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作文中的美学融入

中学作文中的美学融入

中学作文创新教学中的美学融入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美学的原理语文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对课文文本进行审美性的再创造活动。会读是基础,可以引发联想,激发想象;悟理、动情是过程,可以对文本进行完善与丰富。会写是目的,是学生感于物,动于情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写作的实践性强,即审美的实践性强。审美实践活动注重强调个性的独特的体验,而非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感性认知。由此,审美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和重心,教师不可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写作。因为“美”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产物,是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体验,从中受到熏陶,并获得乐趣和启迪。对于学生们的审美体验,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不以主观标准评定学生体验的所得所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特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兴趣,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充分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特有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应当找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学生自然地进入审美状态后写作,帮助学生在陶醉体验中获得写作灵感,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对写作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发挥写作的热情,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的更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采取审题、构思、结构的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定型,学生们所写出来的文章多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新意。实际上,文章是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体,学生是写作主体,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并不缺乏,但良好独特的思维品质则缺失。思维是写作的根本,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充分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境界,抓住思维这一要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主要分类分学期进行。例如,在一个学年当中,上学期教授记叙文,下学期教授论辩类文章。记叙文讲究先静再动,从简单到复杂;论辩文讲究喻理,从现象到本质,辩论小事、大事,明辨是非善恶。而新课程构建起的是循序渐进发展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架构,学生是阅读能力发展主体。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应当利用好学生这个主体,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充分交流,在学生个体得到提升的前提下,在交流中擦出火花,获得积累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计划、作文教授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量身定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习惯,给予学生阅读积累的空间。

将美学技巧融入到作文评价中改变传统教学上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作文教学最后一环,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作文点评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环节,也是学生比较期待的信息反馈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未得到教师充分重视的情况时有发生。传统的作文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与态度的关注,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导致作文评改模式单一。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难度加大。应当实现评改语言的个性化,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语言运用。例如,对于学生的写作品质采取“好、很好、继续加油”等语言;对于学生写作的态度采用“积极,主动”等词汇;对于学生的写作性格采取“顽强,勇敢”等词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负责任意识,减少作文的内容胡编乱造,病句、错别字多等不良现象。同时,学生在相互展示过程中,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交流,有助于共同分享写作乐趣,改正个人不良的写作习惯。

结语

语文科目对于美的创造,集中体现于作文写作上。作为对于学生观察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检验,作文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在作文的学习、写作和审美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包含学生对于各项审美能力、审美心理要素的参与。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于教,忽视学生的体验接受。根据新的教学观念,审美元素是为学生全面且各项发展的一枚催化剂,作为中学语文执教者,应当传承新思想,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将美学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飞跃。

作者:唐校生单位: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