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考试作弊 反作弊 思考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界定了考试作弊行为,如: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其他作弊行为。

近年来考试问题出现了危机,考试舞弊现象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严重。作弊工具从小抄、“”到手机、电子词典,再到现在的军用对讲机、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为应对各种考试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方式,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手机屏蔽器、作弊克星等,然而,反作弊措施似乎永远跟不上作弊手段的进步。

一、与传统的作弊手段相比,现代考场舞弊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

1.作弊工具的高科技含量逐级攀升。与传统小纸条相比较,如今的作弊工具高科技程度越来越高,诸如“针孔摄像头、无线接收器、手机短信、间谍眼镜”等在考场作弊中大显身手。出售这些作弊工具的小广告在学校周围的墙上随处可见:打开网络,输入“考试作弊”字样,能打开许多网站,查看各种网络销售的作弊工具:网络中教你如何制作考试作弊的隐形纸条等。这些作弊工具通过无线电或隐形文字传输信息,隐蔽性更强,监考人员又不能搜身,故很难一一识破。

2.参与作弊的“”以在校高学历人员为主。“”代考现象在一些大学校园非常普遍,许多高校学子把此种行为作为营利手段,频频代人考试且考分颇高。并且“”“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英语考级、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职称考试等等。更有甚者网上有“”网站、某些高校“”还成立了“考研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大学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习优秀,他们提供现场帮助,开价千元,获利不菲。使得参与者与恳求帮助者的道德水准扭曲。

3.作弊方式从无序性向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性转化。考试作弊人员逐渐从个体作弊到群体作弊,甚至出现作弊经纪人。媒体对于高考舞弊案的报道颇多,大都是群体作弊。策划人事先安排“”以“应试”人员身份进入考场,然后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考题传出考场,场外将答案做出,按事先谈好的价格卖给考生家长后,再往考场内发送。参与案件人员有考生、代考人员、监考职员、教师、家长等。家长、学生认为:花费些钱财冒险一搏考取名校是值得的。

4.考试作弊已形成了“新型职业”,队伍不断壮大。由于提供作弊工具、参与作弊行为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事发后,相关人员如果不是主要谋划者,法律并不给予必要的惩罚,使得参与作弊的人员愈来愈多,有“主谋”和“从犯”,有“参与者”和“策划者”,这种畸形的“职业”范围有滋生蔓延之势,且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不仅在中国,考试作弊已在全球范围成为普遍现象。

5.从发展事态看,同情心导致高校考试作弊更为猖獗,引起学生不满。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考试乏味、枯燥、繁重,从入学考试到毕业考试,作弊人数逐级递增。考生不会花费大价钱购买高科技作弊仪器,往往限于纸条、手机作弊,容易被发现。但由于条件限制,监考老师往往是带课老师,监考力度不够,针对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于心不忍当堂认证作弊,因为“作弊”二字一旦写入学生档案,将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这种姑息迁就的做法导致作弊事态扩大,老师的“善心”使得其他考生的辛苦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遭致怨言。

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引发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3年就发表文章《为考试事敬告全国学子》,指出“考试舞弊之五恶德”:“欺亲师”、“自欺”、“违校章”、“辱国体”、“害子孙”[1]。作弊根源究其原因,具有长久历史传承性: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开始,传统作弊手段有:贿买、夹带考试经文、请人代考等。法制不健全是作弊行为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缺乏对考试的立法;考试作弊成本过低;收效显著,一些人频频铤而走险。故而“反作弊”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任务,任重道远,不能只局限于考场内,应该长期坚持、从小做起;改革教学、考核方法;淡化考试的影响。

