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范文精选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一、坚持培训机构多样化,使培训机构由单一的党校(行政学校)向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并存的一主多元的格局转变

党校(行政学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单一依靠党校(行政学院)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大渡口区以提高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标选择中介机构承办专题培训班,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党校职能,打造适应按需培训要求的培训主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将党校的职能定位为基本教育和基本管理。基本教育主要是发挥党校的优势,开展包括一般公务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和开展以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管理职能是要求党校的职能从单一的施教机构,转变为既是施教机构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由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师资库,按需聘请名师到大渡口区讲课或开设讲座;二是根据培训需求,策划培训主题,确立培训对象,组织干部到名校开展专题培训或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

公开竞争择优,引入社会优质教育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选择具有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资源和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党校公开竞争,竞争内容包括策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今年6月,通过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大渡口区聘请**一家培训管理机构开办了首期以“扩大对外开放与统筹区域发展”为专题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班。该期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主题、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新颖,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地合作教育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浦东干部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大渡口区讲课,另一方面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专题培训班。5年来,全区共外请全国知名教授5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干部700余人次。

二、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使培训内容由学员被动接受向自主选学转变

学员由组织抽调、学习内容由施教机构安排、学习方式以灌输为主,是过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惯例。这样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想学的没学到,需要学的没安排,学的与干的不相关等问题。近年来,大渡口区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积极推行自主选学,初步建立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推广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研究开发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等,还有文化、历史、书法、摄影、旅游等各方面知识,可以按需选学,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台上,专家和区内的干部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开展素质测试,量身订做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与高校或专业测试机构合作,对处级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缺点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为干部制订一份中长期的组合式教育培训方案,策划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

实行按需施教,科学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等差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培训。一是派干部到高等院校自主选学。培训期间,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由选学内容,培训时间结束时由施教单位作出学习鉴定。二是外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将理论知识丰富、创造性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干部,选派到上海、广州、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同行业、同系统的干部集中时间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四是开展普及教育培训,开设公共讲座,培训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知识等。

三、坚持培训管理信息公开,使培训管理由时间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强调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却不作明确要求。大渡口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从简单强调干部培训的时间管理向注重培训效益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制定科学的学分管理办法。大渡口区制定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基础分+综合分”的双百分制实施考核。在5年内干部必须完成基础学分100学分,综合学分100学分。基础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即干部参加各级各类脱产培训完成的学分,共100分。综合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即培训效益的情况,即干部在职自学、理论成果、工作实绩等所获学分,共100分,分别为40、20、40学分。在职自学主要包括参加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或本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在线学习、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理论成果主要包括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学术著作等;工作实绩指得到各级表彰的当年加学分,出现重大失误的当年扣学分。

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恢复、新建党校以及各类干部院校。解放战争中迫于战争形势停办的一些党校开始恢复,大批新党校开始组建。1953年10月,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完成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就必须大大加强党校的工作。全国省市以上的党校得到恢复、组建,各级党校和省市委党校的教学任务不断扩大,党校体系初步形成。1954年12月,中央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主要对马列学院和中级党校在干部轮训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1956年2月,中央又了《关于加强初级党校工作的指示》,对初级党校的主要任务、教学实施、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等进行了规定。为了培养财经、政法等方面的干部人才,我们学习苏联经验,建立了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

(二)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1950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了试办干部业余理论学校,加强干部理论培训的号召。1951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3年4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为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195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党各方面的高中级干部,调入党校轮训,以有效地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水准,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这次轮训,对于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着力加强干部文化教育。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立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工农大众开门的总方针。1950年12月14日,政务院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3年12月,中共中央的《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对开展干部文化教育的目标、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或文化补习班的学制、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和制度等也进行了规定。为完成干部文化教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补习学校,吸收不同文化程度的工农干部,给予适当时间的文化教育,尽可能地使全国工农干部的文化程度能在若干年内提高到相当于中学的水平。到1953年,全国已有87所工农速成中学,1168个班,在校学生达51079人。

(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正规化。为了促进干部教育的规范化,中央了一系列指示、决定、通知、规定等,如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党的文化教育工作问题的指示》,1950年政务院下发的《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学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1951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3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61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等。这些文件对这一时期干部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对象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二、“”结束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恢复、发展时期

“”期间,干部教育工作受到极“左”路线的摧残,正常的干部教育工作秩序被打乱,各级干部教育工作机构、党校陷于瘫痪、半瘫痪,甚至被撤消。“”结束后,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左”倾错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十年内乱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

