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人才论文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精选

艺术人才论文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第1篇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大多还是沿袭以往的美术基础技法训练课程。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模仿能力的提升训练,谈不上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关专业课程纷繁杂多,但事实上,每一门课都只是涉及皮毛,在一部分课程之间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也完全是割裂开的。而且,现有课程只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却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应重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都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基础课教育,大学二、三年级时,学生真正开始学习专业课,而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基本上是忙于实习、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与毕业相关的烦琐事物中。这种僵化的体制式培养模式使得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众多用人单位反馈当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平时过多依赖于电脑,在实际操作中则常常是束手无策,而对于一些设计,因其本身创新性思维的缺乏,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将国内外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缺乏个人的思考与创新。

3.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教师。由于各高校的盲目扩招,一些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实际上,这些学校并没有相匹配的师资,却因急于去招揽生源,而不得不在本校的部分毕业生中择其一二留校任教,有的则是引进一些专门从事绘画教学的教师或让从事绘画专业的教师直接转到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来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标准无限降低,而且教师本人也谈不上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将个人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去了。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先明确当前社会对这一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这一行业的发展走势,最终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为恰当,始终贯彻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还要增设一些能体现其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借以强调实践教学对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改革。首先在教法上,要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可将实验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同时,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则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以启发的形式,运用演示或引导的方式来予以对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借助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拓宽原有实验室的知识覆盖面,也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放、自由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启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实验内容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的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生成。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他们可以自选项目和题材,不受课堂限制,选材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调查,全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学校延伸至社会,继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开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形式,最终探索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及其解决方法。而这一点,于当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分析,并逐步用探索、实验等方式查找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途径。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人才的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研究能力。同时,还能将个人所学的内容灵活地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建立工作室的模式。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高层管理者,还可以定向与相应专业的企业设计师进行“校企联姻”,建立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可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确立工作室的相关研究及课程,再借助企业的真实案例和运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融课程、教室与企业实践于一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流程,再以合作小组的形式,结合其工作流程及所定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方案,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一项目。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全面而显著的提升。而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继而去不断地探索,并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这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其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第2篇

1考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的导向作用也在发生偏差。高校考试的意义应在于信息反馈机制的准确及时。在学期末试卷袋归档时,需要由任课教师插入一个重要的考试文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报告。试卷分析报告应由教师进行分析,但现在只是流于上交考试文件的形式。教师在教务系统中登完成绩后,教务系统会自动算好及格率和平均差,教师只要针对这个教学班写个教学小结即可。教师很少能静下心来研究试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以及试题的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

2考试内容过于规范,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制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考试的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匹配程度已经很高,考试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核的部分很少,这种片面的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又受到《考试管理规定》对试卷中题型和分值设置的要求,命题教师只能趋于现状。

3受考试时间的影响

教师命题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制作内容。试卷的统一性使教师的自由空间变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最后在考试时只能使用统一的试卷,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其对本课程的潜质,与此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对课程探索的兴趣。

二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考试改革的建议

1关于教育管理的建议

1.1以系或者教研室为单位研究优化专业课考试的策略

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范出该门专业课考试的方式及成绩组成方式学生看待考试一般只关注考试的最终结果———考试成绩,这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想打破这种只看分数的传统做法,就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这种新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增加了学生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改变学生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状态,促进学生一直努力学习。同时因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色,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不拘于课堂,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一般四年左右修订一次专业培养方案,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师是教学的第一线,应及时反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行业内新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了解学生和业界的最新状态,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1.2充分调动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素质考试改革也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立部分。让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鼓励教师做教改课题,并将课题成果转化的日常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一线的主人翁,也是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物。考试改革的目的在于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应该是潺潺不息的活水,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设置出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评阅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指导意见。行业大环境在变化,科技在发展,教师也应该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方案中能力要求的学生。为了能体现出学生考试的公正,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保证命题质量。

1.3教育管理者应以培养合格

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制定考试实施办法,科学化评价体系教育管理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辅助教师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管理者工作的教师一般不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要想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也应该不断学习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规律,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总之,一切工作的目标都应该围绕着培养合格艺术设计人才而展开。要使考试改革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考试改革这个工作,针对考试改革形成可行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不断调整对教师教学工作上的管理。只有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考试改革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2关于考试改革的建议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级人才为目的,因此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通常会根据社会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适时调整。行业人士所要求的能力在发生变化,课程体系也随之变化,那么达到预期目标的检测方法也应该随之有新的改变。考试不光是检测理论水平更应该检测实际操作能力,逐步由重知识向重实践方向转变。在调研了几所高校考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考试方式:

2.1改变成绩组成

目前的考试受到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还停留在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检测上,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因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往往就被忽略了。考试改革更多是内容结构上的变革,加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的学业考试更加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同一门课程会交叉使用多种考核办法,最终评价出一个学习成绩。在一门课中学生可以以口试、分组讨论、课外调研、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性。通过多种考核分解了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期末考试不在总评成绩中起决定作用了,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从而促进学生由始至终的勤于学习。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由于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知识点会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学生每次作业的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同。因此,应该加重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例如:降低最后期末考试或者类似期末考试作业的比例,大概占总评成绩的3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大概占总评成绩的20%,剩下的50%左右可以由平时作业成绩所组成。我国的考试一向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学生过度的重视分数,轻视锻炼实践能力。毕业时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抱怨学生能力差。因此,锻炼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不容忽视,要从每一个课堂做起。适当降低学生的期末成绩比例,加强对平时学生考勤、课堂互动效果、平时作业的比例。改变学生的成绩构成,让学生在平时也加强学习,在整个学期中不在有忙闲时的划分。

2.2实行考试多样化

考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应用较多的考试形式有笔试、答辩、综合作业、调研报告等,一门课程可以根据课程需求使用任意组合的考试形式。对考式方式进行调整,根据教学需要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1)通过项目进行考核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给予一个项目,项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主要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在项目中反馈出的效果作为成绩高低的依据。效果包括专业能力的应用水平和个人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的应用水平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的测试,个人中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作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步积累。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作品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作品介绍、展览、或者学生作品集等办法展示学生成果。(2)加强过程管理考核加强过程管理考核能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实际能力的提高,不在停留在只关心成绩。学生在完成操作的一个阶段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给一个阶段性成绩,然后进行指导,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的掌握和应用,特别适用于操作过程长的课程和基础绘画课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者任务时要有培养目标,并且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布置的作业能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比如前期了解用户诉求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搜集有用资料和信息或者实验的方法。作业可以是一项任务也可以是一系列任务,最后由学生取得3个左右的学生成果作为最终的考核成果。

三结论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第3篇

1.创新设计项目小组培养模式

创新项目小组培养模式是鼓励外聘教授、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优秀设计团队,将最新成果带进学校,与本土设计界进行宽广和深入的合作,引进国际品牌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注入现有的设计教育中来。学界名师是兼职项目导师,行业导师和专业教师是专职项目导师,从学生中选拔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专业表达能力的学生组成创新项目小组,参与三方导师的科研教研项目,特别是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项目。项目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发展构想,按照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特需人才培养计划,提供自主实践项目选择,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养,使学生的设计特质得到最优发展。

2.创新专业课堂培养模式

创新专业课堂培养模式是以所有在读学生为培养对象,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专题训练的两步走模式,结合大展、大赛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授、针对性训练、创新性实践三步走的普及型培养模式。目的是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培养口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多渠道创新型学习方式。第一“,展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每年常态的大展、大赛或校企共同研发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掌握设计基础理论和表达方法之外,直接参与展赛和项目,将理论和技能在实际项目开展中得到提升和锻炼。另外,由学生自主策划,充分利用学院展厅,举办师生系列作品展览活动。第二,创新实践学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前一定要拿到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志趣和特长自主申请项目,或者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种项目,鼓励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至少有一次独立完成项目的训练,学院按照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学分认定。第三,学生“设计沙龙”活动。根据学生兴趣,每个专业都设有“设计沙龙”,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使其成为“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平台。沙龙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与师生围绕设计主题进行互动交流,沙龙成为学生了解行业设计动向的窗口、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交流平台。第四“,多导师制”评价体系。利用产学研修平台、校内外设计工作室,建立交互式多导师机制,对参与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多导师、跨界联合指导,建立起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校内校外交互配合的指导机制。毕业设计由行业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评价。

二、三业共建,促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有效对接

1.行业对接,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平台

根据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要求以及合作行业的发展规划,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之间搭建桥梁,为设计教育成果的转化提供孵化和产出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陆续和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促进中心、北京市家居行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联合共建设计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人才基地等产学研修孵化平台,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到行业组织的与产业相关的各种活动,既通过国内外各种大展大赛了解设计研究前沿,又可以通过企业活动了解设计生产的一线需求,拓宽设计视野的同时也积累设计经验。