1.诚信教育,从小做起,持之以恒。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标准。据调查,小学生作弊现象很少,因为他们的内心是纯洁的,老师、家长循循善诱地告诫做人要讲信用,要诚实。他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一句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到中学、大学,来自家长的期望,升学的压力,奖学金等利益的诱惑,青年朋友在道德方面失去了做人的准则,期望以作弊方式不劳而获。当今世界主流仍然是诚信的,没有诚信国家将不会安稳,没有诚信校园将不可立足,没有诚信的个人将最终为社会所抛弃。国家倡导诚信,社会呼唤诚信,人人需要诚信[2]!但是社会上不讲诚信的现象又较多,涉及经济、建筑、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受社会局部诚信环境缺失的影响,青少年在诚信面前迷失方向。诚信应该从小做起,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教育督促学生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自觉恪守诚信,反作弊行动需要全球人支持和参与。

2.研究新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增强学习兴趣。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思想,提出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条件,克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按照这些要求,彻底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走出考试作弊长抓“不止”的怪圈创造条件[3]。遵循各专业社会发展要求,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改革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包袱,切实做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带着兴趣欣然接受新知识。

3.改革考核方法,淡化试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课程结业成绩。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一种机械的、可以通过作弊来取得高分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不出考生的思考与创造的。许多教育工作专家很赞同开卷考试,这样做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查询资料,调查研究,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激情,这种考试方法也可以借鉴到社会成人考试中。有人提出,当作弊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主要研究的应该不是怎样对付具体的作弊手段,而是应该更多地研究考试本身[2]。认识到以往“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较多的学校开始采用综合评定分数的方法:即课程结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成绩、实验课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总评成绩能够较为公正地反映出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考试形式上,网上公开考试课程的试题库利于学生复习,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试卷分为A、B卷;选修课程采用半开卷、开卷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查询资料等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集成论文形式,整个考试看似简单,要付出辛苦才能得高分。学校采取学分制管理,一门选修课不合格,可以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补上学分,使学生考试压力减小,有较多精力投入到重要考试课程复习中。

4.“魔道之争”,难分胜负,期盼法律亮剑。据统计,包括高考在内,我国每年花费在反作弊上的资金将近十亿元。然而,反作弊技术往往滞后于作弊技术,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止的“魔道之争”。而用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我国古代对科场舞弊者的惩罚十分严厉,主要有:枷号示惩、斥革、杖责、刺字发配,最后一种处罚相当于重犯要犯的刑罚。而现代我国考试群体作弊案件中,虽然参与作弊的当事人受到了严厉处罚,但是案件中一些从属人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如花费金钱雇用帮手的家长,助纣为虐的考官等,如何处罚这些人员,没有准则。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考试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手段还缺少法律依据,处罚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对企图作弊者起不到警戒作用。我们期盼相关考试法规出台,毁灭考试作弊的土壤根源。

增强诚信教育,改革考试方法,并以法律干涉考试作弊行为,反作弊才能标本兼治,考场的天空才会更蓝。

参考文献:

[1]白雪飞.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理性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112―115.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一、重视程度不足,产生应付心理

成人学员一般将电大开放教育作为求职需要的学历补充,观念上认为其考试规格有别于高考等正规考试,因此思想上对电大考试重视程度不高。另外,部分考生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考前准备不充分,不愿意认真复习课程内容,为了通过考试产生随便应付的心理,采取作弊作为通过考试的方式。

侥幸心理是成人学员作弊的一种普遍心态。由于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诚信教育,成人学员对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心怀侥幸,认为作弊不会产生严重结果。加之,考生之间互相帮忙,集体作弊,部分老师监考不严,造成作弊考生有机可乘。还有部分学员认为自己平时难得跟老师打交道,学员和老师之间不熟悉,于是就找人代考,这些都是他们侥幸心理的表现。

二、成人学员产生作弊心理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学生考试与工作之间仍存在严重的工学矛盾。成人学员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时间少,生存压力大,需要在学习之余兼顾工作、家庭的责任,免不了导致对课程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效果差。成人学员多数经历过考试的失败,未能在当时及时获取相应的学历学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产生自卑心理,惧怕学习和考试。而且成人学员参加电大教育是希望通过将电大教育的结果作为工作晋升或求职的需求补充,对自我的要求不高,缺乏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因此并不重视电大考试,而是采取作弊的方式蒙混过关。

