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信息教育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精选

中学信息教育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信息化;核心素养

一、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便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口号,现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是门艺术,同时它也需要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功能、新视角.使得设计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学习和做数学的方式有了新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新时尚、新趋势,更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学生“做数学”,让学生从“做”中直观感受数学的魅力.但作为教师始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班级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1]

二、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例:探究抛物线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在数学实验室环境下,探究抛物线的定义,感受抛物线的离心率e.2.经历猜想、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能用抛物线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通过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应用数学的态度,有助于形成勤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①情境引入在数学实验室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利用图形计算器画抛物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形计算器———高级绘图———符号视图———绘图视图.②猜想探究、形成概念概念:平面内动点M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则这个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其中,定点F叫作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抛物线的准线,常数e是抛物线的离心率.以y=12x2为例,我们一起来探究验证:看抛物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取一个动点)到焦点与准线的距离是否相等.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p=1,F0,12(),准线方程L为:y=-12,取抛物线y=12x2上一动点,观察动点到焦点与准线的距离是否相等.③课堂反思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结构的内部连接,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离心率的联系,同时为后续自主探究圆锥曲线的概念以及离心率之间的联系有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二)活动课实例:蝴蝶定理为了激发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利用学校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蝴蝶定理.利用数学几何知识去证明蝴蝶定理需要较为复杂的证明过程,但在数学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变化,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受蝴蝶定理中线段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更加直观感受蝴蝶定理的美,同学们通过绘制的各式各样的蝴蝶,感受变化中的不变关系.步骤如下:1.打开图形计算器———几何学———绘制一个以点A为圆心的圆;2.在圆上任取四点B,D,G,H,连接BD,并取BD的中点E;3.连接GE,HE,交圆A于点J,L;4.连接GJ,HL,分别交BD于点O,Q,蝴蝶渐渐出现了……;5.度量ED,EQ,任意改变圆的大小,或任意移动点的位置,看是否满足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意义:蝴蝶定理是古典欧式平面几何的最迷人的结果之一.这个定理的证法被很多数学爱好者研究,让学生在数学实验室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感受其“变化”中的“不变”,其“动态美”下的“静态值”,让学生不仅能学知识,更能感受数学学科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三、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推动数学教育方面所起的能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把教学依赖于信息技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使用才能使师生都获益.反之,若用得不合理就可能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员”而丧失激情,学生只会用没有情感交流的计算机帮助自己做运算.为了防止这种负面现象的出现,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勿丢失数学特色我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理性化思维的产物,它美在抽象.信息技术是直观的,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于这种直观性,它提供了经验性的感受,而不能提供超经验的思维,止步于直观只会束缚人的思维,扼杀人的想象力.在信息化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传承数学本身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还应强调信息技术是教学的工具,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才是目的,真正实现整合为发展的理念.数学教学始终是一门艺术,随着数学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融合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方式供老师教学选择,使数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依赖性,导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用变成了各种“炫技”,数学教学从充满情感和理智的交流活动摇身变成了学生与冰冷的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从而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教学艺术之间相互剥离、渐行渐远,教育将不再是教育.[2]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人的整合,努力实现教学技术与艺术的“合璧”.追寻数学教育技术,勿忘数学教育的艺术!

(二)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推广的计划越来越重视,不断完善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建立数学实验室,密切关注着信息技术的工具是否能切实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信息技术是否多样性和高效性.但关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似乎没有评价标准.一方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否需要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是否已经具备?另一方面,对于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老师来说,信息技术2.0网络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公开课学习等等,目的都是促进数学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教学,但值得思考的是教师不仅要具有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应增强融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我们真正的融合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落实在常规教学中.但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意识仅仅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并不具备促进二者深入融合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纵观我国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偏远地区并不容乐观,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很多还停留在能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水平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科学日新月异,通晓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高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在不断改革,而最难改的便是观念,应该将信息技术的观念渗透到每个教师的头脑中,让教师首先明白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运用会给学生开辟新的界面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中,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做到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共同培养,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构建人性化学习氛围教育信息技术的单向性思考是以一种自我利益的模式理解教育:这是我的成绩,我的机会,而常常把别人放在后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不会将变得可有可无,课堂中,教师的活动空间局限于计算机的周围,学生接触到的、依赖的也只有冷冰冰的图形计算器、pad等技术产品.这样的教育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知识的内容应该以鼓励激情、合作互动的方式呈现,而不是鼓励个人的成就,因此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生动活泼的场景,使学生乐在其中,人与人的交流不是削减而是增加,而信息技术科学在此的作用就是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更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教育不是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华丽,而是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3]