2.企业对接,构建多层次产学研修基地

很多艺术设计院校都与企业有合作的经历,或者由专业教师带队,支持学生和企业做横向课题,或者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的实训资源,在技术技能、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给予学生锻炼机会。第一,联合共建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园区。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园区,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创业中心,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完全融入学校,模拟企业的培训、财务、电商、市场营销等职位,进行创业训练,给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培养职业素养、打造自己的职业品牌、成长为合格职业人的机会。目前,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已经和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区,由该公司提供方案和需求,学生项目小组参与设计与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第二,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按照企业的岗位素质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特定专业素质的职业人,并结合行业资格考核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不意味着毕业后一定要从事相应的职业,而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为将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做好准备。第三,协同创新特色校外实践基地。目前,依托北京国际设计周、广东设计日的资源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已经和歌华集团、广东工业设计城签订了协同创新型校外实践基地的协议,为推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另外,学院还成立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师工作室”,聘请部级、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为行业导师,定期举行对话大师沙龙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传统设计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技术融进现代生活方式。第四,普通的校外实践基地。普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满足学生某一课程或者某一方面实践需要的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提高了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就业面广,社会适应性强,毕业生的职业精神与动手能力获得企业普遍认同。特色协同创新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体验前沿性产品,开阔了眼界。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到社会两三年就取得不错成绩,受到业界的认同。具体来说“,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对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意义:

1.满足了多元化的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

卓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而是指能够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学生个体成长的差异性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形成学业企业产业一条龙

毕业就业创业无缝衔接。北京联合大学秉承“学以致用”的校训,为首都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就业是衡量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三业共建所构成的多层次社会服务平台和多功能的实践基地恰恰提供了毕业就业创业的个性化就业途径。

3.实现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第4篇

(一)培养目标

首先要求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扎实的设计创作技法和相关技术工具,具备将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等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进行交叉与整合运用的能力;其次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结合于实践应用,具备相应的外语阅读能力和适当的听说交际能力;再者要培养策略、创意及传达平衡发展的营销传播策略企划与创意设计人才,达到教学与实践、教学与国际行业通行标准的无缝接轨,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能策划、会设计、有创意、会管理、擅销售的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掌握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经过强化训练的专业技能:

1.在市场营销领域,对定性定量的市场调研、趋势分析、消费者研究、品牌定位、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等营销理论与实务有完整的了解,掌握应用方法。

2.在整合传播领域,对心理学、传播学、基础人文、数字营销科技、广告管理、公共关系、渠道促销等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一般认知,并能通过实践得到切身感悟。

3.在创意概念发想领域,成为具有原创精神的概想发想者,能将庞杂的营销与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对核心信息进行评估,预测消费者的理解度与好感度,能独立进行创意设计与艺术加工。

二、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

实行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办学理念、办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制定方面共同负责,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师资团队建设、实训与评估、实习就业辅导。高职高专院校当前应从培养单纯掌握专业技法的工具型人才向培养熟悉完整的艺术设计流程的综合职业人才转变,把教学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训经验,实战能力,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科学素质与逻辑思维的能力上,共同培养出品格与能力并重,认同企业文化,具有行业实践经验,掌握营销策略、创意思考、数码设计、人际沟通等核心能力的高端职业人才。

(二)改造传统课程体系

培养基于产业全流程的职业素养。当前创意产业的显著特点是艺术设计必须与产业的前端和后端紧密结合,线上与线下综合运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据此改造了传统课程体系,在产业全流程及互联网技术之上,重新整合设计类教学内容,将学生创意设计能力(Design)延及到市场分析(Marketing)、策略思考(Strategy)、售后服务(Service)三方面,增强营销传播、创意思考、数码技术、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为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学院取消了理论陈旧、技术过时的《广告概论》、《书籍装帧》等7门课程,前瞻性地新增了《营销与传播》、《移动媒体创意制作》、《社交媒体创意制作》等11门课程;从企业实际应用出发,重塑了《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5门课程;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品味,优化了6门人文基础课程。同时已引入WPP集团及水晶石公司的高端培训资源,编制了43本校本教材。这些都使我学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三年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高职梦想。渗透“一天教学等同一天执业”的理念,专业的物理形态与企业的现实产业环境接轨,教学空间从装修、桌椅摆设到环境气氛,都和学生今后将加入的公司类似。用国际企业通行的MBTI性格测试设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依据现代广告企业工作模式,实施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和考核方式;专业课程60%由跨国广告企业创意总监担任主讲,引进产业前沿真实项目,形成与业态同步更新的校本教材。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合作参与行业高端项目,每年暑期赴集团全球各子公司带薪实习。

(四)对接国际惯例

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依据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开展性格特质和就业潜力评估,因材施教,打破以分数与技能考证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传统做法。每学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逐一甄别学生品行和成绩,规划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执行院长应每天与一个学生共进午餐,通过沟通谈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企业的团队工作流程,将学生编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项目,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业与考评均以提案方式进行。以国际通用的推荐函惯例,依据6个学期对学生的甄别评价记录和集团人事总监的面试审核,对合格学生颁发院长签名的学院推荐证书,获证学生可进入4A公司就业。

