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8篇)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8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探微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只有懂得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中进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一时不能适应,在新课改中出现了困惑,感到迷茫。但是,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积极克服,勇敢面对,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新课改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知识时感到困难重重,不能对抽象的知识做出理解,更谈不上对所学生物知识加以运用了。同时,生物学科一种被认为是副科,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也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实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我们生活中和祖国建设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生物知识,学好生物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寻找对策,激发高中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生物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生物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燥,但是却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们感到生物课堂枯燥、乏味,对生物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会束缚学生的思想,禁锢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截然相反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一定要把“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要改变传统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局面,不要总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威严,如果教师过分严肃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自然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亲切的一面,在课堂上要面带笑容,教学语言柔和;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耐心帮学生解决。如果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自然就会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当教师上课时他们的精力会更集中,对教师所讲的课更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提高升学率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胜出,教师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困生不闻不问,甚至冷嘲热讽,使学困生倍受打击,在生物学习上失去了信心。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全体学生展开,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区别对待。在教学上,教师要对学生们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才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奠定出坚实的人才基础。

2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在一堂课上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2.1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可以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更容易引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生获取形象认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实验教学法的优势作用,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把实验运用到恰当的教学环节当中。虽然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作用,还需要教师做到实验的合理运用。在进行实验时,教师不仅要做到规范操作,还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做好实验时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工作,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滤纸条下端为什么要减去两个角呢?”学生们听了之后都陷入了思考中,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我们在实验时没有减去滤纸条下端的两个角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们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教师说:“让我们做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更有目的性。

2.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是现代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抽象的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生物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赋予静态知识以动态的过程,学生们感到生物知识更形象,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把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动态的演示,在栩栩如生的动画中,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者:邵涛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困境及对策浅谈

近年来,生物科学发展迅速,生物技术也逐渐渗入到国家的各行各业,生物科学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大力推行,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但生物教学是生物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基础生物教学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制的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也应不断地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实施需求,让高中生物基础教学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1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探析

1.1重视程度低、认识不到位

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理念认识不到位,是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与其他重点课程相较生物课程所占考试比例较小,因此得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生物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理念,不可依据教科书生搬硬套,提高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课程的意义。

1.2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

生物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需要生物实验器材辅助教学,用生物实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原理,让学生在生物实验实践中巩固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记忆。但是,实验条件有限、硬件设施不足是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生物实验器材简单落后,实验效果偏低,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导致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低。

1.3教学方法陈旧

我国2000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在沿用,是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言传身教、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挖掘。过分注重教师的传授能力,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行,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主动性的作用,但是素质教育体制的实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长期的变革。所以,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仍是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侧重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占据主导地位,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

1.4生物教师专业水平普遍偏低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主导性的,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先调动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生物教科书内容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更新变化,教科书上的现代生物知识通常结合了社会发展的最新技术。鉴于此,生物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并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最新技术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生物教学思维和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若专业水平低、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无法保障生物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2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分析

2.1积极引导,调动兴趣

教师若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意义重大。准确掌握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跃思维,主动探寻问题答案。学习兴趣对实际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生偏科现象,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2.2健全生物实验器材,增加实验课时

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通过生物课程可以了解生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产生及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对生物实验的操作,即发展思维又加强实践能力,进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记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增加实验课时,学校也应为学生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进而依靠实验讨论、分析、探析、验证生物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也适应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师若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地域局限性,让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拓展学生视野,让生物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让教学方式即直接又直观,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穿插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讲解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成效显著。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知识直接、具体化,实现了直观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于调动课堂气氛,传授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用显著。

2.4重视指导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思想,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去思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发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发挥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观念,适应新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体制改革,生物教材不断更新,作为新时期的生物教师,必须建立准确的认知,积极探索研究,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作者:王艳双 单位: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一、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任何教学活动来说,教学体制与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性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整体的客观环境,对学生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学习环境,而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高中生物知识,在学生学习方面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相对于初中生物学习,高中生物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可以促使学生能力充分的发挥。其次,有效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教学模式,即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都应当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这也是高中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施

