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精神文化培育

大学精神文化培育

一、北京交通大学精神文化培育的实践——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例

1.在精神内涵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北京交通大学的行业特色文化深刻体现于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由路而生,因路而强,从1909年创建之日起就肩负起“收回路权“”实业救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进了交大门,就是铁路人”是交大学子求学报国理想的生动写照。为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积淀,凝练交大精神表述,2012年学校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交大精神大讨论和“我谈交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系统回顾、总结、凝练、挖掘和宣传百年交大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推动凝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师生广泛认同的“交大精神”,使交大精神、校训、校风和学校光荣传统以多种载体广泛传播,深入人心,薪火相传。

2.在培育路径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学校在显性教育上采取了下列措施,推动行业特色文化育人。首先,学校不断密切与铁路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丰富人才培养方式,拓宽服务铁路的领域。积极推行“3+1”模式,与相关铁路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采取定向招生方式,为铁路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承担铁道部后备干部的培训任务;为铁路系统开展适应铁路发展新技术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其次,丰富形式,开展轨道交通文化和校史文化教育。一是做好新生入学的校史文化教育,丰富校史博物馆、运输设备馆的展示内容与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对学校行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将校史教育纳入形势政策课内容,由学校领导带头为学生讲解校史,激发青年学生的行业担当;三是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献身铁路、报效祖国的思想基础。此外,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在隐性教育方面加强学校精神、行业精神在师生中的熏陶。首先,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研究,制作传播高质量文化产品。其次,以文化景观建设为依托,营造体现行业特色的校园环境,着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再次,将行业精神培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科研、课余文化生活各个环节中。学校设立“茅以升班”“天佑班”作为优秀班级的最高荣誉;设立各种行业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接触行业技术前沿的平台;通过活动平台,吸收借鉴优秀的行业特色文化,深化学生对行业特色专业的认知,强化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

3.在具体实施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请进来”方面,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引入行业特色元素,不断拓展行业特色教育资源。首先,加强校企对接,推进产学联合培养人才教育体制改革。通过产学联合培养选拔、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人才的企业订单式培养,推动“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更重实践教学的原则,加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成效;开设企业家讲堂,开展行业精神教育。其次,坚持特色学科优先发展,探索学科交叉,拓展互为支撑的学科生态群和专业链。再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行业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融合;鼓励和扶持学校教师通过课题申报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强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加强与行业联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不断引入行业特色资源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提升“走出去”的能力。首先,鼓励师生参加各种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组织学生赴行业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充分利用相关行业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再次,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破解行业重大现实问题。此外,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围绕高铁安全、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前沿问题,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致力服务于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新发展。

二、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培育的路径

1.学风建设为灵魂。

一是制定学风建设相关文件,保障学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的传统和特点,制定学术行为规范、教师道德规范等,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道德,促进学术创新与繁荣。二是完善机构设置,加强学术行为监管。成立专门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机构,负责受理学术不断行为的举报投诉,提出处理建议。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学术规范和学风宣教育活动。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知识产权和考试诚信等相关知识纳入教师岗位培训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师生学术素养、人格品质。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改进学术道德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应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努力营造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将学术道德水平纳入到师生业绩、素质的考量,构筑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体系。

2.文化活动为载体。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突出特色,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为载体,拓展主题教育活动、文化沙龙等活动形式,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打造形成一批学术、艺术、体育活动品牌,提升品牌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社团建设,凸显学生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打造学生文化活动的各级平台,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开展有特色的社团文化活动。三是开辟途径,立体交叉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活动管理体系,共同策划和指导三个层次的文化活动,并根据活动的规模、重要性和交融性形成各自特色。四要创新鼓励机制,开展文化活动评比,调动文化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校园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出新,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制度建设为约束。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中长期发展,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整体布局,明确任务重点,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和部署。二是制定完善学校各类文化活动的管理规范,总结规律,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价值为导向,提高规章制度的系统性、权威性、连续性及可操作性,加强对学校文化活动的统筹管理。三是规范制度制定程序,注重人本管理理念,树立民主参与意识,反复上下征求意见,使师生成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者和执行者,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作用。四是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学校管理规范。学校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强化师生员工的规范意识和思想教育,提高主动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引导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4.文化环境为基础。

一是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景观,在校园内建筑、雕塑、纪念碑等景观景点的设计、命名和具体布置上,结合行业特点,进行以“行业”为特征的特色塑造,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二是建设规范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营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标识和宣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道路两旁、教室走廊等张贴各种宣传标语,营造与专业文化建设协同的校园环境氛围。三是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校史博物馆、行业文化博物馆、特色主题展览馆等,发挥行业特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四要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平台,以先进的文化传播工具和设施拓展文化传播途径,补充现有校园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大众文化交流新平台扩大行业特色精神文化的传播。

作者:蓝晓霞袁芳张安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主岗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研究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