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教学设计研究

一、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不科学。

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结合了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多个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而在电子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仍然沿用传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电子、通信理论体系、电子产品制作实践体系等,而没有在课程体系中纳入最新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学生对新设备、新工艺缺乏系统认知,也不具备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教学方法单一。

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难以全面了解课程知识体系。

电子通信技术的涉及范围较广,知识点多,若教师只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则难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完整认知,降低了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电子通信专业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传统教学方法却只重视理论的讲解,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隔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降低了学习兴趣。

(3)不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教授给学生,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迅速掌握新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四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很少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3.实验教学内容落后。

在电子通信专业的实验教学中,绝大部分实验内容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使用示波器等仪器对指定的测试点进行检测,最后得到符合理论原理的实验结论即可。在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材和实验指导教师,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同时,电子通信专业教师不重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发,降低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设计

1.设置科学的电子通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通信专业要构建起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分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确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建一个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并将专业培养方向确立为:掌握电子通信技术理论,掌握通信终端设备及基站设备维护技能,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运维以及通信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体现出课程结构宽基础、课程内容实用性、课程比例合理性、课程编排综合性、课程评价实效性的特点。同时,课程模块设置还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使其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电子通信专业知识。例如,电子通信专业可将课程体系设置为以下四个递进模块:一是基础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内容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电子电路CAD、数字设备设计等;二是核心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内容为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数字通信技术、3G网络建设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等;三是拓展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内容为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组网实训、通信新技术与业务等;四是综合能力培养模块,包括职业素质与就业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大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更要对这两个环节加以重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应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多为学生创造一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从知识的接受者向参与者和探索者转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基于这一前提,在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应当在电子通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适合讨论的教学内容,可先让学生自学,随后在课堂上讲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由此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而且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演示性教学法。

由于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不易懂的知识,若是只凭借教师单纯地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性教学法,通过可视化动画模拟软件进行动态地演示,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微波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相关软件来演示史密斯圆图。

(3)网络教学法。

网络环境下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要从课堂和网络两方面着手,并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使各种教学资源网络化,如教学要求、信息、师生交互、答疑解惑、考核管理等,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软件让他们能够下载观看。同时,可建立移动通信、通信原理等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和职业技能资料。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有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建设实验教学平台。

电子通信专业的实验室一般都是按照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各个课程的实验室全都自成体系,有完整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电路模式较为固定,实验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实现以学生主体的电子通信实验教学目标,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现场可编程门式列阵(FPGA)开发板,研制以软件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平台,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构筑起一个理论联系实际、软件硬件并行、基础与技术互补、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各种功能可借助相关软件予以实现,通过软件加载实现无线通讯功能。该平台主要是由DSP和FPGA两大部分组成,也可在后者中嵌入前者的IP核,并辅以其他电路组成,如I/O转换器、信源选择开关、调试指示器、信道驱动器等。在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通信平台上,利用不同的软件可以实现多种通信功能,整个系统的升级可通过软件来实现。当该平台建立好以后,在其上能够开设不同的实验内容,如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编码理论等,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通信知识,并借助灵活的编程方式,可设计出不同的通信系统。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但能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以简化,而且使用效率也能获得大幅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该平台能够灵活设计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健全实验教学体系。

在电子通信专业的实验教学中,要转变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适当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构建起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1)调整实验内容。

在电子通信专业中,通信原理、移动通信以及光纤通信课程全部属于一个系列,它们在实验方面也存在很多交叉、重叠的部分,如信号源模块、调制与解调模块、同步模块等,唯一的差别是调制编码方式和传输介质不同。为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可将这三门课程的实验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实验平台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课程中的对应模块可相互借鉴,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实验步骤。

(2)增加综合性、实用性实验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可在实验平台上适当增加综合性、实用性的实验项目,并开发大型设备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大型的通信设备,突破实验室间的界限,拓宽应用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动手中获取知识,感受实验过程的乐趣,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3)安排集中演示性实验。

为了有效锻炼学生对通信网络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安排一些集中演示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较少的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场所参观设备,请专业的通信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和演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随着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电子通信专业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健全实验教学体系等途径,构建起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通信专业人才。

作者:刘海妹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