(四)避免过于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来探究学习成为教学热门的话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使得探究学习越来越流行,人们开始质疑接受学习的可行性,探究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我们应该明白,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先行基础知识和探究经验,这并不是所有学生所能达到的.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也曾说过接受学习并不都是无意义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大约45人,而学生的差异性,单靠探究学习很难完成教学目的,而接受学习则能弥补探究学习的不足,简单易行.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把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数学学科的进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向学生渗透二者整合的思想,有益于学生日后对两门学科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要避免在二者整合的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四、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展望信息技术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使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更深入探索数学奥秘;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老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与创新;信息技术使我们更高效地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练习.我始终相信在遵循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趋势,是时尚,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景中,彭翕成.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5):1-7.

[2]王保中.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15-18.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第3篇

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个指导思想,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实践。本文就论述了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的认识;进而阐述了我们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新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得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处理信息的这三项技能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指导性地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象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勿庸置疑,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

对于实践课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三、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

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实践性的认识。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应用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教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库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但是有一点是坚信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中学学校教育、角色、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是作用发挥的有效中介,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一、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

1、立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学生情况,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其中,在教学前测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个性和需求等。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预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还应重视后期测评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储存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样,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比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文章和设置信息讨论会,学生的信息常识可不断扩增;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和创设师生、生生的情景交流来评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杜绝滥用信息资源和乱交网友以及教会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二、从学校教学系统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信息社会需要教育领域能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快出人才。面对教育信息量的激增,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媒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大到整门课程的设计,小到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它可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依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的依托,又懂得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他带头进行教学设计,定可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教学设计热”,这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信息社会中,媒体教学已走进教育领域,各学校都在筹备资金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如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教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时代,大量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选择出合理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组学习和游戏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论和反思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建议学习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施展给学生主动探究、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教师可教育叙事,通过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启发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以其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的先进教学思想引导下,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颜世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李文姜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4(12)

[3]周华杰简析学校教育中的Blendlearning[OB/OL]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第5篇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英语发音方面难免会有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和正确的语调。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给发音不够准确的学生做纠音方面的工作在开学初必不可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跟从语音视频学习标准的正确的语音语调,纠正以前不良的发音习惯。在语音训练结束后,对比学生最初的发音和训练后的发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感受进步的快乐,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对英语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听标准的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以及不同地区的英语发音,让学生感受其实英语也和汉语一样,有许多“方言”,但只有普通话才是通行的;第三是复习语音规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规则,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掌握语音规则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语音规则来进行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习惯。第四是鼓励学生课后下载英语国际音标音频或者视频文件,在课外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增强信心,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尽快进入高中的英语学习。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扫清在初高中英语课堂衔接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学都是以“话题”形式展开的。“话题”中蕴涵丰富的文化背景,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在背景文化方面知识的缺失,因此,到了高中,模块学习中的“warmingup”、“pre⁃reading”、“discussion”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任务完成的质量远比其他同学差,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就要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授课中收集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让英语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例如关于“旅游”的话题是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话题。这就要在课前准备一些世界著名景点作为教辅教学的影视资料。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扫清在初高中英语课堂衔接学生开口能力的障碍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高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有目的地组织各种互动性较强的语言活动,既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又强化了语言的实践性。但许多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不愿开口,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开口的机会,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英语词汇,害怕自己讲错。这样,作为教师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和教材相关的话题,设置情景,提高学生的信心。如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2008年中国汶川8.0级地震、2010年海地发生7.3级地震、智利发生8.8级地震,等等。用PPT展示关于地震的话题的词汇包括:earthquake、disaster(灾难)、ruin(废墟)、rescue(拯救)、trap(困住)、thesurvivor(幸存者)、thedeath(死者)、theinjured(伤者)、shelter(避难所)等。让学生观看地震时及震后受灾地区的视频、图片,然后创设情境:假设你生活的城市刚刚经历了一场地震,你的任务是要重建家园,完成如下任务:

1)Describetheearthquake.(howyoufelt,whatyoudid,whatyousaw);

2)Howtorescuethosestilltrappedintheruins?

3)Howtotakecareofthesurvivors?

4)Wheretoraisemoney?

5)Howtomakenewbuildingsandrepairthebuildingswhichsurvivedtheearthquak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