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工程论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海洋工程论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人,就是指参与整个项目的各级分工人员,包括:销售、计划、管理、采购、生产、协作等工种,每一个工种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或滞后产品的质量和进度,也就是说各工种人力资源的质量控制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人员素质要以理论、经验、好学为选择标准,没有理论不能接受新的知识,没有经验不能有效处理生产中的突发问题,不好学则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从长远发展眼光来看,迟早会变得陈旧迂腐,往往成为项目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新手段的制约,甚至羁绊公司的发展速度。销售人员与业主的积极有效沟通则能使企业及时了解业主的意向和目标,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计划人员的关于产品生产计划的合理性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管理人员积极有效的管理可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主动性,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产品进度上都不无裨益,这也是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及时有效沟通,能准确把握采购的设备到厂时间,是否会影响生产,是否需要改变计划等。

人力资源的质量控制是各种资源控制中的难点,也是最核心的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的质量控制好了,产品核心质量就控制好了。简单地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人力资源质量控制上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胁之以“法”。所谓的理:就是产品的图纸、原则工艺、生产计划等;所谓的情:就是指当下生产的条件、环境、难点等;所谓的法,就是国家、行业、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这样就能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生产的主导,而不是一个全自动的机器,也就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文讲到了海工最大的特点是可溯性,也就是从接到项目开始就需要对每一步进行详实的记录,而这些记录单单靠质量管理部门去记录是不科学的,不能有效地利用各方资源,因此应该是全员质量控制,分工、分部件进行详实的记录。比如采购人员记录钢板的进场规格、时间,下料人员记录切割、下料,焊接人员记录焊接合拢的时间;管理人员记录环境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现场生产状况;检验人员记录检验数据、焊接质量、无损探伤质量等。这就要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大家在公共平台上填写自己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同时做到记录与共享信息,避免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等。工程项目结束,一个完整的记录文件也就结束,打印,存档,交货。这些记录往往是一个企业技术延续和提升的基础,良好的记录程序是一个大公司必不可少的发展条件之一。

2机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切割设备、滚压设备、焊接设备、打磨设备、扳手、螺丝刀等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设备。机,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机来完成的,其规模大小也决定着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企业竞争方面硬实力的体现。业主对制造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的时候,企业的设备先进程度及规模都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就是揽到瓷器活,最终也不可能保质保量的生产,没有相应的设备生产不出相应的质量的产品。生产中,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要素。操作工人对设备的熟练程度,操控技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合理地、正常地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是生产出具有合格质量的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产品质量要控制设备的状态,以确保在工作过程中其体现的是良好状态,这样才不会出现次品、废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的设备不但可以降低人力劳动在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而且可以减少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积极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的施工人员的耐受力。一般来说,工业化的产品比手工劳作产品的质量要高,因此在提高海工质量控制方面尽量采取先进的设备、工具及辅助设备,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最直接、显著和有效的手段。

3物

物,指为了满足某一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客观存在,其包括:原料、辅料、标准件、外协件等,这些客观存在有的需要再加工,有的不需要再加工。对于需要再加工的也往往只加工N个面或者N条线,对于不需要加工的往往拿过来就使用,因此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入厂质量检验尤为重要,否则一旦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线内,就会造成经济损失,越是关键的客观存在的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越大。本人曾经参加过一个海工项目的制造,采购买来的是A2不锈钢螺栓,这些螺栓初看很好,但安装到设备上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锈,后来不得不全部更换成更高级别的A4不锈钢螺栓,为此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延误了工期。

外协件乃是企业因自身生产能力、工期、资质等限制,而不能在本厂生产,需要其他有能力的企业代加工,这也是现代化生产的一个特点。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因为它不同于标准件,不能在短时间获得,需要按需定做,如果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够,没有产出合格的产品,则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另外找代加工企业,这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和延长工期;二是就用已经生产出来的不合格品,这要承担将来产品因其质量问题而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因此加强外协件的质量控制是控制海工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4法

法,顾名思义,法则,这里指为形成海洋工程质量目标的相关文件资料。它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书、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质量计划、质量纪录、检测报告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就是这里的规矩;方圆,就是这里的产品质量。有了法,且能依法行事才能生产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计划书、生产图纸、程序文件、作业书等资料虽然由生产部门制定和实施,但其也是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质量文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高低,这也是全员质量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工程产品的控制尤其强调这点。这些质量文件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质量文件和短期质量文件。长期质量文件,是公司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行为准则;短期质量文件,则是公司针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文件。原则上短期质量文件不能超越长期质量文件的要求,如果超越了,就应该修订长期质量文件,以避免长期质量文件失效,丧失其权力地位。

