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现状

摘要: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一部分,且在人们逐渐提升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高星级的酒店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就可以充分的表明旅游业中酒店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酒店实习管理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种训练,但是实际上我国的本科生在院校酒店实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下文就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如何在高校、酒店、学生之间进行协调,进行相关的管理研究,希望可以对未来学生的发展有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也逐渐成为GDP贡献者之一,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酒店行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星级的酒店业由原来的屈指可数变得越来越多,而21世纪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就来源于旅游管理专业,因酒店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有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酒店实习过程是必不可少且是非重要的,下文就着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管理进行分析。

1酒店实习管理概述

酒店行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就需要有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专业技能就来源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教授,而实践能力则需要来源于酒店实习,因此酒店实习又是一种将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一种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感悟,且在具体工作中锻炼自己以及自觉的发挥优势,看到不足,这些都是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实习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首先是学校对于实习不够重视,会压缩酒店实习的时间,其次是酒店方面为了减少成本损失,也会将学生作为劳动力去用,与一般中职学生所做的没有差别,而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最后是学生方面对于实习本身不够重视,应付程度居多。各个方面都会有问题出现,亟待解决。

2酒店实习管理方案探究

2.1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酒店管理原则

2.1.1目标性

酒店实习是对学生的一种有目的的训练而成立的实习项目,因此要想在实习过程中达到一些目的,那么就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酒店一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确保在最少的资源消耗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效果。

2.1.2计划性

酒店实习并不是一次两次的合作,而是一个长远的有序发展的过程,因此计划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与酒店达成协议,并对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以及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划与预估,使得高校、酒店人员、实习学生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与相互关系。

2.1.3整体优化性

酒店实习的成功不仅仅是需要高校与学生的努力,也需要酒店得配合与支持,才能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优化,即整体优化。这就需要在各个细节处都做到足够优,例如选择经验丰富有责任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与管理水平先进的高星级酒店进行合作等等。

2.2借鉴国外酒店实习模式

国外酒店实习过程已经相对成熟,也发展出几种实习模式,我们可以进行借鉴与模仿,来提升我国的酒店实习管理经验。国外经典的酒店实习模式大致分为4种———洛桑模式、康奈尔模式、澳大利亚模式以及日本模式。4种模式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前两种是根据酒店的名称命名,前者来源于瑞思洛桑酒店,后者来源于美国。洛桑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较为成功的酒店实习管理模式,该模式甚至占到了整个教学实践的五分之三之多,且课程上会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创新,对于教师也会严格要求在3-5年后要会企业中去进行知识的充实与更新,这样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顺应时展与需求的,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企业中能够更快的适应与融入。这些对于中国众多的大学生人口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可以进行借鉴,结合自身的能力与情况进行取舍,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酒店实习管理有更多的进步。

通过本文的简要介绍,我们已经大致的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知其重要性后才能够更为重视实习过程,而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也都可以在不断的修改与协调下变得更为和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以及酒店的管理就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才,而高校有责任培养出更多的优异的综合性人才,且酒店也有义务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来为社会的未来提供一个锻炼尝试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校、酒店、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协调,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进行酒店实习,会有更多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珍.从“逃兵”到“精英”———酒店实习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07):112-143.

[2]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0,(03):223-244.

[3]唐俊峰.浅谈酒店如何做好实习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企业家天地,2010,(01):212-220

作者:张洪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