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美学对构建农村文化产业的作用

生态美学对构建农村文化产业的作用

摘要:生态美学为农村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破坏自然与文化的依存关系、审美趋同化以及忽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它一方面对农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个性化建设、和谐家园构建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农村可持续发展予以了审美观照。

关键词:生态美学;文化产业;审美关照;生态文化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悄然兴起的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按照曾繁仁先生提出的观点,生态美学是“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当下的非美的存在状态,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1]。近段时间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之后,生态美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美学在构建农村文化产业上的作用与意义。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生态的破坏,割裂了自然与文化互为一体的依存关系;审美趋于同一化:千篇一律的趋同建设,使文化产业建设的个性化隐没或者丧失;重产业开发,忽视或者轻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生态美学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对农村自然风景开发的审美关照

农村是人类的诗意栖居地。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护大地处处固有的秘密,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诗意所在,也是人类与大地关系的诗意所在,更是人类未来命运的诗意所在”[2]。在埃比尼泽•霍华德看来,乡村是“上帝爱世人的标志,我们以及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乡村。我们的肉体赖之以形成,并以之为归宿。我们靠它吃穿,靠它遮风御寒,我们置身于它的怀抱。它的美是艺术、音乐、诗歌的启示。它的力量推动着所有的工业机轮。它是健康、财富、知识的源泉”[3]。乡村,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为我们构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充满生活诗意和生命愉悦的田园居所。生态美学实质上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问题,更多地涉及人类如何“审美地生存”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来说,一定要将生态观注入其中,以自然为主唱,关注关爱自然生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造森林式农村花园,使农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建设。海德格尔说过,人必须要重整破碎的自然,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2]。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在关于“乡愁城镇化”的论断中也说明农村文化要基于自身的自然风景与自然风貌,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不仅要顺应自然,师法自然,杜绝涸泽而渔,更要深深扎根于自身丰富的自然景观,加强对农村自然风景开发的审美关照,以其独特的生态美视角合理发展传统手工艺、特色旅游等文化产业。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就是对农村自然风景开发进行审美关照的一个典型案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享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美誉。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也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台山风景区的建设正是因为注重生态,才推动了焦作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产业界的一大奇迹,“焦作现象”也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焦作市过去以煤工业为主要产业。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90年代,煤炭工业一直是焦作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工业污染不仅严重制约着焦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深深影响着群众的生命健康。一系列的弊端症结促使焦作市摒弃原先的竭泽而渔、毁林开采的行为,转而投向文化旅游产业,凭借云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顺应自然,以云台山自身雄险秀幽奇的地质地貌为主体,加强对山水资源的审美观照,合理规划、大力开发云台山景区的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文化旅游业不仅带动了焦作市和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宾馆、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云台山景区成为了全国旅游著名文化品牌,先后荣获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部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森林公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成为焦作乃至中原地区文化旅游业中最典型最成功的代表,其不仅实现了寄情于山水、依托于自然的审美夙愿,更实现了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目标——天人合一,和谐双赢。农村自然风景能给人带来直观的乡土感受,它是农村文化生活的体现。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而言,能否合理地利用当地农村自然风景,因地制宜,随自然山水而行,随地形植被而动,讲究地方特色,挖掘独特审美,传承特色文化,是能否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完善农村文化产业的关键。

