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状况分析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状况分析

一、目前在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入校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校,我们外语教研室都要进行英语分班考试,以利于英语教学。试卷的难易度以一级测试水平为准,满分为一百分。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差悬殊,极少数学生成绩能达到五十分以上(最高分甚至能达到七十分),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在三十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在两者之间。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A,B,C,D,E班)。A,B两班可按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E班(最差的班级)则只能从26个字母教起。其他班级进行大学英语预备级的学习。这样,就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你既要有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水平,又要有中学英语教师的经验和耐心。而大学生又不同于初学英语的中小学生,怎样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赶上并达到大学英语的水平,这是我们这些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希望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课下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学生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较少,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课下自习时间几乎为零。问其理由,答案是没时间。据我观察,英语水平稍好的学生,自己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普通高中升上来的学生,我的英语成绩在全校已经名列前茅了,用不着再学了。应该多花些时间在专业上。而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则认为:中学我已经混过来了,反正已考上了大学,这足以证明,只要专业好就万事大吉了,还学英语有什么用?问及课余时间都忙些什么,答案是一致的:进行专业练习及勤工俭学。有的学生还会自豪地告诉我说,他已经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学费都是自己打工赚回来的。对于老师留的课下作业,则是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反正英语老师不能把学生怎么样。只要专业学的好,名人照做,甚至可以在各大媒体展现风采,英语学的好与差又有什么关系呢?而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求职的需要,有学好英语的想法。但是,他们的依赖性太强,希望老师在课上能面面俱到,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英语水平有较大提高。殊不知英语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我曾经给学生打过这样的比喻:学英语就像学习弹钢琴,如果光有老师教,自己课下不下功夫练习,也只能学个一知半解。语言学家Andrew.d.Cohen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1]而艺术类院校的语言学习者对学习英语抱这样的态度,怎能学好英语呢?

3.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在调研活动中,笔者有幸结识了其他艺术类院校的同行们。这也是首次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的聚会。大家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笔者发现,几乎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而且多数都刚到艺术类院校工作不久。每个学校都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也许是外边的世界太精彩,英语教师在这类学校能呆两三年就算元老了。这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明显不足,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的态度都是无可奈何。且师资欠缺,都要依靠从外聘请教师来维持教学。由于外聘教师教学水平不一,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二、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生入校前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中学课程学习

艺术类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其附中学校或艺术类专科学校(只有较少数的学生来自非艺术类普通中学)。这类学校对文化课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学校不能保证正常的英语教学,学生可随意旷英语课,而学校却不采取任何措施。究其原因是: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招生以专业成绩为准,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虽然考试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高考仍然是非常远大的目标。有了这一目标,学习者才有学习的动力和动机。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只注重专业的进步与发展,没有学习文化课的动机,更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一种感情作用,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欲望。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态度端正,动机强烈被视为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刚好缺乏这两种因素,造成入学时普遍英语成绩极低,总体成绩参差不齐的状况。

2.艺术类院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艺术类高等学校的教学当中,专业课的教学总是排在首要的地位,英语作为必修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它被简单地当作公共必修课,忽略了其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意义,有违目前英语被高度重视的大趋势。各院校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差。英语教师没有独立的办公空间,致使各种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图书资料不足,资金缺乏,英语教师甚至无法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失去与同行进行充分交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仅有的语音教室设备陈旧,经常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了。此外,很多学校学生自习室不足或根本没有。以我们学校为例,一到晚上,教学楼内除了正在授课的教室外,其他教室一律一片漆黑。可是琴房内却灯火通明,练琴及练声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学生不进行自习应该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特别是对英语学习而言,课上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对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课下自习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消化吸收所学新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有就是可以把所学内容进行实际的运用。这样,英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给正常的英语教学造成了极大困难。

3.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待遇相对较低

由于艺术类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英语教师的待遇也偏低。在大多数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承担的工作量最高,而收入却相对较低。学校用于英语教学的资金缺乏,教师很少有进修及到讲英语的本土学习的机会,致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语言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480)曾经说过:“一切皆变,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教师如不及时给自己充电,就不能跟上语言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在晋级方面,学校也较少向英语教师倾斜。不管英语教师多么努力教学,也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肯定。笔者认为,以上都是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

三、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虽然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即对文学和艺术极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掘学生的这一优势,使其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马丁•威德尔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曾经指出,有些学习者并没有明确的工具性或结合性动力;对他们来说,鼓励他们采取积极态度尤其重要,至少保证有一部分语言输入能满足学习者的实际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花点时间培养比较健康的集体活力,使学习者愿意为确定了的教授主题和讨论题目做出诚挚的贡献。[2]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应灵活多变,以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

1.音乐教学

在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同样是牧羊人。他应把羊群(英语学习者)引领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教师的重任在于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英语学习成为愉悦身心的经历。把音乐引入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课堂,不失为投其所好的极佳教学方法,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自觉地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已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而促进英语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水平。Krashen早已在情感清滤假说(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中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或自信和学习热情)。[3]音乐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以致用及引导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动力和促进其对输入信息的运用等方面效果极佳。传统教学中,我们曾认为即使在非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要不断重复所学内容,死记硬背,可以熟能生巧,既而达到自如的语言交流。

