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有效性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有效性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有效性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突出的问题

(一)教师开展课外阅读功利化

学好语文除了识字、写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阅读,课内阅读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的阅读就追寻到课外,有些教师为增加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量,把学校开展宣传课外读物的一些教学活动放在课堂上,延误了正常教学时间。为了完成学校任务办的手抄报,为了应付检查的读书笔记,都影响了课外阅读活动,无法使学生提高读书能力而且会让他们对读书产生厌烦、厌烦等逆反心理。

(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随意化

学生在六至十三岁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是,兴趣较重,专注力差,行动随意性强。相比于课内读书活动,如国语课文等读书材料,课外读书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新颖而有魅力的。可是,如果课外读书活动只是在每学期初罗列一次阅读书目,然后不检查学生读不读,假如读的学生每天又能读多少,是否按时读书,是否能静下心来,能读到什么程度,不读的学生,教师怎么去了解,了解了情况,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书,怎么去培养他的读书习惯,这些都不能盲目、随意地去布置,而要及时跟进和引导。无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不认真、粗糙、敷衍了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其他问题

教师对课外阅读活动关注程度不足,或者片面重视课堂,忽略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比如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小区、书香社区之类的教育活动。由于不少教师喜欢以一次性提出大量必读图书的方式要求订购,给小学生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家长或许也会选择价格较便宜的图书,甚至在家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放弃了教师的阅读书单,而选择了那些与教学有关的试题类产品。有些教师意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量的时间用在做课辅资料上,没有拓展性、趣味性、创新性。占用学生很多时间,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偏爱游戏,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脑,要么看电视,要是看书就感觉枯燥无味,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看到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力,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齐抓共管,创建校内阅读环境

在校园管理层面,需要语文教师关注课外阅读活动,同时发挥重要的引导功能。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举办书香校园之类的公益活动。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校园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在走廊、大堂等公众地方设有藏书区,在各班级均设有小书柜,并举办了争做微小书籍管理者、书籍传播小大使等公益活动,倡导学生将班级的优质书籍带到校园交换、共享等,使小学生在大环境的浸染下形成了读书的兴趣与动力,既可以减少学校购置书籍的财政负担,又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平时的零碎时光,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二)合理推荐书目

课外读书教学活动要有明显的目标和计划性,同时针对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心智和生理特点,合理调整阅读书录。例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就应该以兴趣阅读为主,由于学生识词量较少,且专注学习能力也很弱,因此老师还应当介绍图文并茂的儿童绘画书籍和拼音童话故事书籍,例如《中国民俗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小猪稀里呼噜》《一年级的小豆包》,使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童话故事梗概并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进而想了解万事万物,激发了读书兴趣,还掌握自然科学的有关科学知识;中年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可推荐《叶圣陶童话》《陈伯吹童话》《小老虎历险记》《马戏团里的动物明星》等,虽然篇章较长,但是故事情节有趣,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同时也可以加入《美妙的数王国》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书籍,使学生将读书与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到了五、六年级,小学生的识词量开始有了较大增加,解析力、判别力也都比较稳定,并且开始形成提炼文字主题的能力,同时在开始形成自己读书积极性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增加《西游记》《城南旧事》《夏洛的网》《海底两万里》《古代诗书与贤者故事》等典型内容,使学生除了提高读书能力以外,还体会了名著的历史内涵与人文关怀,从而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陶冶和引导。必须注意的是,学校推荐阅读书目尽量不要集中在学期初或暑假之前,因为大量书名的堆砌会使学校教师和父母都觉得迷乱和焦虑。应尽可能地在平时课堂中,通过语文的教学进度,按照上课教学内容提供延伸性、拓展式的书录,既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新奇,又使学生意识到阅读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

(三)教师进行适度指导

假如把课外读物的自主性完全留给学生,按照小学生贪玩、兴趣很强但持久力较差的年龄特征,为了避免课外阅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去读书,并且随时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遇到哪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从低年级字词开始体会单纯的情感活动,如微笑、大笑、讥笑、嘲笑,仔细体会细节的不同。文章不是无情物,字词句读皆有情。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情感体验会越来越好,感悟能力会越来越强,读书时在有感悟的地方勾勾画画、圈圈点点、边读边想、边想边总结,有了思考,读书的效果才会更好。我经常教育学生读书要“读进去,跳出来”。所谓“读进去”就是认真研读书本,随时批注、感悟、深刻领会;“跳出来”就是读完书,要掩卷沉思,把自己与书中、现实与书中进行对比、反思,撰写读后感。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又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把各种读书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然后让学生总结什么是略读、什么是精读、什么是默读、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读书方式。在安静的图书馆中要默读,在演讲时要声情并茂地、有感情地朗读。给你一本《西游记》,你准备怎样读,首先需要看看这本书的目录或者序言,并且根据前言中的说明,再按照目录表选出最感兴趣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精读;而假如是在比较嘈杂的公众区域,则需要默读,既能够提高专注能力,又不至于干扰别人;在家庭及校园课间活动时,也能够富有感情地大声诵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诵读能力。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使学习者更进一步地认识经典作品,有更深刻的读书感受。

(四)学校主动联系校外,构建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读书环境

校外有很多适宜学生读书的环境场所,有的需要我们去联系,有的需要我们去推荐,有的需要学生自己探寻。很多地方的文化馆都有大量的书籍,他们除了在馆内开展读书活动外,也会在馆外开展活动。我们学校定期联系,邀请他们到我校开展活动,他们的到来会让学校沸腾起来,一长排的大型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解各种学生喜欢的书籍,然后学生来到移动的图书车里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坐在草坪上,有的学生喜欢直接站在旁边,有的学生依靠在墙上,有的趴在乒乓球案上,虽然读书姿势各式各样,但学生一个个都沉浸在书中了,看着这些场景教师们心里很是欣喜。除了前面介绍的流动图书车,各地都有大型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很全面,无论是各个学段,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都能找到各自所需。里面环境优雅、安静舒适。双休日或者暑假、寒假都可以去,低年级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高年级的学生自己去。每到寒暑假图书馆人就满了,需要早点占位置。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既观察到了图书的分类,又认识了很多朋友,既锻炼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又感受到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坚定了自己知识改变命运的目标。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很多小区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室,除了其他活动室,更重要的是小区也有自己的图书室,这对于爱好读书的学生是一大福音。小区图书室的图书虽然比不上县图书馆,但适宜学生读的书籍很多。孩子们也会去小区当志愿者,帮忙整理书籍、打扫卫生,有时帮助老人、照看老人。孩子们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生活,更学会了责任担当。小区委员会每年在迎新春茶话会上表彰奖励“读书之星”“孝敬之星”“礼仪之星”等。目的在于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书店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地方。我的孩子小时候,我带他去书店买书。一到书店,我儿子看到各种分门别类的书籍,他要先转一转,然后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看了起来,我也选一本,陪着看。书店的老板看见了笑嘻嘻地说,只要孩子喜欢就让看吧,注意不要污损就行。可能是书店的老板态度好,好多孩子站着、蹲着认真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这个读书机会既让孩子们拓展了课外阅读书籍的范围,又让孩子们懂得珍惜书籍。还有很多校外适宜学生读书的环境,需要教师、学校主动联系、推荐,学校、社会共同构建学生有效读书环境。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是学生愿意参与,教师乐于开展,家校联合、学校社会共同建构的高效益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潘得春.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3):31-32.

[2]韩成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21(33):101-102.

[3]闫粉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2021(43):189.

作者:续雪梅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二小学