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深度变革将进一步推动商业性金融向金融市场业务转变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的步伐。本轮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已深入到整个金融业内部,推动着我国商业性金融向全能性金融迈进。同时,传统金融业务的缓增长和资产质量下降也迫使商业性金融主动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从国外的金融发展情况和当前我国商业金融的发展要求看,金融市场业务都将是我国商业性金融实施利润稳定增长、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健全产品线而重点推进和发展的业务之一。

(一)以高息差为主要收益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倒逼商业性金融转向金融市场业务2012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步伐加快,在贷款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央行继续稳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利率市场化导致了银行业传统的依靠高息差获益的模式不再为继,商业性金融则需要从金融市场业务中寻求突破。与此同时,金融客户对利率收益的敏感度则显著提高,催生银行理财产品高速发展,理财产品已开始影响传统的存贷款市场。

(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造成的同业竞争加剧,迫使商业性金融转型近年来,中央加快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颁布了“新36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一方面,我国民间资本通过公开募股和股票增发参与大中型银行股份制改造;另一方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组建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已经批准组建的700余家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高达9成。民间资本主导的小微金融在地方层面与传统商业性金融展开激烈竞争。

(三)在新的金融领域,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也迫使金融市场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电商企业的余额宝理财所形成的规模效应带动了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大潮,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都试图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取得重大收获。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也不甘落后,传统金融机构已经着手从产品、渠道到架构的全面互联网化,试图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四)商业性金融在传统金融“缓增长”下,内部发展的要求需要在金融市场业务中谋变近年来,虽然金融业仍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但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据从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信贷结构占比情况看,2002年达到91.9%,2013年则下降到51.4%,11年间下降了40个百分点。融资的多元化格局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增长,商业性金融利用金融市场平台大力发展新兴的金融市场业务将是促进商业性金融转型,从而带动商业性金融增强盈利性的重要经营策略。

(五)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倾向和非银行类金融类贷款项目的快速增长为商业银行贷款增长增加了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产能过剩等负面作用,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迹象开始显现。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从2011年3季度开始连续9个季度上升,到2014年1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04%,且不良贷款生成率压力将继续增加[2]。在宏观经济增长总体减缓的前提下,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会影响到传统银行业务信贷的增长信心,商业性金融业务向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就成为下一步商业性金融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间接融资市场中,除银行业同业竞争加剧外,信托、租赁乃至保险业均可以开展类贷款项目,全国信托规模快速增长,一跃成为第二大金融融资渠道;证券公司于2012年获准开展通道类银行理财业务后,业务规模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些机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效应也日益明显。

二、国际先进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经验

受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政策管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等诱因,金融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之后的次贷危机等也给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商业金融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金融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则可以作为我国商业性金融借鉴的他山之石。

(一)发达国家商业性金融对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

(1)建立了严密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组织架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金融的风险性要数金融市场业务最甚。由于金融市场业务的高风险性和高传染性,需要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作保证。发达国家商业性金融普遍建立了上至董事会,下至各分支机构的具体操作层面,中间涉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参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管理架构体系中权限设置层次分明,在各自的权限内,配合内部控制制度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其中,董事会负责全局性的风险管理,建立全行性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下一管理层次管理授权和主要业务产品风险额度的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在董事会的授权之下,统一管理和控制总体的金融市场业务风险,其对风险的管控主要通过下设的专业委员会来完成,各专业委员会因分工的不同则具体负责某类产品风险的监管与控制。高级管理层作为商业金融的前台经营管理体系,主要负责日常的金融市场业务的推广和风险控制管理,并接受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专业委员会的监督与考核。在经营层面则由具体的执行部门和分支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进行操作和风险评估,单独实施账项管理。

(2)风险管理运行模式更为审慎。尽管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控上都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但在全局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却显得毫无作用,迫使发达国家采取更为审慎和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实施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建立全面而又清晰的风险评估办法,并设置多项审核和相互制约岗位来监督日常业务的开展。加大对违规事件的查处,对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利用分析模型开展风险计量,检验各项风险管理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国际先进商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发展经验

(1)拥有健全的产品体系,产品结构和种类齐备,参与的市场范围也更加广泛。从目前国际发达商业金融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体系看,大多建立了利率、汇率、信用、贵金属和商品类、股票类等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体系,产品结构和种类齐备,可以满足客户投融资、避险与交易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市场产品的丰富为国际先进商业金融开展金融市场业务搭建了坚实平台。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还不断探寻新的市场、新的业务形式。国际上一些大型的发达金融机构还通过不断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兼并与重组,使得业务经营范围向各个领域进行延伸融合,开发出与新领域相匹配的新型金融市场产品,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种类。

(2)金融市场业务成为带动整体商业金融增强盈利能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20世纪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等导致了商业金融存贷款利差缩小,迫使发达商业金融实施经营转型和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随着金融市场业务产品、规模、覆盖领域等不断扩张,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已经逐渐成为发达商业金融重要的盈利源。从近年来发达金融的金融市场交易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占比情况看,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带动商业金融增强盈利能力的主要动力源。2000年以来,尽管我国商业性金融也重视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发展,有不少商业金融还吸收和建立专业组织团队来拓展金融市场业务,为商业金融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利润收益,但与国际发达国家金融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统计,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金融业收入结构中,金融市场业务收入约占四成,远高于目前我国商业金融的平均水平。

