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化学论文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精选

中学化学论文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在实验活动中,围绕核心问题提出假设,找出证据后,通过实验活动或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时候,将得到合理的科学依据。通过自主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对其性质和探究方法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情是多面的。让化学更贴近生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科学的学习态度,用事实去追寻真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时,有些方面问题需要注意:实验前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实验探究;试验后的交流讨论,要从知识、方法等高度设置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深化认识。

二、联系社会实际,使化学教学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充满了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化学知识的学习又为生活服务。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变化。例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这些有趣的现实生活与化学问题的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学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等等。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三、信息高速发展,实施信息化教学

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实施信息化教学。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放大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使课程资源不单单是教材和书本等印刷品,也包括了网络及音像制品等,扩大了课程资源的范围。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化学信息化教学主要是以利用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创设“引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精心设计,有效提问,目标明确

(1)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生成的气体?

(2)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的氯酸钾进行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生成的气体?实验发现二氧化锰无论多长时间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另外一只试管,在氯酸钾加热融化后,产生了少量的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这时教师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将两者合在一起加热,很容易就会生成氧气呢?学生通过讨论,激活了思维,同时了解了催化剂的性质.通过这样简单而有效的几个问题,使学生从概念的外延进行思考,深入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加强了对反应本质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暗藏问题,诱导发现

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且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从化学的内容上看,几乎每一章都是由生活导入的,在各节的设置上也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即便是不同的章节也会有知识的交叉点.通过建立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小情景,采用低切入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决在情景中暗藏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顺畅的导入对新课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实验活动《酸碱的中和反应》时,建立实验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实验: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学生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这是可以利用学过的碱的性质来解释;然后向里面逐滴的滴入盐酸,学生可以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最终变为无色.学生看到这样的变化,很自然的就会问到: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了呢?这样学生遇到了疑惑,自然就会“计上心头”,学生的兴致也就很高.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很快明白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对反应有了深入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或观察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不断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掌握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难度适中,兼顾整体,激发思维

课堂教育要体现“机会均等”的原则,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全体参与.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等级的问题,不论优良中差,都能享受到回答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灵活问题的提问方式,采用抢答、轮答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点名回答,带动全民参与,促进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利用学生对魔术的兴趣,给学生演示“烧不坏的手帕”这样的实验,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手绢会燃烧?学生纷纷的开始探讨,都认为手帕有问题,在学生触摸了手帕之后,又转移到对手帕上的物质产生怀疑,这时选择程度一般的学生来回答,学生的回答很有道理:手帕上可能有酒精,因为刚才燃烧时看到了白雾.这个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验的验证也说明了学生们的回答是正确的,纷纷表示认同,总结出燃烧需要有可燃烧的物质、充足的氧气.体会到了成功感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这时教师转而又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手绢没有燃烧,它不能燃烧吗?学生一时陷入了僵局,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选择程度好点的学生来回答,得出燃烧的概念,从而全面地总结出了燃烧的条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因势利导,层层递进,提升能力

问题不仅要能抓住知识的关键,突出重难点;更要抓住学生的心,顺利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问题不恰当,就很容易造成冷场或回答困难,一时陷入尴尬的处境,这时就要将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建立有逻辑性的“问题链”,用清晰的教学思路来帮助学生打通学习思路,让递进性的问题带领学生逐步的走向知识深处,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方法,巧妙的化解课堂生成,让学生获得在不断攀登过程中的喜悦,帮助学生建立思考问题和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

(1)在天平上放置一支蜡烛使天平平衡,然后点燃蜡烛,观察现象.学生很快观察并总结出:蜡烛质量变小了,天平发生了倾斜.

(2)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CuSO4溶液和NaOH溶液,一起称重;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并一起称重.学生很快观察并总结出:前后的质量不变.