1.重视实验探究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对于实验学习而言,实验操作是重点内容。教师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出了高中生的素质与能力。如,教学“探究酶的特性”,在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让学生按照实验基本的步骤,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制定出探究计划,并实施计划,进而得出结论,分析并讨论。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展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酶的特性可能会有哪些?随后经过实验步骤来探究。在整个实验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步的操作必须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防止实验出现漏洞,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各变量具有一致性。从本质上来说实验操作就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实验探究学习,也就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促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熟练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教学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所有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时候,可以将这课的结果告知学生,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追本溯源,促使学生能够探索植物组织培养的本质,也就是植物的全能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难点说出来,并积极寻找方法来解决,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变现,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进而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邹礼枞 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尊重自然的理念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载体首先是生态形式上的大自然,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讲到的生物进化论,不论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实际上都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与自然变化对生物适应性所带来的影响表现。以生物灭绝为例,1799年渡渡鸟灭绝1800年恐鸟灭绝、19世纪初白足澳洲林鼠灭绝、1865年西非狮灭绝……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的反映。除此以外,教材中提到的因为地理隔离或者生殖隔离所形成的新物种也是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从人类的角度上讲,我们应当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始终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与根本。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文精神中的“人文”,它指的是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精神现象,它既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高度浓缩,又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表现载体,所以都是围绕“人”的。因此,教师在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应当恪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例,在谈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章节时,它讲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产生的污染物的总量增加,并因此所加剧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在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后的三年时间里,重点研究与分析了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倡议,而后这一倡议与言论逐渐成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独生子女)。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呈现下降趋势,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台了“单独二胎”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不论是早年的“独生子女”还是如今的“单独二胎”,实际上都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

三、求真务实的态度

人文精神中还包含着对真理的追求,就是广义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应当重视对学生求真务实态度的培养,实际上,这一态度贯穿了生物学习的始终。特别是在进行实验操作与现象的记录时,比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在制备滤纸条的环节上,该实验实际上对滤纸条的制作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即“选取经干燥处理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剪去一端的两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线”,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对纸条的长和宽、剪角的位置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为了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而假如学生在自行操作时,最终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计的实验结果有所偏差,就需要去检视之前的每一个步骤,如选取的绿叶是否满足鲜嫩与浓绿的要求,所画的滤液细线是否“细、齐、色浓”,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下一个环节产生影响,而且唯有每一个环节都操作得当、准确,才能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这也是学生是否拥有求真务实态度的直接反映。

四、科学探索的方法

上文提到,人文精神中包含着广义的科学精神,而要保证这一精神的贯彻与执行,就离不开科学探索的方法。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在常规的育种方法中,现在比较常用的有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而应该怎么选择,选择的依据与方法是什么,就需要人类采用科学探索的方法去研究与分析。比如人工诱变育种,虽然它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的进程,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是强势经济,但它同时所具有的缺点就是突变后有利个体数量少,且工作量大,这就决定了它难以适应需求量大的、生活化程度高的育种,在这种情况下,太空育种这一类型会较为适合;与此类似,多倍体育种栽培下的作物个体较大,且能够提高产品及营养成分的含量,但缺点是多倍体发育延迟,结实率低,这就决定了该方法较为适合季节性明显的作物种植。由此可见,当我们对自然抱以尊重时,就应当以科学探索的方法去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五、结语

