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职业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摘要:对于现代职业院校而言,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不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做法。为了进一步保障教育质量,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职业院校应该意识到师德建设是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内涵发展视野下创新职业学校的师德建设途径,建立以质量为基础要求的发展理念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内涵发展;职业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引言

从1999年教育扩招至今已经历经了20余年的时间,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趋势,现代高等教育也已经从“精英化”变得“大众化”,我国也成为人力资源的强国。虽然教育形势发展势头良好,但急速发展的背后必然出现各种类型的素质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到内涵发展视野下的师德建设要求,追求教育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

一、内涵发展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现实作用

(一)给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作当中,对于学校师德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展模式。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其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优质人才,且学校的日常管理也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方面。因此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拓展的现实需要。内涵发展给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能够让社会、学校都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地将不良行为进行控制。

(二)明确了师德建设的新任务。在教育观念的指导之下,“以人为本”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显著改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提出师德管理机制的目的也在于充分维护教师的权益,并且为高校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可以完善自身行为,明确后续阶段的教育任务,也能缓解整个社会范围内出现的师德失范问题。

(三)明确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师德水平的提升本身是一项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地参与其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教育部门在这项工作当中都应该承担各自的职责,最大化地利用并整合社会资源,充分体现出不同主体在师德建设方面起到的作用。当然,内涵发展理念也给师德建设明确了后续的工作方法,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给予扶持,帮助他们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管理,塑造出良好的教师形象以满足教师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现代职业院校师德问题的产生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存在的负面效应问题。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比较明显,对于现代教育领域也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文化冲击现象。具体来看,高校本身处在思想碰撞的前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价值观层面受到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显著,社会原有的道德体系控制能力下降,会让一些缺乏职业信仰的教师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例如过分专注利益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让现代师德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定是为了让教育事业的发展拓宽空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二)教育政策因素。国家的教育政策本身会对师德建设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政策不仅明确了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应该具有的义务和权利,同时还会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基于教师的师德养成和教育建设工作要求,现代社会的教育政策应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因素会导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偏离原有的轨道。虽然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要求下,很多院校都开始了相应的科研工作,即便是职业学校也高度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然而科研水平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师的师德水平,如果教师过分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在品德和素质方面的修行,就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教育工作。2011年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现很大程度地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未来的教育形势仍然严峻。

(三)学校因素。很多学校对于师德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高度重视教师的学历构成、职称评定和前文提到的科研水平要求等。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师的这些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让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重要。此外,学校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情况下学校的行政权仍然大于学术权,高校本身会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教师展开管理,缺乏相应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由于高校本身没有非常专业的监督部门,所以在监督方法上会显得比较单调,再加上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未能得到建设,即便是一些品质优秀的教师也会受到校园风气的不良干扰。

(四)教师因素。教师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对于职业认知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师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因此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目的本身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那么内涵发展视野下的师德建设工作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促进效益增长。教师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质量效益的提升本身至关重要,内涵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显而易见。

三、内涵发展视野下的职业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与院校氛围。为师德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是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包含了对于一般学校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规划,同时还包括各项精神文化层面的实践和创新。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而高校文化的沉淀工作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能力本位思想一直影响着教育工作,所以学校成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当中提醒自己选择和身份角色相符的行为方式,不断地从思维角度认可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也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也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政策与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师德建设教育活动,并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当中,可以有效地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政策文件开展各项工作。学校可以通过知识能力比赛、研讨会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并切实地提升师德水平,使得师德教育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占据关键的比重。从教师本身而言,也应该明确不同的职业规划阶段有哪些工作任务,应该达到怎样的工作水准。学校管理者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制定专业的发展计划,以教师为工作主体重点提升师德培训质量。现代教师本身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之下,他们应该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因此教育政策和教育培训机制的保障工作不可或缺。

(三)长效发展理念下的规范化运作。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应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围绕质量和效益确立新时期的发展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建立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内涵发展要求下促进规范化的运作和管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院校本身,都需要注意到制度建设层面的现实需求,更加看重人才本身的道德水平和学识水平之间的关系。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水平,还应该在言行举止上做到为人师表。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层面的考核和培养,并且将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表现作为考核和评估的主要参考标准,对教师也可以起到无形的约束作用。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量化考核的结果来对教师培养工作进行合理指导,但仍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教师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让教师在就职之后表现出应有的职业态度。

(四)教师自身的学习和认知。师德水平长效机制构建不仅和社会、学校、环境有关,还与教师自身存在着密切联系。高校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师德认识方面,都应该围绕师德素质工作来展开。在现代社会师德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之下,教师本身也需要作出反思,如何才能在满足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下进行学习和反思的协调总结,将一些教育工作中未能重视的细节问题进行归纳,并将改进措施应用至后续的教学阶段,努力完善师德素质并提升师德水平。

四、结语

我国教育事业在多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在现代社会的质量效益核心要求之下,师德建设本身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内涵发展理念下的师德建设要求工作对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具有明确导向作用,也符合国家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本文也对当前师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内涵发展视野下”的师德建设新途径,对于转型期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具有明确的现实作用。当然师德建设本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作,教师队伍的管理任重而道远。在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下,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加强个人学习,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作者:吴云 朱晓艳 单位:宿迁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