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6篇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

一、当前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合理,服务意识淡薄。首先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高校的管理机构庞大,管理的层次太多,导致了许多岗位工作性质不明确,工作内容重复,最后内部出现了很多的矛盾。长期就形成了好推则推,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去干的局面。其次行政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地去搞教学、科研,从而忘记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忘了自身职责所在,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

2.缺少专业的培训。目前行政管理人员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大学管理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专门课程的培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的背景和专业也是不同的,由于行政管理工作很琐碎,也很繁杂,他们缺少专业的或者出去外面培训的机会,只是凭着自己一些有限的经验去做,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缺乏运用一些现代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其管理水平不能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

3.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在高校中从事行政管理人员因为相对来说学历、职称不是很高,因此待遇低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是个普遍的现象,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实施,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福利待遇逐渐拉大,从而导致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人员的处境很尴尬,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平时就只能干些服务性的工作,到外面脱产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总感觉在混日子,缺乏上进心。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不重视,把精力都放在搞教学和科研上,这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涣散、低效。

二、解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建设发展重要的力量,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行政管理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是高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服务意识。

深化教育职员改革,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在高校中具有明确的定位,根据相关的规定,行政管理人员如果聘任了管理岗位,那么就再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这样的规定促进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使每个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工作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分工明确,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以及工作的重心能够准确地定位。通过系列改革,强化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管理能力。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强调岗位聘任制以及聘用合同,实行以岗位定薪酬,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要弄清管理与服务的分界及定位,分别来设计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要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激励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聘用原则,规范聘用制度。现在高校考核方法缺乏量化的考核参数,并且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是否完成本职工作,以及完成工作以后的质量究竟如何,在工作当中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不足都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这样就不能起到考核的目的,因此建立一种科学的考核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绩效考核办法包括:领导评价、同事评价、服务对象评价、自我评价等多方评价,得出最终的考核结果。同时在考核时既要强调过程的考核,也要重视考核的结果,最终能真实地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及竞争力,充分地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实现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真正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拥有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加强培训教育。

结合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科学地掌握管理的技能和手段,更新管理新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解决在实际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时效性越来越短,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开展相关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培训,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种交流及研讨会,请同行专家讲座传授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采用相关的学习观摩方法,促进政治理论与业务素质的提高。便于行政管理人员能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4.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优良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前提,高校是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摇篮,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出类拔萃,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政治思想素质。这是最基本的素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端正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党性觉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时刻保持先进性。其次,道德素质。在人与人日常的交往中,应该坚守诚信的原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应该坚守以诚信为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自觉关心别人,勇于面对挑战,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人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当中,实事求是,礼貌待人,任劳任怨,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最后,文化素质。专业的文化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在高校中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是指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这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水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者:朱轶婷赵梓彤牛晓辉徐楠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第二篇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1.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就是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管理。教学管理是出发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一个高校只有经过良好的教学管理才能够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科学性。因此,教学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一条方便而且有效的途径。②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培养人才的关键。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行政管理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教学管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是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可能。高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2.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行政管理是一切管理的保障,因此,在高校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依托。健全而完善的制度是高校能够有条不紊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大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科学、合理、健全制度的建立需要的是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各项制度制定的基础。行政管理通过制度这一载体对高校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其次,行政管理对教学管理具有促进作用。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在管理方向上以及在决策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行政管理对教学中与行政单位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搭配。

二、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

虽然我国高校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着行政化的现象;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协调性不强,两者之间存在着封闭化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革,促进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将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众多高校中存在着教育行政化的现象,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需要打破教育行政化的现象,各大高校应该将教学权力收回,不要与行政管理混为一谈。其次,教学的主体是人,是学生,因此,要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化现象,高校应该从人出发,以人为主。在进行学校的工作管理时,要鼓励每一个人都进行学习,只有每一个人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整个组织才能够学习。学校管理的活力来源是人,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为其他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安心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主人翁的精神,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付出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以人为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学校的管理属于外部作用,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己主动并愿意提升自己,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动机。