(二)开放教育教学及管理上存在不足

开放教育考试方式单一,仍以纸质笔试的理论考试为主,较少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从学员的角度看,成人学员继续教育的功利性较强,总是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和职业晋升相关的或者自身有兴趣的实用技术知识较多与理论知识,这种相互间对课程设置认识的矛盾导致成人学员学习欲望降低。另外教学模式的落后,课本上与实际相结合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也使成人学员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出现电大教育到课率偏低,学员考前才临急抱佛脚的现象。唯文凭论的评价机制,在某程度上也降低了学员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忽视了对课程知识的学习。

三、防止作弊,构建健康的考试心理

(一)纠正错误认识,加强诚信教育

成人学员一般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沿用于学习和考试中,缺乏系统的诚信教育。因此为了构建健康的考试心理,首先必须要纠正成人学员对开放教育学习考试的错误认识,在思想上提高他们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帮助学员正确对待和认识考试,通过对学习目的和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学员的诚信教育。在考前召集学员开会,组织考风考纪教育,增强考生诚信观念,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打消违纪舞弊等不良动机,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树立学生的诚信自觉意识,建设良好的考风考纪。

(二)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亟待完善

为了适应成人工学矛盾的特性,促进成人学习的积极性,开放教育考试命题应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和题型,多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以培养和拓展实际动手能力为主。作为成人教育,应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以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考评方法的科学化。授课方式从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传授,转变为媒体教学、启发式学习、网上互动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增强成人学员的学习兴趣,加快行业知识的更新,使成人学员尽快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发展,提高授课的效果,引导学员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学习的内在要求。教学改革中也应逐步扩大试点课程的范围,将更多的课程纳入到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范围内。在考试期间要选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人担任考试监考员、巡查员。对于监考过程中不负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者将给予行政处分。把老师的监考质量与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建立一支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考务工作队伍。

(三)营造诚信社会风气,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在全社会推行诚实守信教育,构建健康的信用秩序。通过曝光的作弊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社会大环境下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不良风气对成人学员的影响。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弱化文凭论的影响,从社会氛围中提高对真才实学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社会人才观。

(四)严肃杜绝高科技作弊现象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为了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各家各户,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大学生更成为了使用手机的主体,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 ,有86%的学生拥有手机。从网络购物到课程学习,几乎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手机的使用。

从我们课题组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单一的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小电脑。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朋友、家人,方便使用,使用简单,可以通简迅,手机十分小巧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里联系的很少。

手机进入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在一些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尤其是手机的滥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安排甚至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成为普通现象。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到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说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特别是宿舍熄灯后,没有在规定时间作息,并用手机聊天、上网,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很多同学都已经意识到上课玩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所以上课玩手机不仅仅是大学课堂上的一股歪风,也是大学生严峻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反映。

二、手机过度使用问题的国际化背景

国外学者Griffiths(1998)认为手机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行为成瘾。 英国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英国政府曾向全国所有中小学寄出一封警示信,指出儿童使用移动电话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英国教育大臣督促所有中小学校校长,严格限制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才能使用移动电话。因为“儿童大脑16岁前一直处于发育阶段,任何来自辐射的危险都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在芬兰,该国政府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服务。芬兰法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违反这一禁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0万欧元的罚款。2011年,芬兰儿童保护协会还与芬兰媒体教育中心和家长协会合作,在芬兰所有的基础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和初中)为一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老师举办讲座和主题日活动,旨在指导儿童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并专门为一年级学生建立了电子游戏网站,提供适合他们玩的游戏和使用手机的相关提示。在意大利,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规定还要求学校惩罚那些不听劝阻,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意大利教育部长说,如果违规情况严重并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后果,或危及安全,应考虑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在日本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该公函指出,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不仅影响学习,将会导致色情、暴力以及学生相互欺负的有害信息泛滥,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恶劣影响。草案建议手机开发商生产专供中小学生使用的简易手机,功能包括限定通话对象等,以满足家长紧急联络学生的需要。在美国,多数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佐治亚州在下午3时放学之前严禁学生使用手机。一旦学生违反规定,老师可以将手机没收,并对当事者进行违纪处理。在韩国,限制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鉴于韩国青少年日益高涨的手机费用已成为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韩国政府不得不颁布法律,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监管。。法律规定,韩国青少年手机用户要签订一份单独合约,要求他们和父母一起参加手机费用封顶计划。该计划控制青少年手机用户每月使用的手机费用不能超过40美元。此外,合约还就如何节省手机费用向青少年和他的父母提供建议。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手机已经成为普通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高校大W生是我国手机网民中的重要成员。手机的使用确实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要充分引导,使得我国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考虑到手机的利与弊,做好本职工作,不应在上课到时候玩手机,影响课堂纪律。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学习。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院校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 对策