法的存在形式是以文字表现在不同的文件上,其存在的意义是其约束性和可知性。所谓的约束性,就是指法是约束公司员工的各类行为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用什么样的工具,做错了会有什么后果等;而可知性,则是指法应该被其约束的对象和监督其实施的对象知道。如果法失去了其约束性和可知性,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不能完成质量控制。有些公司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些,就逐渐乱了章法,为今后业绩的下滑埋下了伏笔。法的意义在于约束,其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不是冲突的,而是矛盾统一的。法的存在于其约束,人人在生产过程中遵守法,法就是形式,就是无形的,其存在的目的不是验证有多少人违反了法的规定,也不在于通过其处罚了多少人。一部让众人犯错的法,是不合时宜的法,是不利于生产的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其管是体现法的约束面,其理则体现法的可知面,通过教育、激励等使法的可知面存在于每一个生产者的思想里,并且在生产中不去违背法所规定的。法存在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其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来达到有程序地控制产品质量,而不是根据法处理了多少违规的事情。

5环

环,是指环境,包括客观物质存在的生产环境和客观精神存在的人文环境。海洋工程设备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其取材的多样性和高端性,有一般的钢材、特种钢、不锈钢等,对于一般的钢材采用一般的生产环境就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特种钢材就要根据钢材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生产环境,对于不锈钢则要求更高。笔者所在公司生产一种压力容器,由于是特种钢就根据要求不能采用磁铁吊,为此公司专门采用了真空吊车。辅材的存储,仪器设备的置放等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环境,合理的环境才能保证它们不会发生质变,以保证其在形成产品时候的性能,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生产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海洋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比如不锈钢的加工就要远离碳钢的加工现场,因为不锈钢如果在焊接过程中或者油漆前被污染了不锈钢的铁屑,就会因不同材料间电腐蚀而产生锈迹,锈迹扩展就会对整体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因此不锈钢的加工须要远离普通铁屑的环境。诸如此类,其他相应的材料的加工都有相应的环境要求。

客观精神存在的人文环境也是海洋工程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包括:项目组关于项目被培训的深度,工人素质,工人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工人的主观积极性等。每一个海工项目都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该项目的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基本点、关键点等要素有一定掌握,避免在生产中产生质量问题,造成返工,报废等,减少增加成本和延长工期的可能。工人素质是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这些素质是一时培训难以达到的,应该是工人在接受这项目之前就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不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工人对项目的熟悉程度是经过相关针对性的培训而形成的,现在好多企业都忽视了这一项,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也因此产生了本可以避免的一些质量问题;工人的主观积极性在海洋工程的施工中很重要,主观积极性不高的表现有:消极工作,消极怠工,发现问题不及时反映,在生产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消极情形等,这些消极形式应积极避免,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沟通交流,奖惩结合等方式来调剂。

客观精神存在的人文环境是各类生产中重要的环境,也是各类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它的好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客观物质存在的生产环境中的各个部分,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具备一个良好的积极竞争向上人文环境。

6总结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产业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GDP战略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旅游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建设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中国旅游业呼唤可持续发展,已经十多年了。就海洋旅游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海洋旅游加快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提高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可谓为建设和谐社会切实添了砖、加了瓦。但是,由于中国本有的管理体制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因素,海洋旅游目的地在接受因海洋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恩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旅游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正在缩短、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因对旅游业的近视症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等等。在举国呼吁、重视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海洋旅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1.海洋产业构成及其对海洋旅游的影响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发展的海洋事业,是个区域性产业系统。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场所的主要分类,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12大产业。12大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各异,与海洋旅游业的密切程度也不同。目前,海洋产业对海洋旅游的主要影响产业及其影响状况为:

(1)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对海洋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

海洋运输、海洋船舶业成为很多海洋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如中国惟一的群岛型地区级市舟山即是。海洋运输业在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如沉船污染事故、货油泄漏事故等海运事故,如舟山海域曾发生韩国籍化学品船因触损而造成货物泄漏事故、油包掉入海域等事故。船舶修造业主要经营船舶制造、修理、拆解、清仓等船舶业务。拆、造、洗产生的噪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固体污染物的处理,油污直接排放对海水的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对大气、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产生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破坏性污染。各种污染对整个海陆空的生态环境系统直接产生影响,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影响颇大。

(2)海洋渔业对海岛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

海洋渔业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港湾岛礁众多,浅海水域和潮间带滩涂面积广阔。沿岸径流流入量大,海区水质肥沃,营养盐丰富,这些自然环境资源,为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捷径,创造了经济产值,融洽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但是,渔业养殖所产生饵料残留易污染海水,贝壳类养殖·加工所产生的壳类垃圾对海水、地面产生污染。如曾经发生在舟山附近的东海海域的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便是因海水养殖污染造成的。现中国近海海域,几乎每年都有严重的赤潮现象发生。海域面积的污染、休闲渔业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对于海洋旅游环境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3)港口、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对海洋旅游环境产生的潜在安全隐患严重

