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探究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探究

【摘要】课程建设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针对我院新开设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分为两部分,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理论主要涉及绪论课时增加,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连续性与模块化。考核方式改革多样化则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及格率。因此,围绕专业发展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对分易;教育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医学实验技术本科专业(101002),这是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而提出的。我校于2015年开始招收医学实验技术本科,其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科研素养的病理学技术专长,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可从事医学实验技术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病理技术,注重技能应用。作为新增专业,在专业方向与办学思路上正处于逐步的成熟阶段,课程建设也在逐渐成熟。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1]。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性及应用性很强[2],这门课程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与培养目标一致,值得教师们进行研究与探讨。下面仅就我校针对实验技术专业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略作介绍。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是目前大多院校所面对的问题。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要注重实验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总课时58学时中进行了适当调整,理论38学时,实验20学时,比我校其他专业该课程理论减少了4学时,实验增加了4学时。具体改革情况如下:

1.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1.1增加绪论课时。绪论课是教学开始的前言课、简介课、导入课,是对全书所讲内容的一个高度概述,如何讲好一堂绪论课是课程的一个重点,好的绪论课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今后的教学沟通与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主要讲的内容是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特性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并对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绪论讲的好,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与一系列核心素养[4]。在绪论中要注重语言美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从远古到现代,要求教师结合生活、临床娓娓叙来,还要穿插许多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科研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等小故事,这样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精神相一致。目前各高校所设课程正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5],对专业课教学渗透“课程思政”思想,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教育总体目标。而微生物绪论部分则更多的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尤其是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中有更多的体现,因此多花费点时间进行讲授是十分必要的,故实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绪论安排2学时,比其他专业增加1小时。1.1.2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化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6]。指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与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知识模块,进一步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设计教学内容、组合知识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7]。目前很多高校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方面应用较少[8-13]。对于微生物这门课程来说,知识结构比较零碎,学生反映知识点太多,内容枯燥,缺乏系统性,不便掌握与记忆,因此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教学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把在内容及时间上有连贯性、相似性、系统性的教学章节组成教学模块。用一根主线将知识横向贯通,建立适合的“葡萄效应”,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串起来。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学习要求上的整体性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就学生而言,一个模块学完后,应对该模块所学内容有全面而清晰的掌握,并会将该模块知识自觉应用到下一模块进行比较学习。根据教学章节内容,教学模块分为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病毒学总论、病毒学各论和真菌学共五个模块,各自包括不同的章节内容,每个模块有各自的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给以明确。(1)细菌学总论。包括1~7章的内容。从细菌的形态结构到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将噬菌体、耐药性整合放入该章节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感染的检测与防治原则。此模块内容是后续模块知识的基础,花费时间也较多,共12个学时。该模块教学中以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为主,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细菌长啥样(形态结构)?怎么培养得到(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出现(新陈代谢、遗传变异)?怎么样利用或消灭(消毒灭菌)?细菌如何对我们造成疾病(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我们如何检测细菌并预防与治疗细菌性疾病?在讲授中需要结合大量的细菌学图片、动画和视频来进行细菌形态与结构、生理等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变枯燥和抽象为生动与形象,从视觉感官效果上对学生形成刺激,加深理解与记忆。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会增加一个PBL案例留给同学们课后完成(方法见细菌各论),在案例中将医院感染与生物安全相结合,与免疫相结合,将知识更好的进行了整合,并对学生进行了生物安全与人文关怀教育。(2)细菌学各论。涉及章节内容多(8~21章),知识内容尤为零碎,主要讲解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总学时12。本模块主线各个细菌通用,那就是三性两法(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法),除此以外每个细菌还有菌属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特性,这都是学生掌握的内容。因此各论学习中要求学生“求同存异”。教学方法上讲授法为次,案例引入法与PBL相结合为主,并结合“对分易”[14]教学软件,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因课时紧张,PBL教学案例会在“对分易”微信公众号所建班级群给以推送,并将学生随机分组,分组人数最多为10人,讨论在业余时间开展,PBL教学案例数目不宜过多,我们总共安排了2个PBL案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案例引入法则在课堂讲授时开展,完全采用“对分易”教学模式,前后排4人进行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完成案例分析。每一个教学单元至少有一个案例且必须包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每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结合书本内容,这样变枯燥为乐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故事”中教师应穿插细菌的一些形态结构图片,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图片等,便于学生对该菌形成直观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3)病毒学总论。共涉及到三章教学内容(22~24章),课时较少,3学时。教学方法同细菌总论模块。模块贯穿的主线类似于细菌学总论,但又要结合细菌学知识进行比较。病毒长啥样(与细菌不同点在哪里)?如何培养病毒(有培养基吗)?病毒如何增殖(二分裂吗)?病毒增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遗传与变异,理化因素影响)?病毒如何致病(有代谢物吗)?如何进行检测与防治(与细菌检测与防治相同吗)?同样,此部分内容也是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大量的图片、动画与视频来演示。(4)病毒学各论。共涉及到十章教学内容(25~34章),计7学时。病毒各论内容与细菌各论内容编排不一致,不是按生物分类进行,而是采用传播途径与生物分类相结合进行编排,内容上更为零散。贯穿主线、授课方式同细菌学各论。(5)真菌学。所含章节少(35~36章),计2学时,以生物学形状介绍为主,在讲致病性与免疫性时总论与各论有机结合在一块来讲,授课思路:真菌生物学性状→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这样避免部分内容重复,内容紧凑,便于学生掌握。

