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范文精选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范文第1篇

在运用百部优秀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抓住三个环节,搞好四个结合,开展五个一活动,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首先,在观看电影之前,依据《电影系列化教材》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内容梗概,提示应当怎样看,看什么,学习谁;观看中,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安静地听,认真地想;观看后,组织评论,写出观后感,要求学生对影片中一个动人场面,一段感人故事或一个崇拜人物,进行评价,写出感想,然后,召开交流会或报告会,颂扬真善美的精神,树立英雄模范榜样,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扎扎实实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恰当的教育,使学生每看一片,都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励,受到良好品质的熏陶,并得到高雅纯正的艺术享受。

其次,搞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各科教学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思想品德、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与主题班队会结合,开展专题教育。如:我们在开展“学英雄,爱祖国,为他人”牭闹魈饨逃疃校瑺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低、中、高年级学生观看了《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和他的儿子》、《开国大典》、《秋收起义》、《重庆谈判》等影片。观看电影之后,我们又举行了主题队会,同学们运用演说、朗诵、歌唱、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出自己学英雄、爱祖国”的情感与决心。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六晚,节假日里收看优秀电视片,返校后,利用晨会时间,讲述英雄故事,汇报自己的感想。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密切配合。四是与树立自己身边的典型相结合。每个班级至少树立起本班的四名典型,即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典型;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典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典型;诚实勇敢,天天向上的典型。这四位典型的事迹上报,名字上榜,人人知晓,运用榜样的优秀素养感召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明白,爱祖国要从身边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爱国主义教育不远不空,落到实处。

另外,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看一部优秀电影片,唱一首影片中的歌曲,学一位影片中的英雄,改一点自身的不足,做一件为他人或集体谋利益的好事。这“五个一”活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教育范文第2篇

教导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导的本质是育人。如何育人?要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是教导的两个基本要求。全面育人,即全面培养素质,这就是全面性教导;科学育人,即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这就是主体性教导。全面育人,即培养全面的素质结构;科学育人,即采取科学的教导方式。

素质教导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全面性教导和主体性教导。全面性教导,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主体性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教导以人为本的两个本质内涵。

关于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

现在学生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学校设有班主任和宿管员,分别负责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但班主任和宿管员的工作比较脱节,这样存在一些严峻的弊端。其次,一般宿管员素质较差,只能起一个看守作用,不能起育人的作用。宿舍治理工作没做好,这样就浪费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极好机会。

班主任要负责班级工作,也要重视宿舍工作,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两手抓。教室是主课堂,寝室是第二课堂。宿舍工作与班级工作不可分,宿舍工作应当是班级工作的自然延伸部分。宿舍工作是分散的,班级工作是集中的,既分散又集中,集中教导与分散教导相结合。班级工作分散到每一个宿舍,宿舍工作又集中到每一个班级。班主任不重视宿舍工作,宿舍工作难做好,而宿舍工作没做好,也影响班级工作。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一套班子,这样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高度统一起来了,可以极大提高教导效率,从而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这是学生工作的最佳模式。

我一直探索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高校的治理模式,即要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

我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美国高校从事学生事务治理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硕士学位,中层治理职位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我国高校有的班主任素质较高,但也有很多“完全不懂专业、不懂教导规律的人”,而宿管员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头子、老太太,一般认为年轻的有才能的做宿管工作不适合。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素质低,学生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各种事故也集中发生在宿舍。我认为,要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要统筹兼顾。班主任是学生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确立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用什么样的思想教导学生,即培养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思想教导采用什么样的教导方式呢?传统教导方式是说教式,就是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思想教导要采用谈话式,平等交流、形成共识,民主和谐、统一思想。如何开展思想教导活动呢?应当精心策划、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电视节目一样,班主任要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心理教导是基础的基础。心理是现实的反映,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映,要保持心理教导与生活教导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老师要常常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爱心教导,要提倡爱心育人,教导的本质是育人,爱心是育人之本。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关爱,关爱有利于健康品质的形成。爱是温暖的阳光,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导,第一是要培养老实的心理品质,即心理品质第一是要老实;思想政治教导,根本地是要培养为人民的思想品质;德育,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实是真,为人民是善,高尚的道德是美,即真诚善行美德,真是基本点,善是根本点,美是至高点,所以,心理健康教导是基本点,思想政治教导是根本点,德育是至高点。