建设港口、石油化工基地,投资大、建设期长,对国家经济、国防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托港口矿砂中转基地、石油储备基地、液体化工、成品油项目等发展港口物流,可产生巨大的区域国民经济收入。然而,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故,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对居住地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产生的危害,也是无法估量的。此论文转摘于流星毕业论文网

2.海洋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短视症

(1)政绩化

政绩化是指相关部门领导人员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开发海洋旅游是否有助于少数阶层的绩效提升、知名度提升。对于海洋旅游的发展,非从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层面考虑,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这样的海洋开发与建设,势必是带着短视症的。

(2)功利化

功利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发展,急功近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重小投入大产出。所以,在策划海洋旅游项目,开发设计海洋旅游产品时,往往走入因小失大的开发误区。

(3)无知化

无知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带有随机性与随意性。不制定发展规划,或者,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仅仅是装饰品,没有付诸实施,或者部分实施。开发思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变。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以权谋威,任意跟风模仿。不考虑开发后果,不承担不良责任。

(4)低层次化

低层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海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层次低下、规模小、重复性大、雷同性强,创新产品少;二是指旅游业管理、服务人员文化层次与素质尚需大步提高。旅游业是个属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等各个行业,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是较高的。

二、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1.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战略

政府治理理念是指国家、政府治理社会的指导观念。目前在中国,考核、晋升地方政府、政府官员的行政业绩,其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其行政期间所取得的量化经济指标如何。这种考核机制直接导致了评判政府治理效果中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只重视执政期间产业产值及增长值,无视产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所以,转念政府治理理念是目前中国包括旅游业、海洋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2.国民素质治理战略

国民素质治理是个庞大、抽象而系统的概念。国民素质的综合提高也并非一年十年可以完成,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民、政府官员,会牢牢树立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具有强力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海洋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行业敬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管理与服务技能,热爱本职工作,保护海洋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成果;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全员参与与保护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者、海洋旅游管理与服务者、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共同构建了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旅游的人间美景。

3.加快实施绿色GDP战略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或者说,绿色GDP核算就是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国一地区的国民产值高低,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划分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产业地位时,往往以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惟一指标,这是世界性判断标准,其准确性不容置疑?然而,根据各区域发展经济自然条件的不同,应将确定产业地位的标准,从经济性和生态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建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的生态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开发建设方面,以环境效益为主要指导因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中国应加快实施绿色GDP评价标准?

4.大旅游战略

大旅游战略是指旅游目的地经济建设与发展,应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先,将旅游业立为主导型支柱产业,要求各产业在开发建设时以旅游业为主导,开发建设要适合旅游开发要求进行?在项目选择?环境保护上,以是否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考虑条件,产业的开发建设从旅游产品建设角度进行,将旅游目的地视为一个大的旅游开发区,市域内的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维护专业功能的同时,兼顾旅游发展视野。工厂、企业、港口建设都应该建设成为旅游者旅游参观游览的风景区,美丽如画?

5.“规划非画”战略

规划是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旅游产业而制定的中长期计划,它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使旅游目的地能够科学而有计划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实施的战略举措。很多旅游目的地也花大力气、花高价、邀请旅游名家三番五次制定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但是,当把规划付诸实施时,常常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施,由此,规划也被戏称为“画画”,意指规划如画,成为仅供欣赏的艺术品而已。制定中长期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并按部就班实施,是保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之,海洋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与各海洋产业密切相关,依托各个海洋领域的发展而发展。海岛城市、渔农村、海岛旅游景区的建设,走美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迎合国际化建设与发展。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英文期刊;重要性

众所周知,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过批准,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可分为多种形式与样式,学术期刊便是其中一种。学术期刊是知识的传播与积累,在学术评价、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载体作用。英文期刊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有效学习英语的模式。顾名思义英文期刊是以全英形式进行排版、印刷的,它不同于中文期刊却又与之有着很大的相似点。譬如两者在语言上都以不同的期刊形式映射不同的内容,整体来说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却不失权威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英语发展的历史舞台上,英语不负众望不仅为广大读者的学习及阅读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且为我国在国际事务的沟通与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上大学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506种本科专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外《上大学网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对布点高校最多的55种大学本科专业进行了解读,近八成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由此可见英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一所高校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英文期刊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教育实力的充分展现,英文期刊已然成为各高校不可忽略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大学生了解、沟通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创办英文期刊在加强对高校生与社会互融及扩大学术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英文期刊的出版不仅成为高校热议话题,而且获得了高校的一致好评。各大高校争相创办英文期刊以便创造校内、校外两个“市场”适应市场竞争。高校学术期刊不是数量太多而是资源短缺,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英文期刊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到语言、稿源等范围的限制在期刊质量上还有待提高。要实现高校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需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英文期刊。通常情况下阅读作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吸取更多知识和信息,首先要做的便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学习,而对身处母语环境的大学生来说,英语资源的短缺成为学习、阅读的最大障碍。英文期刊的创建,尤其是高校英文报刊阅读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获取各种英语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高校创办英文期刊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以繁荣学术为己任,主办单位以创办高质量期刊为宗旨;其次,高校之所以能办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并取得较好成绩是因为主办单位无经济压力,审稿更为严格,创办高质量学术期刊成为高校的一种文化自觉。最后是因为英文期刊使用方便,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或纸质媒体翻动短时间内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也可在闲暇之时同老师、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在对英文期刊进行解读的同时,读者在语言文字方面也会更加深入了解其内涵,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其思维方式、写作特点等,详细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适应各阶段人群需要,这也是英文期刊能在各高校立足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从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传播等方面介绍其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一、高校英文期刊的创办及其发展

