。只要我们能化潜意识为意识,人就可以实现“普遍的人”的全部潜能,从而获得解放、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弗罗姆认为,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作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人们只要认识了这些被压抑的冲动,就可以提高自我驾驭的能力。也就是说,弗洛伊德之所以要认识潜意识,其目的是要用理性去驾驭和控制潜意识的不良能量。弗罗姆认为,这种认识只局限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解救。而弗罗姆的目标是要拯救整体的人,而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弗罗姆看来,意识是虚妄想像的,没有显著的价值。潜意识则不同,它包含着人类一切潜能,最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人性的良知。如果没有社会环境的压抑和扭曲,这些人性的良知就可以生长出来,召唤我们返回自身,成为彻底发展潜能的人。弗罗姆认为正常的人本身就有发展、成长、生产性的倾向,只有当社会环境缺乏生产性倾向、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人才会变得邪恶。但是弗洛姆主张用中国禅宗的办法和意识的悟力去发现自己的潜意识,这使得他的潜意识学说带有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认识的途径上导致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关于潜意识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潜意识从本质上说也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及思维等心理形式对个体实际生活经历的反映。但是它的形成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承认潜意识,而且认为潜意识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4〕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模糊幻象”包含着我们所说的潜意识。马克思认为,潜意识的本质从来源上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是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潜意识心理。马克思把对心理活动能够清晰地察觉到的意识称为有意识。而把对自我心理活动的动因无法察觉到的意识称为潜意识。马克思的反映论认为: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总要在众多的事物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事物作为心理知觉的对象。作为心理知觉的对象在人的意识中就会清晰地突现出来,而其它的事物则变成了模糊的背景。这样,人在正常的壮态下,大脑中就等于输入了两种信号。一类是知觉的对象,它清晰可见、意义明确。另一类是以知觉的背景为信号,它以“模糊幻象”为基本特征。这种“模糊幻象”同样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感受建立起了相应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由于心理背景的刺激物与心理感受之间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建立起来的,于是便形成了人们的潜意识。如,人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与朋友闲暇散步,心情无限地舒缓、安逸。这时,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了朋友,并感受着闲暇和安逸,因此,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所以这一美好、幸福的信息也能有意识地回忆或再现出来。但是在这一环境中,作为心理背景的深蓝色的天空,也与当时人的感觉和心态建立起了相应的条件反射。因此,深蓝色也就具有了舒缓安逸的心理意义。但是由于这种意义是在无意识的心理背景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它也就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具有了潜意识的特征。同样,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人们的精力一般较为充沛,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了新的一天。初升太阳的温暖和桔黄色作为心理活动的背景与早晨人们的积极心态建立了内在的联系,因此,桔黄色也就具有了积极向上、兴奋性的特征。于是,再当人们在生活中一看见桔黄色时,就会莫名其妙、自动化地反映出来了向上的心理意义。同样,夜晚的天空又是黑暗的,黑暗的夜晚会发生许多未知的事情,因此,黑色又具有了神秘、恐怖的含义。上述这些内容都是人们无意识的心理背景与人的内心感受之间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因此,便形成了人们的潜意识。同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反映到大脑中的背景色彩、背景语言、背景动作和背景形象和内容等都会与当事人的心态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潜意识。我们平时所讲的环境熏陶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知觉对象直接强化着人们的有意识心理,二是知觉背景不自觉地强化着人们的潜意识心理。

二是心理能量的自发状态而表现的潜意识。导致人们心理活动的刺激动因,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来源于有机体的内部刺激。如饱、饿、干渴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二,来源于外部刺激。如危险的信号、社会的要求、亲人的希望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三,来源于主观的动机和愿望。如个人的想法、打算、理想和信念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四,来源于个体内部的潜意识信号的刺激。马克思认为,大脑中最活跃的信号左右着人的心理状态,马克思说:“信仰不是别的,只不过是理性在人身中活跃的表现。”〔5〕最活跃的信号左右着心理活动的内容。在大脑中哪些信号最活跃呢?主要有:外界强刺激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包括重大的创伤、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等;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大脑中反复强化的信号等等。强信号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表象的鲜活性及情感体验的强烈性。因为这些信号的能量较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自主兴奋,尤其是在人较为疲劳、压力较大或受到相关的刺激情况下,大脑的功能便会减弱、自我控制的意识也会下降。这时,这些强的信号就会绕过意识的控制、不自主地呈现出来,表现为潜意识。

三是自动化的心理习惯而导致的潜意识。在人们的生活中,由于长期地重复某一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便形成了自动化的反射模式。这些模式一旦建立起来,便形成了下意识的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不被意识所察觉,产生自动化的行为,表现为潜意识。另外,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和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它们本来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如果个体经过长久的积淀,也会转入到大脑的深层,形成文化的潜意识。

四是暂时性遗忘而导致的潜意识。遗忘的学说有许多理论,其中一种理论认为:外界输入到大脑中的信息永远也不会消失,只是由于受到某种干扰后而不能提取。但是随着条件的转换或某种因素的刺激,遗忘的信息就会重新的浮现出来。因此,有些遗忘的信息尽管不能有意识地重现出来,用语言来描述。但是它仍然存留在大脑中,并以“模糊幻象”的形式起着相应的作用。马克思认为,潜意识主要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心理反映,其主要特点是它的无意识性,但是对人的心理仍然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当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心理活动相互协调时,潜意识就提高意识活动的效益。当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心理活动相矛盾时,潜意识则干扰其心理活动的效益。因此,正确地认识潜意识,恰当地处理好潜意识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人类心理活动的效益。

