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

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

摘要:心理动词(psychverbs)是人的心理活动在语言中的“反映”,英汉心理动词既有相似点,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英语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连接角度考察母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母语迁移;心理动词;二语习得

一、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英语心理动词(psychverbs)是描述人的心理活动或者心理状态(stateofmindorchangesofstateofmind)的一类动词。是典型的二元动词。第二语言习得中关于心理动词的研究发现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感受者(experiencer)是指受感于这种动词表达的动作或状态的实体或人(Crystal,2000)。它与刺激物(stimulus)相对应。在心理表达中,有的句型是感受者占据主语(experiencerassubject/ES)位置,有的是感受者占据宾语(experiencerasobject/EO)位置。感受者占据主语位置的心理动词以感受者为出发点,其语义结构为“感受者-动词(-刺激物)”,动词不含“使成”义,表示已经形成的心理状态。感受者占据宾语位置的心理动词将某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归因于刺激物,即将心理过程看作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过程,其语义结构为“刺激物-动词-感受者”。含“使成”义。如:

(1)Experiencer-subjectverbs:

a.ThechildadmirestheStar.

b.Jimhatestheman.

这类动词还有appreciate,enjoy,favor,love,respect,tolerate,deplore,detest,distrust,dread,fear,hate,resent等。

(2)Experiencer-objectverbs:

a.TheStaramazesthechild.

b.ThemandisgustsJim.

这类动词有alarm,awe,bewilder,captivate,convince,delight,disgust,enchant,excite,frighten,frustrate,horrify,overwhelm,surprise,shock,stimulate,tease,trouble,unnerve,worry等。

英语中感受者做主语的心理动词比较少,这也说明英语里感受者做宾语的使用更普遍。这两类心理动词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给外语或二语习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国英语学习者通常会受汉语心理动词表达习惯的影响。

二、汉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

(一)心理动词语义迁移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比来理解和使用目标语。原因主要是在外语学习者的头脑里,早己内化且固化了母语系统,这无形中对目标语这一全新语言系统的学习造成障碍。因而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当英语学习者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项目,他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母语中与这个词语义相近的词条并将两者对等起来,即所谓的“假定同义性”(俞理明,2004)。例如,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动词尤其是心理动词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如,﹡Ifrightentheexam.(我害怕考试。)和﹡Ipleasethedog.(我喜欢那条狗。)而正确的形式应该是:Ifeartheexam./Theexamfrightensme.和Ilikethedog./Thedogpleasesme.这两个句子的错误之处正是由于假定同义性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对应汉语“害怕”和“喜欢”的心理动词包括EO动词和ES动词,即在语义上有相似性,可以构成同义句对,Ienjoyit和itdelightsme就是这样的同义句对。而汉语所对应的只有ES动词,不含“使成”义,中国学生如果照搬汉语中的词汇语义就会出错。这些动词对,除like和please之外,还有fear和frighten,forget和escape,wonder和amaze,enjoy和delight,notice和strike,believe和convince,admire和impress,mind和upset,fancy和attract等。

(二)心理动词搭配错误

英语里有些心理动词如worry,puzzle等的及物与不及物形式同音同形,而语义和句法结构不同,不及物动词带上相应的介词后句法功能类似于心理状态动词,只表示状态。每个词都以感受者作主语,而刺激物表达在介词短语里,介词中心词因动词而异。这与汉语中这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即感受者作主语)相同,因此,习得中会经常引起混淆。如:

(3)﹡a.Billworriesthecat.(比尔担心那只猫。)

b.Billworriesaboutthecat.

(4)﹡a.Idon''''tbotherthecat.(我不烦那只猫。)

b.Idon''''tbotheraboutthecat.

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不及物心理动词时容易受汉语心理动词后接无介词宾语的影响造成介词搭配错误。除上两例之外,还有如:rejoicedabout;marvelabout;approveof;reactto;cheerat;grievefor;hurtfrom;delightin;tire/wearyof;angerover;puzzleover;thrillat;satisfywith等。

(三)过分使用兼语式

英汉心理动词的重要差异在于英语中感受者为宾语(EO)的心理动词本身含有“使成”义,是英语的典型词汇使役化结构,是无标记的(unmarked);兼语式结构(make-object-AP)则是辅助的使役化结构,是有标记的(marked)。然而,汉语正好相反:兼语式(使-宾语-形容词)是汉语典型的使役化结构,无标记;词汇使役化结构则是边缘性的,有标记的。这种类型学上的差异就出现在语言习得中。Wong(1983)观察到母语为汉语的二语学习者有过分使用兼语式结构的倾向,其频率比其它母语的英语学习者高出一倍。如:

(5)Thisnewfilmwillcertainlyinterestyou.(这部新影片肯定会使你感兴趣。)

(6)Thatmademealittledisappointed.(那件事使我有点失望。)

在英语里,词汇使役用法(例5)表达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使动句(例6)表达间接的因果关系,这两种句式都很能产。但是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中占主导的兼语式的影响,在习得部分心理动词时广泛使用兼语式。如:

(7)a.ThebookmadeJackdisappointed.

b.ThebookdisappointedJack.

(8)a.那本书使张三很失望。

﹡b.那本书失望了张三。

以上可以看出,汉语中占主导的兼语式(8a)与英语辅助性使役化结构即兼语式结构(7a)相对应,而没有与英语直接及物动词的表达(7b)的对应形式。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EO心理动词时会过分使用汉语兼语式而避免使用直接的词汇使役化结构。

(四)偏向使用V-ed形容词

英语心理词汇使役用法包括宾语经验者动词及由其派生的V-ing形容词,这种派生的V-ing形容词词汇使役用法在汉语里几乎不存在对应形式。然而,宾语经验者动词还派生出另外一种非使役形容词V-ed形式,这种V-ed形容词在汉语中不仅有对应形式,而且使用很普遍。如:

(9)Iwaspleasedwiththebook.

对这本书,我(感到)很满意。/我对这本书(感到)很满意。

(10)Iwassurprisedatthenews.

对这个消息,我(感到)很吃惊。/我对这个消息(感到)很吃惊。

(11)Thebookispleasingtome.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很令人满意。

(12)Thenewsissurprisingtome.

﹡对于我来说,这个消息很令人吃惊。

以上(9)-(12)例中的英语表达句含有宾语经验者动词please和surprise派生的V-ing和V-ed形容词,在英语里这两种句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1)和(12)中V-ing形容词词汇使役用法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形式。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和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会将汉语的表达习惯迁移到英语心理动词的习得中,导致出现过度使用V-ed形容词的现象。

三、结论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不同于母语词汇习得,它涉及两种词汇体系和概念体系的一一对应;而两种语言尽管有许多词汇在意义上大致对应,但几乎没有几组单词在所有词汇功能上完全相同。因而,由于母语的迁移影响,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心理动词时经常会认为汉语某些心理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与英语完全相同,从而造成心理动词语义假定同义错误和不及物动词介词搭配错误;而过分使用兼语式(make-construction)和偏向使用英语V-ed形容词则是过度使用的母语迁移现象。因此,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认识到英语的本质特征,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以克服母语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Gass,SusanandLarrySelinker.LanguageTransferinLanguageLear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BenjaminsPub.Co.,1992.32.

[2]Crystal,D..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Z].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Wong,S.L..Overproduction,Under-lexicalization&UnidiomaticUsageintheMakeCausativesofChineseSpeakers:ACaseforFlexibilityinInterlanguageAnalysis[J].LanguageLearning&Communication,1983,2(2):23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