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院立德树人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医学院立德树人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迅猛转型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赋予当代大学生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增强,价值追求呈现多样化。在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遭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利已观念日趋深入,社会价值与理想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下降。从事高校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们必须肩负“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深刻反思如何在教授英语及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要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在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上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实践科学化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关键词】个人主义;立德树人;英语教学;创新改革;科学化培育;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国家的重担,然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却让人担忧。西餐、咖啡、美剧,西方节日,以及沟通时经常性冒出的英语单词,寻求着彰显自身独特性格的生活方式,这一切凸显出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们的外语学习和文化交流使得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淡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立德树人”将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与方向。针对医学院校,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未来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水平,又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的合格医生。那么从事公共英语课教育的教师们又该如何完成在教学中“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一个较为独特而又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以“师风师德建设”为重要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教师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外语教师更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师德修养,以自己的身教印证言传,进而使言传化为学生的德行。

1.1教师要更新知识和技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3]。一个知识面窄,学术不精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无法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们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随之而大打折扣。强调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4]。同时,教师应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扩宽教学内容,分析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为同学们提供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艺术般的体验。

1.2外语教师更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

外语教师不仅要精通外语知识和文化,还要具有扎实而渊博的中国文化,做到博学多才。从事外语教学的老师们更应该不断储备中西方文化教育资源,拓宽自身文化视野,掌握中国英语以增强自我言说,以和谐、平等的理念去包容、借鉴他国文化,提升中外文化异同鉴别能力,明辨英语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殖民化”倾向[5]。此外,英语教师要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自己,具有正确的价值立场,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才能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保持头脑清醒,洞察复杂的表象下隐藏的事物本质和规律,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为隐形路径

2.1增进传统文化输入

英语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缺少文化动感而失去跨文化作用[6]。教学书籍中可适当增加中西比较类的文章或资料,扩大知识面,不要将知识局限于目的语文化之内,更要多涉猎本民族文化精髓,使教材成为传播中西文化的媒介。外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不仅可以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历史事实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来激发爱国热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其他任何一种文明不能替代与超越的。将母语文化与目的与文化交替互动性地传递与灌输,可以提升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识与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解构。我国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的关系应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制定系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扭转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失语的局面[7]。

2.2汉语文化成就外语表达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的“提高文化素养”主要是靠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予以实现的。外语教育就应该充分地导入中国文化的精华并寻求最贴合的外语表达。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如林语堂、巴金、林纾等,都是中国文学作家和文化专家,他们的译作成为权威经典。而当代青年翻译达不到这些前辈的造诣是何原因?答案就是前辈们具备扎实的汉语根底、积累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才成就了他们高超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母语与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发挥着显著的优势。“你说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法像数学那样精确计算,但是中国文化的魅力,经过我的意译,就能让西方人感动。”著名的翻译家、《江雪》的英译者许渊冲这样说[8]。当代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述一些从事外语学习和研究的大家的故事,讲述他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执着坚持的故事,增强学生们的精神力量,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2.3感化点滴式输入途径

在培养英语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意识、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有些学生把学视为获取钱和舒适生活的手段,重视专业课学习并视掌握英语是到外企求职,出国留学的必备条件,对综合素养学习考虑甚少,功利性思维让他们陷入到对物质欲望过度追求之中,精神生活缺失并且自私与冷漠,人成为了一种缺乏精神内涵的物化存在[9]。灌输式的精神教育和说教学生觉得很机械,只能接收却难以接受,很难产生共鸣。提升德育效果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不断改变、协调、进化的过程[10]。英语教师们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将德育教育自然而然恰到好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画龙点睛式的“点”到为止。教师们还要有意识的,敏锐地挖掘与课本相关又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案例。即授课案例应是鲜活的、有正能量的,或饱含哲理,能够启发学生,又或是鲜活的能够鼓励学生,触发其内心感触的事例。思想教育的精髓在于感化,点滴输液式的滋润,隐性教育的方式转变学生被灌输的逆反心态,润物细无声地持续浸润学生的心田[11]。老师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采用探究式、批判性思维、讨论式、辩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让英语课饱满起来。根据国际医学教育界和我国政府提出的培养要求,我国人文医学教学应当将尊重生命、关爱患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竭力维护生命和健康,作为人文医学教学的目标。可贵的是,大学英语教师在灌输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人文素养,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12]。“登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教师们应把握学科特色,把关爱社会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耳濡目染中渐渐熏陶。不论是大学英语或是其他课程,目标无疑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使“育德”与“成才”彼此交融,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完善的人格。

作者:周娜 张宏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