(一)恢复、重建并逐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1977年3月,中央党校复校。同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抓紧培训干部,把干部教育工作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1983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对党校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材编审等作了原则规定,对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对党校的规模、党校的编制和经费、党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等作了相应的规定。1988年中央决定筹建国家行政学院。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干部教育主管机构(二)突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1980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1983年10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干部培训规划要点》,指出有计划、大规模地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连续性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些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战略地位,对全面恢复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三)把加强学历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干部教育培训要以解决我国四化建设的问题为中心,学习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实际情况、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技能以及外语等。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主要应当学习文化,包括语文、数学、史地和自然常识,凡有条件的都应争取在1982年达到初中或高中水平。1984年《中共中央转批<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要求,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人才,要优先培养。对于45岁以下、不到中专文化程度的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速度。1985年,全国45岁以下干部参加高中、中专学习的136万人,毕业结业47万人。

论文新中国6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程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是初步形成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的时期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坚持一手抓政治理论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中青年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一手抓业务知识培训,开展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遍培训,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把干部教育培训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落实干部教育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1990年9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1994年5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1995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2000年6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面对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1年5月,召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

(二)以政治理论培训和能力培养作为培训的重点。1991和1996年,中央先后印发了《1991-1995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1996-2000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这一时期干部培训的主体内容,完整地转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上来。全党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以此为契机,兴起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潮。2001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指出干部培训要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为主要内容。

(三)初步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多种渠道。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建立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党中央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规范了脱产学习、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初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与自主参训相结合的干部培训运行体系。为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多元化需求,在加强党校系统的教育培训职能外,建立了国家行政学院和地方行政学院,为公务员和专业干部培训开拓了更广泛的渠道。为了学习国外发展经验和先进的科技知识,中央和国务院开始有计划地派遣一些干部到国外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及时更新,理论视野也进一步开阔。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轨道的时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决策,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轨道的新时期,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各级干部的头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对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学习《文选》作出部署。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先后进行了50多次集体学习。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召开后,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都参加了中央举办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对全国5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轮训。对5000名县委书记、县长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集中轮训。党的十七大以后,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轮训,对2000多名县委书记进行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集中轮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03年,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5年内对县处级干部轮训一遍。之后,又制定颁布了《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建设五年规划》。2006年,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2007年,中央颁布《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省部级干部500名,地厅级干部8800名,县处级干部10万名。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2008年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条例》等文件,对下一阶段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总体布局。这一时期,中央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和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干部教育总体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在继续办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同时,中央于2005年3月创建了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中央又创办了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形成了干部教育“一校五院”的“国家队”,构建起了改革、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经验

(一)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必须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头脑。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都把每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各级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成效,也是保证干部教育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所在。

(三)必须以增强执政意识和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始终注重执政能力培养,引导和推动干部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学习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始终,以是否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是能历教育培训包的开发应充分利用好以前项目实施成果,通过认真收集和整理,再进行深层次的完善和系统化的延展;

二是能历教育培训包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开发过程,应在现有技术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类别、分阶段的对不同资源进行开发、完善和改进,保持创业技术服务包的完整性;

三是在能历教育培训包开发过程中,先确定核心技术资源,然后随着技术资源的逐步完善,可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不同需求再选择搭配,进行模块化组合,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2、开发农村劳动力能历教育培训包的主要设想

能历教育培训包是整合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等技术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包,包括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内容,涉及教材、操作模块、课件、教辅资料、案例册、培训标准、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技术资源。能历教育培训包的开发是在以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收集整理、完善补充能历教育所需要的技术资源,逐步组合成一系列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模块化的能历教育专业培训包。

3、开发农村劳动力能历教育培训包中的教学资源包

教学资源包,一般以1教学时段(45-60分钟)为单位,要求能涵盖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能提供较为齐全的各类本时段教学所需的数字化资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动画、成品课件、同步练习)。

各类资源均应采用通用格式,应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其中如有引用的资源应注明来源)。

教学资源包涉及的媒体类型参照以下技术标准执行:

①文本文件:采用.DOC格式;

②视频文件:采用.WMV流媒体或MPEG格式;

③音频文件:采用WAV、MP3格式,声音质量不低32KBPS。语音要求清晰,无杂音;

④动画文件:采用GIF、SWF、FLA格式,并附带原始文件。动画(二维,三维)画面连贯,表现力强,可配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语音讲解。动画窗口大小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以能够清晰表现画面内容为基准;