而今,随着交际法语言教学的普及,我们认识到必须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使用目的语交流的语言环境,重复训练,才可能获得无障碍、无停顿的思维和表达,确保语言的恰当流利和交流的顺畅。音乐正是真实语言应用的文化现象,歌曲的特性恰好是重复性、连贯性强。很多英文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如影片《铁达尼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HeartWillGoOn),乐曲起始处很容易吸引学生随之哼唱。而歌词本身又相当口语化,远离了繁琐的语法及冗长的词汇,学生很容易接受。再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成长》(GrowingUp)。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先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首歌“BeautifulBoy”,让学生练习听力,写下每一句歌词。这种听力练习既受学生的喜爱,又避免了传统听力测试的单调性。然后提一些与歌词内容及成长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我发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这首歌曲以及作者(JohnLennon)非常熟悉,甚至还能列举出他演唱的其他歌曲。这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及专业特长,我们许多英语教师都望尘莫及。“牧羊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掘和利用其“羊群”的特长,从而促进自主学习。

2.电影教学

电影教学以其生动的教学形式深受学习者欢迎。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因具有较高的艺术洞察力和鉴赏力,对电影尤为青睐。电影的题材广泛,片种繁多,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影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记录片———长度应在60分钟以内(长度过长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削弱教学效果);材料内容应尽量与课堂教学教材或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科普片———题材新颖而且易于引起学习者的求知欲;避免内容晦涩生僻的影片;应配有充足的英文解说词和文字说明;故事片———题材应有特点,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具有文学性、历史性或时代性的影片;不应只重情节而忽视学习语言文化的教学任务;影片对白充分且清晰;避免暴力及其它不健康影片,弘扬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新闻片、宣传片、广告片———选择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教学材料;题材易引起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内容与学习者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便于学习者对所学习成果进行实践。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电影欣赏课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开始学生的热情高涨,可几部影片放映后逐渐变得兴味索然。实际上,这初始的学习热情是真实的而且是极为珍贵的,是为新鲜感和求知欲所驱使,但当有限的语言文化能力面临大量、密集或陌生和难度过大的语言输入时,其后果必然是学习动机减弱,产生厌倦情绪。要避免上述情况,教师应做到:

1)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建立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2)要认识到电影教学课程成功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材(电影)的挑选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选材,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可以是整部影片,也可以选择专题片段;确定教学要点,有针对性地制作片段回放和分析、讨论题目;搜集背景资料;明确语言、文化难点和要点。

3)放映前讲解影片的背景知识,将生词、语言点和练习用多媒体设备提示给学生。

4)播放过程中适时进行讲解和回放,但应尽量避免打断观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信息,连贯地欣赏影片,感受其语言、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5)放映后应与学生交流观感,组织讨论,要求学生作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就影片进行主题作文,以训练学生的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

6)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对影片中出现的词汇、语言点和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示和重复训练,以巩固教学成果。电影教学可以和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相结合,使电影教学手段更丰富,材料更广泛更新颖。除了情节生动的故事片之外,学生对与所学主题相关的影片也非常感兴趣。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UnderstandingSci-ence”。讲到这一单元时,我们给学生放映科幻片《TheDayAfterTomorrow》,同学们无不屏息静观,还自发地在观看后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既丰富了科学知识,又学习了语言和文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起,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学习动机具有延续性,增强其获取知识的能力。

3.表演教学

外语学习的最终归宿是语言运用,运用是衡量外语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运用和能力对自我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自我形象又作用于动机、自信等情感因素。艺术类院校学生共同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演欲极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为学习者创造机会,运用其所学的语言进行自我表现。在我们所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当中,有很多课文故事性和戏剧性都很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其内容进行改编并表演,每人饰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为表演好每一个角色,必须深入理解所学课文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只有在剧中突出了不同人物的个性并使剧目生动活泼、形象逼真,才算是表演的成功。例如《大学英语》修订本第三册的第七单元为《TheShelter》,课文本身就是一部戏剧: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美国一个普通的街区。某个夏夜,邻居们正在斯道克顿家举行生日庆祝会,收音机里传出紧急通告,宣布敌方导弹飞近。人们希望在附近唯一的一个防空洞———斯道克顿家的防空洞藏身,但防空洞只能容下斯道克顿一家三口,他们拒绝开门。邻居们对如何藏身意见不一,互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然而,在警报不断拉响的惊恐气氛中,他们齐心协力将防空洞的门撞开。

正在这时,消息传来,所谓的敌方导弹原来是卫星,大家虚惊一场。然而,他们平日那种友好、和睦的关系也不复存在了,他们的本质已暴露无遗,从道义上说,他们已被毁灭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演绎,不同的表演小组可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在发挥了其表演特长的同时,也完成了英语的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学习的成功伴随着进一步努力的愿望。这种愿望也是促进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大成就的标志。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传授知识、解决疑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作为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了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独特之处,观察和掌握他们在外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以此为基础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外语教学规律,设计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