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课程教改问卷调查分析

图书馆课程教改问卷调查分析

摘要“:图书馆利用”是以课程形式开展的新生入馆教育。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到大学新生对本课程的需求、意见及建议,并在对比分析连续两年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已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入馆教育;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大学图书馆

一、图书馆利用课程概述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利用”就是为了使大学新生能够尽早了解和熟悉图书馆,学会合理利用图书馆而开设的课程,俗称“新生入馆教育”。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一般采取讲座形式,同时向新生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或者分批组织新生到馆里各部门实地参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图书馆开始建立“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代替讲座,以便缓解招生数量剧增所带来的压力,具体做法是:将图书馆馆藏分布、借阅规则等学习材料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新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参加远程在线考试,过关后系统自动为其开通借阅权限。但是由于大学新生尚未适应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具有随意性,缺乏交流互动和监督机制,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呼吁应该将新生入馆教育设为公共必修课。2008年我馆申请将新生入馆教育设立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图书馆利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与探索,授课学时由9学时增加到18学时,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不断调整,现已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对图书馆利用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评价,教研室连续两年向授课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本课程考试结束一周内进行,学生对课程教学各环节印象深刻。2013年采用的是纸质问卷,每个学科专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参与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2014年采用网络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381份。问卷共设计了7个单选题、1个多选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内容。

图书馆利用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方法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图书馆(图书馆重要性、本馆概况、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实体图书馆利用(书目系统、书刊分类排架、借阅流程)、虚拟图书馆利用(电子图书、多媒体数据库、银符考试平台、手机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持肯定态度(两年分别达到55.55%和74.54%),但是对于课程中所介绍的具体信息资源,表示经常使用的学生并不太多,大约有5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这一现象验证了网络时代各种媒介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让人目不暇接,提示我们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信息筛选方法上,而不是逐一介绍单个信息源的使用步骤。

2.学时安排。

本课程开设之初,由于新生所在校区图书馆尚未完工,不具备实习条件,课程由讲座形式演变而来,因此只设置了9学时理论课;2009年新馆落成后增加了3学时用于学生分批参观见习;2012年机房建成后又增加了6学时用于熟悉书目系统、电子图书以及网络资源的查询。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学时适中,约30%的学生希望增加实习课学时。

3.考核方式。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和师生反馈意见多次调整了考核方式:最初两年未进行规范考核,学生学过即忘;2010年采用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卷面一塌糊涂;2011年改为开放式开卷考试(只有主观题),学生答非所问;随着实习条件的成熟,2012年参照文献检索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和闭卷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仍有学生希望能够简化考核程序;2013年为了增加考核的趣味性,将闭卷考试改为以小组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学生按学号顺序每11人一个小组,其中1人记录,其余10人每人抽1题回答,每题5分,小组总分就是每个成员的期末分数,加上各自平时作业的成绩就是该生的综合考核成绩。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43.05%的学生支持这种考核方式,12.13%的学生认为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有失公平,44.81%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同时,理想考核方式调查结果提示,主张上机考试的学生比例远高于小组答辩的学生比例,因此,2014年教研室开始采用上机考试,果然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仅有1.5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上机考试题库中既包含有理论题(如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分类排架等),也有大量实践题(如在线检索指定图书),系统随机组卷,能够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两年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支持闭卷考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主张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4.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浓厚,而且2014年“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的比例与2013年相比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表明课程改革是深得学生认可的。

三、进一步深化图书馆利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1.激发信息需求,增加实习机会,加强课后辅导。

目前图书馆利用课程开设有9学时的实习课,但由于机房电脑数量有限,学生只能分批实习,实际课内上机操作机会严重不足。从学生的需求及教学的需要来看,还应适当增加实习机会。在课程总学时有限而理论学时不便压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新生入学开课期间,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大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图书馆在机房和借阅室安排数名图书管理委员会高年级学生参与咨询辅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免费上机操作,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平台或现场获取帮助。教师在组织示例和练习题目时,要从多个方面权衡考虑。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书目系统检索某些图书,命题时不仅要考虑检索途径的应用,而且尽量选择大学生喜欢的图书,让学生看见书名就会产生马上阅读的冲动。系统外借数据显示本人前两年课件示例和实习题中所列图书的借阅率较高。其次,动员学校其他教研室教师多布置课后开放式作业,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信息的需求,从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依赖性。

2.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性。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已经被大学生所唾弃。有学生建议“教师授课时多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学生希望“课件中多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有趣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图书借阅流程及注意事项时,教研室录制了多段视频,先让学生分辨哪些视频中的操作不符合规范,再将选出来的规范操作视频按照流程排序;在讲授图书分类排架时,扫描多种图书封面让学生对照《中图法》进行分类,再根据其索书号体验“排架”。

3.建立新生专栏,利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不断渗透,图书馆网站已成为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首要门户。我馆网站也设置有读者指南、在线咨询、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等信息板块,还设置有教学园地栏目,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如实习题库、在线考试系统等)集中在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尚缺乏主动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意识,曾有学生反映“知识点太多,课堂听懂了,但不久却忘了”,因此在图书馆网站建立一个“新生专栏”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新生专栏的设置可以与教学内容大体相对应,包括认识图书馆(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服务项目)、走进图书馆(馆藏分布、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使用图书馆(书目查询视频、电子资源、在线咨询、关注微博与微信等)。

4.课堂内外结合,强化后续教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三两学时的讲座难以改变学生的信息利用习惯,一门课程的教学也只是杯水车薪,许多学者讨论了新生入馆教育的后续教育。本馆不仅定期举办与图书馆利用相关的知识讲座,也面向大三所有专业开设了文献检索必修课,而且还推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与应用、多媒体动画制作等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一种阶梯式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多姿多彩的读书文化节活动更是图书馆利用课程的实践与升华。每年4~6月,图书馆与学校团委联合举办读书文化节,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图书漂流、阅读百科知识竞赛、读书之星评选等,尤其是搜集到“课件中多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有趣内容”的建议时,图书馆在下届读书文化节活动中开始征集“我与图书馆”微电影作品,并将部分优秀作品用于2014年的课堂教学中,当新生看见学长们夸张的表演时都不禁哈哈大笑。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学生自编自演的视频比教师制作的更能引起新生的共鸣。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也会学到不少知识和技能,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对图书馆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参考文献:

[1]王小强.新生入馆教育形式的转变及自助开通借阅权限的实践———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56-59.

[2]罗莹.新生入馆教育应设为公共必修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02):73-74.

[3]王宝英.高校图书馆网站“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构建情况分析———以26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06):44-47.

[4]冯广珍,罗小芬,石德万.基于图书馆利用行为分析的高校新生入馆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04):70-74.

[5]亢琦.新读者入馆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1):58-65.

作者:李朝葵 游强华 尹益民 单位:川北医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