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理字及文化内涵研究

理字及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作为相对独立的符号,其自身凝结、体现着区别于其他符号的文化因素,具有浓厚的人文性。作为汉字之一的“理”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理”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理”字本义和引申义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理”与中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有些密切的联系。另外,将“理”字的各引申义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使得“理”字发展轨迹较为清晰。

【关键词】“理”;本义及文化内涵;引申义及文化内涵

晚清以来,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逐渐脱离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传统,为此,近来一些学者深入反思并重新评估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和现状,提出创新中国语言学。黄德宽在《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中提出汉字阐释要对汉字的属性做出必要的解释,并对汉字构形的原因继以说明。王宁《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中提到中国语言文字学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看到中国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人文性。所以对“理”字进行形音义的分析,并展现“理”字的文化含义显得更为重要。

一、“理”的本义及文化内涵

根据学者的考证,目前已知最早的“理”的文字是金文,东汉许慎在作《说文解字》时,依小篆字形进行解说,同时也参考了古文和籀文,所以《说文解字》中对“理”的解释值得相信。

(一)“理”的本义

《说文解字·玉部》中解释“理”为“理,治玉也。从玉里声。良止切。”“理”是一个形声字,“玉”表示“理”的字义类属。“玉”在《说文解字·玉部》中的意思是“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囗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家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可知,“玉”是一种好看的石头,并被赋予“仁”“义”“智”“勇”“絜”五种良好的品质。同时“理”也被解释为“治玉”,是一个动词,《说文解字注》中提到“《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䚡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包在石头中还没进行雕琢的玉叫璞玉;二是对玉进行雕刻时按玉的纹理进行,最后成为玉器。所以,“理”可以解释为按照纹理加工玉石。

(二)“理”本义的文化内涵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理”的本义为加工玉石,“理”字后常跟表示玉的事物,如《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可见其本义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常用作装饰品,表达审美,如《诗经·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珩”表示配饰玉。原始人类在生存过程中需要借用自然界中的工具,这时他们看到了自然界中的石头,于是用石头进行打猎、刻画等,并在找石头的过程中发现了颜色、光泽、花纹等与其他石头相比较漂亮的“美玉”,慢慢地又将其打磨加工作为装饰品,同时为了保持玉的美感,人们按照玉的纹理进行雕琢,于是就有了玉器,而从玉石到玉器需要经过“理”这一过程。

二、“理”的引申义及文化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载负事物的“理”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为对“理”的引申义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现将“理”的引申义分为古代“理”字的引申义和现代“理”的引申义,进行分析。

(一)“理”字词义演变

1.古代“理”的词义引申借助古代典籍和字典辞书可了解词义引申情况。本文将《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注》两部古代字典中对“理”的引申义进行对比整理,可以看出古代“理”字的义项有些是相同的,包括:(1)纹理。(2)治理,管理。(3)整理。(4)道理。(5)条理。(6)区分。(7)治狱官。(8)媒人。(9)情理。“理”字的本义是加工玉石,其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就加工玉石过程来说,首先在加工玉石的时候,人们按照玉石的纹理进行切分和雕刻,经过长时间重复的雕刻,渐渐在其中找到了一定的规律,人们按照这种规律再进行加工就显得比较有条理,与此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人和动物表面皮肤上的肌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了人情义理,而借由这种人情义理进行社会活动产生了“媒人”这一职业。就加工玉石的目的或用途来,“理”字最早见于西周晚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㚤理熷又每簋”中,其内容与古代政治有关,在古书中最早出现在“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尚书·周官》)中,释为“管理”。管理又可以分为管理者及管理事务时的动作,所以由管理义引申出“治狱官”“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也对某些事物进行了分类,所以又引申出来“区分”。至此,可以分别得出两部分的词义引申顺序:规律→条理治狱官纹理肌理管理情理,义理→媒人整理→区分2.现代“理”的词义引申“理”的词义发展到现代又有了新的解释,借用《新华字典》和《汉字源流字典》将“理”字在现代的解释列出来。《新华字典》对“理”的解释包括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自身的次序;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依据;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古代指狱官、法官;姓。《汉字源流字典》里“理”的解释包括加工玉石;治,办,管;修整,使整齐有序;操作,从事;温习,操习,弹奏;医治;(国家)管理,治理得好,安定;处置诉讼案件;惩治;申述,申辩;法纪;古代的法官或司法机关;媒人;事物的纹理,条纹;事物,条理,规律,准则;顺,顺畅;操行,仪表;理科,指自然科学,特指物理学;对别人的言行表态,做出反应;赏赐;里面;姓。据上面两部字典,可找出古代没有的引申义,如自然科学和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两个引申义项。自然科学是揭示整个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及其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所以它是从“规律”义中引申出来的。对别人的言行做出反应则是从“管理”义引申而来,是受到管理的人对管理者的行为作出反应。根据对古今四部字典中“理”的引申义的梳理,大致可以得出“理”的词义引申发展顺序:↗规律↘纹理肌理情理,义理→媒人加工玉石治狱官管理整理→区分对别人的言行做出反应

(二)“理”的引申义的文化内涵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学会用文字进行记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下面对“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1.国家政治生活《诗经·大雅·公刘》:“此基乃理,爰众爰有。”这里的“理”与前面的“基”搭配,指治理土地,写公刘开疆扩土,带领人民建立基业。《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这里“理”表示“治狱官”,显示出先秦时期为了维护政治统治,颁布法令,并任命一些人掌管律令以维护社会秩序。2.思想观念《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里的“理”表示事物的规律道理,蕴含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即万事万物要顺应自然规律。《朱子语类·理气上》:“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这里“理”指条理、准则,即古代封建伦理纲常,表明了朱熹的“理学”观念。3.物到人类本身的转变“理”字最开始指加工玉石,后也可表达日常生活中与人有关的意思。《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这里“理”是“媒人”的意思。中国古代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媒人在婚嫁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冰心现代小说《寂寞》中有“母亲也不理他”,也可以看出从物向人的发展。语言符号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意义也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理”字的本义、引申义及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得出“理”的本义“加工玉石”与“玉”文化有紧密联系,同时由“加工玉石”引申出来“纹理”“规律”“肌理”等十二个义项,其所表达的文化含义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对人的关注有着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清)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书店,1985.

[3]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田丰.郭象“理”字探源[J].哲学分析,2012,(6):83-95.

[6]赵征.《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汉字文化,2009,(6):72-77.

作者:刘文静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