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已经开设了很多年,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依旧不尽如人意,致使信息服务类企业出现了招人难,用人难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难题。计算机专业又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枯燥,更新变化快等特点,由此,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现状,然后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成败,关乎着企业能否顺利招到人,用好人的成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将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于就好业,用人单位难于招到人。通过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高职院系教学质量依旧不理想,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值。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依旧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1]。本文首先调研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了教学质量差的一些本质问题,然后针对教学质量差的缘由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查,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职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

1.教学热情不高,混日子现象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态度比较消极,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出现了工作疲劳。在授课课程内容上,从不关心难度与重点,仅仅按照教材和电子ppt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关心课堂纪律,对学生是否在听课毫不关心。上课时,声音低沉,课程讲解乏味,无耐心,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不断淘汰,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适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换代升级。而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慢,教学内容过时已成常态。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依旧单一,一般是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师进行电子ppt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在机房进行指导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讲解不清,实验指导缺乏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

1.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贪图享乐现象严重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时学生成绩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进校之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兴趣更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贪图享乐想象严重,具体表现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学习冷漠,对老师教育麻木,热衷于游戏等一切享乐事情。

2.依赖思想严重,被动学习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被迫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时,主观能动性差,只会被动的接收教师授予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不能自主学习,依赖思想重,被动学习想象重。通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存在问题,同样老师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急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

根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和自己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特提出以下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可以划分出多个专业子类别和专业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可以细分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子类别。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还细分专业方向,如Java方向,c#方向,c/C#嵌入式,移动互联网Android方向等。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必须精细化专业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规定了本专业的课程组成结构。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内容的大纲。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使课程理论点和实践操作涵盖企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2]。

(二)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通过各种调研,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执教环境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难度大,容易产生惰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新换代快,讲授好一门课程难度大,不仅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需要时刻关注专业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了惰性,久而久之使自己对课程讲授失去了热情。

2.欠缺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授课情况管理不严,缺乏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点检查教学计划和教案,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基本不做检查。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对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也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教学计划就看课时是否达标,教案就看字数是否达到,相反,这种检查机制还是有害的,优秀教师授课重点关注的是授课过程,授课教案的优劣怎么能用字数来衡量,反倒增加了授课老师的负担,恶化了教师执教环境,这就叫本末倒置。有些高职院校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也仅仅是采用全体学生打分的方式。很显然这种方式也是不合理的,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甚者还存在部分学生对高要求,高标准的授课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优秀教师还不如其他教师分数高,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规划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使优秀老师得到表扬,使不太优秀老师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3.优化高职教师课酬结算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酬结算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高职教师的职称进行课酬结算。在这种标准下,就会指引着高职教师去重点关注职称评定工作,而忽略授课质量。因此我们要对课酬结算标准进行多样化,应该对高难度课程提高课时报酬,应该对授课质量优的教师提高课时报酬。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4.改变和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依旧有本科院校职称评定的影子。依旧看重的是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的申报。本科院校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本科院校当然要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高职院校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不应该像本科院校借鉴,以科研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改变和优化目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将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质量,项目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这样才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职计算机教师没有过硬的知识,即便你巧舌如簧也是无法讲授好一门课程的。高职计算机教师所谓的教学能力,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要成熟老到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要想达到这两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在这里,提供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途径一,通过校企合作,派遣学院专职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企业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途径二,鼓励学院专职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任职,担任企业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途径三,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云上,搜索和购买优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进行快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课外学生管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入学时普遍分数较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他们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状况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具有文化基础差,接收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道德提升的社会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多,对课外学生进行课外管理,避免学生上网上瘾,玩游戏上瘾等等。通过在课外进行身体力行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充满信心[3]。

三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较低,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旧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整合一起,通过各种办法消除不利因素,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使毕业生学到扎实的工作技能,进而给企业提供有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连峰,王栋.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2):160-161.

[2]王茶生,刘金花.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01):99-100.

[3]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谢振华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