现代教导根本地是一种主体性教导。

主体性教导包括主体性教学和主体性治理两个主要方面,主体性教学,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倡自主学习;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提倡自主治理。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治理能力,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

二严管只能治标,育人才能治本。学生治理工作必须保持以教导为主的原则,即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

三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要害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人。有威信,才有影响力。

四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是学生工作的大忌。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保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治理观。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什么是科学治理观呢?学生是治理的主体,提倡自主治理等等。

二要重视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导工作呢?要保持以正面教导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搞好文化建造呢?文化建造要有建造性,就是要弘扬先进文化,要全面构建人文精神体系。

要治理好学生,归根到底是要教导好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点。

只有做好人本身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把素质教导理论用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思想教导是学生工作的灵魂;

文化建造是学生工作的载体。

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也是治理。

保持以人为本,维护学生权利。

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爱心育人、治理育人、环境育人,是育人的基本要求;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抓好“三率”:白天到课率、晚上回寝率、考试合格率。到课率和回寝率是学生工作的两个硬指标,考试合格率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一般标准。“三率”是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做到“三好两无”:品行好、纪律好、学风好,无严峻违纪事件、无厌学辍学现象。“三好两无”是学生工作的基本目标。

我们的工作应当一切为了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加强他们的主体性,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要害,但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完善,即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说,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我一直反对开除学生,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布满信心。开除学生,意味着教导本身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落伍的学生,只有落伍的教导。

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是学校教导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只重视宏观方面,而忽视微观方面,即只搞全校性的活动,而不重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这样学生工作还是做不好。比如说,“涉外”有学生近二万五千人,体育馆约有五千多个座位,即举办一次大型文体活动仍有约五分之四的学生挡在了门外。“涉外”有寝室约三千二、三百间,寝室文化艺术节约有二、三百间寝室参加,即仍有约三千多间寝室置于事外,可见,全校性活动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宏观教导是主导,微观教导是主体,学校要开展一些全校性的活动,但主要地在于详细做好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寝室的工作。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相结合,才能真正育好人。

十一

现代教导与传统教导的对立,根本地是主体性教导与机械性教导的对立。

主体性教学与机械性教学相对,机械性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受体;主体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治理与机械性治理相对,机械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十二

教导工作包括教学教务工作和学生治理工作两个主要部分,即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又包括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两大块。

什么是学生工作?怎样做好学生工作?这是学生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观。学生工作观有两种:传统学生工作观和现代学生工作观。什么是传统学生工作观呢?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即学生是机械性对象。什么是现代学生工作观呢?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第二是要采用科学的治理方式,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要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提倡自主治理、学生自治等等。

十三

学生工作主要是学生治理,学生工作观的核心是学生治理观。学生治理观有两种:传统学生治理观和现代学生治理观。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对象;现代学生治理是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传统学生治理是教师治理学生,教师治理事务,即单一治理;现代学生治理是学生治理学生,学生治理事务,即民主治理。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必须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是自主治理,自己作主,自己治理自己,即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与强制治理相对,民主治理与单一治理相对,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这就是现代学生治理观。

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主是基本点,民主是根本点。现代学生治理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自主治理是基本点,民主治理是根本点。

十四

素质教导是一种现代教导思想,素质教导思想是现代教导的灵魂。

什么是素质教导?即素质教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全面发展;二主动发展。素质教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在于全面育人、科学育人。

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呢?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这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特征。现代学生工作,一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二要提倡科学治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治理育人是育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导工作要按教导规律办事,即科学育人;学生治理工作也要遵循治理规律,即科学治理。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全面培养素质。科学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

总之,只有树立现代教导思想,才能做好现代学生工作,现代教导思想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十五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要提出“现代学生工作”的概念,研究现代学生工作理论,指导现代学生工作实践。

现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是:治理育人,科学治理。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治理者只起一个看守作用。

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治理者应当起全面育人的作用。如何育人?一要系统地进行思想教导和文化建造;二要精心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节目一样。

