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环境,因此对环境美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若干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社会发展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创新。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人们审美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由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理解不深刻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属于文科范畴,但实际上与工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需要重视工程建设与人的关系,其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室内设计也包括室外设计,如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过去的重视硬件设施环境逐步转变为今天的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活动等,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工作,首先应当对它的内涵有所了解,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之所以缺乏优秀的创新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够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如,在设计滨水景观时,只注重景观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滨水景观兼具蓄滞洪水和保护河岸的作用。在雨季,这些滨水景观很容易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导致景观的观赏作用丧失。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也应该是体验上的创新,一旦景观设计丧失了其必须具备的功能,给游览者带来不佳的体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课程重实践、轻理论

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包含形式和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时,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理论,经常鼓励学生外出写生,布置过于繁重的设计任务,但是对学生的美学理论学习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构思作品,设计出的作品过分浮夸而忽视了艺术内涵,经不起推敲,作品很难打动人心。如,当前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将大量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又怎能制作出动人的作品?同时,一些设计者将市场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公然模仿、抄袭他人作品,将艺术设计同金钱挂钩,忽视了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使当前文化市场乱象频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盲目开设环境艺术专业

随着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不少高校纷纷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不仅是艺术院校,其他各类院校,如师范院校、理工类大学等也盲目跟风。然而,其中一些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设施配置和师资力量,导致教师对学生定位不准,不知该教授艺术专业相关知识还是与学校特色有关的专业知识,且缺乏合适的教材,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一些学生的艺术素养不够,难以取得大的进步,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过分强调计算机的重要性

使用计算机软件制图比传统手绘图的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计算机软件能够呈现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其次,计算机软件制图比传统的手绘更加方便,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数位板,而不需要各种颜料、画笔,就能完成一幅作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环境艺术设计原有的特性,导致一些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上,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就能够获得一份好的工作,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真谛,无法获得用画笔作图的经验,从而在艺术创作上难有大的突破,最终难以实现艺术上的创新。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

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缺乏表现力,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加强理论教学,使他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校必须在专业课之外另外增设一些导论类课程,如美学、艺术概论、美术史等。这些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增强其艺术设计领悟力,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创造出更多美的事物。

2.强化课程定位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定位不准确,使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精华,创新意识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明白他们应当学习什么、不应当学习什么。如,林业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就应当同传统艺术院校有所区别,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穿插林学(植物学、景观建筑学、环境学等)的相关知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应当是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的行业;水利专业在进行环境艺术类教学时,则应当侧重水利类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滨水景观方面的设计。只有找准了方向,学校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能够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实现创新。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决定意识,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实地实践,从实践中感悟理论的内涵,同时将理论的内涵作为自己创新的基石。教师应当设立课题组,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具体思路,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了解大众品位,获得最新的流行元素,为今后的创新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4.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艺术与科学从来都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如,不少优秀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微生物的形态。事实证明,懂得艺术的科学家往往更能取得大的成就,了解科学的艺术工作者往往能够实现更伟大的创新。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要明白,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求设计作品既要充满艺术感,也要具备一定的娱乐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也要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主攻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的艺术课程之外,还要学习植物学知识,了解各种植物的外形、花期、习性等,这样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就能合理选择植物。

5.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要想让学生创作出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应要求他们多接触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并将这些经验和灵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实现作品的创新。为此,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除了学校教学之外更高水平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大赛获奖者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与这样的人共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了解优秀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习他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品位;同时,优秀的环境设计大赛给出的题目也是十分新颖的,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拿来当作课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结语

艺术需要创新,当前不少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时,过分强调市场、科技的影响,而忽视了创新意识的提高与艺术本身的内涵。为此,学校应当正视目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重新进行课程定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应当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摆在艺术类教育工作的首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康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黑龙江科学,2015(3).

[2]段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群文天地,2012(6).

作者:温耀龙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