2.将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开始进行改革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将政治业绩摆在了首位,完全忽视了我国高校的目的是教学。教学管理应该具有实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跟不上社会需要的步伐。虽然我国就业压力大,但是我国的高技术、高水平人才却紧缺,这就是因为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尽人意。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在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上,高校应该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结合起来。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大部分行政人员畅所欲言,将自己独特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民主管理的实质贡献就是依据某些中心价值观对问题进行讨论,采取各个工作人员的合理成分。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管理时,还应该将教学管理的系统性与行政管理的支持性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教学管理不能是纸上谈兵、天方夜谭,而应该是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学管理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发展。行政管理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这就需要行政管理者良好的心智模式。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共同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

三、结语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是一个整体,两者具有很大差别,同时也有很大的联系。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之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晓东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第三篇

1、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内容

1.1组织管理。艺术院校行政管理中的组织管理是建立在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其管理流程为:首先确立组织架构,理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岗位、职务和权责,从而确立艺术院校的组织结构;其次实施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以及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校内活动和对外交流等等。

1.2实施总务管理。学校管理被称为“总务”管理,即总理校内的各项事务,落实各项行政决策,贯彻上级所颁发的各种文件精神,并指导下级落实。此外,艺术院校总务管理还包括:(1)财务工作管理;(2)学校的日常管理;(3)领导和组织课外活动,如体育锻炼、校园卫生等等;(4)后勤管理,如学校的食堂、宿舍等等;(5)安保管理,加强校内安全保卫工作。1.4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艺术院校行政管理中还包含了各项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落实,如岗位制度、人事制度、绩效等等。这些制度支撑起了艺术院校的基本框架,维系着学校的正常运作。因此,加强制度管理,合理制定制度和强化制度落实,对艺术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艺术院校的管理“艺术”

2.1强调管理的刚柔并济。艺术院校的领导班子要注重学校管理的艺术性,强调行政管理的刚柔并济,将刚性管理原则与柔性管理原则相融合,打造蕴涵浓郁艺术因子的管理模式。首先,刚性管理原则体现在了以艺术院校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为核心,无论人和事,不论客观原因或其它原因,都必须遵循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刚性管理原则下,将学校比作一部高速运转着的机器,构成艺术院校的所有人和事都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缺一不可。因此,实施刚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艺术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它能够体现管理者的原则魅力,更能够彰显学校的文化风气。其次,柔性管理原则是指在刚性原则的基础上打造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式,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彰显学校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原则同样也是为艺术院校的战略目标而服务的。例如,某教师的家庭困难,学校领导班子就应当利用学校这一集体而尽全力帮助教师摆脱困境,如适当调高教师的薪酬,利用薪资的变化而赋予教师工作动力,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为学校服务。

2.2注重管理方式的灵活多变。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能够为艺术院校带来活力,在实践中,管理方式的改革体现在了两个层面。一是摒弃权威性的领导班子。目前,许多学校的领导长期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教师对话,但与此相对的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并不如教师,如此,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在新时期,要注重管理方式的灵活多变,学校领导就必须要放下权威性姿态,真正的与教师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管理的价值,体现管理的艺术。二是实行弹性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体现管理的艺术性,校领导班子还应当打造弹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与刚性管理原则相辅相成的,其注重用刚性制度来约束教师的行为,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更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弹性管理能够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有利于艺术院校管理目标的达成。

2.3注重管理的统筹兼顾。面对艺术院校繁琐纷杂的事务,管理者很难全面兼顾所有工作,难以让各部门和各环节的工作都能达成预期效果。因此,注重管理的统筹兼顾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巧。在实践中,管理者应注重通过辅助手段来帮助自己实施管理,如制度、绩效和实施分权管理等等。通过这些辅助手段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的统筹兼顾,确保管理的触角能够覆盖所有部门和每一个岗位,并将其与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和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从而强化管理效能,提升管理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艺术院校管理应注重融合艺术性,注重将管理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从而与艺术院校的特点、文化、内涵、理念等等有机的融合起来,打造富有艺术性的学校管理模式,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薛海燕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第四篇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及制度主要沿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高校的行政部门存在政府机关的影子,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分配不清,工作没有具体的负责人。这样的情况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方法难以为继。随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日益扩大,加快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已刻不容缓。从现阶段来讲,要实现高效平稳的行政管理,就必须进行相关的改革。应加强建立起有效的组织结构,实现高校管理改革从教学向有效的行政办事能力的平衡转变。面对日新月异的育人方针,加强高校的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是使高校实现目标,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和任务。

