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广告学设计教学关联法探索

广告学设计教学关联法探索

如何走出设计教学的困境,如何发挥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最大效力,如何利用设计思维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些长期困扰教学和阻碍专业联动的问题,亟需提出新思路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路的提出——“关联性教学法”

1.“关联法”思路的整合“1+3+1关联法”的新思路,如上图,每一圈层有各自的不同重心。通过“关联法”将不同教学层面进行整合,从而明晰教学理念、统率教学步调、连贯教学行为、争取教学实效。

2.“关联法”思路的分解

(1)课程设置关联

依据培养方案进行课程的理性设置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保障,我们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从课程设置的各方面来强化设计课程的教学。

首先,保证设计类课程从基础到专业的必要课程门数和授课时数。从设计基础到软件课程再到专业设计课程,需要课程在渐进中保持其学科系统的集中度,同时还要保证授课时数,否则一味减少课程量,带来的只是教学的无法正常运行。越过“因人设课”的阶段,进入到“因需设课”、“因课设人”、“因需变课”的阶段。①

其次,依照实际情况将课程合理安排至各个年级的各学期。比如《设计基础》课程,为保证基础的扎实度,在修正培养方案时将该课程覆盖大一整个学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设计思维训练;《平面广告设计》和《影视广告》课程则设置在大二下学期,通过各类别的竞赛进行实践教学;《CI设计》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配合每年的“四川外语学院广告艺术节”在11月举办。

最后,适当增加设计艺术类限选或公选课程,如《装饰设计》《会展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服饰美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等。通过一定数量的限选或公选课程的跟进,对设计保有兴趣和参与性的学生就有了继续在专业道路上学习的机会。

(2)教学关联

①教学理念关联理性把握设计教学在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不能拔高也不能轻视,具体体现如下。一是课程教学理念与专业理念一脉相承,坚持一致的专业培养方向和设计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度。“设计在广告传播流程的位置决定了广告设计作品不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而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传播的需要。”②因此,要致力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教学融合进整合传播的大框架和体系内。二是将课程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比如在广告类竞赛“时报金犊奖”、“重庆市公益广告大赛”和“四川外语学院广告艺术节”中,我们采用广告提案的方式来比稿或竞标,指导学生采用调研、消费者分析、策略分析、创意和表现提案的整合路径来处理视觉设计的最终表现。②教学模式关联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指引下,所采用的教学实施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群”三合一的模式。案例教学方面:“案例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设想,自主地深化理论学习。”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通过典型案例将知识点转化为各互动环节,从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学习技法上以点带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教学案例选择和内容组织上注重与广告专业其他课程的联动,使教学既有重点又具包容性。实践教学方面: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布和比例,根据广告学专业和设计类课程特点将重心放在训练学生审美能力与设计思维、提高表现技能的实践教学上。比如《设计基础》课程的“艺术沙龙”和“原点训练”模式,《电脑图文设计》课程的“任务性设计”模式,《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以赛促教”模式,《CI设计》的“个人推广设计”模式等,都收获了很好的成效。再通过各类活动和赛事、项目和业务,将不同课程和教学统合起来。课程群方面:“课程群是由许多基本教学内容相互贯通、可以规划综合并形成有机整体的相关课程组成的。各门具体课程,从内容上看,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的联系,但又自成体系。”④我们将设计类的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公选课多线并行,授课教师共担教学和科研课题,教师与业界专家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讲授。同时通过集体讨论、备课、教学实践等资源和信息共享,避免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和行业实践深度不足的问题。③教学考核关联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考核,既要建立在广告学专业体系的大标准之内,又要具有其考核方式的独立性和针对性。我们以“成绩+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考核标准:一方面,实施传统的“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分值比例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加入了“能力测试”的考核形式,以商业竞标、专业比赛或实验项目为题,以行业标准为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结束后,将学生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记录以展览的形式做课程汇报,并通过反馈环节为今后的课程教学作出调整。

(3)工作室制

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是为课程教学和实战演练更有机结合,为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设计从业愿景的学生而设置的。通过从模拟实验到项目实战、从课程教学到专业认知、从理论共享到学术讨论的多向度运行,目的在推行“产、学、研”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分析和研究能力+商业能力”等综合能力。首先,工作室固定人员的涉及面小,共3组12名学生,整体运行和活动、议题安排皆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作为活动指导和效果评判的角色出现。因为工作室成员皆为有志于设计行业且设计能力较好的学生,因此运行时组织和协调性好,团队和竞争意识强。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设计教学的实施打开了更有利的局面。其次,工作室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每学期末工作室成员会集体审核一次,看是否完成既定的任务,比如一学期之内工作室成员必须有设计获奖(省部级以上)或威客任务中标或论文在正式期刊发表或项目引进(有一定金额规定)或在屡次活动中有突出贡献者,如果审核没通过的同学就视为自动退出工作室。第三,工作室以课程教学和职业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缩短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学生与业界能有充分的接触,并通过洽谈、竞标等方式来获得项目,予以实施并执行验收。第四,为学生指引了更具体、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教育方法的改革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入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记忆性学习变成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⑤培养学生形成完整、完善的设计观念,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项目成本核算、施工管理以及招投标等为主的实践环节。

结语

通过“关联性教学法”的探索,以期改变设计教学的生存困境,同时在学生的专业与就业、理论与实务、通才与专才间寻求平衡和突破。“艺术设计类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完善有利于复合型、实用型广告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需要。”⑥因此,需要学校与业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从多层面多视角来凸显设计教学的优势,打造具有综合社会适应力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佳单位: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