总之,人文精神本质上反映的是对人类价值及其精神价值的一种尊重与理解,而这些又可以具化为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理解。人文精神中强调的精髓恰恰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高度一致。因此,教师应当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恪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科学探索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学生塑造成为一名在知识储备与情感态度上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赵兰生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了两个阶段,那就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现阶段,又面临着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那就是知识经济。在农业社会时期和工业社会时期,创新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来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在其学生时代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其学习阶段就开始对其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广大人民教师必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2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不够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对于培养学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太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还是不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对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将学生置于一个创新的环境中来对其进行教学,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观念势必会造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2.2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主要采取的是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过高,往往是教师怎样教,学生也就怎样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可能也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教师自身对于某一问题没有彻底掌握,如果进行教学,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沿用的是“听课、背诵、练习和再现”的模式,对于许多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而只是机械地进行了背诵,然后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运用所记忆的方法能够加以解决,但是如果遇到陌生的问题,就不会对知识进行迁移。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3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要结合实验教学。而且生物实验教学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记忆,同时通过实验,学生的探索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高中教学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往往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影响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备不是很齐全,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实验是无法进行的。第二,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对于高考没有意义,所以就忽略了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

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通过分析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不利的,要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的基本生理活动方式,创新离不开发散思维,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训,只有学生具有了发散思维,才能进一步地进行创新。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学生积极的加以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寻找同一问题的答案,比如说可以设置诸如糖类在肝脏内怎样被利用的、受精卵是怎么样发育成单个个体的这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难度不大,但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使得学生具有发散思维,教师还应该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不能定向地将学生引向某一个答题方向,而应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3.2注重生物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数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要有所创新,首先就要积极的进行实验。在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时,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仔细地对教师所做的实验进行了观察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疑问。最后,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更为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

3.3加强课外实践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除了课堂的理论讲解和实验教学之外,还有一个环节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的实践,学生对于理论和实验的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传统的教学限制可以被打破,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发挥。而且课外的实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这就需要学生自行设计任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开展,而且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广大教师应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他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创新的人才。

作者:周酈媛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发展

一、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念。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变化,生物学科的功能和教学目标已经远不止于此。在学习生物的过程当中,思维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恰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创新最关键的环节同样是在大脑思维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加以有效点拨和引导,刺激学生思维发散运动,可让学生产生各种创新性的想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加强和调整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1.树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思维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应当创新教学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非常不重视,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更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思维,“翻转课堂”,将生物课堂教学的控制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得以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采用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观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条件,给予学生创新的可能性。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视频来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性思维等。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生物既是一门科学性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对生物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各种自主性的创新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教师制定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并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现象。此时,教师并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开动思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学生已知道观察叶绿体可以观察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的下表皮,但在实验时,部分学生在观察完上述材料后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观察下表皮?上表皮行不行?为什么要略带叶肉?直接观察叶肉行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根据个人见解进行思考,或征询老师的意见(老师不能直接给答案,要询问学生自己的见解,并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以求利用实验室中的其他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突破了传统的限制,进而能开放地思考,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开动脑筋,这是对传统实验的一种创新。基于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显微镜操作的经验进行思考,以此制定实验步骤。经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要想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维运动。因为创新的萌发起源于人的大脑思维,而这个萌发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只有学生自己在大脑中经过思维运动,才可能会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其自主思维运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为在小组成员思维活动的碰撞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思维动力更强,这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报刊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等,收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观察情况,相互提出并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动起来,提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在当前来看可能并不是非常实际,但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4.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虽然有时候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直观,但生物切切实实来源于我们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降低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出自己认为含糖类最丰富的物质,并让学生根据教材对糖类的种类与作用进行探讨,相互之间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糖”在学生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他们能很有兴趣地展开思考、探讨与学习,其各种创新性的想法层出不穷,教师只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即可。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显著增强。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形成对自然与生命的科学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苏东进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由于人类的过分活动,导致地球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对于环境问题尤为重视,并且希望利用现有的甚至研究更加先进的科学手段来改善环境。生物是与自然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对青少年的生物教育结合环境问题一起进行启发引导,可以提前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样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加深刻的理解生物知识。