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过于功利。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功利思想,官僚主义盛行。主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务实的思想,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做事不负责任,官腔官调。在高校中,这种做法是严重杜绝的。高校主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行政权力辅助教学权力而存在,二者之间是互相协同的管理,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行政权力如果大于教学权力就会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施展,会使学生感染到不良风气,不但影响学校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②行政人员素质较低。在目前的高校中,后勤行政人员主要是一线教学经过提拔进而发展到行政部门。这样情况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行政素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行政培训。对基本的业务不熟悉,办事墨守成规,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行政管理思想一成不变,造成高校行政制度僵化,观念守旧,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

1.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不断更新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只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高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制度,首先在落实决策上要进行一定的责任制,填写责任状。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上要明确责任人,并对决策进行专业系统的分析,行政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责任心和全局管理观念,不对没有把握的事进行不合理的主观臆断,有效保证高校在制度和决策上的科学性、民主性。其次在行政部门中要注意协调合作,要明确行政部门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目标。在面对学校的整体利益时,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不能互相推诿,应协商解决。最后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在人员的任用上,招贤纳士,竞聘上岗,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工作中实现奖罚分明,从个人的办事效率、言行举止上全面考核,对于优秀教师要重点培养,提供完善的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行政人员的潜力,有效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2.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在工作中,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在行政管理中,增强应变问题的能力,善于突破常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有效进行创新工作的前提和条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使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新颖性和高效性,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要善于研究新情况,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新问题,同时也应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增强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用科学发展观辩证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多增加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对工作深入研究的能力和兴趣。在积极的氛围下,高效地辅助好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结束语

1.简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为下文研究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铺垫。

2.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解决问题,提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策略。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不断更新创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

作者:曾秀芳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一、善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善治能够体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新时期世界范围的潮流和趋势,它提倡的价值体现的越来越普遍,从国际社会到公司、学校,使用范围非常广,大到国际社会,小到职业社团、生活社区、公司、学校等公共组织。将善治引入越来越广。善治同样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善治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其宗旨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高校是国内外先进知识传播和传授的最为重要的平台,是先进文化与思想的发源地,因此高校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管理,特别是高校的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要理解、尊重、关心和相信他们,才能减少高校的内部矛盾,增强高校的组织凝聚力,并最终顺利实现高校的各种教育目标。

2.善治能够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大学行政管理模式中管理中的决策是由行政高层管理者单方面制定,教授等教育参与成员比较难有机会参与行政管理,这样就造成存在一定的决策失误或难以体现行政决策的有效性。然而善治则强调高校行政管理决策的民主与公平,强调决策和控制在多种教育参与者协商中开展,鼓励教育主体成员者包括高校基层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形成多层次教育主体参与的决策体制,在善治高校管理体制中,高校高层管理者只是多层次高校决策参与者之中的一类,他们一定要听取其他高校决策参与者的意见,从而从教育决策参与层面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3.善治能够增强高校自我维持能力

高校的自我维持是指高校中管理阶层对所在的高校教育体系的维持。高校中的管理阶层通过维持高校教育体系的均衡来实现所在高校中其教育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均衡。自我维持是高校管理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新环境新形势下,高校内外部体系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改变,极大地破坏了传统高校内部的平衡,高校更需要有组织有协调地均衡分配各方面利益,适当动态调整高校内部结构的形式,使高校更有教育凝聚力和教育保护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高校的生存及发展能力。善治认为高校内部应该存在多种中心的治理主体,这些主要体现在对各高校管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规范的制定上。与此同时,善治的高效管理应该强调高校内部机构的有效设置,这非常有利于动态地平衡高校内部组织。