2对农村人文景观个性化建设的审美关照

农村文化产业因为受到地域、气候、交通和通信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动漫、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存在迥然不同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努力与当地文化生态挂钩,开发个性化的旅游资源。旅游和文化共生共荣、互动推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活力可言。我国农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再加上现代人寻根情结浓郁,有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追求,人们对农村人文景观建设愈加关注。当然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虚拟的怀旧和想象,更是对生态文明的真实体验。还有,农村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民俗风情也是巨大的文化旅游财富,如能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紧密结合,将极大地推助农村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发展农村人文景观个性化建设首先要诉诸生态美学的审美观照,需要独具特色的审美能力和高瞻远瞩的目光。例如,河南焦作举全市之力发展温县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太极文化是以太极拳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是我国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包涵了阴阳学说、吐纳术、中医经络学以及儒释道文化、美学、力学等。为传承太极文化,温县确立了“做国际品牌、立国家项目、引战略投资”的发展方向,建设太极拳文化县的战略定位,同时,致力于把陈家沟打造成太极拳文化村、生态宜居村、旅游发展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焦作市不仅仅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年会发扬光大太极文化,几年来相继兴建起来的太极拳祖祠、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文化园更是浓缩了太极精神——天人合一、刚柔并济、阴阳相调;太极文化融入园区建设之中,讲求中和之美,游园也以更直观具体的形式彰显了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以上的人文景观的建设正因注入生态美学观念才能长足发展。目前,陈家沟村文化产业建设强调在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建设生态园林村,寻根拜祖村,休闲养生村,太极拳文化传承村,旅游度假村,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等,不在现有的村庄添加任何现代建筑,只做名人故居的修复和园林绿化,营造神秘、幽静、惬意的太极拳发源地氛围。另外农村人文景观个性化建设还需要在考虑生态环境与审美维度之下独辟蹊径。比如开封“大宋•东京华梦”是中国最大的大宋文化主题公园——开封清明上河园出品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该演出运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风俗民情和古典风韵,使其在现实中延续。就全国而言,许多农村都很重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实景演绎之风愈演愈烈,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组成的“铁三角”团队推出的“印象”系列,由梅帅元策划的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项目都是成功的案列。参照这些成功的案例,打造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就是要发展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水平和旅游服务的人文特质。像文化演艺项目,目前河南比较成熟的文化演艺项目,除了开封的“大宋•东京华梦”演出,还有文化节会——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等传统节会已经产业化、品牌化。当然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除了在生态美学的审美关照之下,仍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统筹设计,推助农村人文景观建设的发展。

3对农村和谐家园构建的审美关照

生态美学讲究的是人自身内部文明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与肉的统一,进而实现人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统一。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居民生活越富裕。就中国而言,恩格尔系数目前还较高,尤其在农村,多数人追求单纯的物欲享乐,吃好穿好即心满意足,对生活的追求多数还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精神上即“灵”的追求几乎找不到落脚点。许多农村出现村民耕地被征之后无事可做的现象,于是便聚众闲聊、打扑克、搓麻将,聚众打架酗酒等严重事件经常发生,甚至还有人组织参加各种迷信活动,以至于受人唆使,被人蒙骗,伤身伤心乃至危及社会。因此,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待提高。而要降低恩格尔系数,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进行合理的高层次的消费。村民在逐渐走向富裕的道路上亟需正确的引导。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加大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质上也恰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层次的追求与享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品位与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意义重大。目不识丁或者知之甚少的村民从农村文化宣传之中耳濡目染,认识层面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升;再加上农村文化产业开发,政府也注重农村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有的为村民开办戏社、文化宫、图书室或者老年文化学校等等,利用节日或者集市,组织开展花会灯谜、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花样繁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都促进了村民对更高层次享受的追求。就拿河南温县为例,作为太极故里,男女老少都练习太极拳,村民自觉举起太极文化的传承接力棒,对太极养生——刚柔并济、阴阳相谐的理念大力宣传,进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另外太极拳包涵的端、公、仁、浩、忠、诚、敬、正、义、勇、信、德等武德修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些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村镇,挖掘、保护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展示活动和申报建立特色文化村活动,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展示新农村农民新形象,增强农村凝聚力和提高农民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

4对农村长足发展的关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建设

近一个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人为的浩大工程:拦水造湖、崩山建楼、填海造田……诸如此类“人定胜天”的大建造带来社会表面上的繁荣富丽。然而,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自然环境正因为人类过度的改造行为而遭到破坏,反过来自然对人类的过度行为也进行了无情报复:洪涝灾害,风沙雾霾,酸雨冰雹……这是自然在警醒人类:人类的发展不是无止境的,人的主体性亦不是绝对的。生态平衡像一把达摩克里斯剑永悬天空,人类必须敬畏它、服从它。所以,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必须和谐共生。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4]生态美学从另一个角度向人类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想要走得长远,必须有生态美学的关照。生态美学使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无奈中寻求到安慰,在尊重、构建、维护文化产业的生态美中,化功利为审美,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最终为人类自己寻求到最适合发展的长远道路。总而言之,生态美学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不仅起着指导思想的作用,而且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努力在生态美学视野的审美关照之下,使政府推动型产业与民间自创型产业齐头并进,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才会走得更加健康、成熟、迅速。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5.

[2]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A]//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129.

[3][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8.

作者:李艳霞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