当下,创办英文期刊并非易事,高校要创办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文期刊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要求各高校注重英文期刊的发展动态又要考虑到广大读者、作者的受益情况,只有让作者、读者主动择出自己心目中优秀的英文期刊,才能让英文期刊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加强。英文期刊就是学术期刊的一个剪影,它不同于中文期刊的最大地方便是语言和思维,而其内容及要宣传的中心思想都极为相似。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不单单是为了迎合某一口味,更多的是发散性的内容让读者吸收其精华,这才是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目的,同时满足英文期刊的发展要求。但从目前英文期刊在各高校的发行状况来看并不乐观,存在发展缓慢、内容重复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英文期刊发展的最大弊端。虽然英文期刊依旧在各高校广泛流通但稿源的短缺、内容的重复这些弊端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影响英文期刊发展。资源紧缺使之发展缓慢,重复建设使之造成巨大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实现资源的共享,防止重复建设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实现对英文期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英文期刊的传播

首先,高校英文期刊主要功能是服务与传递,为让更多高校学生受益就需要不断地优化期刊内容,完善共性与个性,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英文期刊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更大化。高校英文期刊开展广告、培训等多种活动取得较好的反馈。其次,为让英文期刊走进大家的视野让更多人受益,各高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如今大环境背景下,网络信息服务的改善为资源环境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校英文期刊队伍日益壮大,但要为广大读者所了解、所利用还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成为各高校英文期刊宣传的主要手段,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纸质媒体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和冲击,人们不再依赖纸质出版物。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英文期刊要与新媒体积极配合,扩大宣传力度,提供针对性服务,以便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各高校的英文期刊结合资源与背景,利用自身的优势及特色扩大在校内及校外两个“市场”的传播渠道。

三、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重要性

从社会视角来看,英文期刊的创办为各高校与外界的学术沟通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媒介桥梁作用。在各高校学术交流的舞台上,英文期刊为广大学者交流起到载体作用。如以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为例,此英文期刊创办于2002年,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Springer联合出版发行,属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它主要刊登中国船舶与海洋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意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船舶科技的发展。此英文期刊具体内容涉及船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船舶结构物设计、船舶性能研究、船舶结构动力学分析、造船技术、船舶材料、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水下航行器等)、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港口航道、深海工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海洋资源开发、船舶轮机工程、船舶动力与机械、船舶导航、防腐与除污、水声工程(水声材料研究、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声设备与仪器研究、水声探测技术等)、船舶经济学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诸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让作者更方便地投稿和跟踪审稿进度,让编委和审稿人更轻松管理审稿任务和决策,此英文期刊采用汤森路透ScholarOneManuscripts在线投审稿方式。汤森路透,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和在线工作流平台提供商,也是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出版者,这为此期刊的顺利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英文期刊虽属科技类季刊但它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结束语

当然,高校英文期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原因较为复杂。但目前,各高校收录的英文期刊涉及到医学、物理学、文学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不同高校的平台网上向广大读者传播着高校学术成果,仍为高校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英文期刊为高校教育事业带来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望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力。我们坚信,在充分利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对高校英文期刊形式加以创新、内容加以改造,英文期刊一定会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适应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l]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2013~09~16

[4]董玲.一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状况调查带来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08(8).

