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外国文学教学和文本精读

外国文学教学和文本精读

1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及文本细读概念分析

文本细读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英美的新批评文论中,其基本概念指的是细密的研究作品上下文以及其言外之意。在文学评论中,要求注解每一个单词的含义以及词句之间的细微联系,通过对文本的细微分析来挖掘整部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只有通过慢慢的品读才能够体味作品的精妙之处,很多文学作品前面的一个词语可能就概括了后面的情节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当代的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这篇评论文章中就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因此文学的研究就离不开对这四个要素的综合研究,这样才能够得出相对客观准确的结论。读者只有和文学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仔细研读才能够真正理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文本细读的在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文本细读教学实践

2.1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

文本细读对于外国文学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国文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作品汗牛充栋,要想在课堂上对每一个作品都进行文本细读式的教学显然不符合教学实际,因此老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材,并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来安排具体的文本细读教学。第一步老师要展示解读文本的问题以及解读文本的方法;第二步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进行全文细读;第三步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文细读;最后一步就是局部片段的文本细读。在第一步中,老师应该选择一段文本,并向学生展示如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同一部作品,每一种角度的解读其细节的关注点是有差别的,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细读文本并体会到细节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文本细读是最佳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更合适对短篇进行细读教学。比如在教学《变形记》这部作品时,老师在课前可以布置“请准确描述格里高尔的房间”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对这部作品进行细读,此时学生就会发现格里高尔的房间竟然有三个门,从这个门的数量就可以分析出格里高尔所处的空间是没有私密性的,这个空间并不属于主人公自己,当学生细读到三个房门都在传来急促的声音时,根据上下文又能够联想到外界对主人公的紧逼,通过这种文本细读就能够充分领略到《变形记》其表面文字透露出的深层哲学思考,而如果粗略的阅读《变形记》只能够感受到荒诞不羁的表面。另外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应该将学生的思维从封闭的文本结构转向文化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以莎翁的《哈姆雷特》教学举例,可以引入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葛特鲁德》进行对比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化史学的思考。老师根据这两种文学作品设置这样的问题:葛特鲁德和奥菲莉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以及说话时和独白时的频率,通过学生认证研读可以明显的发现葛特鲁德要比奥菲莉出现的频率更高,在独白和说话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莎翁的男权思想,正是通过对比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领会文化史的发展也会改变文学作品的主流思想。

2.2考核方式的创新

既然引入了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那么考核方式就应该随之创新,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文学史和文学思潮内容的考核。在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下,应该重点突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方面的考核,这样才能够凸显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却能够更好的释放学生的所思所想,开拓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比如暨南大学张世君在考核学生学习时提出的一道题目:“请描述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学生要想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完整的看完《安娜•卡列尼娜》,而且是细读,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答案。这样的考核方式才是真正和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相融合,才能够有效的推进文本教学模式的开展。

3总结

教材使用一般很多年,如果在外国文学教学方面始终以文学史和思潮教学为主,那么教材会变得越来越薄,学生只要凭借记忆力就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但是如果建立在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下,将外国文学回归到作品本身的教学上,那么教材就会变得越来越厚,无论从思想还是内涵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自由的思考空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萍单位:普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