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强迫听从。

现代学生治理要树立科学治理观。科学育人,根本地是要按教导规律办事,核心是要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这就是主体性教导,所以,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同样,科学治理,就是要遵循治理规律,按治理规律办事。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己作主,发扬民主,这体现了治理的科学性。

科学育人,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

科学治理,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治理中。

现代学生治理是一种主体性治理,主体性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自主治理,包括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是基本要求,民主治理是根本要求。

学生工作改革,根本地说,是要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

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首先是要转变学生工作思想,要害是要把工作重心从严格管制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只有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呢?学生干部并不是去管学生的,也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学生干部工作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整个学生工作思想的转变,即要树立现代学生工作思想。

现代学生工作和传统学生工作是根本不同的,但现在学生工作者始终不能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

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这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教育范文第3篇

中华民族向以“礼仪之邦”而骄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他人的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会过渡的基本品质。

宽容是一种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去对待别人和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它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发生的理由,理解了就不会有极端的偏执态度,就会有一种“有容乃大”心态,就会用一种善意的方式与人达到交流和沟通。

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对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没有良好教育氛围的班集体,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一家子女两个以上,“大带小,大让小”的宽容意识在父母的教养下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兄弟姊妹之间的宽容,为后来我们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风尚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我们有了对宽容情感深刻的体验,也就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已成普遍,在家里,受宠娇惯颇多,几乎都像“小皇帝”,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滋长了他们娇气、骄傲、任性、固执甚至蛮横。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严重影响班集体和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请看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各自在原来就读的学校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编在同一个班学习。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就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镜头二:学生C准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平常训练很吃苦,想为班集体增添荣誉。比赛的前一天,她叫妈妈买一双运动鞋,她妈妈马上答应了。可是她妈妈那天的工作很忙,一直加班,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时也就没有为她买到运动鞋。她妈妈向她作了解释并请她原谅,保证第二天比赛前买到鞋,可她就是不理,还闹得不可开交!

镜头三:学生D从小听话,读小学时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都说没操什么心。进入初犯中学习,他也深知竞争很大,没敢松懈。可几次测验下来,他对结果不很满意。此时老师也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不要气馁,但他却大吼“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已的失败”。

诸多现象表明,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并升华为良好的人格品质呢?

一、鼓励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镜头一中的学生A、B,如果他们巳经形成了这种情感体验,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斗”。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有特色的班会和其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在交往中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教育学生培养自理能力,学会依靠自已的力量干好事情,理解和宽容他人对自已所求之事的局限和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每个人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也可能帮助别人。但是,一个人不能凡事都寄期望于别人,应当先立足自身,培养自理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干好。如果自已确实需要帮助,而别人又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求之事时,那么还是应该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想想别人的局限和困难,进而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子女对父母的正当要求因故未能实现,子女也应该多听听父母的解释。镜头二中的学生C就该首先想想买鞋这件事情是否自己能做,再认识自己对母亲无宽容、理解之心行为的错误。

三、帮助学生正确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克服求全责备思想,培养他们的宽容意识。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学生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已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事关个人奋斗目标的确立。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而此时又无宽容意识,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已的目标,往往导致更大的挫折。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宽容谦让的教育中,始终要与理想、前途、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过程中学会宽容,懂得凡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镜头三中的学生D,如果他能认真与老师一起探讨自已的问题,找准自已的能力优势,宽容自已的暂时失败,重新确立奋斗目标,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善于运用宽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同时,教师的宽容也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老师的教育方式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迹,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我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

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自她读初中以来,她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该生给我提及此事.,从她的谈话中,我看出她既恨父母,又离不开他们,时而也表现出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认为大人的事她不想过问那么多,只要自已努力学习则罢。该生脾气犟,对老师、父母的说教往往不予理睬。一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了许多。新学期开学不久,我找到她谈心,对她的思想状况和成绩现状提出我的看法,表明我对她的情况的理解,并以她喜欢画画为切入点,介绍她到美术老师处学画。她的父母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她也似乎懂得了点什么,每当她违背课堂和自习纪律时,不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点了。她这样写道:只要我找到自已应该做的事,就不会有时间去闲聊了。