[5]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6]汪松,李尚梅.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现状调研及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J].考试周刊,2014(12).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产业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GDP战略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旅游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建设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中国旅游业呼唤可持续发展,已经十多年了。就海洋旅游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海洋旅游加快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提高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可谓为建设和谐社会切实添了砖、加了瓦。但是,由于中国本有的管理体制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因素,海洋旅游目的地在接受因海洋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恩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旅游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正在缩短、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因对旅游业的近视症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等等。在举国呼吁、重视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海洋旅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1.海洋产业构成及其对海洋旅游的影响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发展的海洋事业,是个区域性产业系统。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场所的主要分类,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12大产业。12大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各异,与海洋旅游业的密切程度也不同。目前,海洋产业对海洋旅游的主要影响产业及其影响状况为:

(1)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对海洋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

海洋运输、海洋船舶业成为很多海洋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如中国惟一的群岛型地区级市舟山即是。海洋运输业在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如沉船污染事故、货油泄漏事故等海运事故,如舟山海域曾发生韩国籍化学品船因触损而造成货物泄漏事故、油包掉入海域等事故。船舶修造业主要经营船舶制造、修理、拆解、清仓等船舶业务。拆、造、洗产生的噪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固体污染物的处理,油污直接排放对海水的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对大气、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产生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破坏性污染。各种污染对整个海陆空的生态环境系统直接产生影响,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影响颇大。

(2)海洋渔业对海岛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

海洋渔业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港湾岛礁众多,浅海水域和潮间带滩涂面积广阔。沿岸径流流入量大,海区水质肥沃,营养盐丰富,这些自然环境资源,为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捷径,创造了经济产值,融洽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但是,渔业养殖所产生饵料残留易污染海水,贝壳类养殖·加工所产生的壳类垃圾对海水、地面产生污染。如曾经发生在舟山附近的东海海域的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便是因海水养殖污染造成的。现中国近海海域,几乎每年都有严重的赤潮现象发生。海域面积的污染、休闲渔业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对于海洋旅游环境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3)港口、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对海洋旅游环境产生的潜在安全隐患严重

建设港口、石油化工基地,投资大、建设期长,对国家经济、国防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托港口矿砂中转基地、石油储备基地、液体化工、成品油项目等发展港口物流,可产生巨大的区域国民经济收入。然而,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故,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对居住地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产生的危害,也是无法估量的。

2.海洋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短视症

(1)政绩化

政绩化是指相关部门领导人员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开发海洋旅游是否有助于少数阶层的绩效提升、知名度提升。对于海洋旅游的发展,非从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层面考虑,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这样的海洋开发与建设,势必是带着短视症的。

(2)功利化

功利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发展,急功近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重小投入大产出。所以,在策划海洋旅游项目,开发设计海洋旅游产品时,往往走入因小失大的开发误区。

(3)无知化

无知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带有随机性与随意性。不制定发展规划,或者,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仅仅是装饰品,没有付诸实施,或者部分实施。开发思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变。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以权谋威,任意跟风模仿。不考虑开发后果,不承担不良责任。

(4)低层次化

低层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海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层次低下、规模小、重复性大、雷同性强,创新产品少;二是指旅游业管理、服务人员文化层次与素质尚需大步提高。旅游业是个属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等各个行业,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是较高的。

二、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在线监测;海洋浮标;海洋遥感

1引言

我国沿海海域面积只占全国陆域总面积的13%,但却贡献了60%的GDP[1]。海洋通过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港口航运、滨海旅游、石油矿藏、潮汐风电、海洋药物等多种方式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自然岸线、滨海滩涂湿地不断减少[1],红树林、珊瑚礁面积大幅减少[2],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海水富营养化不断加剧,褐潮、绿潮、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迁徙水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识保障。海洋经济又被称为“蓝色经济”,是以健康的海洋向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物资和服务。要保持海洋的健康,就要走低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是建立在关心海洋、认知海洋的基础之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是认知海洋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深入推进,“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健康美丽海洋建设目标,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3],需要不断拓展包括在线监测在内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体系。

2海洋生态文明

2.1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到现在的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进步神速。人类在利用生产力和科技实力肆意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使得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4]。谢平[5]指出生态文明的本原是要维持好地球生命系统在一定平衡域附近震荡的良性循环,其自然基础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ZHANG等[6]指出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基础,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目的,以建立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为内容,强调人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生态文明是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意识形态。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理念和活动方式,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7]。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应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另一方面以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海洋经济的更大发展[8],即采取不同政策和市场手段调节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类(陆-海、海-海、当代与下一代)公平正义地共享海洋资源环境[9],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海洋生态意识、行为、道德、制度和海洋生态产业文明等方面[10]。可以通过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风景名胜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生态红线区、海洋牧场示范区七大载体来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本研究只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生态红线区两大载体进行介绍。2.2.1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试验区)示范区即先行先试、引领示范。2012年2月国家海洋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2013年2月和2015年12月,国家海洋局公布了两批24个部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11]。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指出目前仅在福建、江西、贵州3省开展试验区试点,并且下发了福建方案。通过实验探索,到2020年,试验区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2.2海洋生态红线区海洋生态红线是生态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相关报道仅见于海洋生态红线的概念及其组成体系研究[12]。例如,黄伟等[2]以海南省为例,研究了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并给出了海洋生态红线区的概念:是指依据海洋自然属性以及资源、环境特点,划定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海洋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并实施严格保护,旨在为区域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化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合理边界,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海洋管理制度。许妍等[13]从“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环境灾害危险性”3个方面建立了渤海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曾江宁等[12]对中国海洋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的必然性,同时认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指标体系可以参照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保护区选划与评估指标。

