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院校改革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医学院校改革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一、构建一个中心理念———教学方法关乎“教”与“学”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至少已经有11年的语文学习体验。但对于诸如“什么是语文?”“为什么到了大学阶段还要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何在?”“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应当怎样学学语文?”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认真思考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方法按其本意,不仅指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构成了教学方法体系中两个矛盾的侧面。”所以,让学生明确上述问题自然成为大学阶段学学语文的第一课,也成为学生学好大学语文及今后人生语文的一个必要的链条。对上述问题理解不透彻或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学生学学语文的方法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准确而透彻的解读上述问题,成为教师教授大学语文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鉴于大学语文课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课程定位,对于上述问题的解读不能采用耳提面命式的灌输式教学法,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堆砌到学生那里。而应当“首先研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课文文选的讲读前,用2学时的课时,设置一个题为“漫谈大学语文”的讲座,在一个相对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知无不言地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期间融汇学生中学阶段的所学,大学语文课程中将要涉及的相关内容,贯穿文学鉴赏理论的知识,引导学生梳理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而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也正在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侧重点不同,大学语文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在于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引导性、示范性的解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气质、滋养心灵、健全人格的作用,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医学与文学尽管属于不同的科学体系,但在关注“人”这点上不谋而合,医学疗救的是人身体的创伤,而文学关注的是人心灵的安顿。明确了这两点,学生对如何学学语文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再将目光聚焦在中学语文所关注的对字词的解释和段意的分析,而是通过本文的解读,提炼出关乎“人生”“生命”等普遍性的感悟,从而对今后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漫谈大学语文”的讲座,激发了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愿意主动地去接近经典,为下一步学习文选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选择两种基本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有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尝试选取多种教学方法,相较而言,以“讲授法”和“讨论法”为主。

(一)讲授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授法是以教师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为主要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鉴于大学语文课内容多、课时少、所讲篇目大多为思想博大精深,词采华美典雅的经典名篇等因素,运用讲授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上45分钟的时间,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借鉴。但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点带面的讲授法。学生进入大学以来,已经学习了至少11年的语文,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的积淀。但全都是零散的、片段式的。所以,在大学阶段,亟需一种可行的方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气质、净化心灵。所以,运用专题式的讲授方法恰恰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举例而言,无论何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都会选择7至8首唐诗,一般而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均有入选篇目,而且,至少2至3首是中学阶段学过的,那么,这些篇目怎么去讲?笔者开设了一个“唐诗与‘诗唐’”的专题。将唐诗的解读放到整个唐朝的背景中去,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唐”理论去解读唐朝是一个诗歌成为全民社会化活动的重要媒介和载体的朝代,是一个人人写诗、人人爱诗、人人读诗的对诗歌狂热追求的朝代,了解了这个背景,学生理解唐诗为何兴盛,诗人在唐代为何受到尊重等问题就非常容易。此外,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勾勒出唐诗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不同面貌及产生的原因,将入选的7至8首唐诗全部放在相应的时间段去解读分析,学生就会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除了课本精讲的这些篇目外,阅读课外篇目也会有章可循,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讨论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讲授法虽然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毕竟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容易流于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的思想,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此外,讨论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学生独到的见解会冲击教师的既有思维模式,发现自身的不足,拓宽思维的广度。所以,讨论的过程不仅是一个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举例而言,《垓下之围》是《史记》中的经典片段,出自《项羽本纪》,塑造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凉与豪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仅仅负责对文意的简单疏通,其余的时间全部交由学生课堂讨论,讨论的初始论题由教师设置:“‘诀别虞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个?”“项羽自刎前,明明可以渡江,但为什么选择了放弃?”“你赞成项羽自刎吗?”学生会对既定问题展开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会自行牵扯出相关的问题,比如项羽失败的原因;与刘邦相比,输在哪里;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对当今人生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一步步接近课文的教学目的,在轻松、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探讨“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看待生与死”等严肃的论题,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懂得“尊重生命”,能够“正确的对待生与死”,《垓下之围》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与“学”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而教师的教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目的,学生按照目标要求的学,才是教学过程的目的。因此,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上述讲授法和讨论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并不意味着一堂课上只是单纯地运用其中一种,而是根据教学实际,交叉灵活运用,并尝试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1.诵读式教学法。这是让学生在初步领会课文(认字、解词,懂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逐步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朱熹曾对诵读提出要求说:“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数通,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大学语文当中的古代诗词,朗朗上口,意境浑融,例如《蒹葭》、《春江花月夜》、,均要求学生高声朗读并背诵。

2.以欣赏活动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语文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诵读、揣摩、体味、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处,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该方法,根据条件,聆听文选相应的录音,观看视频片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讲《诗经》的时候,播放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会上演绎的《关雎》,之后请学生来谈感受,学生会总结出———《诗经》本是和乐的,之后再去讲解《诗经》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学生就会非常直观。

3.练习式教学法。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书面作业或实际操作,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适当辅助此方法。比如,学完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后,可布置学生去读林语堂、李敖等仿写的《不亦快哉》,之后自己去写一篇《不亦快哉》。以上是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析,要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摆脱传统教法的禁锢,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还必须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来加以保障,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作者:郭静包红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