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一、教师范读、学生盯读

从认识的一般规律看,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后才会进入到对事物局部认识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在语文阅读中经常发生“滞读”现象。老师范读,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这种阅读方式适合于文辞博奥、哲理性或抒情性强、学生理解较困难的文本,如《离骚》《陈情表》《灯下漫笔》等。这类文章通过教师范读,从情绪上可以感染学生,从文句上可以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节拍,激发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奠定基础。如《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教师这样范读,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为破“滞读”“误读”扫清障碍。

二、学生集体诵读,教师盯读

这种阅读方式适合于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文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母亲》《炉中煤》《我爱这土地》等。这类文章老师盯读后,可以发现学生诵读时出现的读音问题、句读停顿问题,甚至是理解方面的问题。读完以后帮助学生正音,纠正句读误读,疏通句意,贯通文义,达到准确地理解文句,进而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第一句,学生诵读时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在“邹忌”后不能有效停顿,将“邹忌”误解为“邹忌修”。

三、单个或部分学生诵读,教师及其余学生盯读

这种阅读方式便于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多个诵读者之间可以进行比较,盯读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参与评价讨论,容易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全体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这种阅读方式适合容量较大,理解较容易,生活上接近学生实际文章,如《荷塘月色》《忆儿时》《月迹》《东山岛梦蝶》等。

四、小说或戏剧文本,可分为人物或角色诵读

这种阅读方式,在老师的组织编导下,学生可以模拟人物角色的口吻、语气,让学生在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融入到文本情景中去,边读边体会人物情感,达到理解的目的,比较适合的文本有《林黛玉进贾府》《项链》,《鸿门宴》等。

五、全体默读(学生自主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在中学生和成人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阅读方式。但中学生应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容易理解的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梳理文章思路、把文章脉络的能力。比较适合的文本有《我的空中楼阁》《三峡猿声》《智慧的喜悦》。一位教育学家说过:“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就提高了。”自由阅读时,学生可以“圈点勾画”对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关键性字词,可以圈点,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正是这个意思。总之,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文本的特点,科学设计、巧妙组织,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再者,这几种阅读方式也不是孤立的,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穿插配套,互为补充,以达到“精读”的目的为佳。古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在可学的阅读方式指导下,才能洞悉文章的主旨,逐步提高语言文学水平。

作者:马健中单位:张家川县川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