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评价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评价

摘要: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整群抽取某校护理学院2014级四年制部分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结果80.56%的护理本科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很满意;95.83%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好;89.93%的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非常满意。结论护理伦理学教学可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临床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护理伦理学;课程评价

护理伦理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伦理道德意识和决策能力、逻辑推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1]。护理伦理学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但学时少,学生没有接触临床,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调查某校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部分本科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评价,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12月10日—25日,整群抽取某校护理学院2014级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22岁,平均(20.5±1.7)岁。护理伦理学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课,共2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6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影片欣赏等讲授理论课,实践课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案例汇报。教材采用姜小鹰主编的《护理伦理学》第1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依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护理本科生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生源地等;第二部分是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授课与考核方式等的评价及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每部分由数目不等的题目组成,包括闭合式和开放式问题。要求调查对象按问卷说明逐项填写,于两周内回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00%,其中女生251人,男生37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2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见表2)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总体评价

表1显示,2014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较好,80.56%的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很满意;73.26%的护理本科生上课听得懂,课后认真复习,24.65%的护理本科生上课开小差,课后自己学习;40.97%的护理本科生从不逃课,59.03%的护理本科生偶尔逃课,主要原因是患病、家中有事和兼职等特殊情况;89.58%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精心备课,授课精彩,9.38%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备课不充分,授课时照本宣科。达成课程学习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精心备课,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知识日新月异,学生的个性需求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需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应加强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培训、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培养,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和个性化教学[2]。

3.2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

护理伦理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学习和平时成绩,有经典案例教学、主题辩论会、影片欣赏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公益与医院见习实践)等,考核方式也比较新颖,注重全员、全程和全体参与的原则。调查显示,89.93%的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考核方式非常满意,只有4.51%的护理本科生不太满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临床,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部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不能将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实际有效结合;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再者,由于护理伦理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部分学生理解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存在一定困难。为使学生真正体会护理伦理学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学习效果,师生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伦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3],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其在案例讨论、主题辩论和演讲等活动中成为主角。实践课倡导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所蕴含的不仅是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对学习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实施之前做好引导和解释工作,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在心理上认同与接纳,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中。

3.3护理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

表2显示,95.83%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好,74.6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65.63%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的师生沟通能力强。护理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较好,师生关系融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不如乐知,乐之不如好知。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伦理学理论、新知识及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传统的授课法转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法;定期组织教师到临床护理一线实践,积累临床经验,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突出能力培养,增强教学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借助案例教学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讨论等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堂讨论和汇报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真实需要,当学生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强调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事先设定的学习目标,并由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在实践课上进行汇报。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反思问题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合作、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的人[5]。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护理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授课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护理本科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树立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6]。我们还要注意,在个体独立学习探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探讨当前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应用[7]。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师德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非常重要。护理伦理学课程是培养护理本科生伦理评判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必修课,应加强对学生伦理意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学习方法[8],使学生领悟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真正内涵和价值,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身素质和护理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博,王力,王爱敏.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1):66-68.

[2]高静,吴晨曦,杨翔宇,等.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88-491.

[3]杨秀木,齐玉龙.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03-1707.

[4]江燕,于海燕.案例研讨性教学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护理,2014,14(6):81-83.

[5]张凤英,李晓玲.护理伦理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15,28(1):90-93.

[6]王庆华.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15,28(2):274-276.

[7]战青.浅析在护理教学中贯穿护理伦理知识对提高护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68-69.

[8]王庆华,王凤.混合式学习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53-54.

作者:王庆华 刘骙骙 傅勇 满玉清 单位:滨州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