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商务业的财税机制及政策

推进商务业的财税机制及政策

本文作者:陈凡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电子商务已日益深入我国市场经济,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之一,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成本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作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运作模式包括B2B、B2C、C2C三类。随着电子商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已呈现出以下发展状况及趋势: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自2001年到2011年,B2B电子商务网站数量从2001年的1350余家,增加至2009年的5320余家,年均增长速度达18.7%。而B2C、C2C及其他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则由2001年的1985家上升至2011年的6962家,年均增长速度达17.0%,并分别在2004年、2008年,迎来了两次发展高峰。这与“非典”后网民网络购物意识的觉醒,及全球金融危机下网购省钱消费的观念有着紧密关联。

(二)地域分布集中在发达省市,行业分布侧重服装与家电

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等经济较为的省市。其中,长三角市场份额达33.52%,珠三角为32.04%,北京为8.86%,而国内其他地方为25.58%。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通常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环境较为完善,政府扶持力度较大,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为理想。此外,经济的繁荣也使这些地方的居民网上购物、商户网上交易较为活跃。这些均为当地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行业分布方面,因纺织服装、家电数码均为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必需品,在所有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2011年分别达到14.32%和10.35%。排在三至十名的行业依次为:钢铁机械、化工医药、建筑建材、农林、五金、包装印刷、食品糖酒、礼品饰品等。

(三)电子商务逐步向电子服务扩张,呈现产业链与供应链全覆盖趋势

电子商务厂商为迅速建立行业壁垒,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其所提供的服务日趋外延化。即从仅提供信息服务升级到提供网站平台服务,由资讯提供向交易服务转变。随着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化,电子商务逐步呈现向电子服务扩张与升级的趋势。电子服务以现代服务业依托,为服务业、工业、农业等不同行业,企业、团体、家庭、个人等不同对象的社会或个体活动提供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支持服务,涵盖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管理、新媒体应用、数字旅游、数字教育、电子医疗、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领域。而在这十一项领域中,前六项都与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关联。可见,“电子服务业”的诞生,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延伸密不可分。

二、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整合能力有限,营销意识薄弱

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作为集中行业资讯、商情的主要平台,已经成为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途径。随着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会员数量逐步增加,供需信息量急剧膨胀。其中,不乏大量过期、虚假信息。因此,虽有众多信息量,但由于缺乏整合、加工,企业会员仍较难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除了信息流环节外,电子商务厂商整合物流、资金流能力也非常有限,这点在垂直行业领域尤为显著。同时,营销作为电子商务厂商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涉及建站、网站优化、经营、支付、资源整合等诸多领域。目前,多数厂商的营销水平仍处于基本层面,无法满足不同企业对营销的不同需求。

(二)物流配套体系仍需完善

在我国,先进的电子商务和落后的物流形成了鲜明对比。物流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一是运输成本较高。昂贵的运输成本给消费者造成了负担,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二是网站响应速度较慢,往往延误发货时间。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时间,然而现时情况是网站不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及时满足,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等待,浪费了客户的时间。三是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和覆盖范围有限。现存的运输配送体系仍不完善,相对集中于大中城市,对小城市的辐射力稍显不足,此外,商品和服务种类较少,同质性现象比较严重,缺乏自身的独特性。

(三)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与商务运营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大多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从创业开始最需要和最重视的是开拓市场的营销能手,信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匮乏成为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加之这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本很高,形成了制约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一方面,由于文理分科、学科隔阂、培养方案不合理、高水平师资匮乏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高级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与实际需要相比,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电子商务专家学者也较为稀缺,致使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工作难以开展。

(四)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服务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奖惩机制、网上虚假、不健康甚至违法商业信息等。同时,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如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信息在网络的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传输的文件可能被篡改、伪造电子邮件、假冒他人身份、违反事先承诺等问题均是电子商务安全面临的重要威胁。

(五)现行的税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较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首先,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与税收原则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协调。税收负担不平衡,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难以准确定义,虚拟的交易市场,这些都显著影响着税收的效率、公平和中性原则。其次,现行税制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税制要素规定未能与其适当匹配,导致税收征管出现了法律空白。税法中对税制要素的规定是征管工作和纳税义务能够同时进行的依据,具体为纳税人、征税对象、纳税程序、地点、时间等。而电子商务的纳税人界定不清,征税对象相对模糊,纳税程序复杂,纳税的地点和时间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税制要素的不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征税风险。再次,电子商务影响了主体税种的税收,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各种税制要素定义不明,导致主体税种在电子商务中的大量流失。此外,目前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的立法已远超各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国家直接的立法水平也存在不对称,这必然会出现税制套利现象,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业发展的财税体制与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政策面依然向好,相关管理体系日渐完善,但在市场发展管理和扶持方面仍存在错位和缺位的问题。电子商务因其无边界,无法明确归类,使得国家法律监管方面存在较多漏洞,亟需政策加以引导。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业的发展,良好的财税体质与政策环境不可或缺。针对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订和完善有关财税法律法规

首先,应完善税收实体法相关内容。对于电子商务税收,可以采用扩展原有税收实体法约束范围和对象的方法使其对电子商务发挥效力。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清晰界定纳税人,明确纳税主体,保障征管效率。二是完善关税征收,分别在线和离线贸易,对其实行有区别的关税政策。三是在印花税方面,准确定义电子订单的法律地位,保护在线交易中我国法律划定的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各种交易的顺利进行。其次,税收征管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征管法》仍然不能完全指导税收征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电子商务登记制度、交易发票、纳税申报、以及其他相关的交易凭证方面的相关规定仍需完善,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再次,加强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在现有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纳税、征管框架,统一监管、规范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和电子商务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法律,如金融、商贸、会计准则等,支持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

(二)实行基于信息流的税收征管模式

现阶段,如何对管理电子商务行业征税,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信息流基础和资金流基础。前者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征税方式,即通过“信息流”的监管控制达到征税目的,这一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制要素的确认(例如,设置税收常设机构的指导方法)。在完善相关法律和协调国际税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该方法的针对性,提高其执行水平。后者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即对税制和征管手段进行全面改革。该方法实现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前一模式的种种弊端和难点问题。另外,在监管网上银行、衔接电子商务税制和传统税制、货物和服务交易、网站间互换广告、增值税抵扣、出口退税问题上尚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二者各有利弊,基于我国当前国情,本文认为信息流模式的税收征管更为可取。它在沿袭传统税收制度和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不仅执行难度较小,还有利于和国际规则接轨。因此,实施基于信息流的税收征管模式,规范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环境,将更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结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已成为拉动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逐步向电子服务扩张,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日趋融合,呈现产业链与供应链全覆盖趋势,并引导了第三方支付等新兴行业的兴起。然而,现有的财税体制与政策环境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物流配套体系发展较为滞后,电子商务行业相关人才较为匮乏,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财税政策难以规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此,我国政府应修订完善现有财税法律法规,实行基于信息流的税收征管模式,创造出良好的财税体制。同时,还应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注重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通过完善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机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