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海洋装备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

海洋装备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作者:吴凯作者单位: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是我国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海洋资源的战略需求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500m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面积8万多km2),岛屿岸线长14200多公里。在4000!6000米深的海底深处,广泛分布着含有锰、铜、钴、镍、铁等70多种元素的大洋多金属结核,在我国的南海海域,还发现了证明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及生物标志,它的全球资源总量约等于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和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同时,海洋深处也存在着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这些生物及其基因资源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是全球海洋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世纪之交,世界上掀起了进入深海、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高潮,深海及洋底科考作业的深度与广度大为增加,其中包括国际大洋中脊计划、国际海洋全球变化计划(IMAGES)、国际大陆边缘计划等活动,大量前沿科学与高技术研究需要在海洋中进行。

今年7月,“蛟龙号”潜水器成功突破7000米的下潜深度,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我国从此可以不受技术因素限制,在广阔的海洋进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可进行深海探矿,深海资源开发,源源不断为国家提供能源、原材料,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可进行海底尤其是深海高精度地形测量,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等,服务于国计民生。

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世界能源和资源的消费大国,近几年,原油产量基本保持在1.8亿吨,净增量几乎都来自海上。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能源和资源供应紧张已成为近年来制约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偏紧、资源约束将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需面对的长期矛盾。在陆上资源和能源开发潜力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海洋资源开发已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246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2.9%;海洋天然气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29.0%。我国南海海域是世界十大海洋油气集聚地之一,约占我国石油总储量的1/3。

但受投资不足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近30年来,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尼等国家纷纷加强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迄今已在南海开钻了1380口钻井,石油产量达每年5000万吨,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最辉煌时期的年产量。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海洋要能源,离不开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挖掘海洋的巨大潜力,开发海洋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是我国发展海军装备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我国新时期的海洋观,应认识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世界军事与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土安全和国家权益的主战场。当前,一些强国己在空、天、陆和洋面建立了技术/经济/军事的超强实力和控制权,但是尚未在洋面以下的海洋空间建立起相应的实力地位。

为提高我国制海能力,必须建立“近远海战场建设”装备体系,清查排除沿海海底敌方隐蔽探测系统,建设我国海底警戒体系,结束我国近海“水下不设防”的历史。同时,进行近远海水下信息系统和海底无人作战系统的建设,提高我国海军综合制海能力;必须有近远海水下信息系统和海底无人作战系统的布放、运行、维护、回收作业的装备与力量体系,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及布局,都需要海洋工程装备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另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现代管理手段和制造模式,广泛地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从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测量监控、质量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全过程都渗透着高新技术,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