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有机化学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之间的转化[1],可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时掌握现代有机合成分离鉴定的手段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机化学内容繁杂,加上一些理论较为抽象,不少学生反映有机化学比较难学。目前我国处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几年河南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团队根据多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

同一课程在不同的大学以及不同的办学层次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其教学内容、学时和教学方法等也应有不同的定位[2]。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之间的专业,培养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说过:“应用科学的研究要想真正解决工业上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必须要有非常良好的基础训练”,因而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在的学生具有多元化价值观的实际情况,在有机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上进行了改变。

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将该课程及其所在学科的最核心内容展示出来,更要注意传授基本的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及学科的魅力及精华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将授课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同时,随着近些年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因而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抓两头带中间等教学组织形式,既能适应个别差异又有较高效率实现最优发展、面向全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引导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3]。有机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重点、难点为辅的教学模式,而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编导,要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学,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时要尊重学生,信任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师可以选取新反应较少的取代酸、杂环等章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平台查阅资料,在学生先自学总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教案并指导其修改后,由学生作为教师进行讲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开展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提前指定内容让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最后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加深对化学发展及有机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些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理解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4]。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一是要教会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解、归纳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会通过性质与反应确认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出性质,将化合物的性质反应与其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分析醛酮中化学键的特征,可以理解其结构并归纳出其性质。醛酮的官能团是碳氧双键即羰基,所以醛酮的性质主要由羰基决定。我们在讲授同系列的化合物时,应注意找一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着重讲解它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后,再归纳出这类化合物的通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时,不能抛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孤立地罗列、记忆性质与反应,而应该紧紧抓住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系列物质,从而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似类比”的学习方法。“相似类比”是识记知识,掌握及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联系和彼此间的异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例如:烯烃和醛酮的官能团分别为碳碳双键和羰基,结构相似,二者都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因而醛酮像烯烃一样易发生加成反应、α-H的反应;但碳碳双键是非极性键,而醛酮的碳氧双键中氧原子电负性大是极性键,因此烯烃碳碳双键易发生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而羰基上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同时,醛和酮的结构相似但也有区别,醛有一个氢原子直接与羰基碳相连,能发生氧化反应等,而酮通常情况下不发生此类反应。通过“相似类比”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容易混记的有机化学知识能够得到清晰认识,这样既会增强记忆效果,又会掌握得比较准确。

四、合理运用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参考,在教学中注意保持课程体系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适当地引入和社会实际相关的知识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有机化学中讲到酯化反应和苯环上亲电取代的烷基化反应时,传统上分别用硫酸、路易斯酸等作为催化剂,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后处理复杂等问题。现在新型的催化剂如固体杂多酸、活性生物酶等对环境友好且原子经济化已被广泛使用。还有根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rutzen等在臭氧层空洞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引入有关自由基、链反应和光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知识等,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温室效应、苏丹红一号以及三聚氰胺等事例进行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五、分析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用粉笔写板书的方式来进行,多媒体由于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如何把板书方式的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因其包含信息量大,为教学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言等而表现出逼真动人的效果,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吸引力;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立体结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等内容,学生感到比较抽象,只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但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放映等形式使微观内容宏观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但多媒体信息量大,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不利于课堂上生师互动反而可能不如传统教学。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开发了适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件。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授课,而是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板书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此外,网络课堂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把好的教学课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

六、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一是不断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和评价后提出问题,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案要不断修改,要经常调整。要从教学问题研究入手,通过自我反思,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组织观摩课,并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观摩课中,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情况以及这样组织教学的效果;将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人相比异同之处在哪,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什么启发等。开放互动的研讨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使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三是开展教研活动,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如进行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共同交流教学经验,也可邀请学校中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开展讲座,并加强听后的交流与切磋。加强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研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鼓励大家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研讨活动,掌握新的教改信息,把握新的动态。此外,教师也要参与科研工作,不断了解学科前沿和掌握新的学术成果,并运用到教学中,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主要力量,如何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改革创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从有机化学角度解决问题的技巧,让学生领略到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游利琴,毛璞,夏萍.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1,(10):178.

