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摘要:党的"十五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贫困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较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金融服务的缺陷,导致融资困难,对此,本文从金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金融对策

党的"十五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贫困地区的巴中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巴中撤区建市以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巴中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了专题调查。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发展势头较好,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10.7万户,私营企业756户,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已达5.69亿元,从业人员和雇工达22万人。特别是近几年私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大户不断涌现,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混合所有制开始出现,一些个体工商户开始由单干型或家庭经营型向股份合作、合伙及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全市已发展个人独资企业548户,合作企业11户,改制企业32户,有限责任公司121户。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的企业1320户,100万元以上的37户,其中500万元以上的4户,外资企业9户。

2、经济实力增强,对社会的贡献增多。据调查统计,自1993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注册资本增长了8倍,户均注册资本由1993年的2200元增加到5346元,增长1.5倍;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商品零售额2001年已达8.6亿元,比1993年增长10倍。尤其是在竞争性领域充分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小型、分散、灵活、多样、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亿元,比1993增长7倍,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5.3%,资金利税率达到27.5%,比同期国有企业的5%高出5倍。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个体经营经济累计为国家纳税5.1亿元,2001年为国家缴税1.1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19.2%上升到47%,成为仅次于农业经济的第二大财源。同时,几年来还交纳各种规费、管理费2.7亿元,为教育、道路建设、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8000余万元。吸纳社会就业人员4.3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分流职工2.6万人。

3、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渐趋合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传统的农业、加工业、餐饮服务业等领域呈现出活力,而且已进入教育、卫生、科技、建筑、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广告、信息、文艺、旅游等新的领域。据统计,全市有生产型企业345家,民办科研、科普机构5家,中介信息服务机构11家。从行业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占22.9%;第二产业占14.3%;第三产业占62.8%。

4、资本渗透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大户在原始积累基础上,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实行资本渗透。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购买国有资产有1101人,收购门市、厂房面积1.56万平方米,金额达3130万元;租赁承包企业3518人,租赁金额达2434万元;参与股份合作103人,参股企业50人。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后天失调",仍存在许多"阻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化经营普遍,市场生存能力弱化。

2、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制约严重。据调查,到2001年底,巴中市金融机构向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余额为2.65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极不相称。据对平昌县50户个体工商户和30户私营企业的融资情况调查,他们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为:家庭积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从这三个渠道融资的比例分别为55%、36%、9%。由此看出,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支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家庭积蓄和民间借贷,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只有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实现自我积累,但往往丧失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据调查,影响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业主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或是抵押担保不足;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其经营业绩、主要核算指标无法真实反映,缺乏银行贷款需要的业主信用资料;三是银行缺乏对私营经济业主经营活动的有效监控措施;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具体的金融机构支持,如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和大行业。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quot;三农",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在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导致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信贷支持;五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集权过渡,其基层行无贷款放发权。

3、税费负担重,自我积累少,经营环境不宽松。自1998年以来,巴中市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六统一、一监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乱收费的问题,但近几年来又有所反弹。据调查,虽然现在乱收费少了,收费的部门都有正规的红头文件,但收费的项目仍然太多,税赋重,已使非公有制经济不堪重负。据抽样调查,非公有制经济税费负担占比达21.5%。

4、合法权益保障不够,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主要是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其管理涉及工商局、质监局、劳动局、工商联、个协、乡镇企业局等部门,但在保障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时相互推诿,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5、缺乏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在全市私营企业中,企业名牌产品少,非公有制经济缺乏"名优特高尖精"产品,其结构调整难,产业提升步伐相当缓慢,缺乏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既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的信贷市场。因此,金融机构要更新观念,站在经济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众多的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市县区域,各商业银行上收基层行贷款权,对大量私营企业来说,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增加了贷款难度。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根据私营企业经营特点,商业银行应及时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县级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增加贷款规模,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有市场发展前景、信誉良好、有还本付息能力的中小企业,要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对一些极为优秀的企业可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甚至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要正确处理建立信贷管理责任制和调动保护基层行处及信贷人员积极性的关系,在健全风险防范制度,明确贷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起相适应的贷款激励机制;根据贷款利率与贷款风险相匹配的原则,适当确定私营企业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对效益稳定、信用状况好的企业,贷款利率可不浮或少浮,相反则适当上浮。

3、改善金融服务方式。各金融机构要与私营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机制,成立私营企业信贷管理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信贷员,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和资信情况,依据企业用款总量、进度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贷款计划,及时足额解决私营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逐步探索建立私营企业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要切实加强贷款管理,配合贷款责任制的落实,建立有效地贷款跟踪检查制度,确保贷款质量,把积极增加贷款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私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首先,要利用资金和信誉方面的优势,为其结算、汇兑、转帐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清产核资等提供支持和方便;其次,要深入客户调查研究,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为私营企业服务的信息库,逐步培植私营企业优秀客户群体,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制定扶持政策。如通过公开听证确定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取消不合理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对内开放,允许民间投资进入更宽的投资领域;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成立全国性非公有制经济的信用担保基金和私营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私营企业的融资担保。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特别是私营企业贷款评估、担保以及人才开发、培养、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