3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这个过程以获取经济利益、满足人类各项需求为目的,其必然伴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4],强调发展要低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可持续。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就是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题,明确了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由此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广泛共识[15]。近年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相关报道见诸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发展模式、政策制度、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14,16-18]。长期以来,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由此造成了渔业资源的大幅减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实施绿色发展必须强调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海洋生态修复治理。

3.1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传统的海洋渔业以海水养殖和捕捞为主。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近岸和海岛周边海域,有围塘养殖、筏式养殖、网箱(鱼排)养殖等方式。圈滩围塘养殖对沿海滩涂的自然岸线造成了很大破坏,筏式和网箱养殖中的不合理投饵和用药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19]。渔业捕捞以近海捕捞为主,存在违规捕捞、过度捕捞、采用资源破坏型渔具进行违法捕捞以及对“三无”渔船治理难度大等问题。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实施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由近岸养殖向深海远海养殖转变,由近海捕捞向远海远洋捕捞转变,提高科技含量在养殖、捕捞中的比重,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模式,发展远洋捕捞装备、冷冻、海产品加工、物流、渔船补给等关键技术[20];实施增殖放流、用海养海、耕海牧渔,积极发展海洋牧场;倡导渔民转产转业,开发滨海、海岛生态旅游,开办渔家乐。

3.2海洋生态修复治理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实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015年6月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现生态保护与修复整治并重,既注重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又注重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以“蓝色海湾”“银色海滩”“南红北柳”“生态海岛”为载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着重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改善污染严重的重点海湾和沿海城市毗邻重点小海湾的生态环境质量。“银色海滩”岸滩修复工程主要通过人工补砂、植被固沙、退养还滩(湿)等手段,修复受损岸滩,打造公众亲水岸线。“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计划通过在南方种植红树林,在北方种植柽柳、芦苇、碱蓬,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海岛”保护修复工程将采取制定海岛保护名录、实施物种登记、开展整治修复等手段保护修复海岛。

4海洋环境实时监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认知理念和意识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强调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海洋环境监测是认知海洋环境现状、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4.1在线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保障。传统的海洋监测以网格化布点、船舶走航式监测为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海洋发展的需要。区别于依靠船舶外出定点采样、带回陆上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的离线监测,在线监测是指监测载体(如,浮标)在远程指令控制下自动开展现场采样、现场分析测定,测定结果直接传输至岸站接收平台的一种自动化监测方式;在线监测具有自动、长期、连续、实时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且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我国的海洋浮标在线监测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1996年完成了FZF2-2型海洋资料浮标的技术改造,成功应用了Inmarsat-C卫星通信,才实现了浮标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传输[21]。2002年初我国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成立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承担中国Argo浮标的布放、实时资料的接收和处理、资料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开发等[22]。自2004年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在厦门附近海域陆续投放了5台海洋水质在线监测浮标,成为国内首批由海洋部门建设的在线监测系统。2006年,罗续业等[23]提出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近年来,山东、广西、海南、浙江、广东、河北等地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海洋水质浮标、海洋水文气象浮标、波浪浮标、潮位站(验潮井)、高频地波雷达和Argo浮标等构成了当前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的主体,此外,还有潜标、无人船、波浪滑翔器等辅助及新兴在线监测手段。

4.1.1海洋水质浮标由浮标体及传感器、供电及防护系统、通信系统、锚系和接收站等部分组成,监测要素包括水温、水深、盐度、电导率、pH值、溶解氧及其饱和度、叶绿素、浊度、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碳氢化合物等,可自动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浮标上还可以加载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降水、光照度、紫外线等常规气象参数。浙江省自于2011年正式启动“浙江省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计划在5年内基本建成能覆盖浙江省近岸海域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赤潮高发区、滨海旅游区以及海洋生态敏感区等区域的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以获取常规水文、气象、水质(含营养盐)、海洋生物(叶绿素a)以及油类等参数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实时信息服务,为节能减排提供环境基础资料[24]。截至2015年12月全省(含宁波市)已完成17套海洋水质浮标系统建设,并实现了所有浮标监测参数的在线监测、实时传输、接收、存储和显示[24];预计至2016年12月将完成全部计划中的18套海洋水质浮标系统建设。