(3)取一段镁条,与石棉网一块称重;然后在石棉网上点燃,将产物和石棉网再次称重.学生很快观察并总结出:前后的质量增加了.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有什么变化?面对“减少、不变、增大”的实验结论,学生感到迷茫,产生了挫败感.使课堂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根源上分析问题,对反应方程式进行的分析:有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在一个个小问题中,让学生了解到蜡烛和氧气反应,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都跑到空气中去了.经过这三个实验的深入探讨,使学生一步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阶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好的问题在于“问得好”,而与数量无关.根据学生在情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让“问号”自动的从学生的大脑中弹出,由“被动提问”变为“主动提问”,从而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教师更好地做好“导疑、善疑”的工作,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使所有的课堂活动都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作者:许海荣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北汛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的问题化教学

1.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化学理论教学中的问题

一些老师,总会对学生的成绩感到很苦恼,上课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当时学生的反应很好,大多数人都记得住,可是一到考试还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很多问题。往往这样的老师,都是只注重结果,不看重过程,这就是理论教学中的一大误区。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背会什么知识,但是他们忽略了,背诵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的复习,才能印在脑袋里的。在化学的理论教学中,老师总是采用旧式的教学方法,老师站在主导的位置,一味的只是传授,没有互动,也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理论教学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们很难学会资金及动脑去思考问题。

1.2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实验室在化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化学反应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解释说明的。化学实验就是要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来加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在脑袋里。现在初中,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很忽略实验的教学,在实验课中,各种反应的操作,既能解释了理论性的知识,更能增加让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实验的教学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描述、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而现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是给出化学反应,告诉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让学生们看到现象,通过翻书,查找到正确的语句叙述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

2.把问题化教学应用到化学课堂中

问题化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老师的辅助,让学生更扎实知识,更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化教学,就是一种让学生能学会自己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应用问题化的教学方法,既能缓解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又能通过学生自己探讨问题和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心得的过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爱学化学,懂得自主学习化学。

2.1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设问,让学生们能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来自己找出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在自己所学会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做到举一反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应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通过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来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2.2化学课堂中问题化教学的应用

有许多学生认为化学课的学习是枯燥,其实只是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他们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我们的化学老师,利用问题化教学来辅助学生学习。老师首先要从基础问题开始,通过课前的备课,筛选出适当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由讨论,自己探究的方式,去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能更加深入的去理解问题,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课方面,老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理解,记住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在实验中,遇到有一些很难买到的昂贵的化学物品,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们能更深刻的记忆。通过在化学课堂中使用问题化的教学,能让学生们不再觉得化学式一门枯燥的学科,反而他们会先要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化学中的知识。这样一来,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也能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更热爱学习化学,在探索的过程中,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也更是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作者:刘国军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大坝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游戏化教学

1.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教材中安排了五十几个演示实验、二十几个探究活动及学生实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对于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化学趣味实验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本部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而且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容易开发出一些相关的趣味实验,所以我便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完成该节课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堂课的开始利用了一个趣味小实验划火柴的比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迅速的进入到了求知的状态;后面的熄灭蜡烛方法比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认识很好的过渡到理性认识;结尾的烧不坏的纸船,给本堂课的结束带来了一个小高潮,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像魔术一样神奇,而且都跃跃欲试回家给家长展示一下今天的学习成果,可以说这堂课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2.利用竞赛游戏,进行综合训练

依据合作学习理论,在日常教学中适当的运用竞赛游戏进行综合训练,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该教学法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而进行的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复习己学的化学符号.把全班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7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出题———用元素符号给相关成语填空(注:成语中的谐音与元素名称相同).如:①只要功夫深,杵磨成针;②雪中送;③千里送鹅毛,礼仁义重;④黄万两;⑤大快人;⑥泊明志;⑦感慨万;⑧高歌进;⑨高山水;⑩琅满目.(答案:①Fe;②C;③H;④Au;⑤Zn;⑥N;⑦Pb;⑧Mn;⑨S;⑩P.)学生:各小组抢答并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答对者加一分该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各组同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学知识,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在游戏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合作、交际、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3.用游戏让学生理解概念

在新课教学中合理组织一部分游戏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节奏,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层面过渡,减少思维难度,强化理解教学内容.以“分子和原子”内容教学为例,笔者以游戏“T”或“F”的形式组织教学,首先取白纸两张,分别写上“T”(正确)和“F”(错误);然后根据学习重点、难点和目标列出相应的问题卡片,如物质出现物理变化时,其中的分子必然也发生变化;物质构成中,分子是唯一微粒等.然后将学生分组,并将“T”和“F”两张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随意抽取问题卡片读出问题,由各组组员选出代表在最短时间内将本组序号标注在白纸上,最后作出判断,标注正确答案越多的小组为胜利一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兴趣大涨,纷纷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令人非常满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成为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设计的创新,都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执行.因此,要想使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必须是由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完善的系统工程。

