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调查与评估

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调查与评估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1现状调查和监测布点矿区规划环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在矿区规划环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矿区规划的实施也起到制约性作用。矿区规划环评的现状监测要以收集资料和现状监测并重为原则。例行监测点和历史监测资料的收集可以反映区域环境的发展趋势,现状监测能够全面反映区域环境现状背景值。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同时也要满足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的叠加影响分析要求。矿区范围跨度比较大,监测点位的布设不能按照单项环评的布设要求布设,也不能单纯按照均匀分布的布点原则。矿区规划内的对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成为监测布点考虑的核心。故矿区规划项目监测布点要以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为中心,采用SCREEN模式预测的取Pmax和其对应的10%D为半径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考虑大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1)矿区内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的选取。矿区规划以矿井建设为主,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和建材、化工项目配套矿井建设。对于整个矿区,矿井建设在实施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相对比较小。矿区规划大气制约因素主要落在煤矸石电厂、坑口电厂、建材和化工等建设项目上。2)监测点位合理性分析。矿区范围内主要大气污染源为火电、建材和化工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以消耗矿井选煤厂的矸石和煤炭为主,一般相对均匀的分布在矿区范围内,以矸石电厂为典型。矸石电厂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矿区范围,选择以其为中心点,不仅可以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现状,并且可以叠加分析,反映大型建设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情况。3)监测点位布置。以大型污染型项目为中心,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可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在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如果矿区规划内没有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按照矿区范围、当地地形和气象气候条件,结合规划中的单项项目的分布情况,以均匀分布为原则选择不少于6个监测点位。4)历史和例行监测资料的收集。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应收集当地近三年的连续监测资料,同时收集近三年矿区范围内的历史监测资料,以说明当地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1.2监测制度及频次矿区规划项目应进行一期监测,最好设置在不利季节进行。监测时间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监测制度。

1.3监测方法和其他要求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列图说明例行监测资料的变化趋势。

评价等级与评价内容的确定矿区规划环评评价等级的确定不能严格按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大气评价等级的要求来确定,预测内容应该按照矿区规划环评所关注的影响预测内容来确定。

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以矿区规划边界为准,根据污染型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适当外扩。外扩边界采用污染型建设项目SCREEN估算模式的Pmax对应的落地距离调整。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设定预测情景矿区规划关注的规划实施后,环境是否能够承载,区域环境的变化趋势。1)给出各大型污染项目的SCREEN模式估算结果,Pmax和其对应的10%D;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均浓度。

预测模型选择根据影响预测内容和要求,矿区规划环评预测选取CALPUFF模式系统,同时收集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逐日、逐次气象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影响。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最大值时随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其他编制要求专题1.1~1.7是矿区规划主要区别于建设项目环评的工作内容,其他内容参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即可。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特定的环境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按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专题主要关注的问题为:环境现状情况、矿区规划预计排污量、当地区域环境容量。

2.1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2.1.1选择总量控制指标选择总量控制指标:TSP,SO2,NO2。

2.1.2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2.1.3计算方法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均适用于矿区规划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2.1.4当地环境容量收集当地环境总量,与计算值进行比对,核实计算内容和实际要求,按环境功能计算。

2.2环境容量和项目建设调整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矿区环境容量,矿区内拟建建设项目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计算得出环保措施后的排污总量。若矿区环境容量大于拟建规划矿区,则当地区域环境对矿区规划的实施没有制约,如果矿区环境容量小于拟建矿区规划排污总量,规划的实施将受到当地大气环境因素的制约。这时,环保措施、规划项目的调整成为重点。1)环境容量与现状监测的关系。通过对矿区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和收集当地历史及例行监测资料,可以了解当地区域环境情况。如果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已经没有环境容量,限批建设项目。矿区内如果规划的建设项目区域正好出现超标现象,建设项目需要调整到不超标的区域,根据当地环境现状值与项目贡献值的实际情况调整,如若没有空间,项目将不能实施。2)环境容量与矿区现状污染源的分布建设。当地区域有无环境容量,与当地建设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地没有排污企业,当地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多;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将通过对现有项目的环保整治,可为区域腾出环境容量;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当地已经没有空间为规划实施提供容量,那么规划的实施将需要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矿区内现有的污染源的分布和调查成为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之一,对矿区规划的实施起着制约作用。矿区规划在矿区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调整。3)区域总量置换。矿区规划主要分布在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地方,当地区域一般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矿区附近。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矿区范围外的总量可为矿区建设匀出部分总量,但不能全部置换给矿区规划建设。局地范围内不能同时建设大型污染型项目,对局地环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4)兼顾其他规划建设。矿区规划的容量计算,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在计算当地是否有容量时,通常会忽略其他同期规划建设;在计算叠加贡献值消减时,应兼顾其他规划,如电力规划等。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大气环境总量的计算和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对规划进行调整,为矿区规划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建议。

作者:李海耀单位: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