(3)产品线条块的主辅线管理模式使得产品研发与执行更具主动性和执行力。从目前国际发达商业金融市场业务的产品线经营管理模式看,大多数采取以研发推广部门管理为主线、分支机构操作运营为辅助的管理模式。在整个集团内部设置市场业务的专职研发管理机构,负责新产品的研发、检验和运营的策略设计等,并对各区域业务发展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同时,在各区域设置市场业务运营主管,具体负责所辖区域的具体市场业务运营和推广,在商业金融内部形成了金融市场产品上下垂直管理为主、区域横向管理为辅的产品线发展管理模式。

(三)发达国家金融业在架构布局、前中后台综合制衡与管理设置方面的先进经验

(1)从发达商业金融的市场业务集中管理与运营的架构布局看,一般遵循着总部连接主要交易平台的模式,即:金融市场业务管理部门随着总行机构一体运营,而在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全球性金融市场设置交易机构或交易柜台,各交易机构或交易柜台实时与总部金融市场部门信息互连,总部对资金交易进行监测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与帮助,达成了全天候的不间断资金交易体系。

(2)从前中后台综合制衡与管理设置看,发达国家金融业通过全面设置营业性机构以及成立地区性管理中心的方式,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全面的交互式管理。地区性质的分支机构前中后台部门,要同时接受总行金融市场管理机构和当地分支机构的双重领导与监督。在日常开展金融市场业务过程中,分支机构的中后台部门的行为和业务要独立向总行或者上一级的市场业务部门或主管汇报,与前台业务交易须严格分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互相管理,互为连续、相互制衡的格局。前台交易部门则主要负责进行金融市场业务的交易,管理各类资产业务等。

三、促进我国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的建议

从近年我国金融改革的形势看,一方面,我国传统性商业性金融发展面临艰巨的挑战,贷款增速放缓、存贷息差减小、资产质量下行、系统性监管从严,都迫使商业性金融在各项业务中重新权衡。另一方面,在人民币汇率相对均衡、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渐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浪潮的背景下,将极大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和相关领域的投资。目前商业金融所处的行业发展的拐点期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商业性金融应结合国内外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目标,制定出符合自身业务发展和切实可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战略。

(一)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必须坚守稳健审慎原则,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金融市场业务与市场最贴近,市场上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业务的剧烈波动。发生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的5家大型投行倒闭了4家,充分验证了金融市场业务中潜在的巨大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发展,但金融市场业务却存在着发展时间短、产品欠丰富和风险防控体系不键全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商业性金融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金融在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底线,坚守稳健审慎原则思路不动摇。立足本行实际,坚守运行规律,不被市场短期热点和利润吸引,稳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要认真吸取国外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出现危机的沉痛教训,采取更为审慎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法,建立健全覆盖全部体系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在业务操作上,实现业务流程化和操作规程化。严格分层授权与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实现审批权限的分层次设置,达到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各个审批权限之间达到有机衔接,不出现纰漏;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具体业务的授权管控措施要更加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的不断创新,实现客户群与业务产品双向增长创新是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灵魂。与发达金融相比,我国金融市场业务创新严重不足。面对客户多样性、个性化、不断提升的客观需求,需要国内商业性金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坚持真实客户需求、适应的经济环境和量力而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一是加强以监管政策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大做强代客风险管理产品,大力开展衍生产品服务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产品的创新。面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良好时机,积极开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也可以与国际发达金融合作,以全球金融市场为平台,不断地推出符合国际规范的人民币衍生品种,达到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的整体上档升级和结构优化。二是加强金融市场产品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产品的标准化进程,加强标准化产品推广,扩大产品规模。三是加强业务流程改造,持续提升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金融市场产品的营销与推广,并达到各种营销渠道的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上下级、前中后台的业务联动机制,以客户的良好体验为营销中心,通过全面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和改进产品的设计、功能与便利性,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扩大市场规模。

(三)加快建立健全由研发推广、风险控制、纵向管理和前中后台运营等,既协同配合又相互制衡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体系由于金融市场业务高风险性、高时效性、高复杂性等特征,要求我国商业性金融在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业务过程中,要加快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金融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全系统构建由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风险层次分级管理、前中后台综合运行等,上下级、同级各操作部门与岗位之间,既协同配合又相互制衡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综合服务体系。

(四)加强高素质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育金融市场业务对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其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业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知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各类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商业性金融加快内部优秀金融市场交易人员的培养,尽快培育一支专业素质高、有严格准入条件的交易员队伍。其次,加强金融市场网络系统操作人员队伍培养,以提高其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支持能力。再次,加强对金融市场分析研究人员的能力水平培养。分析研究人员一方面要对市场的发展要有一定前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前瞻性预测结果开展金融市场产品的研制开发,是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智力中枢。因此,加强分析研究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要。分析要具有国际视野,结果要切合实际,建议要便于操作,要让研究人才成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稳健运营的重要驱动力量。

作者:王伟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