作者:王盼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一、以实验来加强化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各物质的总质量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一个是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反应完成后,让学生称量出物质的总量是否有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反应前后的物质总量是相等的.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再一次验证,如用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之后,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理解上更加深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微观的化学世界.从这个现象的实质出发,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二、类比相似概念,加强理解和区分

当知识越学越多的时候,概念也会越来越多,而概念之间会有一些是很相似的,也有一些是具有联系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不但可以对每一个概念进行巩固和复习,还可以通过比较相似概念来加深概念的理解.比如说,初中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的反应基本类型,概念就比较多,而且有些比较难以区分,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全部反应类型的概念都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学习.这些概念可以通过分段的形式来简化并表达清楚,如可以分成反应物和生成物这两部分进行比较(表略).概念不能只看一半,而是要全面地理解.如果不把这些相类似的概念都列举和归纳出来,学生容易片面地理解概念.比如说,这样的一个命题,“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学生很容易把这个当成是正确的,因为对概念只是记住了一半,而没有考虑到必须也要符合另外一个条件.把这些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之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三、领会关键字词,把握概念含义

概念是非常精简明了的,可以说每一个字都不能缺少,在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中,教师也要特别注重强调一些关键字的理解,特别是在表达的时候要做到严密和准确,还要对学生强调一些容易理解错误或容易忽视的地方,不能马马虎虎.例如,在讲“单质”时,单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能表达成“由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区别于混合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这个概念中的一个关键.而化合物就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字再提炼出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单质———“一种元素,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纯净物”.如果不强调好这些关键词,那么学生可能就会错用概念.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在一起,是单质吗?很多学生认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碳元素,那么就是单质.但其实并没有满足第二个条件“纯净物”,因此它们的混合在一起并不是单质.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好这些关键字,学生才能更加印象深刻,不容易记错用错.教师要注意强化这些关键字,可以在讲课时提高声音,重复读几次,也可以让学生用特殊的符号标记好,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总之,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教师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先把基础打好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特别是在讲课中不能贪快,一定要讲清楚讲透,让学生理解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作者:陆红霞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初中部)

第五篇: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一、化学教师要钻研教材

1.充分备课.教师的备课实际上是教师课下对要上课内容进行模拟,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所以备课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体现素质教育教学的“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讲到哪个地方学生会有问题,自己该如何回答,然后该怎样把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多从学生方面考虑,才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2.及时“充电”.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要做到学生要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缸水的储量,才能够做到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注入.所以教师要强化学习,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才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才能对化学问题的处理做到随机应变.

二、化学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化学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化学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基础底子、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情况,了解初中学生的思维动向.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会提出不同意见和答案.为此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要密切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引导学生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2.充分准备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要务必成功,只有实验成功了实验的作用才能够体现.为此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并对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安全等预先评估,确保实验的效果,让学生对实验有个真实明确的认知.

三、化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不是很了解,此时教师不妨在开课时做如“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魔棒点灯”等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万事开头难,只要学生对实验有兴趣了,就会让学生产对化学神秘性的“向往”,进而使学生想学、爱学.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互动交流,并在学生互动交流中及时发现、捕捉他们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和探究意识,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让学生做到自学、对学、群学相结合,要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此,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适时、准确地做好化学教学课堂的决策,密切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3.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机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当及时和适当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做得好不要吝啬语言和掌声.对于学生尽力做了但没有做好的事情也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要及时、适当的做出适鼓励,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讲座、化学课外兴趣实验、化学联谊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学好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总之,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所以做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化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朱志国单位: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的减负增效

