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摘要:数学是高中学习阶段较为重要的一个学科,一方面涉及到高等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是高考的必要考核对象,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技术逐渐渗透的作用下,高中数学教育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特征,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以下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分析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析建议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来说,高中生本身的思维活跃,在学习方面已经不满足表面的理论应用,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好阶段。因此,借助有效的媒介和信息技术,更新高中数学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1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功能概述

我国大面积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形成了一系列软件的应用习惯,包括PPT、Authorware、Ma-ple、Flash以及几何画板等,尤其在高中阶段的普及更快,这与学生接受掌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引入,可以实现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实验等功能。

1.1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静态的、落后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压,将教材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元素,如声音、图像、动画等内容。目前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教材相配套的内容中有大量电教素材,同时,互联网上提供了海量的应用、素材,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平台,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和切换。丰富的资源是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力支撑,互联网不仅可以提供这些资源,还可以实现良好的交互性。通过构建班级为集体的学习交流群,实现网上交流,扩大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具体表现。

1.2实现教学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知识应用内容,便于教师根据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事实上,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只是已经进入了初级抽象逻辑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注重“讲授”,学生很难通过想象来理解数学理论,导致学习的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信息技术根据内容构建出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发现式学习和有效性教学,这一前提是,弱化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思路,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数学事业。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数学的实践价值。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化学等存在一定的区别,数学学科的形成是在人们实践生活中总结而来的,随后根据不断的推理和验算,发展为现代数学的形式。而生物、化学等学科属于典型的自然科学,其理论和数据来源于大量的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直观性。因此,要探讨数学的知识体系,利用传统的方式很难形成直观感受,而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数学知识漫长的进化史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体系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从最初的目的来看,是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改善我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手脑能力实践。通过长期的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滋生了一些问题。如盲目的要求信息技术应用,造成教学目的的丧失,影响了教学效率;从辩证角度来说,任何一项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

2.1主观问题:

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结合,但在实践中,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一些功能,反而弱化了这一目的。例如,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软件功能,可以实现运算、判断、分析等,学生只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反而无法得到任何的锻炼,容易形成懒惰依赖的心理。同时,信息技术不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同样也具有娱乐性,其魅力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吸引人。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信息技术的“高尖端”特性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目的。此外,高中数学课堂上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就减少,相对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被信息技术所隔断,必须经过这一节点,导致信息输出和输入的能力受到限制。

2.2客观问题:

要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需要专业的学习,尤其在与数学内容结合以后,大量的公式、定律、图形等,在制作过程中难度很大,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功能应用不好,就会出现反作用,如课堂效率降低、学生兴趣减退等。

3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3.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高中数学中展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明确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哪些方面可以忽略,并非所有的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一些常规性知识的描述,通过制作课件、演示,反而不如在课堂上直接交流的效果。相应的,在代数、几何等一些高难度理论中,如三角函数、余弦函数等,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演化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上,应该对高中数学中的知识进行划分和精准定位,结合实际需求展开。

3.2防止信息技术过度:

一方面,“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全程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容易导致交流的缺失,预防过度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直观重要。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但如果缺乏限制,会造成主次不分、思维混乱等问题,尤其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资源越多,迷惑也就越多,一些没有经过筛选、辨别的内容进入数学课堂,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3.3强调教师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始终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教师则是课堂上应用的主导。教师的作用是动态性的,信息技术尽管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也无法仅仅利用这一途径来获得知识技能,因此教师的地位是不能被替代的。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如何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75-76.

[2]付林红.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4,(3):9-9.DOI:10.3969/

[3]刘国菊.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青年时代,2015,(2):158-158.

[4]曹庆.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6):62.DOI:10.3969/

[5]刘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3):50-50.

作者:张立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