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项目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项目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在谈论得比较多的“项目管理”的概况。随后又着重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在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监督评估

项目管理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主导型经济是知识经济,即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谈到的“新经济”。当我们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发达国家已把努力的目标投向了项目管理。美国学者DavidCleland称“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美国著名杂志《Fortune》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年轻人首选的职业。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同时,需要给予项目管理应有的关注。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指以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实现项目目标,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对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项目管理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之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从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都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纵观项目管理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一个显著突出的变化就是项目管理包括的知识内容大大增加了,如增加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范围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等内容;项目管理概念也拓宽了,如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客户驱动型项目的管理等不同类别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应用层面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和工程建设部门,而是普及到了各行业的各个领域。

项目管理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差异性或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具体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中,一方持有某些与交易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却不知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信息成本的昂贵使得验证在经济上不现实或是不合算,从而导致市场运作的无效率,亦即经济学上的“柠檬市场”。比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方较为全面地掌握着有关旧车性能的信息,而买方则对此信息知之甚少。这样当性能较好的旧车与性能较差的旧车同时出现在交易市场上时,由于潜在买方缺乏信息量而降低其分辨能力,他在购买时选择的可能是性能较差的旧车。整个交易的结果是一些性能较好的旧车卖不出去,而一些性能较差的旧车可能被买走。

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即是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益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通俗地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契约生效以后,其中一方的恶意行为导致另一方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某人在为其汽车购买了防盗保险以后,很可能他对汽车所采取的防盗措施没有购买保险以前那么认真,而导致汽车被盗。车主因为能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一定的赔偿而不致损失过多,但保险公司则可能遭受额外的损失。

很显然,以契约生效为界限,在通常情况下,逆向选择发生在契约生效前,而道德风险发生在契约生效之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周期中的首要环节,其根本任务就是使投资主体所投入的资金或其它资源能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为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文字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其投入的要素需得到社会众多利益主体的供应,因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项目投资主体与各要素主体尤其是资金供应者和土地管理者发生的交易关系中存在程度不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资金供应者的“逆向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渠道拓宽,供应者数量增多,但目前我国的项目资金供应者仍是以银行为主体。以银行贷款为例,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投资主体中,有一些明知自己的项目质量不高,或者明知自己项目的风险很大,他们不会在可行性报告中披露这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也有一些项目的质量确实很高,风险也适度,但由于评估人员专业化知识的限制,银行无法直接分辨出这些项目的质量优劣来。此时银行的处境与旧车市场上的那个潜在买主十分类似。银行只能委托有关专门机构,如某些设计院式研究机构,加以咨询并赖以判断有关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委托咨询是要付出成本的,事实上只有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达到一定规模时,银行才考虑委托咨询。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较少时,委托咨询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对小项目的贷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非是全额抵押贷款。倘若项目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时,上述的逆向选择问题就更为严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于是便大量地出现了所谓的“投资无底洞”、“项目马拉松”的现象。

资金供应者遭受的“道德风险”通常表现在当项目建设者或企业领导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有一些不负责的开支行为,如购买豪华小汽车、装修高档办公室、以开会为由游山玩水等,其结果可能致使银行的贷款金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私营或股份制企业中,由于有较强的约束机制,道德风险问题不太严重。而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对企业领导者的约束软化,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较大。

与土地管理者的交易关系中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据报道,有一业主由于其合作方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所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当他获知对方尚拥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证在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手中时,便杜撰可行性研究报告,故意夸大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能给当地政府解决多少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能拉动当地多少产业的联动等。当地政府一方面需要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要急于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最终做出审批通过的决定。很显然这是一起典型的“逆向选择”。其结果是,由于他的初衷是骗取合作方的土地使用权以减少其损失,当他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他分文未投资,而是等待毗邻企业扩大规模需用土地时再高价转让。

在上述两类情况中,作为资金供应者所遭受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为普遍,尤其是存在于自有资金率较低的投资主体与规模较小的资金供应者之间。比如一家小银行将其资金的相当部分贷与另一家自有资本率低的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当项目竣工不久即发现市场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处于该企业产品严重滞销并面临破产的状态,这意味着小银行已不能指望该企业还本付息。倘若这样,那么破产的不止是这家企业,作为该企业的主要贷款者的小银行也可能破产。为了摆脱这种银企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局面,有一种办法就是银行继续注入更多的资金以促使该企业重上一个新项目,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支配下,企业往往会上一个风险更大的项目。倘若该新项目再一次失败,由于企业的资产已经很少,不会更多的失去什么,而这家小银行破产风险必然增大。