一、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考试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想在各类型的考试中拿到高分,教师的讲课就以能使学生考到更高的分数为目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除考试以外的能力教师根本没有涉及到,就整个学校的评价机制而言,唯分数为唯一标准,作为学生家长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能够接受更多的知识才是最实用的.但是学生缺乏锻炼,身体机能下降很快,没有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端情况就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旦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放弃了学业;还有些高分低能现象,即便走向社会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上可以看出,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刻为学生着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除了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从生活中引入化学教学

教学的情境化是指教师依据教材中的情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托现有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利用实验、化学故事、化学史料以及联系生产和生活而创设的教学情境.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来实现化学的教学过程,学生既可以学到课本没有的东西,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和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到食品中的有机物时,教师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家的厨房,搜集出家中常见调味品以及他们的包装袋,并结合已学知识,把这些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这类物质在组成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含有碳元素,这时教师及时引入新课食物中的有机物,这节课下来学生了解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一并在内,同时了解了生活,增长了见识.

三、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材存在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动手亲自进行实验,同时大脑也不断的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内心充满着好奇,如果某一节课有实验,学生就会兴趣浓厚,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例如讲到燃烧时,举例蜡烛的燃烧,判断燃烧的产物.教师指挥,让学生找一根蜡烛点燃,用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再用一内部附有一层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上方,观察现象.实验的过程牢牢的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现象明显.

四、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有一种审美疲劳,换种形式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课堂效果提升很大.多媒体是现今新型的教学设备,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一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声音和图画把学生引入到有声的化学世界里面,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化学,能使化学原理非常容易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分子和原子这一节时,分子和原子本身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我们用宏观的视角去学习微观世界里面的变化,理解起来很难,教师把所讲内容借助于课件在多媒体上展现给学生,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变化借助于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原子是如何变化的,同时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五、培养思维能力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杜绝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将一些经典例题,设计典型的习题,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去解决,特别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化学习题,一道题可能多种解法,不同学生的思路不一样,解题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况且不同的过程就可能有优劣之分.学生在此基础上竞相表达自己的解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例如讲到在同温同压下某集气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这时候教师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先做,然后找学生回答,当第一名学生回答完以后,陆续有好几名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甚至方法特别简单,最后和学生一块总结出四种解法.总之,如何使化学课堂更加有效,更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所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的减负增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金彩云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情感态度

一、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历来就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强国富民的发动机.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国家间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爱国主义更成为各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内驱力.我们应认真研读中学化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首先,结合各章节,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化学的发明和创造,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就学生熟知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火药,如:讲造纸术,介绍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汉代劳动人民已会造纸,并且造纸术是在公元八世纪由我国经中东传入阿拉伯,十二世纪才传人欧洲.再如,讲钢铁冶炼时,介绍我国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发明了生铁的冶炼技术,公元前四世纪发明了可锻铸铁.1974年在河南渑池出土的汉魏铁器中,还有具有球状石墨组织的铁斧.这些发现,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学生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其次,结合教材,介绍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及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奋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向上,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说到这,不能不介绍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者———侯德榜先生,他早年留学美国,学成之际,毅然回国,面对国外资本家对制碱技术的封锁,他没有退缩,抱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执著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此举不仅打破了外国技术垄断,并在工艺、设备上结合国情作了重大改革,为振兴我国的制碱工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光辉事迹将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撞击出爱国的火花,他的事迹也深深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的伟人而骄傲,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二、通过教学,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往往注意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或自己兴趣的事件、形象和读物,而缺乏兴趣往往是学业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内容或方法,以此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学生都是在期待和好奇中来结识他(她)的启蒙化学老师,来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我在开课时,借助第一节的内容“喷雾写字”,魔术般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小小的一个实验及现象,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环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燃烧的引课中,利用与燃烧有关的图片或影音文件,如:出示石油、煤、天然气等照片,出示利用氢燃料发射火箭升空影片,展示以氢能源为燃料的环保汽车等,不仅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了化学的美,而且更进一步让学生由于好奇而引发对化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化学的欲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的,以重大新闻线索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在讲中和反应探究时,不妨以《西安晚报》登载的新闻材料“液态NaOH泄漏”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告知采取措施,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欲望.