4.善治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行政效率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组织的目标。高校行政管理不仅仅要在正确创新思路上有效指引,还应该合理规划学校的人员、财政、资产等教育资源,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高校的教育任务。善治最终体现的是高效,它主要使用公平协商的方式以达到各层次教育主体之间、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增强高校行政协商的合法性,从而减少高校各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冲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能力与效率。善治更为重视高教管理的成本与效果,要求合理设置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强调高校管理程序的科学性,体现高校管理方式的灵活性。因此,强调有效设置高校的管理制度,要求高校管理必须符合各教育参与者的需求。

二、高校行政管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传统模式是从上向下的单方面管制,行政管理的任务分配不均衡,更倾向于管理,也就是“管”而不“治”,从而导致行政权力过大,官僚主义盛行,越来越不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

1.高校中单方面管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高校的管理主要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高校的管理和高校对教师、学生的管理。然而在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关系中,往往采用从上向下的单方面管制模式,这种管制都来源于行政权力。而在高校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中,高校行政机关部门的权力过大,什么都要管,却什么都管不好,从事管理的教职工数量庞大,但工作效率低下。在高校中实行这种单方面的管制,非常容易使得被管理者产生消极情绪,产生抵触心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2.高校行政管理分工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工作分配不均衡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传统模式下,管理机构级别划分过多,功能划分过细,从而引致管理人员不敢担责任,岗位职责也难以分清楚,有些工作产生多头管理的问题,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这样导致产生低下的行政执行效率,极大地增加了行政的管理成本。另一个方面看,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不同的行政工作岗位之间的工作数量和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一些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另一些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却从事非常清闲的工作,工作量的长期不均衡,使负荷的行政工作人员长期存在不满的情绪,严重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行政权力过大,官僚主义盛行

高校行政管理传统模式下,高校的行政管理更多的参照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行政部门之间采用金字塔的结构进行组织,并且在高校行政管理中严格按照由下到上的模式运转,大部分权力集中在金字塔的顶端。虽然由下到上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学校行政管理大部分时期内运转较为顺利,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高校办学和管理中信息通讯不畅,权力、信息、资源掌握在少数领导、部门手中。例如,行政管理人员仅仅了解他们接触较多的校内基层学术组织成员的需求,难以掌握大多数教职工的学术需求。但对于一些前沿的学术信息,只有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最具有发言权,对于高校学生情况,只有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自身最清楚情况,而行政人员对这些情况了解并不全面。这种不全面的信息导致行政人员决策的不准确、不合理,他们的决策目标会更倾向于少数教师和学生,决策的执行也不会顺利,即使强硬贯彻下去,也难以达到理想行政管理效果。并且,在这种金字塔的结构下进行管理,容易造成下级行政工作人员过分听从上级领导安排,只注重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难以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难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更有部分行政人员为了讨好领导而不考虑开展正常行政管理工作,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目标。

4.高校行政更加重视管理,而不重视服务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看,它首先应该以考虑高校师生员工的需求为指引,而不是以领导的话为导向,能够通过自我维持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利于高校发展的行政服务。而在大部分时间内,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自己看做高校组织工作的管理者,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行政意识。

三、在善治的理念下实施高校行政管理

1.创建包容的高校行政管理意识,维护和谐的高校行政人际关系

信任合作的高校行政人际关系有利于将善治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这种融洽行政关系的形成要依靠非制度性的信任观念和合作模式,并不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这是因为高校是一种“高度分化和低度整合的组织”。创建包容的高校行政管理意识,可以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都能够在和谐的高校行政人际关系中互相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有利于将善治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

2.制定高校各教育主体能够民主参与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民主参与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高校中实现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高校各教育主体的参与,只是善政而并不是善治。善治只有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没有民主,善治便不可能存在。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必须要求各教育主体参与高校事务的决策,并建立参与和互动的决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3.应在高校中营造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法制环境