[2] 侯文华,陈静.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大学化学,2009,(3):22-25.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2篇

一、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法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吴志攀(2004)[1]早在十年前就提出法学教师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刘茂林(2014)[2]提出法律实验教学应信息化、智能化与集成化,应该充分利用法学实验教学软进行教学。徐忠明、丁利(2012)[3]在反思目前法学实践教育的缺陷的基础上,指出传统的法学实践教育效率低成本高不能适应大规模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加强高等院校法律实验课的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王均平、鲍必功(2012)[4]从法学实验教学的缘起、法学实验教学的定义出发,探讨了信息化应用于法学实验课的价值、可行性。

其二,从法学实验中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模式方面进行研究。杨建广、骆敏芬(2012)[5]将信息化在具体的法律实验虚拟立法实验中进行运用,详细介绍立法信息支持系统的设计、应用、实现,以及如何知道学生使用该信息系统。田洪鋆、李乐平(2014)对传统的模拟实验法庭教学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信息化在模拟法庭中运用可以弥补模拟法庭无法显示前期准备和庭审结束后的法律活动的缺陷。宋蕾、倪晟、金炳尧,王璟瑶(2013)[6]对法学实验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进行了研究,对信息化应用于法学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可行性和基本设计进行了研究。其三,从高校信息化应用有效性方面进行研究。孙宙、李世牧、姚敏(2013)对高校信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高校信息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指出高校信息化建设差异明显,但是都有利用信息化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烈愿望和决心,信息化建设关键在其应用效果。郝兆杰,赵阳,王开(2011)认为高校信息化有效应用是指信息运用到教学科研中去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性提出有效应用的具体做法。

因为法学教育模式的差别,国外有关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资料不多见,但对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集中体现在美国的信息化校园计划中(TheCampusComput-ingProject),[7]其定期美国各级各类大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报告,该计划在对美国大学校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同时,还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以及亚洲的校园信息化研究项目组(TheAsiaCampusComputingSurvey)[8]获得了亚洲各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数据和资料,并指出目前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学者们对于法学实验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已达成了共识,并在如何实现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研究的深入,也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和参考的文献资料。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前期建设方面,比如信息化与法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研究、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在法学实验中如何具体设计构建等,对目前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尚缺乏深入思考,对影响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尚未进行深入分析,对法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如何具体操作尚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项目拟以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为研究主题,通过规范的项目考察和实证调研,分析目前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具体操作模式。

二、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意义

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是指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在现有三种法学实验——虚拟实验、模拟实验、操作实验中对已建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数字资源、智能软件等进行充分利用并产生良好效果的过程。法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实验教学对于高校文理科各专业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文科专业实验室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的文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取得明显的进展。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正在成为当前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就法学来说,法学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法学教学实验室。在我国,由于缺乏特定阶段的实践性职业培训过程,这就有必要在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法学实验课,组建法学实验室,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充分应用教育资源,达到教育信息化目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初期强调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在发展完善时期更应关注现有资源的充分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如果忽视该问题很有可能造成资源闲置浪费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进行研究,既可以避免法学专业教育领域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尝试探寻适用我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普适性方案,以期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掌握信息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法律实务经验,实践指导能力有限。信息化建设下的法学实验教学高度模拟实务操作环境,教师对此进行应用可以弥补自身法学实践的不足,且在频繁应用过程中掌握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法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第三,有利于锻炼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提升法律职业素养。传统法学教育下毕业生的实际执业技能与法律执业要求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信息化建设下的法学实验教学利用情景模拟的原理搭建传统课堂与司法实务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在反复运用过程中锻炼法律实践能力,提升法律职业素养。第四、有利于增强法学实验课吸引力,提升法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信息化建设下的法学实验教学使得学习更直观、更具有吸引力,具有驱动力,在应用过程中能激发老师教学的创造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可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从而提高法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三、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构建

对已经完成法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兄弟院校、本校其他已经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实验室、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本院师生进行座谈,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本院师生对法学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和建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从应用者(高校教学主管、实验室管理者、教师、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影响法学实验课程中信息化应用的因素,为实施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以法学专业实验课程中信息化的有效应用为最终目标,拟定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教学过程组织方案,编制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手册、制定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围绕法学专业实验课程信息化建设应用做好配套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计划、培训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用合格师资、建立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拟定实验课程信息化应用反馈改进方案。具体构建方案如下:

(一)通过法学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全校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目的。

(二)在法学模拟性实验教学中通过建立案件资源库、共享全程法律文书资料、开放视频资源和运用综合评价系统等达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目的。

(三)在法学虚拟性实验教学中通过对教师进行软件使用培训、对学生加强课内实验指导并鼓励课外自主实验和对实验成绩动态管理等达到对软件的有效利用的目的。

(四)在法学操作性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以达到信息化有效应用的目的。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3篇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一名即将毕业于XX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XX届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

所在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通过学业学习,社会实践,工作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不时地对自己作检讨,找出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善,力求做到最好。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认真学好每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优秀,连续多年获校奖学金。专业课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且多次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较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和参观实习中,能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上,在大学期间任班级团干部、社团领导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很好的人际基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威信。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更加的相信: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实践出真知。有足够多的经验和积累就可以专业!而且可以很专业。我愿以自己所学和具有的能力为贵单位的更加辉煌而添砖加瓦。压力和机会同在,人才市场日趋紧张的竞争,以及脱颖而出的愿望,促使我在自身素质上力求充实和完善。大学的几年生活中,我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作为真正的跨世纪一代,怀着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我相信我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业绩的有力保证。

虽然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给予的每一次机会,以期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如果我未能被录用,说明我的专业水平还不够,我不会气馁,我会继续深造学习,早日掌握这些技术。我记在此冒昧自荐,我期望着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能够得到贵单位的青睐,我一定会以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竭诚为单位服务,不断向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员工来认真学习。

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我会用务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此致

敬礼!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化工;实践;教学改革;四层次;四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08-03

引言

高校进行应用化工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发展都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出社会、国家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应用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应用化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相当薄弱的中间环节,这也是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以应用化工专业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其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改革和完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化工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应用化工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改革,是国家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其改革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科学、更高效的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化工实践操作人才。

(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应用化工专业进行立体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也是高校自身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本身培养职业技术性人才的必然选择。当今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应用化工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进行研究,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而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书本知识理论的依赖和束缚。

(三)从此次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目标来看,有助于完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职院校快速的去完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层次”整合,有助于高校更好的完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模块”整合。

二、当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方向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首先就是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其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比较缺乏。实践教学一直是职业教育过程中所不断强调的教学环节,可以至今仍有不少高职院校在应用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极大的漏洞。

2.实践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有些高职院校在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致使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就使得应用化工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一纸空谈。教学手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课程的设定等方面。如果没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教学硬件和与时俱进的教学课程作为保障,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应用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解决思路方向探讨分析

应用化工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大模块。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个层次设定好之后,我校再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对他们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将这种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发展规律应用到化工技术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当中,进而规划为这四个模块: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设计类模块、活动类模块。在实验类模块当中,我们也可以再次进行细化分工,包括三个层次面。基础性训练实验;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1.实验类模块

实验教学一直都是职业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在这次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中,综合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职业素质教育发展以来,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我校通过进行中心化管理,加强实验类教学模块的作用和影响。

2.实习类模块

关于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实习类模块,我们主要关注学生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方面。我校会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完善化的应用化工专业实践基地,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措施。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校已与多家有资质、有规模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关系。

3.设计类模块

设计类模块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完整的具有研究性意义的实践创新模块。这一模块的设计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还包括一些基础专业课程的设计。

4.活动类模块

在这一模块主要注重活动教学的方式,因为活动教学本身就是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对学生的帮助仅仅是辅助的作用。但是,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一些成功案例在实践教学当中构建一套具有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活动教学形式。

三、深化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及其实施措施

(一)创新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在由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专业高级教师组成的应用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上,根据并制定了对学生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且通过了调研论证。同时,全面研究和分析了“四层次、四模块”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改革的作用效果和积极影响。

