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7/11 16:08:50 阅读:
【摘要】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学术界也在不断完善物流管理体系。但我国物流的发展仍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阻碍因素。库存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否能够用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达到管理最大库存量的目标,是影响物流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提高物流产业链中库存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现代化
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经济节点上,库存积压一直是造成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停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成本高低,进而也左右着物流服务的效率问题。
1库存管理概述
1.1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又称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是指在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对产品、服务及其他资源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已达到客户企业或者物流企业本身的经营目标的过程。
1.2库存管理的意义
通俗的说,库存管理的意义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前提下,使货物的库存量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和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存储积压或者缺货的情况。此外,库存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如何缩小存储空间、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和库存资金的周转等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企业的库存多说明其发展状态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而随着对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综合评估发现,只有当库存比例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时才既不会影响企业资金和货物周转,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促进作用,甚至有些企业提出“零库存”概念,认为“零库存”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标志。现代化的库存管理逐渐也倾向于“零库存”的发展方向,以着重解决某些生产领域产品过剩、库存积压严重、成本高昂的问题。
2我国库存管理的不足
由于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整个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还存在很多欠缺,不可避免的导致对库存管理的适当性、可行性研究也非常薄弱,库存管理在周期、成本、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
2.1库存周期过长
有调查研究显示,国外很多企业在库存周期上只需8~10d左右的时间,而中国多数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0d左右。库存周期过长,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供需失衡,也增加了企业货物贬值的风险。因为货物积压的时间越长,在品质、时效等方面就会丧失优势,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甚至被淘汰。
2.2库存成本过高
由于库存周期过长,企业货物长期积压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多,企业为解决货物的存储问题不得不扩大仓库的面积、增派人员,对库存占地和管理的成本投入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企业进入一个生产成本不断升高、货物积压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中。调查研究显实,我国企业从物流成本看,库存成本比例就占到了1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中库存成本仅占到4%左右。库存过多占据了大量的资金,如此高的成本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库存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观点认为库存管理主要是对仓储货物进行盘点、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保证货物在仓库中品质完好,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入库和出库。这一观点落到实际,就是在库存环节配备足够的人手,而忽视了现代化库存管理中对产品供需信息的及时跟进和更新、对物流调配情况的及时掌控等方面,使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在人员增多的情况下仍然未能有效改变货物入库出库不及时、物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对接不适当的问题。库存管理在整个物流管理体系中可以说是初始环节,关系到后来的货物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库存管理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很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瘫痪,企业在重视生产技术提高的同时,应着力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库存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化库存管理理念,从源头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快库存管理现代化转型
现代化库存管理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管理人员,减少库存积压,节约库存面积和成本,促进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对接,从而加快库存产品的周转率,提高库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1提高仓库使用率
提高存储仓库的使用率不仅仅指能以更小面积的仓库存储更多的货物,还在于在物品入库出库的过程中,根据货物的属性、特点进行分类,合理分配存储位置,最大程度地保证货物出库时的品质和速度。当下“寸土寸金”的现实是困扰企业扩张的一大难题。库存管理中可以把仓库按照产品种类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存储区,形成出库、分拣、检验、包装、装货、运输一条龙作业的库存链条。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存储区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现场杂乱无章的局面,减少各流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3.2建立库存信息系统
当下大多数企业都引进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例如ERP系统),在对材料的采购、货物的生产、资金的流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企业应用此类管理系统的初衷仅仅是为组建一个能够协调自身内部各运营事项的平台,而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还尚存欠缺。库存管理作为连接企业产出与社会需求的中间环节,在市场信息接收不畅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合理控制库存量的传统目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无从谈起。建立合理的外部库存管理系统,将仓库管理与客户需求监控管理、运输管理、库存人员指挥管理等结合,将货物入出库管理、来料登记管理、客户订单管理、分拣、核对、货物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等整合到统一的库存信息系统之下,实现从商品材料进入到商品禅产出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例如能够查询某一环节物品的存放地点、存放数量、供需比例等,为更加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奠定基础。这就是建立库存信息系统作为库内指挥中心的意义所在。
3.3培养专业库存管理人才
建立高效的库存信息系统对完善库存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仍然不能以技术代替人的作用。制定库存信息系统的是专业人员,完成整个库存流程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挥和调度。库存管理系统不是自动化系统,库存管理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随着外界社会对商品需求的波浪式前进、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波动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竞争的愈发激烈,库存管理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梳理,实时掌握产品供需信息已达到产品的最佳分配状态。可以说是,库存管理系统再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再高,也离不开人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和把握,而这才是实现库存管理最优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注重对库存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和科技创新意识的学习和培养,也可以从外国较大的物流企业中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以攻克技术上的难题。
4结语
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要求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已达到企业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尚少,对现代化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也存在很多不足。要改善这些不足,仅仅依靠理论探索是不够的,结合企业实际发掘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所需的库存管理方式,增加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才是出路。
参考文献
[1]李新宇.我国现代化仓储管理的发展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37
.[2]赵换丽.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1:32.
[3]郑学敏.现代化仓储管理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34.
作者:刘活攀 单位: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