(五)组建一支具有引领作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使教学的专业水准符合业界最新要求。水晶石学院的专业教师全部来自公司一线;WPP学院的策略企划、创意设计、数字创意等5位教学总监都是业界的资深创意总监,全职驻校授课并带领教学团队;23位专职教师中,7位是境外人士,6位曾任广告公司高管。企业认养课程由一线高管授课,平均每学年约20人次,使得学院具有浓厚的企业气质,专业来养得到迅速提升。

(六)创新合作办学体制

保障高端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决策的理事会和校企联席会议,探索利益相关方参与学院建设的机制与途径。实行相对独立的人才聘用制度和财务运行模式,以保障办学与改革的顺利进行。由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学院管理,用企业视角考虑专业发展路径,在人才聘用、团队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渗透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延请国际一流业界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持试点学院的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资源调配,调动企业的海内外专业人才资源、案例经验及培训网络用于教学,使合作办学融合职业教育规律与企业核心要素,确保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规格符合企业高端人才标准。通过上述举措,主要解决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与顶级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单一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和在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确定了设计类高端职业人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培养品格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拓展了以国际、部级各类竞赛项目为载体的多样化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训练的培养途径;施行了具有跨国企业特征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创新了对高端设计人才资质的认证方式。

三、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一)探索出一条高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企业用人目标的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决定专业建设水准和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关键。我院实践证明,只要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创意设计培养与整个工作流程兼顾;业界精英师资与产业实践平台保障;个性化教育与团队培养并举;真做项目与国内外赛事联动,高职院校同样能为业界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出符合创意产业特殊需求的高端人才

我院高职毕业生已经被顶级企业大量录用。WPP学院50%的毕业生已被WPP大中华区各公司人事总监预订,实现了进入4A公司的职业理想。学生收获高端项目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学生去往WPP集团位于伦敦、香港、台湾的公司带薪实习。公司用世界一流的内部培训经验指导学生,学生实习期间的一些设计作品已被一些世界500强客户采用,于市场流通渠道。改革不仅使个别学生受益,而且能带动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我院学生在2013、2014年连续2年参加英国D&AD比赛,荣获国际最有影响的D&AD(黄铅笔)学生创意奖,取得了中国大学生在此赛事的最好成绩,为全国高校仅有。与此同时,我院学生连续2年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赛金奖,2013年在20余万件参赛作品中获得2个一等奖,2014年,获得1个一等奖;在2014年的40个毕业生中,27人进入跨国广告公司(4A公司)就业,22人取得WPP集团全球CEO苏铭天爵士(他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副主席)签发的推荐函。

四、结语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第5篇

第一,我国现存更多的专业艺术学校,逐渐靠拢与其它高校合并的想法及行动。第二,合作后未升格的艺术学校,也并未放弃整合的想法,为了可以加入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努力的发掘着自身优势。第三,在更多的高等学校中也都存在着向国家教育部审批职业培训的意愿及想法,利用手头更多的资源,重新建立创办与职业培训相关的专业机构,以此获得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准入证。第四,民办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建立艺术类的教育机构。总的来说,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职业艺术教育机构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来适应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感。

二、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第一,就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情况下,校方基本是采纳合作一方的要求进行着教学体系,并以此围绕运转。教学的实践中,企事业单位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演出也就意味着学生步入社会的专业训练过程已经开始。学生也因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而学习准备,因为这正是他们面对职业被挑选的演练,或者是说评估。学习时间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教学的质量等等,有些时候学校一方并没有确切的跟进落实。如此,如何具有发展的眼光进行预测,并以此贴合市场、迎合社会,就应连续不断的将职业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把控及策划;对于教学的成果应做好跟进,对于学校方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定位及监督,是职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师生关系虽然体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计划并不缺少,但是跟据2009年招生汇总信息来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事实上职业艺术类的学校分数录取线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与其它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此可见大家对于职业类艺术学校不认可,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艺术教育的师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教育特点的。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同样在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学校中,教师多出于艺术团体,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会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师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功课。综上所述,职业艺术学校存在着师资不全的现状,不具备稳定性,临时请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师反聘情况比较多。

第三,教材依据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很多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书本教材。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学校就存在着教材不适用的的问题(必须和就业渠道、社会文化时尚联系),而对于学生也相对不公平,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却要在时间内学习本科内容,这也导致原本并不优秀的学生排斥教材,降低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