1.引言

《辞海》将“考试”解释为:“学校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制度,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常用测试形式,它不仅是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选取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且是督促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学校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以此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安排。然而,自考试这种形式出现,作弊就如影随形。我们日常所说的考试作弊,就是指在考试过程中,考试者为了获取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分数而采取的弄虚作假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在当今大学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学风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体育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予以剖析,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是整顿体育高校教学秩序、治理育人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找有关大学考试作弊、诚信的文章及资料50余篇,利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在中国知网查找相关文章,查找相关书籍15部。通过对以上文献资料的参考、分析、归纳,为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以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每个学校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5份,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8%。同时,还通过到宿舍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QQ、人人网网络资源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果。

2.2.4逻辑分析法。

整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通过访谈及调查得知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总结,从而得出相关结果。

3.体育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常用方法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提高,在高校中考试作弊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常规作弊方法逐渐演变成高科技作弊,作弊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在对体育院校学生有关考试作弊常用方法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考试作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抄袭。

在考试中学生利用座位前后左右相邻偷看、抄袭他人试卷答案。在阶梯教室中后排比前排位置高,后排的学生就比较容易看到前排学生的试卷;以论文形式进行作业评定时很多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章的抄袭;在必修课理论考试中发现有学生利用课桌进行作弊,即事先将考试内容刻画或书写在课桌上,以在考试中抄袭。在问卷调查中,有474人认为在考试中抄袭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法。

3.2夹带资料。

夹带资料进入考场,伺机进行作弊的形式在体育院校考试作弊形式中较为普遍。随着各种印刷技术的发展,夹带的资料越来越微型,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监考老师不容易发现,如缩微复印等。在问卷调查中,有423人认为在考试中夹带资料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法。

3.3高科技作弊。

高科技作弊最典型的方式是手机短信。手机在大学校园开始流行之后,便成为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提前交卷的学生或预先知道考试内容的学生通过手机发送有关试卷答案的短信至约定学生的手机,从而完成考试作弊。尤其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利用手机进行作弊的情况较多。除此之外,通过无线发射器发送无线信号至约定学生,微型耳机成为传送答案的有效途径。

3.4交换试卷。

在考试中利用监考教师无暇顾及之机,两个相邻而作的学生交换考卷抄袭,再伺机交换回来。这种方法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3.5替考。

在术科考试及各种补考、缓考中易出现此类情形。利用监考教师不熟悉学生的特点,让其他同学进入考场替代考试,在试卷上写上被代考者的姓名。

3.6其他。

除了以上五种体育院校学生最常用的作弊方法之外,还有诸如暗示、泄露试题、贿赂教师等作弊方法,但在体育院校学生考试作弊中不经常出现。

4.体育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在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的“你认为在哪些考试中最容易出现考试作弊的情况”这一调查中发现,在以下五种考试中经常出现学生作弊的情况(见图2):一是必修的理论课考试,二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三是随堂的开卷考试,四是实践课中的替考,五是补考、缓考及重修考试。因为这五种考试各有特点,其考试成绩对学生某些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成为考试作弊的主战场。通过对体育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交谈,发现目前导致我院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主观原因。