⑤图片文件:采用JPG格式。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低于256色,色彩要求较高的图像建议使用24位真彩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12级,线条图可以为单色。图像尺寸以能够清晰显示图像细节为宜。扫描图片分辨率不低于200DPI。图片文件不宜超过5M/张。

⑥成品课件:一般应提供原始文件,并压缩为RAR文件。课件要以专业内容的表现为依据,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课件中各种热区、按钮等交互的设置要合理,标示一致,清晰易辨。声音、动画、视频要设置播放控制按钮。

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继续教育

(一)、为提高本院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院鼓励在职职工可根据自身条件参加不脱产的自学、函授、电大、夜大学习,但继续教育前必须提交个人继续教育申请,报院备案,否则院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二)、学习期间,如需占用工作时间,各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学习时间,一切费用自理。

(三)、新职工在未转正定级前参加各种学习的,不执行本规定。

(四)、通过自学取得的学历证书统一交院综合办公室办理验证手续,验证费用由本人自理。没有经过验证或验证为虚假学历的,院不承认学历,并对弄虚作假者给予相应处罚。

二、学习培训

(一)、各单位根据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年初元月15日前制定出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报院统一组织实施。

(二)、培训包括适应性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安全、质量培训等。

(三)、学习培训期间待遇:按院有关规定执行。

(四)、学习培训费用如书本费、车船费、住宿费、培训费等由各分院负担(职称考试、评审、执业资格、工人等级培训除外),但必需经院负责教育培训的部门签字后,财务方可报销。

(五)、院提供一定学习经费,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凡中级职称及以上者,每年每人可报销100元资料费,报销时凭购资料发票及所购资料(必须为外语、计算机或从事的本专业学习资料)。

(六)、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要登记,且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奖励

(一)、奖励对象:由院人事部门组织报名,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且取得资格证书的在职职工。人事部门报名前,须经院审核同意。

(二)、奖励范围:专业技术资格包括:经济、会计、审计、统计;执业资格包括: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企业法律顾问、律师等。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奖励专业可作适当调整。

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文博系统的正规学历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覆盖全国的文博教育专业网络。1984年,国家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了文博干部专修班,1989年联合成立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先后培养了500多名文博系统业务骨干,1993年至1995年,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采用馆校联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文物系统急需的专业人才。1998年4月,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联合创建了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设立了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科技保护等4个专业,其他高校的文博院系也有了很大发展,如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等。迄今为止,我国已有22所高校设立了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科技保护、古建筑维修专业,培养了众多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文博系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同志现已大多成为文博事业的骨干力量。

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稳步发展。文博系统职工在职培训,一直是文博教育培训的重点,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要求和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了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不断加大职工在职培训的工作力度,同时利用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优势,采用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形式,重点培养和培训文博事业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九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60多期,培训职工2500多人次。截止到“九五”末,全国文博系统干部职工有1万余人次已经接受了各种类型的在职业务培训,占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七分之一,大大提高了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文博干部的培训工作。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了“少数民族文物研究生进修班”举办了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期“少数民族文物干部培训班”对新疆、西藏、青海、广西、云南等10个省区的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为适应文博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文物局对全国文博系统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组织专家对八十年代末编写的系列“文物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出版了修订本,加强了文博教育培训的基础工作。

通过利用国际合作培训文博人才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文物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挪威、印度、波兰、埃及等十多个国家合作进行过文博专门人才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派遣人员出国进修,深造,另一方面邀请国外专家来华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同时,针对国内文博行业专业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积极与国外进行政府项目合作,于1996年建立了中意合作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02年在北京建立的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等,有针对性地将国外文物保护修复的科技成果、技术、资金、设备应用于国内文博教育培训领域,此外,我国已正式加入了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派代表参加了ICCROM大会,2002年邀请其总干事访华,加强了与国际文博教育培训权威机构的联系,中外教育培训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文物、博物馆管理和业务工作上的差距。