4.1.2海洋水文气象浮标、波浪浮标、潮位站(验潮井)和高频地波雷达海洋水文气象浮标通常是指直径大于或等于10m,能够全天候、连续、自动采集和传输海上水文气象资料的圆盘形浮标,由浮体、各类传感器、通信、锚系和岸站接收装置组成。主要观测海洋水文气象和水动力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降水、湿度、能见度、水温、盐度、叶绿素、浊度、波浪和海流等。波浪浮标是专用于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等要素进行自动观测的小型浮标,直径通常在1m以下。潮位站(验潮井)由验潮仪、井外水尺、井内水尺系统、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和测站潮高基准面(水尺零点)等组成[25],主要用于海水潮位观测,潮位观测数据是警戒潮位划定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支撑数据。高频地波雷达(HFGWR),即高频表面波雷达(HFsurfacewaveradar),是一类利用短波(3~30MHz)电磁波沿海面绕射传播特性而工作的雷达。主要由天线和馈线、发射分机、信号分机和终端分机4个部分组成,利用垂直极化的高频电磁波沿导电海水表面的绕射传播时能量衰减较小的特性,实现对海洋环境状态和海上移动目标超视距的监测与探测定位[26-27],能够探测到300km外的目标。高频地波雷达常成对使用(如,浙江舟山的朱家尖、嵊山两站和福建的龙海、东山两站),可以全天候超视距监测海洋环境(风、浪、流)和海上移动目标(舰、船)。以上两类浮标、潮位站(验潮井)和高频地波雷达主要由国家海洋局负责建设和管理,分布于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区。据调查,水文气象浮标、波浪浮标、潮位站(验潮井)、地波雷达等在浙江管辖海域均有投放和建设,可实现间隔1h的数据采集传输,监测数据可用于海洋环境预报、防灾减灾(如台风、海啸预警报)、海上交通、海洋工程、海洋调查及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等。沿海风暴潮监测主要靠沿岸的验潮井进行,连续长期和准确的潮位资料对提高风暴潮预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频地波雷达对海流的探测已达到常规业务化观测水平,但对海浪、风参数的探测还有待突破[26-27]。

4.1.3Argo浮标Argo剖面浮标又称自持式剖面自动循环探测仪,是一种对海洋次表层温度、盐度进行剖面测量的循环探测浮标。布放后会自动潜入2000m深处,随海流保持中性漂浮,到达预定时间后自动上浮,在攀升过程进行温度、盐度剖面测量;到达水面后会再次下潜,进行下一个攀升循环测量。Argo浮标主要应用于ARGO(arrayforreal-timegeostrophicoceanography)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计划在全球海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投放一个浮标,总共约为3000个,每年可提供10万个温度/盐度(T/S)剖面和参考层速度[28],主要采用Argos卫星系统进行浮标定位和数据传输。目的在于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盐度剖面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和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2002年初我国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Argo计划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等海域布放了353个剖面浮标,已获取累计38000余条温度、盐度剖面资料[29]。Argo浮标资料已经在台风、风暴潮、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湍流、海水热盐储量与输送、大洋水团以及海洋天气/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2海洋遥感监测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通常利用电磁波获取物体的信息[30]。常用的遥感监测有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主要利用飞机(载人机/无人机)、热气球、飞艇等搭载特定传感器开展有目的的监测。航天遥感主要是利用航空飞机、卫星等搭载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开展短期或长期监测。目前用于海洋遥感的国产卫星主要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FY-1、FY-2、FY-3)和海洋系列卫星(HY-1、HY-2、HY-3)。FY系列卫星在海洋领域主要应用于海洋天气预报和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HY系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HY-1B、HY-2A和HY-3高分卫星。HY-1B为海洋水色卫星,于2007年4月11日发射,目前已经在轨运行超过7年,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重点满足赤潮、渔场、海冰和海温的监测和预测预报需求。HY-2A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发射,目前在轨运行,以主动微波探测全天候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满足海洋资源探测、海洋动力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国家安全保障系统的需求。HY-3为海洋监视监测卫星,于2016年8月10日发射成功,是我国首颗C频段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分辨力可达1m,以探测海面目标为主,满足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目标监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权益维护和防灾减灾等多方面全天时、全天候、近实时监视监测需求。

