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

【摘要】该文选择旅游主题单一的城市——延安为对象,分析了延安市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策略,加强统一规划,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带动都市农业旅游,实现延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都市农业旅游;延安;可持续发展;策略

都市农业旅游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以都市农业的经营模式、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等吸引游客,实现旅游转变的新型旅游方式。它不仅拓展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使城市旅游趋向丰富和新颖,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新模式。因此,如何将延安市的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对促进延安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都市农业是一个广义的地域经济的概念,是在城市功能辐射区域内形成的[1],在国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而在我国的兴起不过短短10多年的时间[2],但都市农业旅游在我国中心城市发展迅速[3],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延安旅游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单一的红色旅游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发展旅游,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如何加快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是实现延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资源角度分析,延安市具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的基本条件:

1、特色的黄土高原农业文化优势

延安市是陕北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性城市,它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区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首先,山地高原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及独特的农民生活方式。其次,以黄土高原为特色的陕北区域农业景观,和相应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相对稳定的农业格局以及由此形成的黄土农业文化,是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特殊优势。

2、革命圣地的“红色农业”优势

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有其独特的“红色农业”背景,比如,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是延安“红色农业”的源头。延安具有丰富的红色农业旅游资源需要当代人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其他任何区域所不具备的优势农业旅游资源。

3、独特的农业物产景观

首先,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出产丰富多样的农副土特产品,具有发展北方城市农业旅游的潜在优势。其次,高原地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高原山区特定的植物景观,两者共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物产景观资源优势。

4、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家饮食优势

陕北黄土高原区依靠其特有的农作物和风俗文化,保存了完整的区域乡村饮食文化。首先,有丰富的农家乐资源,如省级“文明村”谷咀村,民风淳朴、村庄建设错落有致,农家特色鲜明,有典型的“28户”农家乐小院,接待能力可达200人次。其次,有独具陕北特色的自然性、保健性农家饮食,形成了多种特色风味食品,已经成为农家乐及农家饮食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从农业资源的拥有程度看,延安具备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条件。通过对特殊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延安旅游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观念和发展模式的限制,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并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属于渐进式自然演进,总体上处于自然发育的状态。这是制约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1、发展规模普遍小,缺乏规模效益

根据国外研究表明:都市农业旅游中观光农业的半径为29.5公里,才能发挥最佳效益[4]。由于受短期效益思想的支配,延安都市农业旅游规模狭小,项目规划粗糙,缺乏文化内涵,形象不佳,营销落俗。大多数以分散的小户个体农家乐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缺乏合理规划,发展无序

目前,延安都市农业旅游缺乏必要的产业规划,即使是简单的“农家乐”也是项目雷同,近距离重复布局,低水平盲目扩张。迄今为止,政府尚未组织力量编制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上来,从全局上对这类项目给予科学引导。

3、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形态创新

目前,延安都市农业旅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条件,一些地方发展以餐饮为主的旅游农庄;二是依托当地果园资源发展起来的采摘观光旅游。但普遍规模小、季节性较强。产品模式单一,缺乏有突出特色的拳头产品,吸引力度不够。而且经营者多是当地农民,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在农业旅游模式和形态上进行创新,难于持续发展。

4、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服务特色

由于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初级化,直接导致了项目品位不高、品牌意识弱、不重视长线投入、服务缺乏特色。

5、都市农业科技含量低,缺乏旅游文化内涵

延安市农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内同类城市的差距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未能充分利用都市农业高科技化、现代化等多种功能,将都市农业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

6、都市农业旅游管理水平低,经营效果欠佳延安都市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其管理者主要是以当地农民为主,从经营效果看,以一日观光美食游为主,度假功能不突出,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不够,产业带动性不强,综合效益不高,经营效果欠佳。

三、延安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

1、确定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针对延安市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要发展延安特色的都市农业旅游,首要的问题是确立发展的模式。发展模式的确立是做好旅游产业规划、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前提。从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内容分析,其发展模式应该是:

(1)农业产业观光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现有的农业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引导,引起人们对农业旅游的兴趣,以观光的形式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主要是形成“公司+庄园+农户+游客”的新产业布局。

(2)农业园艺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建立农业园区,充分利用农业科研、实验优势,着力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通过展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诱发人们旅游的动机,促进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目前,延安的旅游发展还没有触及农业园区,是一个空白。从长远发展看,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延安市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旅游业资源开拓的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模式。(3)体验参与性农业旅游模式。体验参与性都市农业旅游就是在都市农业旅游的过程中,使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创造的旅游模式,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针对当代都市人,农业知识和农业生活缺乏的特点,利用农业田园、农庄等必要的体验条件,使旅游者在旅游中增长农业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乡土文化,调节旅游人文气氛。

(4)休闲度假农业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是发挥都市农业旅游的休闲功能,满足当代都市人群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价值趋向。开发以农业、农村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使当地的农业资源成为都市人群接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途径。

2、合理设计延安都市农业旅游的空间格局

科学合理的都市农业旅游的空间格局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效益,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按空间距离、服务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有机结合的要求[5],笔者通过调研认为,距延安市区半径50KM以内的区域为延安市内圈层。它们距离延安市区较近,可以使旅游资源串联,在发展延安市都市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合理组合旅游线路,有利于发挥观光、体验型旅游的功能;笔者认为距延安市区50KM以外的区域为外圈层,能够对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发挥辐射作用。这些县区具有原生态的旅游环境,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观光、体验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城郊田园休闲体验区为腹地圈层。主要指延安市郊区农庄与田园地区。适合进行工作间隙的休闲体验、观光娱乐的区域。

3、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在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中,体现人文价值,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的统一,实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又称为绿色旅游[6],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理念。都市农业旅游与绿色旅游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外在互动性。要把倡导绿色生态旅游,走生态化道路,作为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在推进延安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最终实现城市和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4、树立大旅游观念,突出“农人”为本

延安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75%左右,因此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必须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即“农人”)。例如:宜川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该县先后在旅游环线建起了梨园、柿子林等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及观光果园10个;在全县大力发展农家乐34家,每天接待能力超过2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就业率;同时该县开发壶口斗鼓、剪纸、黑陶、布艺等民间文化艺术商品,增加了农民收入,旅游业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以“农人为本”发展都市旅游是投入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增收之路。

5、树立品牌意识,突出产品特色

特色和品牌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7]。要在充分挖掘本区域独特的有形、无形都市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的都市农业品牌产品,实施品牌策略。在保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文化的发展,注意避免出现唯“农”而“农”的趋同,重点突出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6、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就是要通过对各县区旅游资源整体规划、统筹开发、联合营销,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线路景观的优化布局,推行和打造各县区之间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打造产业链条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7、实现生态农业旅游与红色旅游并重发展

红色旅游是延安最大的特色。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必须要将“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旅游”相结合。红色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道路[8],寻求生态农业旅游与红色旅游的有机契合点;借红色旅游的辐射能力,带动沿线或相关景区的开发[9],尤其是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都市农业旅游是红色旅游重要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在经营理念上必须要实现“红绿结合”,使当地旅游资源整体联动,促进本地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总之,要突破延安市旅游发展的单一性制约,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旅游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文君.都市农业旅游与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5,(6):915-919.

[2]蔡庆丽.都市农业与都市农业旅游[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66-68.

[3]熊伟.康刚.重庆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3-97.

[4]马瑛.西安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3-07-11.

[5]周晓芳.喀斯特地区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地理天空,2002,(5):21-22.

[6]袁书琪.孟铁鑫.缪芳.论红色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J].福建地理,2005,(4)30-32.

[7]陈文君.广州都市农业旅游深度开发探讨[J].热带地理,2005,(3):263-267.

[8]佟敏.黄清.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及趋势[J].中国林业企业,2005,(3):25-27.

[9]栗娟.论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北方经贸,2006,(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