马克思关于意识与潜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6〕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意识与潜意识的辩证心理规律,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人的潜意识和意识处于合作状态时,就会导致快乐和愉悦的心理,提高其心理活动的效益。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单纯的有意识行为,而是有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契合与斗争。首先,当人的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有意识活动相互协调时,有意识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就会显得格外地顺畅和愉悦。所以说,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要真爱,形成融合的心态,要善于用自己的有意识去调整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与有意识有机地相契合,这样才能使意识活动更加协调、灵活、恰当、合理地处理问题,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其次,当人们所从事的有意识活动与人们大脑中所积淀的潜意识经验和愿望相一致时,人们便会产生相应的兴趣和爱好,为心理活动提供内在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外界的刺激与潜意识的积淀相吻合时,内部的潜意识便会被激活,上升为显意识,表现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为有意识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再次,健康愉悦的心态可以触发人的潜意识与有意识契合,使潜意识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的效率状态。所以马克思认为,要善于处理好意识与潜意识的辩证关系,注重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马克思在分析青年人的择业心理时指出:“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7〕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就是人们的潜意识心理。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有当意识与潜意识相互协调、有机契合时,人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可信和有效,心理活动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二是当人的潜意识和有意识处于“斗争”状态时,就会导致矛盾和焦虑的心理,干扰其心理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即联合又斗争。当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相协调、契合时,潜意识为意识服务,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当人的意识与内在的潜意识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潜意识就会干扰其心理活动。轻者,降低其心理活动的效率,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或出现口误、笔误等问题。较为强烈的冲突则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问题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如对未来的担心、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害怕坏的局面等等。但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内在冲突,往往是导致一个人焦虑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通过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分析,不断地去化解个体内心中的矛盾和冲突,使意识和潜意识处于良好的和谐状态。

三是潜意识为意识的创造和决策提供直觉和灵感。人们大脑中活动的信号可以分为有意识与潜意识两大类。有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确的感知,但是它只能加工有限的信息,而大量信息则储存在大脑深层次的潜意识中。有学者统计,人的大脑每秒钟只能接收14~15条有意识的信息,每天负载一般不超过8600万条的逻辑信息。而潜意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在有意识的目标引导下,以直感和非逻辑的方式加工信息,这种方式就是潜意识的创造性活动。翻开科学发展的历史,许多科学的定律、定理、命题、假说和理论等,往往都有潜意识的功劳或潜意识的参与。爱因斯坦在谈及定律、命题时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向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8〕如量子力学奠基人普朗克发现量子论时,是受梦中一个又一个点冲击他的启示;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受梦境中蛇头咬住自己尾巴构成一个环的启示,结果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爱因斯坦许多问题的解决,大多是在散步时豁然开朗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对航天工程的巨大贡献,与其夫人悠扬的琴声和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着直接性的联系等。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的实践告诉我们,发现科学的真理是一种逻辑与非逻辑、线性与非线性、渐变性与突变性、清晰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离不开幻想、直觉、灵感等这些潜意识因素。当某一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在缺少有意识干扰的条件下,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开启它的思维运作,把产生的灵感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供给有意识。

马克思潜意识学说的特点

马克思以反映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潜意识学说,与精神分析派的潜意识说比较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社会性。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由本我构成的,主要来源就是“力比多”。因此,它主要表现为本能的欲望和要求,是一个内在的“坏小孩”。所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带有生物性、本能性和遗传性的特点。因此,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中,潜意识与现实的超我永远是对立的,只能以口误、笔误和失误的形式出现。并且还需要自我去协调“超我”去适当地满足潜意识的要求,否则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恶”的根源。马克思潜意识理论的根基是实践的反映论,因此,它具有社会性的特点。首先,从潜意识的形成上看,它主要来源于社会。这一思想不仅解决了潜意识理论的唯心和唯物问题,也为研究潜意识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否则,在人的生物领域永远也不能正确地回答人的潜意识。其次,从潜意识的具体内容上看,主要是个体实际经历的无意识反映。这一思想为正确、全面地分析人的潜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社会实践的必然联系。防止了个人的主观猜测和臆断,打破了潜意识在来源问题上的神秘色彩。

二是可训性。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看成了人的本能愿望,主要靠自由联想去发现,而后靠自我意识去调控。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而只能靠自我意识去调控。荣格和弗罗姆虽然认为潜意识有社会性,但是他们都主张潜意识只能依靠自己的悟性,甚至用禅宗的办法去发现和调整。马克思认为,潜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可塑性、可训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首先,反复强化可以改变人的潜意识。研究表明,一种心态反复强化21天,则会转化为人的潜意识,自动化地左右人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用凸透镜呈现倒立的世界,人们的感知就会产生倒立的混乱。必须经历21天的实践矫正,才能恢复其正常的心理习惯。因此,反复强21天人的心理状态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系统,呈现出自动化的状态。其次,形象生动的信号强化激发人的潜意识。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图像、符号和意向,而语言的逻辑作用较小。马克思认为,形象的、生动的表象最容易激活大脑中相应的信号系统,主导着人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指出:“信仰不是别的,只不过是理性在人身中活跃的表现。”〔5〕因此,经常回忆或想象成功、自信的场面和表象,则可以启动个体成功的经验和机制。经常回想失败和焦虑的情境,则会使人不自觉地启动失败的经验和机制。再次,思想观念可以调节潜意识。潜意识既执行好的想法,也执行坏的想法。当你产生一种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的意义就会暗示相应的潜意识,按照思想观念的意向运作,这就是潜意识的工作方式。所以说,心态往往决定一切。

三是转换性。马克思认为,意识和潜意识不仅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意识通过不断的积累就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在有意识意向和状态的引导下,会不自觉地为意识服务,并以直觉或灵感的形式转化为有意识。

作者:顾波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