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用型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探析

应用型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探析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深度探讨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提出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通过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定位等,为社会和酒店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产教融合是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和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过程。

一、酒店管理专业传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的理论培养模式过渡为“学校+企业”联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进入对口的实习企业完成实践任务学习,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技巧,形成“课上理论+课下实践”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延续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在学科教学上混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采取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结果将会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无法发挥学科优势,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同等能力水平的假象,易造成学生对现实与理想间矛盾的心理落差。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三个年级完成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大学第四年级进行专业实习,理论学习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训练和社会实习所用时间却寥寥无几。这种教学安排无法使学生对酒店工作得到充分认知,很难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工作状态,无法切身感受到酒店工作的深度和强度。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多数为“学院派”,多数仅熟悉理论内容,缺乏一线酒店管理和运营工作经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创新性,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二)实习酒店培养策略问题

校外实习酒店一般安排本科院校学生从基层实习生开始做起,逐步了解并熟悉酒店各项业务,掌握酒店服务要领。但是,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生从事重复单一的工作,例如长期在客房、餐饮、前厅等部门内从事高强度劳动,轮岗机会较少,并不能获得更多实践机会,缺乏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运营的认知和了解。实习酒店对本科院校学生重视程度不足。酒店培训体系中的岗前培训多数强调酒店服务基本内容和酒店特色、酒店文化等内容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便可熟练掌握和精通,但酒店运营管理能力培训等培训内容,实习酒店却只针对管理培训生等酒店储备干部或新晋骨干人员开放。同时实习酒店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学历水平不高,本科院校学生对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易产生分歧,长此以往将削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预期,加重心理落差,这与本科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相悖。

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实际上是在原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大型酒店进行战略合作与对接,为对接酒店培养定向人才。该模式有助于酒店产业与酒店管理专业完善双方合作体系,促成校企双方全方位融合,探索教育教学新的发展思路,实现酒店产业与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打造符合新时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强调“协同”与“创新”两大基本要求,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创新型培养方案,体现学科专业性和创新性,培养具备针对性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以达到降低酒店培训成本、简化酒店培训过程、推动酒店和学科联合发展的最终目标;合作酒店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践机会,通过现场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用到实处,使其切身参与酒店管理和运营过程,汲取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巧,在学生毕业后可顺利进入酒店工作,提升学生成材率。

三、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根据对接酒店对人才的要求,建设特色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工作的专业性,提升本科毕业生专业素质;保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契合学生酒店管理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突显学科专业特点,切实满足酒店业发展所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本科院校应压缩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长,放宽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设置,同时保证授课内容具备时效性,根据酒店业发展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实时更新课程内容。酒店企业要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更多地要扮演校外导师的角色,并积极与合作院校进行商讨,敲定校外前置基础课程学习和后置能力课程学习的设置和安排。在实习前置课程学习中,校外合作酒店需将实习所需的基本技能学习和训练等内容植入到前置课程学习中,缩短前期基础业务培训时间,将训练重点放在后期的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之中。实习后置课程学习侧重于实习学生的酒店运营管理能力、文化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局性思维和管理者思维,时刻关注整个酒店行业发展动态。

(二)深化校企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

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推进“协同育人”的教育合作新思路,是探索企业介入教学的新模式,是发展产教融合的新路径。酒店管理专业教部分师多缺乏在一线酒店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仅仅从书本和自身顾客体验对酒店业相关理论进行解读和传授,这无法满足实际就业需求。因此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思路,一定要从就业市场和酒店业发展实践出发,避免教条主义,影响学生职场发展。就酒店而言,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介入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第一,合作酒店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校企双方资源,制定专业化培养方案,保证“理论+实践”全培养过程。第二,酒店核心运行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作为校外导师或第二导师,定时定期进入校园并走上讲台,面向在校师生传授酒店运营管理的职业技能,结合工作实际,为在校师生答疑解惑。第三,合作酒店承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短期职业培训工作,允许专职教师在短期内参与酒店运用管理,了解酒店的文化、特色,掌握酒店运营管理流程,切身体会酒店一线工作内容和强度。就学校而言,要注重与酒店企业进行战略对接和合作,为酒店业定向输出高素质人才。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合作酒店所需人才要求,为其定向培养专业酒店管理储备人员,做到定制化和特色化教育理念,保证酒店人力资源的充盈性,有助于酒店降低员工培训成本。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如酒店总裁班、酒店高管培训课等,涉及酒店运营管理、服务理念等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并对实际工作中问题提出理论建议和解决方案。

(三)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要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区分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性,着重培养学生酒店管理能力,以及酒店宣传、酒店活动策划、酒店员工培训等专业能力,突出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和行为,充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市场环境,保持学生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迷茫、不失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得到行业认同和他人尊重。酒店对实习生的培养规划以及酒店人性化管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更为实用的酒店管理技能和知识。酒店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定位,专才专用,发挥本科层次人才专业水平,提升工作体验与认同度,注重本科学生群体的价值培养和心理疏导,树立其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正确的职业方向。

四、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依托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酒店双方战略对接与合。从而深化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产教双赢。该模式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同时该模式要求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杜绝表面合作,做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校企战略合作,从而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促使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水平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琳,芦惠,李想.基于产教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71-175,199.

[2]周媛媛.浅谈产教融合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23):49-50.

作者:冯颖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