1将环境教育融入教材知识内容中

在高中生物的教材知识内容当中,如果教师深入研究是可以发现很多有关于环境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同时学习环境知识,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随时想到将生物知识有利的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来。比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关注癌症》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癌症相关的记录短片将学生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癌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直观的数据统计结果告诉学生们癌症的普遍现象,官方数据统计,在2013年我国已经有多达450多个“癌症村”,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短片的画面情景展示会更加引起学生们的情感波动,看到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学生们会对癌症知识产生探究心理,如此一来,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癌症是怎样产生于人体的,他们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我们又将如何降服这种可怕的生物等等。课程中的知识还涉及有生物学中的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以及生物个体的成长与细胞的关系,一步一步的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而结合环境知识的生物教学也同样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果。环境问题不像理论知识那样抽象,它是完全贴近生活的,生物知识结合环境问题的课程教育能让学生更加重视生物这门学科,并且会更加有兴趣去关注探究生物知识。

2通过生物实验课程了解环境知识

学生的特点就在于善于举一反三,在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想要加以运用,所以当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生物知识以及环境知识以后,他们会意识到生物知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就会开动脑筋搜寻已有的知识来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让学生亲手实践,带领大家进入生物试验室动手实验自己的想法,通过现实反应来帮助学生学习。举例来说在学习“光合作用”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带进实验室,通过亲手实验来观察现象。首先将绿叶撕碎,然后加入石英砂、无水乙醇、碳酸钙等物质加以辅助,随后将其研磨充分最终得到提取物,再将其做光谱实验,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得出的绿叶组成成分和比例是否与课本知识一致。在这期间还可以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光能通过绿叶中的哪些转化,绿叶吸收了什么,最终都生成了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影响,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气候温度持续升高,学生就会明白都是由于人类对于绿色植物的肆意采伐,间接的也就教育学生们要保护绿色植物。环境教育与生物知识的结合教育,让学生们更加意识到在追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更加应该保护环境,否则如果人类连可以生存的环境都没有了的话,何谈经济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植物可以制造新鲜的空气,可以阻隔噪音,可以调节大气温度,所以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着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通过对青少年的意识影响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改善环境的效果。

3通过生活实践开展环境教育

教学效果的成功达成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理论联系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加理解并深刻记忆,引导学生对身边环境有所认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也对生物学科更加了解,有利于往后对于生物的更进一步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知道这项工程是目前人类社会的热点问题,这样更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主动去搜索相关的信息,去探索这项工程的利弊,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论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更加用心的同学还自己观察并走访了附近农民群众,了解了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区别,转基因水稻起初是可以抵御害虫,但好景不长,并且在今后的防治害虫手段上农药更加应用频繁了。这就能让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缺点,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强大,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在追求共生存的前提下来满足人类的欲望。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对学习环境知识和理论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样能让学生从更加独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教师一定要注意生物教学结合环境教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水平,将这种教学方法渗透到整个高中学习过程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王华堂 单位:江西省上饶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课堂是教师展开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生物教材来为学生们讲解有关的生物知识、理论、规律、观点以及学习方式和解题方法等,这些均可以成为教师渗透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有关的生物知识、科学解题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规律等,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有关遗传变异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必要的遗传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习题的解题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遗传学有关的具体问题。如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变异遗传来获取产量高的农作物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既能使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二、在生物实验中培养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生物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这为学生们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验开展来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生物分析和总结能力,这样将能大大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另外,在生物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均是科学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师的辅助下,通过生物实验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植物细胞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用显微镜对各种植物的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如果学生可以观察到有关的细胞成本或结构,教师需要及时加以确认和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在探究过程中培养

探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时候,可以就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探究。让学生们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来对其猜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通过排除、肯定、分析和总结,学生最终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这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四、在实践操作中培养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各种生物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而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对已学生物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另外,实践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时候,可以参考教材中有关盐水浓度理论部分的知识,并借助实际的实验来让学生们切实得到有关的结论。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实验结论和现象进行验证,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又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柿子与梨或苹果放一块为什么更容易成熟呢?”,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会积极分析、思考,从而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活跃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也只有这样,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作者:王慧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