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浅探

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浅探

[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在文化教育这一方面,既要注重文理科普遍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艺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正逢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音乐教育进入顺应时代的改革时期,格外看重音乐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块。因此,需要通过让学生接受优质音乐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内涵。

[关键词]音乐教学改革;音乐课程;课程改革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针对学生进行的学前音乐教育、启蒙音乐教育和初步音乐理论知识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音乐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义务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一致,符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全面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开拓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部开展音乐教育这个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感受内在的情感状态,调节情感变化,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关注,还需要对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克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各式各样的有利于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有效方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改革创新和认知变化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认知目标

音乐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通过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如旋律、音色、和声、节奏、力度、速度等,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保持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明确音乐的本质(情感表达的媒介),具有基本的推理论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区分不同音乐片段的类似性与差异性的能力。此外,通过全面的音乐教学活动与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为其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石。

(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能力目标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以课堂教学内容不单锁定在音乐基础理论,更多的是与实践能力水平相结合。实践出真知,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包括演唱、演奏、音乐鉴赏、音乐律动、音乐戏剧作品表演等。与此同时,任何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情感状态,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产生枯燥乏味的反向情绪,要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演唱教学。要先了解学生的音色与音质,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符合学生的嗓音音域的歌曲,培养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完整演唱歌曲的能力,形成基本的发声概念,从而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演唱能力。音乐教育不是灌输式教育,而是流动性的情感交流式教育,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主要在于通过师生交流,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演能力,基本的音乐鉴赏与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勇于表达和展现自身的音乐特长。

(三)课堂实践教学的情感目标

大部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学生可否明白所讲知识,可否运用于生活实际。相比之下,音乐课程却有不同之处,它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情感方面的教育,被赋予更多的人性化。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感培养也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明确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2)保持对音乐教育热爱的初心,融入学生集体,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3)实现基础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从特殊教育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学生自闭症和多动症等问题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与充实性

(一)教学内容目标的具体化

针对学生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就必须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要确保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明确学期的授课时长和授课内容,贯穿于具体化的教学设计,确保每一个教学目标不偏离核心观念,从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教学课程安排,开展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鉴赏、音乐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系统的整体化

音乐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知识体系安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所讲内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潜在连接性和层次分明的原则,用音乐的形式去传递正确的思想文化能量,提高音乐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音乐教学内容需要根据一些方面来进行设计。第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全部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一一进行,并且保证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能建立基本的音乐能力,同时教师能侧面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第二方面:体现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层次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并将实践活动灵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方面:扩大将现代化先进科技方式作为新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创新形式的教学是一种新奇的教学形式,也是教育行为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极大的方便了教学过程的简化。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音乐教育,也可以采取新旧方式的结合使用。别出心裁的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养成音乐方面的爱好,并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第四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慢慢地教会学生怎样处理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了解集体的含义,并且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为此也可以成立班级或年级的音乐学习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可以在集体的氛围中实现互帮互助的高效学习。第五方面: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为更进一步的进行音乐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发展水平。音乐教师也需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以新观念新思维传播知识,或者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来提升教室里音乐课程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视频与音频来展现音乐,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甚至是肢体的强烈冲击,从而刺激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三、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环节

(一)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

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符合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第一步就是关于理论知识内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顺畅地理解,明确理论知识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并贯彻运用到音乐表演活动层面,为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相关的音乐理论,唯有以丰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资本,才能为日后的音乐课堂学习,甚至是职业发展道路铺下坚实的基石。同时,以理论知识为支撑,也减少了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无知性与迷茫感,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二)开发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面向儿童进行授课之前,在可行性范围内可以进行一次教学演示模拟,呈现音乐教学模式、教学特色和教学方法。鼓励群策群益,建议其他教师通过观摩听课,归纳总结出音乐课程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交流探讨解决办法,给予经验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通过模拟课堂的开展,实现了教师团体合作与教学评议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找到解决学习难题的办法和音乐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享受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能。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吸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

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内教学为主导,课外教学为补充和提升。课内教学大部分以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歌曲演唱、音乐器乐演奏、音乐律动表演等为主,从而使学生积累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表演活动经验。音乐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相比于课内教学要更加的轻松灵活。课外实践辅助补充课内教学,例如,由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或艺术文化节等,能很好的检验课内音乐教学成果。除此之外,通过举办小型音乐剧活动,呼吁学生们合作搜集符合各班级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音乐素材,如歌曲作品、器乐作品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开展音乐鉴赏观摩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高度艺术性的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新鲜感,并保持积极热情的学习心态和个人情怀。

(四)发展音乐游戏的教育模式

目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模式受到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储备,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水平。音乐游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以现代优秀教学法为指导思想。日本的铃木教学法一直以学生为对象展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主张应让学生接触高度艺术性的音乐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因此,我们既要鼓励学生走进剧院,了解基本的剧院文化,明确基本的戏剧欣赏礼仪,又要鼓励音乐教师选择国内外或世界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设计为音乐游戏模式。铃木教学法认为,应该通过持续的外部刺激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特别是在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教师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包括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知觉能力、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等。节奏打击乐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示范不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们观察和发现不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差异,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操作各类乐器,注意倾听音色变化,音域高低,节奏快慢等,在探索中积累演奏经验。

(五)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课时

教学目标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合理安排设置课程课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可行性范围内应协调文化艺术课程具有合适的课程量,规定每周至少满足2学时的音乐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音乐实践活动。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与持续坚持的音乐练习密不可分,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程课时才能使学生增强自身的音乐实践技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演水平。

(六)健全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

只有在先进的硬件设备的支持下才能不断深化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创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因此,对于在音乐教学领域所需要的乐器和电子设备,都应最大程度地去实现和满足。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多媒体音乐教室、音乐资料阅览室及琴房,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完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同时,也应重视地方性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水平,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弘扬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中国的传统乐器、戏剧、地方曲调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音乐教师是促进学生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也就需要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本科教育专业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需要重视研究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新举措,创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音乐素养,并推动音乐教学水平的发展。

(一)掌握基础的音乐专业知识

教师是音乐课程主要的讲解者和实施者,必须保证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可以帮助学生识谱视唱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识谱和读谱能力,拥有终生学习的信念。教师要重视自身音乐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断钻研提高自身综合的音乐素质,从而守护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

(二)具有扎实的音乐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传授学生一定的表演技巧,锻炼学生勇于登台展现自身的音乐特长,观察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天赋,引导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热忱,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水平。

(三)具有组织活动的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模式需要活灵活现,以组织辅导音乐活动为目的,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师组织音乐活动既要确保学生能有序参与,又要确保音乐活动能有序开展。特别是剧院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教师教导学生遵守必要的剧院礼仪,不大声喧哗,不交头接耳,不干扰他人等。

五、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重要的是保护和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能保持赤子之心,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音乐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使儿童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知觉等能力。通过学习和反复练习,如歌曲演唱、旋律模唱、乐器演奏等,不断加深学生的音乐记忆,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专业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音乐教学领域通过重视世界各大音乐教学法的使用,来达到优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感受节奏感,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空间意识、肢体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身体、感情、头脑的一体化。

六、结束语

面对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在音乐教育领域,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我们应当继续努力探寻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吸收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此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唯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尽心竭力地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实际出发不断发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学习热情,才能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班冬丽.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评鉴,2018(5).

[2]郝玉莲.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2018(9).

作者:魏晓媛 单位:合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