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了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水和空气,在介绍两者相关知识过程中,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讨与交流,交流中视实际情况可补充“Hg中毒引发的水俣病”,“镉中毒引发的痛痛病”等典型重金属中毒事例,让学生对回收废旧电池有新的认识;可组织讨论臭氧层破坏给全球带来的灾难,从而使学生树立将来怎样更好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使命感.通过介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珍惜、节约每一滴水,并能向周围人们宣传节约用水的常识,防止水污染的具体措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记得讲合成纤维时,告诉学生你身上漂亮的衣服其原料就是黑糊糊的石油时,孩子们惊讶不已,表现出了对化学合成成就的极大赞赏,感叹之情由衷而发.借此机会,追述人类服装面料的发展:从原始的树叶到棉、麻、丝、绸,到现在的化学合成纤维,再现人类文明的进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材料的变化,更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四、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首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从“教师做,学生看”中解放出来.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实验表现的更积极、体会更多、理解更深刻,更有益于思考问题.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多采用学生随堂实验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其认真思考的习惯.知识来源于已有经验,而在课堂上探索相关知识的过程即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极佳手段.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首先给出课题,根据老师的要求,通过猜想与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据方案进行实验,对产生的结果———记录,实验结束,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如:在进行质量定律教学时,通过蜡烛燃烧后越变越短,甚至消失,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依此提出假设:变大、变小、不变.在化学科学中,假设需要用实验来收集证据验证,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将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思考设计实验,通过动手完成实验,此过程中,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培养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创新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还有像化学史的教学,化学科学技术的介绍,以及实验习题的教学,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内容.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当内容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情感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也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作者:朱晟旻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实验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进行假设、分析、讨论、探究等一系列化学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实验探究。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让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帮助,使学生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问题解决的能力与知识的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做完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氢气要选择锌?

3.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如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问:“问什么不用稀硫酸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立即给出硬性结论,可以说“这也许可行,但必须实验验证一下。”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1.设置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的兴趣补充实验“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能让学生了解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这样直观的趣味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学生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自主探究是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操作是感性知识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知识,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胶头滴管使用时,我让学生拿起自己的钢笔和钢笔水瓶,钢笔吸满墨水后竖直悬空向瓶中滴,同桌观察,看谁的动作标准。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突出创新之核心

创新思维理念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化学教学的核心要求,中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使学生能迅速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启迪学生思维、扩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树立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3.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教学中的小型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小型科技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思维能力,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

四、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向中学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化学教师要结合教材,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创新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从书本走向生活。例如,教学空气与水、爱护水资源与水的净化、燃烧和灭火、化石烧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能力,势必在竞争中落伍。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水平,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说、去练、去做,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耿素蕊单位:河北省任县骆庄乡中心学校

第九篇: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化

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这一理论在当下亦发挥着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所体现的共同趋势:教育生活化,正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呼应.在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弊端显露之后,如何使教育资源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进一步走进学生的生活里,让学习回归生活,让生活启发学习,打通课堂与书本的界限,成为了实际的教学工作者所需要处理的迫切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一部分学困生并不是学习困难而是不乐于学习,无法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令他们觉得学的知识并流于空谈,不能学以致用.联想其陶行知先生所言“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可见成功的教育,需要能够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每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者都可能对这点有自己的经验与策略,而在初中化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学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才接触化学,起步较晚.同时,初中化学的逻辑体系不如数学或物理那么严密,知识结构相对显得比较零散,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但是化学亦具有数理学科所不及的独到优势:更加贴近于日常生活,尤其是贴近衣、食、住、行等各种基本的生命活动.这是这门学科实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发现习得的化学知识能够理解、作用于现实生活,乃至解决相应的问题,就会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化学学习.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当前的教学中仍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主体地位难以实现,教学效果必然不佳.而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将自己生活中的已有认知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应正,这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经验,有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由原来的配角变成了主角,这样思维更加灵活敏锐,对知识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二、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1.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好的导入正如优秀的电影、小说开篇一样,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创作力.上课伊始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引入故事: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它“死狗洞”,如果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中,小狗就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接下来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自己解决“死狗洞”的问题.教师所提供的引入例子,不仅可以与生活经验相关,也可以与学生关心的一些文学、电影相关.例如,在讲“淀粉”时,可以引入谍战剧中往往使用的“密信”:在革命时期,需要写一封无字密信来传递信息,老师这也有一封这样的无字密信,学完这课后,请你来让密信显形.原来密信用粥汤所写,而粥汤中含有淀粉这种物质,遇碘酒就会变成蓝色,学生一下就记住了.