在项目管理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合约的信息非对称性方面的原因,也有合约成本存在的原因;既有项目投资主体的思想观念原因,也有投入要素主体的素质原因等。因此,要防范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和维护市场均衡状态,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尽量校正信息的非对称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投入要素主体应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信息鉴别能力,尽量避免做出逆向选择,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道德风险损失。实践证明,评估、监督和信誉激励是行之有效的三大手段。而项目投资主体必须增强企业的伦理观念,加强道德自律。

广泛收集并占有信息,提高评估质量

在各种被评估的要素中应加强对项目投资主体递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资金落实和经营管理者的评估。对项目资金落实的评估应重视银行贷款以外其他资金来源的筹集渠道、方式、数额、分年计划以及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筹集资金计划及相关单位出具的资金承诺证明,要分析其可靠性和可能性,并对企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拨款及企业自筹资金来源进行重点审查。对于使用企业主管部门拨款项目,要对主管部门规划中具有资金来源和安排数额等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分析预测其资金筹措的能力和数额,并附有详细的调查分析数据表格和出资方式的出资承诺文件。对使用地方财政拨款的项目评估是审查资金来源是否落实的重点。着重调查分析地方财政近三年来各年的资金筹措能力和安排使用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期内的项目所在地在建、拟建项目的地方财政自筹资金计划安排及到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自筹资金总来源与总安排的平衡问题。对一些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为建设项目出具的资金承诺文件,在项目评估中应高度注意,以免被套取资金。对于使用企业自有资金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的调查分析,论证企业近三年来的资产经营和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根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安排,分析企业的资金平衡情况,以此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筹措能力做出较为准确的测算。同时对企业以发行企业债券、股票、职工内部筹资等形式筹集的资金建设项目,其资金来源的审查与落实也不容忽视。

由于项目管理者管理着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高低无疑对项目的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项目管理者进行评估是资金供应者进行项目评估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外一些著名的银行把调查项目管理者的履历、构成、相互间关系以及各方面对其看法作为对贷款项目审查的重要内容。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就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以及人事关系等设立了多个考核项目,并按优、良、普通、劣、不可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以往,我国在项目评估中忽略了对人的评价,使一些本来很有希望的项目夭折在项目管理人员的手里。

监督不可缺少

向项目投资主体派驻业务能力较强的信贷员,监督银行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一旦发现资金的违约使用,应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督促对方履行合约,如果对方一意孤行,则立即终止合约,避免遭受更大的风险。

最后投入要素主体除使用信用评估、监督手段外,还可采用信誉激励手段来减少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誉是一种进入障碍,信誉不好的项目其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将会受到限制,而信誉好的项目投资主体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投入要素主体的积极合作。同时信誉还是一种保证形式,还可以帮助项目投资主体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使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得以优化,因此使用激励应是一种防范道德风险的积极办法。

项目投资主体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除承担企业自身求得发展的经济责任以外,还要注意承担起社会责任。西方的企业伦理学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具有两重性,即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同时,又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那么企业追求的目标就应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正如美国管理学权威德鲁克指出,企业经营主要有三项任务:取得经济效益,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理利润;实现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德鲁克的三项任务可以简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围绕着企业的双重目标,企业不仅仅只是投入产出体,不单要注意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因为企业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除了承担自身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还应承担和遵守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企业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中所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即企业的利润目标和伦理目标都同样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管理是企业创造过程的重要环节,项目投资主体应树立起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观念,如果在企业创造阶段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则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就更难以有企业良好的效益与发展空间,企业的生态环境将会遭到其自身的破坏。

参考资料:

1.WilliamJ.Stevenson,《Production,Operations,Management》,Six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2.托马斯.S.贝特曼、斯考特.A.斯奈尔,《Management:BuildingCompetitiveAdvantage》,FourthEdi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3.YogeshMabhotra,《KnowledgeManagementfortheNewWorldofBusiness》,AsianStrategyLeadershipInstituteReview,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