1.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就是教给学生操作技能的时候给学生渗透“无菌”观念[15],可以说所有的实验全部围绕这两个字进行,而实验项目的设计则是实验课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课程培养目标突出“创新能力和注重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项目紧紧围绕此目标而设计。与理论教学内容模块相适应,实验项目也分为相应模块,只是病毒部分实验危险性较高且不容易操作[16]转为网络虚拟实验学习,具体项目如表1。在实验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连续性与模块化。如项目1~4是一些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是在细菌总论结束后连续操作4天,每天在同一时间开设,以保证细菌的培养时间,后面每一次试验必须用到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来做,因此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加上检测自己身体的细菌,同学们都兴趣满满。项目5~6为细菌学各论部分,分为两个模块,连续两天,安排在肠杆菌科学习完之后开展。在第一天球菌实验上完后随即接种粪便于各种鉴别选择培养基上,第二天实验即可挑选可疑菌落进行KIA生化鉴别培养基的接种,第三天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时间观察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病毒方面的实验安排在业余网络虚拟实验中进行,不再列出。最后一次真菌实验是一次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开始前一周即提前将实验要求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所要观察的标本,并记录各种食材表面真菌菌落的变化,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在实验课上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教师在课上观察同学们的操作及结果,直接打操作分数。这样同学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不愿意动手的同学也主动参与进来。

2考核方式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结合;实验课成绩与理论课考试相结合,从两个方面给以考核综合评分。

2.1过程性评价方法

实验成绩以操作能力结合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综合考虑,实验课中出现实验结果较好者(如革兰染色)直接给分,可以免去写实验报告;完成不好的同学则需要写实验报告,此项占10%;操作能力考核10%(以上共占20%)。网络学习完成情况(包括学习虚拟实验,对分易完成测试题,活动等)10%,因此过程性评价共计30%。

2.2终结性评价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70%,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以掌握内容为主,熟悉内容为次,了解内容为辅。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论述题和案例题等。

3总结

重视绪论思政教育以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来促进能力培养、改变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改革考核方式[17]以实现多元化衡量学生能力。在一系列改革探索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大纲,所有改革不能脱离“培养目标”。在新的课程大纲实施后,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上述多种方法的实施,加之考核方法的多元化,学生成绩不再以一张试卷来判定,改变了学生中流传的“微生物必挂”口头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及格率;与其他专业比较,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均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郝燕 郑计梅 原素梅 高艳萍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