4.1.1爱慕虚荣,投机取巧。

体育院校学生多年进行竞技体育运动,具备较强的自尊心,求胜心理较为强烈,好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同与尊重。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之下,一些学生产生了虚荣的心理,在考试中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以求取得好的成绩。通过与体育院校学生的交谈发现,因这个原因考试作弊的学生并不是考不及格,只是因为在平常的学习中投入不足,或者对自己取得好的成绩没有把握,但又急迫地想要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便不惜通过考试作弊来获得好的成绩。在问卷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爱慕虚荣、投机取巧是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4.1.2追求利益,不择手段。

学习成绩是大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实施了学生综合测评条例,但考试成绩在其中的地位仍很重要。在大学中,评定各类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及入党资格等均会参考考试成绩和排名,因而学生对考试成绩就非常重视。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取得荣誉,一些平时不刻苦学习的学生便在考试时不择手段,而另一些平时勤奋学习的学生看到那些平时不用功经作弊取得高分的学生而感到不平衡,为了不被成绩差的学生赶上,自己也只能铤而走险,于是考试作弊变得越来越普遍。

4.1.3心存侥幸,蒙混过关。

这是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从学生决定作弊到作弊过程中贯穿始终。这些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合格成绩或是较好成绩的捷径。尽管体育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三令五申,学生也明知考试作弊违反校规校纪,但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再加上一些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考试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即使发现作弊行为也不会检举,甚至暗中“帮忙”,另有一些教师监考不严,这些都使得作弊学生心存侥幸,决定碰碰运气。

4.2客观原因。

4.2.1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体育院校学生大部分为体育专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中阶段一直进行体育专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而文化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进入大学后,要进行各种科目的文化学习,但是薄弱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部分学生往往在尽自己能力之后,还是不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取得至少及格的成绩,这部分学生便“被动”地在考试中作弊。这个“迫不得已”的客观原因使得学生铤而走险,不能不说是目前学生体育训练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这个矛盾的产物。在问卷调查中,有96.4%的学生认为因为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所以才会考试作弊,以求得合格的成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不严是导致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主要因素。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本身是抓好考风建设的关键。一是目前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工作,教学不认真,随意停、调、串课的现象较为严重,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真授课,但对学生缺乏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经常旷课,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差,只能通过作弊来通过考试。还有个别监考老师不负责任,不能严肃对待监考工作,在考场上对作弊现象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样,作弊学生就会增多。二是命题不科学、考试方式不合理。考试内容尤其是公共课,死记硬背题较多,灵活运用、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题少,再加上多数教师采用同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题等),这反而便于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特别在选择、判断题上,更是容易使学生看到别人的答案。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授课、命题、阅卷教师往往就是同一个或几个教师,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同时扮演多种角色,讲课时要随时指出考试重点,命题前要划出范围,命题时又要使试题覆盖面趋小。诚然,这番“好意”是为了照顾学生,但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缩窄,也使学生猜题、押题成为可能。考试前用划范围、划重点来迎合学生的错误要求,使他们有“备”而考。

4.2.3考试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体育院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考试机构管理制度,但却存在考试机构管理制度职责不明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罚制度。主要表现:一是对违纪学生处理缺乏严肃性,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是处理力度不够。二是监考机制不够健全。部分监考人员缺乏经验,监考不严,不能很好地维持考场纪律。另外,部分监考人员不负责任或碍于面子或不愿意惹麻烦或因对作弊学生受严肃处理而予以所谓的“同情心”,不忍心将学生的违纪行为当场揭穿。还有部分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替学生说情,纵容作弊。

4.2.4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尽管整个社会都在高呼注重素质教育,但学生在校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硬性指标。奖学金的评选、优秀荣誉称号的评选、学位的获得等都与学习成绩挂钩,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单一的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成绩的重视非同一般,甚至产生错误思想,为了取得优秀成绩不惜考试作弊,做出错误的举动。这样的评价方法直接导致极其恶劣的结果,对培养全面均衡发展、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人才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5.预防和杜绝体育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与对策