2.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出于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授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复习“金属与矿物”时,我把其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感兴趣,又复习了本章内容.情景创设:小胖早上看见家里的空调外机架子生锈了(铁锈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生锈),决定去买块新的金属做挡板,他来到五金店,发现好多金属都呈(什么颜色)色,他选了呈红色的(哪种金属)片.回家时,小胖肚子饿了,去超市买了一种新的方便食物,加入水后能放出大量的热,里面放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回家后,妈妈准备烧菜,让他去拿一个锅子,他看见有两个锅子,一个铁锅,一个铝锅,如果你是小胖,你会选哪个锅,为什么.吃完饭,妈妈让小胖去后院给葡萄喷洒农药,到了院子,小胖看见一瓶蓝色溶液,正好口渴,一把抓起想喝,妈妈喊道“找死”,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于是小胖把蓝色溶液倒到铁桶里准备去洒农药,发现铁桶变质了,你知道铁桶里发生的现象吗,为什么会变质?小胖觉得通过这一天劳动,发现“没文化真可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认识到身边有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3.课后实践探讨生活化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后,有学生会跟我要些pH试纸,回家测下厨房或日用品中溶液的酸碱性,还有的学生在家里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为原料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又如,在讲“水的性质”后,有学生会用食醋去除家中热水瓶胆中的水垢.此外,还可利用一些课外资源网络,书籍等,使学生对水的净化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等.学校还开展课外化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做一些如腌制皮蛋、制作树叶书签、弯制玻璃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是一件有趣有用的事.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正如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所说:“教育活动就是教会学生过美好的生活.”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应用与创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并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俗语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这就是说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时,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尤其需要保护的是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是所有现实问题都有书本知识一一对应,因此在自己设计的情境与答案的基础上,不能扼杀学生提出的疑问与创意,而是要尊重、耐心地解答.此外,生活化教学也并不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手段,不能使这种活学活用的办法,在实践中成为铁板一块.只要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一切有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可以实施.

作者:张钰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第十篇:初中化学教学与情感教学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

有些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时,对那些元素符号、化学式怎么记都记不住,于是他们就认为自己记忆能力差、领悟能力慢、学习效率低.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却得不到好结果,这使他们备受挫折,慢慢他们就开始否定自己,变得学习态度消极.他们认为自己反正怎样学习都不会有好成绩,不如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

2.学生学习方法的障碍

初中学生有着自身心理年龄上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模式依然以感性为主,理性的思维方式没有成熟.这使他们在学习化学课程时,依然用感性的学习方式对待化学知识.他们常常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去记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使他们的记忆非常没有效率,更不能将学过的知识活学活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效率.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用情感教学的方法

由于以上的学习障碍,使我们的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我们必须意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情感是一种极强的力量,学生如果能被情感力量推动,他们会突破以上的学习障碍,自主的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方法把情感教学和化学教学结合起来: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

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他们就不会愿意自主的吸收化学知识,也不愿意自主的思考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向往变化无穷的化学王国,觉得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从而越来越喜欢学习化学.比如我在讲《金属材料》一课时,就先从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历史讲起,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冶铁技术的变化:在商、周时代,人们开始冶炼青铜器,那时青铜嚣冶炼的技术不高,青铜武器过软不适合走上战场,吴越两国最早发明了炼钢技术,也最早由青铜时代步入铁器时代,越国的勾践为了打败夫差,就花费大量的精力寻找越国铸剑高手.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广泛的使用冶铁铸剑技术,仗剑江湖行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游侠的特征,我国的铸剑技术后来传到日本,中国的铸剑技术成为日本炼刀技术的雏形,然而在中国唐宋朝时期,铸剑的技术突然失传,中国唐代以后再无名剑,而日本的炼刀技术则也同时失传.至今,人们还不断研究化学知识,希望能了解古人的炼刀煅剑技术.学生听着故事对神秘的冶铁化学配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受到爱国情感的影响也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循循善诱,鼓励探索

