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讲解练习教学论文

语文讲解练习教学论文

〔关键词〕讲解;练习;目标;“启发式”;语言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之风已吹便全国的今天,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讲得多,练得少

目前课堂教学中确实注意了讲练结合,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讲得多,练得少。比说字、词教学,有许多生字生词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而实际上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学习。至于对课文内容、结构、语法的分析,教师多是自己包办讲析,即使穿插一些提问对话,也只是一种点缀。因而,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的天下,学生仍处在被动从属的位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讲、练不当,无效劳动多

一位学生的发言令笔者深思,他说:“老师讲的都是我们懂了的,而我们不懂的老师反而不讲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没有讲到该讲之处,不必讲的却做了无效劳动。课堂练习也是如此,经常见到许多练习的设计过于简单浅易,学生可轻而易举地完成。许多提问也是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这些练习看起来不少,实际上是毫无意义又浪费时间,做的是无效劳动。

三、目标不明,随意性强

首先,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随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讲。其次,即使是教学目标明确,但是教师制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恰当,有的不符合教材的特点;有的脱离学生的实际;有的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教学目标似猜非猜的局面,自然就难以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密切配合,围绕目标进行学习。这种随意性的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启发”形式化

“启发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称教学原则,早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是对其实质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形式主义的做法。例如,许多课中都穿插了一些提问,有的提问很多,表面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那这到底是不是“启发式”教学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五、重“结果”,轻“过程”

有些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多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而对文章的选材组材、结构特点、写作技巧以及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却分析得很少,特别是对作者在写作方面与其他文章的不同特点和独具匠心的“妙处”所在很少研究。而恰恰这些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可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许多课重在分析“写了什么”,而忽视研究“怎么写的”。

六、忽视对语言运用的研究

语文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读写知识等。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等。语文教学中单就语文因素就涉及这么多,那么是否都应该并重而无主次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个主要因素,即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重点训练有关语言运用的能力。当前的语文教学对语文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缺乏主次,或者说是平均用力。讲解一篇课文往往是分析内容多;或者是分析章法多;分析写作手法多;而唯独对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分析少,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用词不当,更谈不上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和语句通顺畅达了。

七、支离琐碎,忽视整体

语文课中的阅读篇目都是完整的文章,就内容、结构各方面说都具有整体性。但有些课却忽视了这种整体性,例如字、词、句的教学脱离上下语言环境,层次段落的分析脱离整篇的章法结构,有的甚至完全应付考试,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割裂成若干小点作单项练习。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不能领会整篇文章的主旨灵魂和章法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不利。

八、教学程式呆板机械,缺少变化

不管多么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律照搬照套,那就会陷于化而失去先进模式的优势。教学方法亦是如此。当前语文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方法机械、呆板、单调、乏味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座谈会上一位学生说:“语文课总是总结几条写作特点,老是这样讲同学们都没有兴趣听。”学生的反映道出了语文课堂形式单一,教法呆板的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提出这些问题,是作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参考,以求广大同行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