5.1加强学风教育,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与督促检查。

预防和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治本的方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从个人的思想意识上明白学习的意义和道理。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教育其通过个人的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和突破;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建立一对一帮助小组,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鼓励其慢慢赶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心中有数,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在学生中间要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日常教育、个别辅导、学先进等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观念,在班级乃至全院端正学风,让歪斜的学风思想没有可乘之机。

5.2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台帐。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理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同时在每个学期要建立学生的诚信台帐,登记学生的诚信记录,将诚信记录纳入学生管理档案。在每个学期末,都要广泛动员学习,对考试作弊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前告知,并认真组织年级学生进行考试诚信签名。

5.3加强考试内容的主观试题,减少考试前命题划范围。

科学命题,减少客观题、死记硬背题目,增大主观题、综合论述题型的比例,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各种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还应将技能操作作为考试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可大大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

5.4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试纪律。

教育部在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均予以开除学籍。在高校中,每年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校方开除。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试纪律,树立正确的考试风气,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考试作弊的严重性。

另外,还要严格监考制度。制定监考老师监考职责,要求监考老师严格履行监考义务,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要加强巡考,监督监考老师的工作。合理设置考场,从客观上杜绝考试作弊条件。对考试过程出现的作弊行为应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在学校内通报,防止出现求情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邬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2]武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10,6,(5).

[3]明哲.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浅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廖慧萍.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再思考[J].考试周刊,2010,(46).

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1.诚信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内心

学生的思想分歧很大,仅凭诚信教育很难令人真正的信服。因此,教育切忌空洞,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取身边的小事例,通过身边的事例、亲身的体验来深入到学生内心,进行有效的教育。

我选取了与学生联系紧密或了解的事例: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安徽阜阳“毒牛奶”事件;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签名售水果的故事;北大教授剽窃他人论文事件。通过这些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产生思考的冲动,能积极地参与诚信的探讨。

2.直面难点,激发学生深层的理性思索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内心中都想诚信,但在现实中,却戴着世故的面具,处处提防,事事算计。所以,要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就无法回避难点问题,否则教育就会走向表面化、形式化。

我设计了“诚信调查”环节,有六道题:(1)在考试时,看到别人在作弊,你也有作弊的冲动吗?(2)在老师布置很多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你会怎样?(3)在考试过后,看到别的同学因作弊而考好,受到表扬时,你如何感想?(4)如果有抄作业或作弊现象,对你影响最大的原因是什么?(5)如果你捡到了1000元,你会交还给失主或上缴吗?(6)你认为讲诚信对你的发展有好处吗?这些问题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难题。

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讨论,抓住诚信教育的难点:(1)为什么孩子比较真诚,长大后就会欺骗了呢?成长是否就意味着丢弃真诚?(2)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发展是否要以背叛诚信为代价?针对这两个难点,我在BBS讨论中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引发学生讨论,并对于学生这两方面有代表性的意见加“星”,分出两大阵营,展开焦点辩论。最后,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启发学生“对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思考与比较”,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通过正反事例对比,在争辩中获得有效的教育

道德理想与现实环境的距离,当代多元的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对诚信产生疑问,在现实的环境中本能地自我保护,却迷失了对长远利害的辨别。因此,运用鲜明的正反事例的对比,可让学生在争论中提高判断力。

在“问题反思”环节中,开始时我引用了六个材料,让学生看过再讨论,后因六个材料看的时间太长,也没有针对性、对比性,不容易集中问题讨论,所以,我抛出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事例:“上海思源中学的无人监考制”与“期末直击校园作弊――诚信为何变得如此沉重”,在对比中反思,引起学生发言的冲动,有话可说。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从孩子与成人的对比,诚信是道德要求或是发展的需要的对比引发讨论;讨论过后,运用加“星”的形式划分为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展开面对面的辩论;在相关资料中,也选取了正反事例,正面事例有:“签名售水果”、“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反面事例有:“安徽阜阳的‘毒牛奶’事件”、“美国安然事件”、“北大教授剽窃国外名教材”。

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隐形教育

诚信教育单靠一节课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诚信氛围,在生活中,注重隐形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长期、深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