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排斥感,学生只有愿意自主地探索知识,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盲然失去方向、有时会失去学习的自信,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突破了畏难情绪,自然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化学知识.比如我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学生做实验,过程如下: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蜡烛、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蒸溜水实验的目的———探索燃烧的条件学生面对大量的实验器具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探索,他们希望教师告诉自己每一个步骤.可是如果学生不愿意积极探索,他们将不能有效地学习到化学知识.所以我没有讲解每一步的步骤,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索,比如将现有的材料一一尝试去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分析能燃烧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操作,关注实验安全,引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在实验记录中分析化学现象.学生了解了做实验的流程和分析比较的方法,就会大胆地探索、自主地思考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3.善用表扬,给予学生成就感

初中的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独立,此时他们的情感依赖性很强,如果他们在学习时,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更多反馈、给予他们成就感,他们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反之他们会消极的对待学习.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得到高分数才能被肯定,没有高分数就被否定,学生需要的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对他们独一无二个体价值的肯定.比如我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后,有个学生仔细观察过去归纳知识的方法,设计出一套自己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表格:面对学生的这份学习成果,我不仅夸奖了这名学生表格做得好,肯定了他为系统化自己的知识做出的努力;同时还赞扬了这名学生极佳的归纳能力,引导他继续发挥这方面的才能.学生觉得自己的个体价值被重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主动探索和归纳总结,学习劲头十足.

4.交流讨论,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系统,指按一定规则联结、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形态的有机整体.从教学过程中的构成因素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教学管理、教研体系、教学技术和方法,这些因素在同一教学目标制约下,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在相互作用下运行.教学系统是由人参加活动的系统,为的是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系统.对系统进行周密、详尽的调查,掌握有关数据和资料,经过思考,进行精确的计算和科学的论证,从各种实现目标的方案中,比较、筛选出最低消耗、最大功效的方案来,这就是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实现最优化,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要弄清教学系统运行的基本特征;二要建立调整、控制和评价教学的机制与方法.教学系统运行是以特定目标为动力,也以目标的实现为教学的开始和结束.教学系统最优化,不仅要我们从道理上明白,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操作.根据认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及科学方法论,特别是各项教学原则,包括教学的科学性、启发性、直观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量力性及巩固性和质量稳定性等,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有着完整结构的系统,它有自己的构成因素和子系统.各子系统占据着一定位置,形成物理教学结构的层次,子系统又相互作用,使物理教学具有自己的运行特点,从而完成物理教学的各项目标.

二、物理教学结构的优化

物理教学,是指以实现物理教学目标为宗旨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特别是指以课堂组织形式为主的物理教学.这样的物理教学有几个组成部分呢?一般认为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一是物理知识教学,它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二是物理习题教学,这是加深理解、巩固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同时能够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三是物理实验教学,探索、验证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除了上述三方面外,还应有物理方法教学.也就是说,完整的物理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组成.在完整的物理教学结构中,物理知识教学和物理方法教学为主体地位,而物理习题教学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和物理方法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扩展,在物理教学系统中起辅助作用.物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物理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而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有四条途径.它们相互作用,促进物理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物理实验教学,奠定了物理研究的基础,具有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等功能;物理习题教学,起总结、深化、巩固和发展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作用,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能力.物理实验和习题教学,都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都是完善物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环节,而知识和能力结构水平的提高,又会为新的物理教学开辟道路.重视物理方法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系统科学化、完整性的要求,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反映在现代教育上,要求知识体系的教学与方法体系的教学必须是并列的,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各学科,培养出全面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物理知识积累、发展和完善地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但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给物理方法以应有的地位,只是结合知识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介绍一些不成系统的物理方法.究其原因,一是在物理教学中,对理论的研究极为重视,对物理方法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隐含在教材中的物理方法,未加以挖掘、整理,并使其系统化.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物理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知识教与物理方法教学并重与结合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好物理知识,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掌握科学方法论,形成科学世界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总结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在任何时候、任何课程教学中都应凸显的德育内容.纵观我国化学的发展历史,有着许多灿烂成就.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优秀化学工艺,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勤奋、勇敢和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讲“H2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联系H2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中的作用,并告诉学生中国所掌握的航天科技已挤入世界前列.