法治是在高校中实施善治的基本保障。高效率地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不仅要改变行政管理方式,还要改变行政管理的观念。依法治校也不是要对高校进行管制,并且高校与社会的其他机构不同,它是一个特定的教育机构,存在特殊的群体———高校教师和特殊的对象——大学生,因此必须要从全面的教育管制变为有选择的管理。高校行政管理法制环境不应该担心管少了或者不管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而应该专注于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谁来管、什么时候管、怎样管、应该管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问题。高校行政法治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应该建立高校宏观调控、高校各层次教育主体有机参与的宏观管理运行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小结

随着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善治已成为未来高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善治已经是未来高校管理的追求和目标。虽然我国大学目前仍处在政府调控为主的阶段,高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但善治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姜丽娜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第六篇

一、学校行政管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校行政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概言之,在学校行政管理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受到广泛质疑

从一般意义上讲,判断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主要从两个维度:第一,行政管理制度得到组织内成员的认可;第二,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行政管理上,如果组织内成员对某项管理制度不认可,那只有通过行政权力强制执行,管理制度与组织成员之间毫无逻辑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是缺乏主体性的存在,只是被动性地接受这样的管理制度,制度的执行能产生绩效,却不能产生实效。

2.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正当性受到广泛质疑

从一般意义上讲,判断管理制度的正当性主要从三个维度:第一,通过管理制度能减少特权,保护到组织成员的利益;第二,通过管理制度保护到正当竞争;第三,通过管理制度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公正来源于每个成员在利益分配、权益保障上都能得所应得,不是不劳而得或劳而不得。在目前学校行政管理中,由于特权的存在,制度性指标的存在,在利益分配中,经常会出现少劳多得甚至是不劳而得的情况,这样的分配打破了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必然会带来成员的怨言。

3.“去行政化”改革去而不动

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是为解决由于学校行政权力过于膨胀集中,所造成学校管理资源和价值取向的缺失,进而引发的管理制度的伦理问题,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去行政化”从制度层面,让行政回归伦理。但是,学校“去行政化”提出多年,依然只是一个文本似的,口号似的存在,这是因为,行政权力代表着固有利益和资源的配置,放权则意味着利益的丧失,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无论怎么“去”都不会去掉行政中的关键权力。所以“,去行政化”去而不动,以往的固有利益依然存在,甚至是权力更加集中膨胀“,去行政化”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纷争。

二、关于学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制度伦理理论的认识和对目前学校行政管理改革现实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制度伦理的角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兼顾平等公正、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下,对学校行政管理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提升行政管理的合理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尊重人的权益和人的发展,从管理制度的层面为学校教师们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支持,让所有成员都能共享组织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制度设置的宣传,让大家明白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制度。从尊重人的需要与发展为出发点,并且被成员所理解接受的制度,不仅避免制度以行政权力的方式强制执行,而且制度的执行产出的是实效,而不再只是绩效。

2.通过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提升行政管理的公正性

学校行政管理的公平公正就是通过管理制度来保护到所有成员的利益。采用民主决策的方式,把民主扩大到组织内的每个成员;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增加人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切实考虑到所有教师的需要,尊重所有教师的价值和付出;通过利益补偿保护弱势群体,“设计一种正义的社会制度就是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②因此,行政人员在制度设置中要体现对弱势群体补偿性利益分配的考量。

3.通过放权共享,推动“去行政化”的落实

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第一,“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第二“,去行政化”不是“去”而是协调。通过放权,改变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鼓励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参与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表决权。增加行政人员的服务身份,将行政命令转换为行政调节;通过共享,重新安排资源配置,所有成员都应公平地共享资源,平等地分配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和认可每个人对组织发展的付出。制度伦理是制度的伦理道德属性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何谓“正义制度”的判断标准,同时也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的理论指导,制度伦理会成为解决当前行政管理问题有效的路径。

作者:刘亚菲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