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难点探究

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难点探究

【内容摘要】自媒体环境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但对于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带来了现实挑战。本文通过对攀枝学院自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从转变观念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显隐形教育结合、提高教育者媒介素养、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做了分析,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难点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web30网络时代中产生的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鉴于其平民化、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1],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0年4月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目前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从年龄结构上看,网民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69%[2]。面对日益丰富、多样而复杂的自媒体环境,大学生存在缺乏社会经验、过分依赖网络等问题,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自媒体环境下的负面消息的影响[3]。为深入了解自媒体对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教师们对攀枝花学院大学生自媒体认知、使用情况等开展了调查,以期对我校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一、问卷调查情况

以攀枝花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学生对象涵盖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年级层次,涉及理工科、文科、医学、艺术等不同的学科类别,于2020年5月~2020年8月通过问卷星以扫码方式进行答题,收回有效问卷980份,有效回收率9858%。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在徐晶、曹宏莉[4~5]等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制成本次调查问卷,共包含20个问题,包括大学生对自媒体的认知程度、使用倾向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一)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和权威性。本次调查显示,8378%的学生拥有微信、QQ、抖音等自媒体账户,8867%的学生选择了手机登录自媒体账号,在校园中教师们也随处可见学生手机不离身的现象。因而,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者,大学生从原来的单向、被动的教育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有主动权的并且有能力影响到信息传播、舆论走向的信息传播点源[6],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此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传达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用语规范、理论性强等特点。但大学生喜欢使用全新的、符合社会潮流的流行话语即网络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如:社畜、私生饭、宝藏女孩等。此类网络话语一方面具有潮流、新奇、多变、幽默等特点,另外一方面也具有随意、难控、无规律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大学生网络圈层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纷繁陈杂的网络话语体系时容易缺乏梳理、筛选的能力和包容的心态,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地位被解构,出现进不了圈、说不上话的现象,逐渐被大学生视为“圈外人”。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制造和呈现单向性,官方舆论传递的都是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内容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过滤,因而对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可以做到很好的预判和引导。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3582%每天使用自媒体的时间是2~4小时,2908%达到4~6小时,6153%的大学生非常或者比较关注自媒体所的信息。自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QQ(8204%)、微信(6449%)、抖音(4164%)。大学生面对自媒体所营造的网络社会的海量信息,其中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在无形中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管理难度。其次,调查显示,749%的学生认为自媒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症,没有手机就没有安全感。过分地依赖手机会影响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影响大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并且会弱化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最后,大学生群体阅历尚浅,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被一些断章取义或者错误的言论引导而引发一系列跟风转发、语言过激评论或者导致网络暴力事件[4]。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及技能不足。目前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对高校学生工作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逐渐成为其岗位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辅导员是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来选择相应自媒体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学校相关的通知和要求,QQ和微信仅是一个电子化的公告栏,对其交互传播作用未能充分使用。很大程度上教育者在自媒体面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或者旁观者,缺少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等,较少对一些公共话题进行创造性的回应。此外,学生工作队伍缺少自媒体媒介使用方法、技能和媒介信息加工处理等能力的培训,对自媒体强大的舆情传播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在如何利用自媒体引导舆论和解决学生突发状况及事件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模式。

三、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及方法

(一)创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自媒体环境下,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观念,从以往单向、不平等的对话方式向双向自主的、自由平等的对话方式转变,不断强化人文关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可采用主体间教育理论:即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之间构建平等交往的前提下,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和谐教育模式。师生通过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和交往互动的效果,最终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面对大学生提出的各种积极正确的观点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一些错误落后的观念应当循循善诱的纠正和引导,对设计重大政治原则的问题毫不含糊地“亮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善用“明星效应”,让明星和网红们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力,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正如上海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陈果教师的上课视频,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就曾受到学生的热议和追捧。

(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齐头并进模式,构建网络教育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通过与大学生构建有效沟通,形成良性互动,使国家和主流思想传递倡导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规范能够被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并最终实现践行。因而教育者要重视线上线下思想引导工作,做到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有机结合,协调二者的功能,互促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显性教育应避免简单的理论宣讲或者刻板的活动形式,教育者应当注重将鲜活案例与思想引领结合起来,避免把思想政治教育变为一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简单说教。而隐形教育更多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通过不同的载体转变为符合大学生这一活跃群体价值述求和心理特征的专题内容予以浸润和渗透,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和认同的方式、语言,以轻松诙谐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大学生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改变思想观念。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升自身战斗力。面对自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应利用自媒体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充实自己的理论功底。一方面应当主动学习传播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目前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媒体特性,熟悉不同环境中自媒体话语传播方式,提升个人在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识别研判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开展媒介技术专业培训,通过校内自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培训、赴校外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教育者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引领的专业能力与技巧,提高其自媒体环境的适应性。并且高校应健全自媒体的管理制度及建立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交流和意见反馈制度等。最后,教育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深入挖掘学生所喜爱的各类自媒体的教育价值和意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要人群,一是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在掌握其技能的使用,也要全面理性分析自媒体对于学习生活的利弊。高校可在通识选修课中开设网络媒介素养的选修课,为大学生科学合理使用自媒体提供理论基础,积极向大学生宣传运用自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技巧等。二是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能够客观冷静分析信息的优劣和真假,切勿盲目跟风,多吸收积极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强化媒体道德修养,学会在网络社会中不断反思自己,纠正和升华自己的行为。三是高校应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宣传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大量涉及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掌握网络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学习,从而达到敬畏网络法律规制,守住网络文明底线的目的[3]。自媒体时代,信息以裂变的方式进行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以创新的思维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任娟 单位:攀枝花学院医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

网络新媒体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