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作品意境

艺术作品意境

意境作为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欣赏和品评的重要标准。没有意境的艺术作品,注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从古到今,脍炙人口的诗词,笔墨精练宛如字斟句酌、章法构图宛如律角和韵格的绘画,就是因为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深邃感人的意境让艺术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流传至今。

那么,从王国维的美学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意境呢?

一、要加强修养,增强艺术领悟力。艺术作品的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对于美的发现和表达。每个艺术家的精神境界、才气、学识的高低,决定了他对于表现对象美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大有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独具一双慧眼,能在寻常中发现美,能在被别人重复表现多次的事物中挖掘到与别人不同的美,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意境。有了扎实的艺术修养,在欣赏《红岩图》时,你会觉得它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来自于它那雄伟壮丽、光明灿烂的意境,这个意境是画家钦仰“红岩”这一历史丰碑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凝聚物。再如傅抱石、关山月画的《江山如此多娇》,表现的是的《沁园春·雪》的词意,画家匠心独运、刻苦经营,用蘸满激情的笔墨去再现诗的意境,使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产生出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在这幅画前,你会感受到祖国雄伟壮阔的气魄,感受到我们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你会觉得做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并产生为祖国的繁荣而献身的愿望,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意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要运用联想。注重意境,是艺术家们用来拨动观赏者心弦的重要手段。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所谓艺术品,说到底就是情感的表现。”这与王国维美学中“感物而动,情即生焉”是相通的。艺术作品正是通过借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这些情景结合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幽情,托出作品的主旨的。作品中意境是艺术家创造的终点,又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起点,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一首诗、一幅画即一个世界,让人眷念,让人向往,让人梦寐。因此,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意境美时,我们要像欣赏音乐一样,要有心灵的参与,要用心地去领悟,要让自己的思绪在艺术家们创造的意境中驰骋翱翔。如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脑海中应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飒飒秋风中,残破的茅屋前,一个老人依杖独立,满目焦虑和无奈。通过联想,深刻地感受诗人痛苦的遭遇和凄凉的心境,继续联想,就会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美好愿望,是建立在诗人饱受痛苦和凄惨厄运之上啊!再如,欣赏画家徐培晨的《戴月图》等系列猴图,画家从猴子的神情到历历可见的毫毛,无不刻画得细腻精致,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的艺术情境,没有群猴争斗撕咬的场面,表现的是猿猴世界的和谐美,让人情不自禁地融身于其画中,领略到人与自然相处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杨炯.中国画的意境[J].艺术教育.2006.11.

[2]霍素君.文学鉴赏中的意境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8.

[4]蒋孔阳,朱立元主编.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5]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