5展望立足

“十三五”海洋环保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进海洋环境监测由走航监测为主向走航监测与实时立体监测相结合的转变,提升在线、遥感等技术在业务化监测中的运用[3]。(1)以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在线监测和遥感监测系统,推进岸(岛)海天(空)全方位立体化实时监测观测网络建设。为切实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未来可以:以岸(岛)基、海基、天(空)基组网监测为基础,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岸(岛)基在线监测系统,在沿岸、海岛建设高频地波雷达站,开展海面风、浪、流等海洋动力监测观测;在陆源入海排污口、江河入海口、海岛入海排污口、重点港湾、码头附近区域建设岸基站(房)、潮位站(验潮井),开展海洋环境污染状况在线监测和潮位监测。海基在线监测系统,在近岸/近海滨海旅游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赤潮高发区、重大海洋工程区等海洋生态敏感区建设桩基站、鱼排站、水质浮标、波浪浮标、水文气象浮标,在远海海域建设波浪浮标、水文气象浮标、大型海洋综合观测平台,结合海洋综合观测调查船、志愿观测船、无人船等走航式监测,开展海洋水文、气象、水质、生物、生态和海洋动力等环境状况监测观测,开展赤潮、溢油、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借助潜标、Argo浮标、拖曳式浮标、波浪滑翔器等载体开展海水表层以下水体分层要素监测。建设近岸海底观测网,通过设置一定的海底节点,将观测仪器置于海底,通过光/电缆连接网络,向各个观测点供能、并收集信息,实现海面与海底的观测视角“从上向下看”到“从下往上看”模式的转变,随时了解海底生物及环境状况[31]。天(空)基在线监测系统,以航空飞机、航天飞机、遥感卫星为主,以无人机、热气球、飞艇等为辅开展海洋环境大面监测观测,开展大洋海流、湍流、中尺度涡等科学研究,开展台风、海啸、海冰、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构建“岸-海-岛”“天空-海面-海底”“点-线-面-层”立体化、全方位、实时监测系统。(2)推进在线监测关键技术攻关及配套服务建设。推进海水水质多参数监测传感器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传感器及水下监测设备防腐、防污、防海生物附着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浮标、岸站、船测、遥感等多源数据采集、加密、传输技术及数据质量控制研究。加强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维护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在线监测配套服务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MAZJ,MELVILLEDS,LIUJG,etal.RethinkingChina’snewgreatwall[J].Science,2014,346:912-914.

[2]黄伟,曾江宁,陈全震,等.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以海南省为例[J].生态学报,2016,36(1):268-276.

[3]关道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十二五”进展与“十三五”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43-47.

[4]方精云,朱江玲,吉成均,等.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182-188.

[5]谢平.生态文明的自然本原[J].湖泊科学,2016,28(1):1-8.

[6]ZHANGW,LIHL,ANXB.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sthefundamentalwaytodeveloplow-carbone-conomy[J].EnergyProcedia,2011(5):839-843.

[7]赵利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2):78-80.

[8]裴金佳.加强海洋管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C]//中国海洋学会.2008(厦门)国际海洋周暨中美海洋科学论坛论文集,2008:4-8.

[9]周尊隆.浙江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C]//2014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2014:130-133.

[10]陈建华.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40-42.

[11]刘诗瑶.部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已有24个[EB/OL].(2016-01-15)[2016-10-10].env.people.com.cn/n1/2016/0115/c1010-28056070.html.

[12]曾江宁,陈全震,黄伟,等.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J],生态学报,2016,36(1):1-10.

[13]许妍,梁斌,鲍晨光,等.渤海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J].海洋通报,2013,32(4):361-367.

[14]曹利江,金均,李建明,等.浙江省实施绿色发展的基础与战略分析[J].环境污染与治理,2014,36(2):92-95.

[15]郑德凤,臧正,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31(2):64-68.

[16]丁宪浩.“海上苏东”绿色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1):58-63.

[17]刘小锋,陈思增.福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4(6):9-14.

[18]乔俊果,李相林.广东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探讨[J].渔业经济研究,2008(4):14-19.

[19]徐皓.水产养殖设施与深水养殖平台工程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37-42.

[20]李涵,韩立民.远洋渔业的产业特征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6):68-73.

[21]王军成.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11-23.

[22]赵聪蛟,周燕.国内海洋浮标监测系统研究概况[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1):13-18.

[23]罗续业,周智海,曹东,等.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J].海洋通报,2006,25(4):69-77.

[24]赵聪蛟,孔梅,孙笑笑,等.浙江省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88-294.

[25]毕立海,毕晓欣.验潮井注入防冻油层对潮位观测影响分析[J].海洋技术学报,2015,34(2):58-61.

[26]周涛,孔庆国,钱一婧,等.高频地波雷达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雷达与对抗,2008(4):1-5.

[27]LIL,WUXB,LIY,etal.Oceansurfacewindandwavemo-nitoringatTyphoonFung-WongbyHFSWROSMAR071.JournalofRemoteSnsineg,2012,16(1):154-165.

[28]芦静,乔方利,魏泽勋,等.夏季海洋上混合层深度分布研究:Argo资料与Levitus资料的比较[J].海洋科学进展,2008,26(2):145-155.

[29]刘增宏,吴晓芬,许建平,等.中国Argo海洋观测十五年[J].地球科学进展,2016,31(5):445-460.

[30]孙家抦.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