我校已经与三家知名的化工企业签署了合同协议,建立了相当稳固的校企合作发展关系,从而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的关键问题。在校园内,我们的应用化工专业课程的基础实验实训实践等相关的设施建设较齐全,设置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元素分析实验室”等,这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实践等基本训练活动。

同时,我校还建立了专业化配套设施,以及完善系统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还拥有一批高素质教师人才,这是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能力,从而保障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

(二)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将不同的课程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应用于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当中的各个实践环节。可以划分为:人文基础、化学、化工、综合这四个层次。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个层次设定好之后,我校再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对他们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将这种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发展规律应用到化工技术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当中,进而规划为这四个模块: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设计类模块、活动类模块。

根据以上四个实践教学层次和四大模块,可以将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分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校内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社团实践活动等,以上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由实践教学环节来组成,它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要求。

1.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的硬件建设是一个必要因素,它与软件是并行的,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硬件与软件是一样重要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应用化工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的需要。

2.加强人文实践教学建设

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建设,就是指加强人文实践教学的课程与内容建设。关于这一重要改革措施,可以从应用化工专业的新入校新生着手进行,通常情况下,新人校的学生前两周都是正式开学前的军训环节,所以,军训环节就是人文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也是提高化工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的一个环节。同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做一些相应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以便更好的提升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让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

3.对化工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一直都是职业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在这次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中,综合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职业素质教育发展以来,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我校通过进行中心化管理,加强实验类教学模块的作用和影响。关于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实习教学,我们主要关注学生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方面。我校会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完善化的应用化工专业实践基地,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措施。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校已与多家有资质、有规模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关系。

4.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进其教学方法,像一些对学生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以及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来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培养其应用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化的化工实践基地,并且加强生产与工程的实训环节,因为任何创新和探索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都是根据具体和化学化工实践、实验活动来得出来的。所以,学校应该改变以往的落后教学模式,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第5篇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建立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素养的关键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教学名师+名课”、“资源集成+特色”、“历史积淀+创新”、“优势学科+条件”等4种典型创建模式,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层次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先进、与国内外高校同类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形成4条清晰完整的课程链。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构建出以精细化学品合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涂料化学”构建出以树脂合成以及涂料配制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物理化学—电化学科学—表面处理”构建出以表面处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构建出以工业分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二是通过三个注重、四个平台、三个转变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四个平台即搭建“基础化学试验训练平台———应用化学实验训练试验平台———大型仪器分析测试训练平台———开放实验及化学化工技能训练平台”这样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三个转变指将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实验项目每年保证以不低于5%的比例更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知识面的训练场所。三是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目前,《化工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已经建设成为了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化工原理》、《分析化学》和《涂料化学》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下一步将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加强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建设。

坚持“内培外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压担子、加强“内培外引”制度,运用完善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监督机制等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需求。“内培”主要是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工厂车间学习,建立常规化的交流机制,目的是培养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内培”的方式上积极扶持建设专业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行教学工作老中青相结合,组织开展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通过5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以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包括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团队,形成了在学校有显著优势的教学、科研群体,也进一步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外引”主要是通过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客座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校通过聘请对口合作院校的名师莅临学校指导专业、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合作开展科研活动,促使学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近5年来,学校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团队累计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13篇,编写教材2部,共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各种科研项目33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9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80万元。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雄厚的科研实力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建设的进程。

实施“应用型学科专业组团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化学专业体系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紧张和优质教学资源紧缺,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问题。面对这种现状,学校提出了“应用型学科专业组团工程”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的新思路。现在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以化学学科为主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化工组团建设,注重不同化学学科之间专业的综合交叉、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为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和技术能力的、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太原工业学院已经启动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本项目紧紧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坚持“兼容并包、格局宽阔、共建共享、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组团的方式,采用实训创新平台统一控制的模式,周密规划,共建共享。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的建设将有效融合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效融合实验、实训、创新教育;有效融合科研、教学、产业,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能扎实、岗位适应期短、职业素质较高的专才,为企业员工提供短期进修和培训;为科研和科技开发提供强大的平台;开展认证等各类培训;遵循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办产业反哺等模式,积极推动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的多元化发展。学校要营建创新文化,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促使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在实现应用型院校的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