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包装专业培养人才模式浅议

包装专业培养人才模式浅议

摘要:为加快推进包装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包装工程专业进行高职本科衔接“3+2”专插本联合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联合培养中包含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实训条件和制度保障等,以促进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衔接协调发展。

关键词:3+2;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中山火炬职业学院在包装工程专业开展“3+2”联合培养模式,即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读三年,专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合格后,通过考试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成绩达到本科毕业要求,取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联合培养方式集中了高职和本科院校的优势,集成双方资源,增强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补其理论不足,强化本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补其技能不足[2],“协同办学”产生的聚合效应,将高职教育的培养内涵延伸到本科层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应用的转化能力,对学生进行专本结合、校校协同培养,不仅为包装行业技术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人才构成不合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完善高职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构成方面的有益探索[2]。

1.明确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

“3+2”高职与本科分段联合培养模式旨在搭建学生终身发展的“立交桥”,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3],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包装向高端产业发展,客观反映目前包装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及对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长期从事包装专业教学的专家共同探讨,进行岗位调查和职业技能分析,明确“3+2”分段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在包装印刷企业,食品、药品、日用品及电子产品类等包装使用企业,及第三方包装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包装系统设计、检测和技术研究等工作。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包装设计、包装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素养,同时安排大量教学实践环节,高职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包装材料性能检测与选用能力、包装平面设计能力、包装结构设计能力、包装方案改进能力等。本科阶段作为高职阶段包装专业学习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要求学生在掌握包装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4],如包装创新设计能力、整体包装方案解决能力、包装技术关键问题解决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领会“3+2”高职与本科联合分段培养的本质要求,深入教育教学研究,在不同阶段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模块化、层次化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企业相关素材和案例丰富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建立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课程设置时要注重联合培养的阶段性,同时结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主要对接纸和塑料的包装产业特色,在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增、减和课程内容的合并归类,且保证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上体现本科阶段理论深度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知识[5],高职阶段在掌握包装设计、包装技术基本操作和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农产品、食品包装理论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类包装设计大赛,参与互联网+和大学生挑战杯等,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研究,参加各类行业技术报告、展会,了解包装行业前沿技术等,设置专门的课外创新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培养具有包装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岗位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4.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

4.1师资

本科阶段联合培养的师资团队由高职、本科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部分课程聘请本科院校的优质师资或吸收企业技术专家来校任课,与在校师资形成优势互补,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高职、本科院校和兼职教师形成教学互动机制,依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规划教材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共同梳理知识体系和实践项目,高职教师收集素材、兼职教师提供企业案例、本科教师升华理论水平,共同探讨各类资源的开发与展现形式,在各类教学、教材资源开发与应用中促进“专、本、兼”师资融合,形成联合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建立本科—高职—兼职教师科研“传、帮、带”机制,在科研项目中形成合作态势,形成企业项目来源—项目理论研究—项目实施—项目应用的研究链,建立企业—高职—本科联合科研团队,推进师资团队的深度融合。

4.2实训条件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是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广东省一流校建设专业、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A类品牌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了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打样实训室、包装工艺实训室、包装材料检测实训室、包装成型实训室、安全包装实训室和智能包装实训室等,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成了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山实验室校内产教融合基地,该基地立项为国家实训基地,建成了陈缪华包装设计大师工作室,立项为广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依托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践条件。

4.3制度保障

建立互动互访机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建立学生学习自信与专业认同感。如本科院校负责专插本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安排学生到本部听课、观摩,深入与本科任课老师交流,参与老师的企业项目,让老师点评自己的设计作品等,拉近与学校、教师的距离;借助信息化手段,以网络课程和讲座为载体,采用联网的方式,同步同频学习;学生可参与本科院校对应专业的各项学生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与本部同学同台竞争。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授课的课程标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由本科院校提供,确保教学质量,并且考核时间与本部同时进行,确保考核内容的保密性,考核结果由本科负责录入成绩系统,并且考核材料存档,以便随时查阅;针对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课程,允许通过获取相应级别的比赛获奖或技能证书来考核。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利用高职院校搭建的校内外产教融合基地,在确保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产教融合基地见习、实习和参与企业创新项目,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和职业技能。

5结语

高职与本科“3+2”专插本分段联合培养项目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实施的、为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全国包装印刷基地产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的独特优势,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包装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会操作、会创新、会管理、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包装工程专业专插本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独具特色的职教本科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培养包装行业紧缺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促进包装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作者:赵素芬 高艳飞 梁淑敏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 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