最近,国家文物局在国内部分高校及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开展了高校文物、博物馆专业及相关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得到了许多高校和文物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收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反馈材料,初步分析后可以得出:学历教育方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九所学校五年来共培养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文物保护技术和古建筑等专业本科生近700人(其中文物保护专业近100人)研究生120多人,在职教育方面,此次调查的10所高校,17个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五年来,共培训16780余人次,时间以15天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培训类型有举办讲座、培训班、进修班、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培训对象涉及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各级博物馆馆长、保护修复技术人员、文物鉴定人员等。其中考古及博物馆学方向1400余人次,各级管理干部370余人次,古建筑维修方向450余人次,文物保护修复方向360余人次。此次调查涉及范围虽然有限,但调查对象均为目前国内进行文物、博物馆教育培训较为成熟的高校及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科学分析我国文博系统教育培训的现状提供了可靠依据。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博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看,熟练掌握文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能够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各级、各类专业管理干部普遍缺乏岗位培训,文博系统持证上岗、资格认定、资质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落后于许多行业和部门,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全国范围内培养大专以上学历文博人才的高校数量仍然偏少、专业设置不均衡、培养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文博事业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要。

2.文博在职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计划。文博教育虽然形成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国际合作培训等多种方式,但各种方式之间缺乏系统协调,有机结合,培训规模偏小,参加培训人数偏少,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和文物行政部门没有在职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其他高校及培训机构也因与文物行政部门或相关单位缺乏有机联系,发展艰难,在职教育培训尚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文博系统教育培训发展的主要因素。

3.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在机构设置、人员培训和经费投入等方面体现出来,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应作为基础建设重点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文博教育培训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地位仍不相适应,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形成具有统一规划的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经费在文博系统的事业费中所占比例较小;分级、分类的科学培训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博教育培训发展的瓶颈。

4.现有文博教育培训发展不均衡,根据国家文物局1999年对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调查的结果,我国目前考古专业与博物馆专业基础较好,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而文物保护规划、文物科技保护、古建筑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其中,文博管理理论、文物保护理论方面的专业人员匮乏的现象更为突出,造成文博基础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目前的教育培训主要针对专业技术展开,难以满足文博系统中高级管理人员对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文博系统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的现象,已经成为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

以上困难和问题,涉及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及与其相关的许多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当的时间和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只有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时期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才能使文博教育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思路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在我国漫长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修订通过的《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物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是指导新时期文物工作的基本准则。李岚清副总理强调指出:要认真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提高文物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对文博系统2003年的四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一项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事业的队伍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艺的传承工作,逐步形成文博专业的人才梯队。逐步确立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的管理思路,并采取适当方式对各级文物管理骨干等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单霁翔局长强调,要把文博人才队伍的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基础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造就一批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管理强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会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文物局会议对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我在这里谈一下对加强文博地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文博系统的许多干部对文物、博物馆工作的规律虽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缺乏深入探索,对市场经济规律、国际通行规则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文博系统,包括高校文博专业和相关专业都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放开视野办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大幅度提高队伍素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摆在首位,做好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努力提高文博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1.继续完善文博系统在职干部教育培训政策和法规体系,在贯彻落实《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及相应实施办法》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制订、完善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大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为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政策保证。

2.进一步深化在职教育培训的改革,制定管理制度和相关办法,逐步建立适应文博事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需要的,开放、流动、规范、协调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通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的规划、协调、对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分级、分类实施客理运行机制。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本地区文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把教育培训、资格认定、持证上网和年检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模式。这项工作已经列入了国家文物局2003年的重点工作,希望有关高校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3.建立多渠道的文博事业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在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共同为文博事业教育培训投资,并有计划地吸引国外机构和资金进入文博教育培训领域。

4.建立文博系统教育培训基地网络体系,发挥中国文物研究所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的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地方文博单位建设区域性培训中心,努力做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和教能质量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各地文博培训中心在人才培养、知识和技能的传播、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大力开发、整合和充分利用包括文博系统在内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等现有继续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逐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水平。加强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充实和完善高等院校的文博专业和文博系统急需的相关专业,在体制上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同时,继续推进“馆校结合”,除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外,还要依托文博教育培训实力较强的相关高校,建立若干文博教育培训网点,承担部分文博在职教育培训任务,发挥高校在文博教育培训中的师资优势和骨干作用,合作培养文物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6.加强文博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加快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资队伍的作用,聘任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进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展知识领域。掌握教育培训师资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师资信息库,实现师资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受。

7.有针对性地为管理型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设置相联系的教育培训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全国各地各级文物相关局长、博物馆馆长、文物保管所所长、考古所所长等进行岗位培训、轮训。针对行业需要,对不同职称专业技术干部进行在职与脱产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规章的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采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培训手段,提高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

8.对于一些传统技艺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紧迫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文博单位开展“师承制”试点工作,给予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

9.对于西部地区的文博继续教育工作,在政策制订、经费投入等方面将重点倾斜,积极鼓励东部地区选派优秀文博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研讨班和培训班,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博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