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比较文学在日本文学教学的作用

比较文学在日本文学教学的作用

通常我们在日本文学教学中采用的是狭义上的比较文学的概念。总体来看,无论是赞同“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还是赞同“影响研究”的欧洲学派,还是新兴的赞同“阐发研究”的中国学派,都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的特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文学也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多元共存、相互对话、相互阐释的新格局,这就形成了比较文学的开放性。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比较文学能够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提高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把“比较”这一方法引入到日本文学教学中,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比较视阈”的思维习惯,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文学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利用“比较”这一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反思传统看法,探析作品的真意,同时又能使学生用“他者”的眼光审视自我,知晓文化差异,对“他文化”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比较文学应用于日本文学教学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日本近代以来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的发展轨迹惊人的相似。日语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把文学教学放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并引入比较文学这一方法,把中国文学引入到日本文学的教学中,通过联系两国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对中日社会进行对比,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文学,同时也反思中国文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传统的日本文学教学一般以介绍作家作品为主,教师只要熟悉作家经历和作品情节,再加上分析人物、总结作品特色,就能把文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这种模式的教学虽然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是却把作家作品屏蔽在某一时空中进行孤立地解析,无法建立新的思考角度,无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也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参照物来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文化,更无法引导学生反思中国的文学文化和社会。若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将中日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理论的素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赢的格局,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平面上升为立体与宏观的层面。学习日本文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比较鉴赏的过程,中国文学文化始终是我们潜在的参照系,学习日本文学的作用之一就是正确认识我们自身的文学文化特点,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

比较文学在日本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学是语言的高级形式。很多教师已经对文学教学中比较文学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很容易唤起学生自觉比较的意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私小说”作家佐藤春夫以艳美清朗的诗歌和倦怠忧郁的小说知名,活跃于大正和昭和时期的文坛。在向学生介绍佐藤春夫时可以引入学生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已学过的中国作家郁达夫,引导学生思考深受其影响的郁达夫的忧郁气质和“自我叙述”式的创作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佐藤春夫的创作方法,同时还可点出郁达夫对佐藤春夫有选择地借鉴学习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引导其实就是比较研究中影响比较方法的一些运用。

再比如,我们讲解日本当代女作家柳美里时,便可引进中国当代女性作家池莉作为参照。教师可以以这两位女作家的同名作《口红》为例,通过平行比较方法指出柳美里和池莉都在作品中揭示了传统家庭观与女性自我意识间的尖锐矛盾。但是柳美里打破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不以血缘、婚姻关系组建家庭;而池莉紧紧地围绕血缘上的家庭来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相似与差异与中日两国近现代相似的发展曲线和由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导致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密不可分。把日本文学的教学当作语言教学的延伸是远远不够的,日语只是了解日本文学文化的一个媒介,教师应该通过文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必系统讲述比较文学理论,而应有效地整合比较研究方法,并随机地进行比较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视阈”。

作者:马晓光单位: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