二、引入化学家故事

渗透自强品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结合化学史,引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学习其身上所具有的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执着与顽强的科研品质.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元素氟的制取可谓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危险性大.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跨时六、七十年,一些化学家不顾身体健康损害,甚至生命危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历经数次实验失败和严重的砷中毒,成功地利用低温电解法制得单质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化学难题.

三、凭借化学实验平台

渗透科学精神与品质教育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渗透科学精神与科学品质教育,并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

1.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以此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实验中要求学生做到:严格按照实验程序操作;如实反映实验现象,尊重观察到的细节;若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认真重做.

2.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分组实验,还有许多单个实验往往也需要两个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台仪器.只有学生间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实验时不要随意动用他人他组的仪器和药品;要服从小组长的统一安排,按事先的角色分工有序实验.实验完成后,要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和有序,为后面要实验的同学提供方便.

3.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化工生产,还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教师可从环保意识培养角度设计多个思考问题:①空气中排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有怎样的后果?②为什么要用气球来收集一氧化碳尾气?③实验结束后,对于气球内的一氧化碳尾气,应该如何处理?在学生对问题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拓展延伸出对化学实验“三废”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思考.如,对于废液和废渣,应教育学生做到分类存放、及时处理,不得随意倒在水槽或垃圾箱中.一些废酸、废碱,可用中和反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

四、运用化学学习思维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善待“错误”

启发引导,有效教学数学是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复杂的课程,而初中生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智力、能力等方面,均有待发展,因而思考问题不全面,在答问或做题时,经常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诸多错误,不少教师难以容忍,冷眼对待,责骂批评,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破坏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兴趣慢慢减弱.实际上,学生是伴随犯错而成长的,他们的错误也蕴涵着有价值的信息,可被灵活运用,促进生成,发展学生智力与情感.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说的:“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善待学生的“错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运用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错误资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入探究,交流与合作,促成精彩,提高活化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后,习题巩固:现有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0,已知两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k的值.由于对新知运用不熟练,在用根和系数的关系求解时,学生会忽略△≥0的前提条件,认为k1=3,k2=1.对此,教师提问引思:x2-2x+2=0是否存在实数根?其两根之和等于2,是否正确?说明原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还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思考与交流,学生会发现未注意前提条件△≥0,从而学会更严谨地进行思考.

二、捕捉“意外”

智慧引领,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曾遭遇过如此窘境:当教学活动正井然有序地朝着预期计划进行时,却突然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打断了教学逻辑进程,令教学者措手不及.其中,教学“意外”更多是因为学生突然顿悟、发散思维,出现突然发问或质疑等.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有的教师将其被视为“破坏性因素”,一带而过,接着按着预设组织教学,学生的智慧灵光、宝贵的生产资源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实际上,课堂“意外”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蕴涵着新的亮点与生长点,需要教师处变不惊,善于捕捉,灵活调整,经过教师智慧引领,借“意外”之势巧妙搭建起师生多向互动平台,使之转变成开启思维、唤醒个性、引发创造、愉悦身心的重要契机,涌动灵性与创造性,活化教学.例如,在复习“圆”时,我呈现相关例题:以ABCD的顶点A作圆心,AB为半径作圆,其中BC、AD交⊙A于F、E,延长BA交⊙A于G.证明:)FG=)EF.预设讲解是:连接AE,证明∠GAF=∠DAE,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心角所对弧长相等”加以求证.这时有学生提出还可借助相等圆周角求证弧相等.这是预设未考虑的,我稍微调整了预设,引导这个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连接BF,证∠FBC=∠GBF,再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圆弧相等”,则可证明.而后顺水推舟,诱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证明两段弧相等?于是,学生纷纷回忆与思索起来,想到了借助垂径定理、弦等得弧等的不同方法.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营造生动情境与愉悦氛围,让学生愿听乐学,形成内驱动力;能够捕捉“意外”资源、“错误”资源,运用启发性问题或语言,点拨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涌动生命灵性,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周玲单位:江苏大丰市新丰镇方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