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性人力资源论文

区域性人力资源论文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地区间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速度失衡随着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投资环境等基础建设初步改善,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我国中部和西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为1.64%、0.3%、-0.0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就业人数将持续增加,而西部地区将逐渐减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多,就能有力的推动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经济增长越快,综合实力越强,东部地区就越能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又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的来看,各地区各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的趋势将会扩大。

2.地区间单位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率失衡,我国各地区的单位人力资源产出效率都在增加,说明人力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西部地区单位人力资源产出效率从2014年的增加到2015年的3.09,提高1.4倍。横向比较,东部地区的单位人力资源产出效率大约是中部的1.9倍和西部的2.3倍。东部地区在经济、政治环境,特别是科技环境都具有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东部地区在捕捉、接受、消化、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就比较强,就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从而单位人力资源产出效率较高。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有扩大的趋势,随着这种不平衡的扩大必将导致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程度趋于严重。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的发展趋势,接下来运用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区域性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分析。

3.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测度模型人力资源的失衡体现在各地区各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上的不平衡。每个地区的不同产业在当地的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因此在地区人力资源失衡的测度中,根据各产业所占的比重的不同,人力资源失衡的重要程度需要加权平均。其次,确定各地各产业的重要程度。由于各地每个产业的重要程度有所区别,所以用各地各产业的重要程度做权数,可以更准确地对人力资源失衡的现状进行测定。各地各产业的重要程度可以用该产业占本地GDP总量的百分比刻画;这一比例可能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计算各产业的重要程度时,将距离当前年度最近的年份赋予较高的权重,对该产业占本地区GDP总量的比例加权,比如选取4年,第t年赋0.4,第t-1赋0.3,第t-3年赋0.2,第t-4年赋0.1;可以得到第j个地区三大产业的重要程度,个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失衡程度,i=1,2,3分别表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Ni表示第i个地区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的个数。当η1,i、η2,i、η3,i取值接近于0时,表明该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比较均衡,越大表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失衡程度越显著。

二、实证分析

1.区域性人力资源分布预测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就业人数比例,建立成分数据模型。分别用Logratio变换方法、球坐标变换方法和模型改进的方法,验证2008-2009年的数据;选择三种方法中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10-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就业人数比例。表1即是三种预测方法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ARIMA(p,d,q)模型改进过的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基本上为0,球坐标变换方法的相对误差较小,Logratio变换方法的相对误差最大;这是因为球坐标变换方法后的数据比较平稳,用回归方法拟合有很高的拟合优度;而平稳的时间序列更适合用模型进行分析,因而第三种方法的相对误差最小。综上所述,本文将运用模型改进过的方法,预测2010-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就业人数比例,结果如表2所示。

2.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失衡的测度本文以2015年中部地区为例,用人力资源失衡模型对中部地区进行分析。2015年三大产业实际就业人数采用ARIMA(p,d,q)模型改进的成分数据模型估计得到,而各地需求的实际就业人数须在实际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获得。由此可以得到2015年我国中部地区三大产业人力资源失衡的程度的测定值:中部第一产业为2.7%,第二产业为10.3%,第三产业为9.8%。中部第一产业失衡程度并不明显,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失衡程度比较严重。由于中部地区的需求的就业人数是模拟产生的,在此仅为说明人力资源失衡的测度方法。

三、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就业人数,运用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分析三大产业实际就业人数的内在变化规律,预测实际就业人数情况,并未考虑区域内外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种信息资料。若考虑到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料,结合定性和定量统计方法,预测未来区域人力资源发展变化的趋势就会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的测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测度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失衡的程度,这有利于各地区对人力资源的失衡程度进行控制和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规划是改善区域型人力资源失衡的方法之一,各地区在政治人文、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应该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明晰不利于加快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改革观念、政策、体制、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障碍,化不利为有利,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力资源失衡的情况。

作者:巩宿裕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