学生教育范文第4篇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v+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s/u+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学以致用,必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教育范文第5篇

学习舞蹈对成教学生来说是较为艰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减低难度。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局部动作开始进行教学,再到肢体的动作,当学到全身动作时,就可以完成一个组合或一个舞蹈了。考虑到成教学生身体已经定性,应尽量缩小其舞蹈基本功强度和开度的训练,适当简化训练当中基本功及技巧要求过高的动作,注重和强调基本形体姿态、呼吸、表情及舞蹈感觉的训练以保持其积极性。待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可酌情教授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带有舞蹈道具的民间舞及古典舞基本身韵的优美简洁的动作组合。同时还要强调舞蹈学习过程中要点的掌握,比如,舞蹈当中的身体重心呼吸、表情等问题,鼓励他们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要将训练的状态和舞蹈的感觉结合起来,注重美的、规范的动作及表现力。开设舞蹈训练课,使成教学生参与、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美,经过舞蹈训练的成教学生在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协调灵活得多,气质也更优雅大方和自信。

二、开设作品赏析课,提高学生兴趣,陶冶性情

舞蹈艺术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每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都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的堆积,而是在反映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内涵,展示艺术美的魅力。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应广泛开设舞蹈作品赏析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和领略舞蹈艺术的魅力,掌握舞蹈作品欣赏的方法。要想达到通过开设舞蹈作品赏析课实现增强其舞蹈素质目的,课程开设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舞蹈产生、发展的过程制作成课件,进行简要概述,并讲解舞蹈欣赏的规律和方法。第二,赏析课应结合在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可以在不同的作品和课时里,分别介绍关于舞蹈的各个相关概念。还可以介绍每节课所欣赏舞蹈作品的主题和主题动作,讲解这些动作在该舞蹈作品当中的主要含义。另外,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还应对作品的编导者、创作背景、舞蹈风格和特征以及主要表演者尽可能予以简要介绍。第三,舞蹈赏析课应结合老师对作品分析点评及学生谈体会来进行。

作品欣赏满足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性情陶冶的需求。比如,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舞者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具深厚表现力的肢体完成了这一缠绵悱恻、扣人心弦的爱情双人舞。舞蹈《萋萋长亭》没有“因”的铺陈,也不见“果”的延续,而是聚焦“长亭”,浓墨重彩地向观众细诉“自古伤心多别离”的那一送别场面。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过:艺术的最主要功能,是让人感到生命的情感张力,让人肃然起敬地凝视它。在舞蹈素质的培养中,以客观理性类知识为核心内容的传递式教学,由于情感功能较弱,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以技术技能类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操练式教学。由于操作的要求大于情感需求,亦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麻木感。艺术所体现的情感是具有提升性和持续性的美感的力量。艺术就普遍性意义而言乃是体现情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艺术就是要透过具体的形象,把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喜怒哀乐诸情感引发出来,掌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及其意义,并用美的艺术形式把它表达出来。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情感普遍带有情境的性质。在艺术作品中,包括着人物特殊的处境所引起的情感的变化,从而一方面显示了角色情感的个性,另一方面呈现了角色所处情境的个性。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情境与情感,产生共鸣,进入一种审美化的情感状态。

5·12四川大地震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在这次地震中出现了很多的感人的人和事。在教学中不妨设计这样的情感体验情境:在一个“楼房坍塌”情境中,让学生们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体验那种伤亡的痛。在那一瞬间,在心理极度紧张的时刻,内在的情感得以激起和迸发。可以看到,许多学生会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伤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救死扶伤,真情互助。这一用情感激发实施的舞蹈体验,气氛庄重而神圣,既有助于情感的提升,又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的增强。这样的艺术教育,由现实到体验再到理解,可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用心灵去感悟人生。

总之,关于成教学生舞蹈素质培养的程序、方法,就像艺术本身一样,是多样、多变的,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供普遍遵循。上述所列举的若干方法,只是提供一些思路,每位教师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撷取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接受艺术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在参与艺术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创造新模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张彤,韩俊武.也谈普通高校普及舞蹈美育的方法与途径.舞蹈,2006(8).

[3]张孟国.对成人舞蹈教学的新认识.舞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